APP下载

大学生饮食模式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2024-01-10张红梅杨海波陈卓祝颖李炳钦魏瑞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快餐检出率饮食

张红梅,杨海波,陈卓,祝颖,李炳钦,魏瑞华

(1.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视光中心、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2.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天津 300387)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心理反应,源于紧张、恐惧、悲伤、忧虑和恐慌之类的感觉。大学生处于校园与社会的交接点,面临日常学习、生活交友、毕业就业等各方面压力,焦虑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有Meta 分析对84 289 名全国高校大学生进行统计,共检出焦虑症状者15 976 名,焦虑症状检出率高达21.51%(95%CI:19.62%~23.40%)[2]。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状况备受社会关注。

WHO 指出,人类的健康都是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来保持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模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3-4]。来自西班牙1 055名大学生的横断面调查发现,82.3%的大学生过多摄入甜食、过低摄入乳制品,这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与焦虑、压力和抑郁显著相关[5]。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表明,与社会支持相比,遵循改良的地中海饮食模式减少了患者的焦虑(OR=-0.594,95%CI:-1.147~-0.042)[6]。国际营养精神病学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Nutritional Psychiatry Research)建议将营养医学视为心理疾病实践、研究、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主流[7]。

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对自由,部分作息无规律,一日三餐不能按时按量进行,不注重饮食搭配等行为习惯可能影响到心理健康[1],而关于我国大学生饮食模式与焦虑症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横断面研究探索大学生不同饮食模式与焦虑症状的关联,为促进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联合公共卫生学院每年为天津医科大学学生进行眼健康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屈光度、眼底拍照及眼生物学参数测量。因此2020年9~12 月,在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系协助下,按照学生学号顺序,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 000 名大学生,进行饮食模式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在同意参加调查的978 名学生中发放问卷,剔除未完成者,收回问卷947 份,回收有效率96.8%。排除问卷中有缺失值,回答质量不佳等问卷197份,共获取有效问卷750 份用于分析。其中男生268 名(35.7%),女生482 名(64.3%)。平均年龄为(18.16±0.65)岁。纳入学生和排除学生在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性别P=0.31,年龄P=0.32)。本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信息,问卷为匿名填写,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资料完全保密。本研究已通过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编号:2021KY-16),所有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健康相关行为调查 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问卷经过流行病学相关专家指导并完成预调查及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由前期受过统一组织培训的眼视光医学生、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和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系研究生按照院系、班级进行调查,受试大学生扫描电子问卷二维码,匿名填写电子问卷。工作人员通过问卷系统后台逐一核对问卷信息,检查所填问卷是否出现逻辑错误以及漏填等问题,确保问卷信息填写完整有效。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户口性质、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吸烟、饮酒习惯、眼部疾病史、眼部手术史、睡眠情况、饮食习惯以及焦虑症状等。大学生填写时间约为20~30 min。

1.2.2 饮食情况调查 研究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收集大学生最近1 周的饮食频率。该问卷可操作性强,受试者容易配合,是饮食摄入调查的主流工具之一。Meta 分析显示,中国成年人群中该问卷具有中等可接受的信效度水平,提示该问卷在人群中开展饮食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8]。问卷包括烧烤油炸、速食快餐、蛋糕甜点、碳酸饮料、动物油、腌制肉制品、蛋及其制品、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新鲜水果、精细米面、猪牛羊肉、鸡鸭鹅肉、植物油、叶类蔬菜、茶、核桃坚果、根茎蔬菜、咖啡、糙米全麦粗粮、鱼虾蟹贝水产。通过询问调查对象最近1周进食食物种类次数来衡量饮食频率。每个食物问题有7 个选择类别:1=几乎不吃,2=1 周<1 次,3=1周1 次,4=1 周2~3 次,5=1 周4~6 次,6=1 次/d,7=≥2 次/d。每个选项的得分均为1~7 分。此外,按照是否能按时吃一日3 餐分为规律饮食组和不规律饮食组。

1.2.3 体力活动水平调查 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PAQ-SF)进行评估[9],通过询问静坐、步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以及重体力活动的频率、强度和时间[某种强度体力活动水平=该体力活动对应的代谢当量赋值×每周频率(d/周)×每天时间(min/d)],再计算3 种强度体力活动总和,等分为低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步行的代谢当量赋值为3.3,中等强度活动的代谢当量赋值为4.0,高强度活动的代谢当量赋值为8.0。

1.2.4 焦虑情况调查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调查近1 周以来大学生焦虑程度。量表由W.K.Zung 于1971 年编制,含有20 个项目,为4 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少部分时间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其中条目5、9、13、17、19 为反向计分题,其他为正向计分题。各项目得分之和为粗分,粗分乘以1.25 为标准分,标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参照中国常模结果,SAS 标准分低于50 分无焦虑症状,≥50 分为有焦虑症状。50~60 分为轻度焦虑,61~70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量表的α 系数为0.931。SAS 能够较好地反应被试者焦虑倾向主观感受,并且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是临床和科研常用的测量焦虑的标准量表[10-11]。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定量资料是否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通过21 项问题调查学生饮食情况。研究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每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3),数据结构合理(KMO 检验系数为0.829,单个变量的KMO检验系数均大于0.6,Bartlett′s检验结果为P<0.001),提示研究数据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大学生饮食模式,饮食模式的主成分根据食物类别进行命名,因子符合的绝对值≥0.3。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法,并计算因子得分。根据饮食模式因子得分的四分位数将参与者分为4 组,因子得分Q75 为Q4 组;因子得分越高表示越符合此种饮食模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是否有焦虑症状为因变量(0 为无焦虑症状,1 为有焦虑症状),以饮食模式(快餐类饮食、健康类饮食、传统类饮食及零食类饮食)四分位数为自变量,评估不同饮食模式与焦虑症状之间的关联程度。双侧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分析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1.87%(89/750),是否能按时吃3 餐与焦虑症状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基本人口学特征与焦虑症状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大学生基本人口学特征分析与焦虑症状检出率分析[n(%),]Tab.1 Analysis of dem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and rate of anxiety symptoms in university students[n(%),]

表1 大学生基本人口学特征分析与焦虑症状检出率分析[n(%),]Tab.1 Analysis of dem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and rate of anxiety symptoms in university students[n(%),]

?

2.2 大学生饮食规律与否与焦虑的差异性分析 焦虑总得分、焦虑症状检出率、不同焦虑程度所占比例在规律饮食组和不规律饮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6,P<0.001;χ2=11.786,P=0.001;χ2=17.677,P<0.001);规律饮食组和不规律饮食组在条目2、3、6、7、8、9、11、12、15、16、17、19、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规律饮食和不规律饮食组焦虑自评量表单项得分、总得分、焦虑检出率和焦虑严重程度比较[n(%),]Tab.2 Comparison of anxiety self-rating scale score,total score,anxiety rate,and anxiety severity between regular and irregular diet groups[n(%),]

表2 规律饮食和不规律饮食组焦虑自评量表单项得分、总得分、焦虑检出率和焦虑严重程度比较[n(%),]Tab.2 Comparison of anxiety self-rating scale score,total score,anxiety rate,and anxiety severity between regular and irregular diet groups[n(%),]

注:#焦虑自评量表反向计分题

?

2.3 大学生饮食模式的潜在类别主成分分析 结果提示,本研究中前5 位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分别解释20.645% 、11.293% 、7.303% 、5.305% 和4.995%的总数据变异。碎石图分析提示应提取前4位主成分,同时解释能力判断也提示提取前4 位主成分比较符合研究实际需要。因此,本研究最终提取前4 位主成分。提取后的主成分累计解释44.547%的数据变异。根据因子载荷的绝对值和食物特性,确定大学生的4 种饮食模式,分别命名为:快餐类饮食,健康类饮食,传统类饮食和零食类饮食,见表3。

表3 大学生饮食模式的因子载荷矩阵Tab.3 Factor loading matrix of dietary pattern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2.4 大学生不同饮食模式与焦虑的回归分析 快餐类饮食、零食类饮食的Q4 组焦虑症状检出率最高,且呈剂量效应递增趋势;而健康类饮食和传统类饮食的Q4 组焦虑症状检出率最低,且呈剂量效应递减趋势;二分类Logistic回归调整前OR值及95%CI结果显示:快餐类饮食Q4 组较Q1 组增加焦虑检出率2.723 倍;零食类饮食Q4 组较Q1 组增加焦虑检出率1.066 倍;而健康类饮食Q4 组较Q1 组降低焦虑检出率50.5%;传统饮食Q4 组较Q1 组降低焦虑检出率51.1%;调整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吸烟、饮酒、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睡眠时间、是否按时吃3 餐及身体活动情况因素后,快餐类饮食Q4 组较Q1 组增加焦虑检出率3.825 倍;相反,健康类饮食Q2 组较Q1 组降低焦虑检出率52%;健康饮食Q3 组较Q1 组降低焦虑检出率54.6%,见表4。

表4 大学生4 种饮食模式与焦虑症状的回归分析Tab.4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our eating patterns and anxiety symptom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3 讨论

本研究对大学生饮食与焦虑症状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饮食与焦虑症状有显著相关性。不规律饮食者的焦虑症状总得分、焦虑症状检出率均高于规律饮食组。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大学生饮食模式可分为快餐类饮食、健康类饮食、传统类饮食和零食类饮食4 种。快餐类饮食和零食类饮食增加焦虑症状检出率,而健康类饮食和传统类饮食降低焦虑症状检出率。

本研究中,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1.87%(89/750),女生焦虑检出率高于男生(13.5%vs.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国2020 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12]显示,8.4%的大学生有焦虑倾向,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低于前述Meta 分析的焦虑症状检出率21.51%[2]。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与研究受试者文化水平、经济条件不同以及使用的调查工具不同等有关。

本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所确定的4种主要饮食模式,分别解释了食物摄入量总变异的20.645%、11.293%、7.303%和5.305%,累计解释44.547%的数据变异。该值略低于之前有关中国大学生饮食模式研究中解释食物摄入量总变异的51.29%[13],和中国青少年饮食模式研究中解释食物摄入量总变异的35%[14]和49.5%[15]基本持平。说明本研究得出的饮食模式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类饮食降低焦虑症状检出率。这与国内外多项研究一致。澳大利亚的传统饮食模式(以蔬菜、水果、肉类、鱼类和全谷物为特征)、中国的传统饮食模式(以粥、燕麦、全谷物、新鲜的黄色或红色蔬菜、水果和豆浆等食物为特征)和地中海饮食模式与焦虑症状风险较低相关[16-17]。在西班牙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分析中,地中海饮食与焦虑症状的降低有关[18]。挪威也进行了相似的研究[19]。营养素如色氨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胆碱和谷氨酸,是产生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所必需的,这些神经递质参与调节情绪、食欲和认知[20]。健康的饮食模式能提供这些微量营养素,本研究中的健康类饮食与地中海饮食模式非常类似,包含蛋及其制品、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新鲜水果、叶类蔬菜、核桃坚果、根茎蔬菜。新鲜水果和各种蔬菜,富含大量叶酸和抗氧化剂,可通过影响炎症过程和调节氧化应激来影响心理功能[21]。豆类食物含有较高水平的叶酸和B 族维生素,可通过大脑中多巴胺的合成对心理状况产生有利影响[22]。蛋奶及其制品和坚果等均能提供调节情绪的微量营养素。

本研究同时发现:快餐类饮食增加焦虑症状检出率。在澳大利亚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报告称,焦虑程度更严重的人食用的饮食种类、健康食物选择、水果和蔬菜更少,营养不足、能量密集的食物更多[23]。由加工或油炸食品、精制谷物、含糖食品和啤酒组成的西方饮食模式与更多的心理症状有关[17]。在希腊进行的一项研究称,女性摄入甜食、肉类和肉制品与较高的焦虑分数相关[24]。最新证据表明,不同程度的加工食物是心理健康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5]。本研究中快餐类饮食含烧烤油炸、速食快餐、蛋糕甜点、碳酸饮料、动物油、腌制肉制品,与西方饮食模式类似,均为甜食、肉类以及加工食物。高温、高油、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模式,破坏了微量营养素摄入,进而可能影响大学生情绪的调节。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调查对象来自于天津医科大学,结论的外推效度有限。其次,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只能确定饮食模式和焦虑症状的相关性,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需要通过更多高质量的干预性研究来明确二者的因果关系。再者,研究采用的问卷调查为自我报告方式,存在一定的回忆偏倚和报告偏倚。最后,饮食问卷收集大学生最近1 周的饮食频率,并不能对食物的准确剂量进行定量分析。

综上,大学生饮食与焦虑症状有显著相关性。不规律饮食者的焦虑症状总得分、焦虑症状检出率均高于规律饮食组。快餐类饮食增加焦虑症状检出率,健康饮食降低焦虑症状检出率。大学生饮食模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快餐检出率饮食
一只鸡的IPO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春节饮食有“三要”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智慧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