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以安徽地区高校为例

2024-01-10徐瑞华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跨文化意识

徐瑞华

(安徽新华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一、研究背景

文化领域曾被喻为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文化制高点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长期以来,美国凭借其自身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强大的文化输出来维持其软实力优势。可见,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正日益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也随之不断提高。作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民族基因和精神标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恰恰是我们最不可割断和舍弃的“根”和“魂”,也是我们“中国最大的软实力”[1]。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如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将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的研究课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意识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其中陈钧[2]和康淑敏[3]等从文化意识与语言教育的关系出发论证其重要性;尚建国[4]等针对目前外语教学现状,反思文化意识培养的实施;张伊娜[5]和方涵、张建琼[6]等着眼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聚焦于文化意识的培养;还有以文化知识教学为目标,具体研究教师课堂的文化教学设计,如屈社明[7]和王薇[8]等。实际上,目前许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了解不够,输出中国文化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跨文化交际。据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今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的现状,以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学生自觉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其跨文化意识。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如何?(2)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意识淡薄的原因?(3)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将选取安徽省内三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是:省属重点院校(安徽农业大学)、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滁州学院)和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安徽新华学院)。此外,这三所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较为齐全,涵盖了农、林、工、医、文等,数据更加具备普遍性与代表性。问卷调查的对象为三所高校英语专业大一和大二学生各30人,大三和大四学生各20人,共计发出调查问卷3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为97.6%,代表性良好。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中的测试卷包括15道单选题,8道填空题,20道翻译题和5道连线题。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如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医药以及文学常识等。调查问卷将从“文化认同”“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教材内容”等方面展开,采用了李克特五级量表,划分“总是”“经常”“有时”“偶尔”“从不”五个等级。定性研究中,对10名学生进行每人10分钟左右的访谈。主要就事先设定的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自由畅谈。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母语文化素养薄弱

测试发现,填空题的正确率最低,只有29.6%。8道填空题当中正确率较高的为第7题。第7题要求填写出中国社会的三大宗教,有86.8%的同学答对。但70.35%的学生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和古代哲学知之甚少,15道单选题的正确率为65%。其中第2、11、13题的正确率较高。第2题要求选出儒家的创始人,有97.8%的学生答对。第11题要求选出既是中国传统节日又是节气的节日,有87.9%的学生答对。第13题要求选出耄耋之年的年龄段,有80.7%的学生答对,但依然有58%的学生对中国地域文化和传统礼仪文化不甚了解。连线题的正确率略较高,为68.5%。文化翻译题方面,65%的学生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玉皇大帝”“十二生肖”“文房四宝”等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汇。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安徽省内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缺乏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

(二)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足

根据调查问卷(表1)的结果显示,54.5%的学生对中国文化比较感兴趣,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的只占36%;在文化传播方面,所有受试者都认为有必要在跨文化交际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55%的学生不会主动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这一问题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了解不够,仅有8%的学生表示很乐观;另外,45%的学生会在课余时间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但只有13%的学生会不断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表1 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英语专业教材传统文化内容缺失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7%以上的学生认为文化意识能够促进语言学习。其中55%以上的学生认为,相对于网络、电影、电视访谈,教科书仍是他们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要途径。然而,83.45%的学生认为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材仍侧重语言知识技能,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明显不足。98.75%的学生认为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单薄,更谈不上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可见,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材的“去中国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摄入。

(四)教师课堂文化输入频度偏低

访谈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专业教学中对异质文化含量的介绍多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时间过短;11.1%的学生指出教师在课堂上从未开展过有关中西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研究;66.7%的学生认为英语专业的考试题型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降。可见,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本土文化意识和教学考核。

四、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

作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践行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教学过程。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要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必须在教学思想、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方面适时进行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学思想,增强本土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以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理解为基础的,只有充分熟悉本土文化才能通晓外来文化。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教师对本土文化意识的植入却不尽人意。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灌注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来龙去脉,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讲授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致使许多英语专业学生不仅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渊源一知半解,对其英文表达处于空白,更不可能将中国的本土文化进行海外传播。因此,在新时代新战略的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作为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群体,应立足于跨文化交际的高度,深挖中国文化内涵,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不仅要注重拓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还要通过中国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加深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归属,为推广和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奠定基础。

(二)调整课程设置,对比中西文化差异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加大了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课程的设置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从目前来看,各高等院校都普遍重视提高学生英语专业知识能力的授课内容,对中国文化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直接导致了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受限。因此,各个高校可以利用现有课程,在英语专业知识课程阶段加入与中国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比如“中国文化简史”“论语研读”和“古诗词选读”等,以加深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内涵的认知;在教育、法律、商务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理性思考,通过对比中西文化差异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底蕴,感受和体悟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增强文化体验,提升文化交际效率

跨文化交际要求学生既能够了解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弘扬中国文化[9]。但是当前各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的本土文化体验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践性较差。这必然导致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向缺乏乐观自信。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增设武术、书法、戏曲和地理等传统文化课程,鼓励学生广泛接触传统文化素材,引导学生观看如“舌尖上的中国”“美丽中国”和“中国制造”等文化类节目,更多地接触和学习中国文化及其英文表述;亦可组织开展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体验活动,如知识竞赛、经典诵读和戏剧改编等,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四)改进考核方式,强化中国文化教学

课程考核是检查学生把握课程综合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具体方式[10]。但是长期以来,各高等院校外语能力测评主要考察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语言方面的内容一直为英语考试的主要测试题型,TEM-4和TEM-8考试仍然是衡量学生外语能力的重要标准。虽然TEM-8考试中有涉及西方文化的考察,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分量少之又少。这势必降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难以形成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因此,高校应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下,增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考核内容,将学习者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素养纳入考核范围,从而凸显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选择涉及传统文化的论文题目,撰写与其相关的英文文章,重视对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

五、结语

通过对安徽高校英语专业学习者民族文化意识的现状调查和成因分析,笔者发现,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薄弱、传统文化认同感不足,教材传统文化内容缺失和教师课堂文化输入频度偏低是目前英语专业文化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从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文化体验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

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必须要增强对中华文化这种特性的自觉。英语专业学生承担着国际交流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因此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路径。高校英语专业的文化教育要回归人文本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唯此才能自觉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跨文化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