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与小鹏合作的两个诉求

2024-01-10齐策

中国汽车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众汽车小鹏架构

文/齐策

7月26日晚,社交媒体被大众汽车与小鹏“战略合作”的信息刷屏。在同一篇官宣里面,稍早两天签署的奥迪与上汽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也被提到。

放在以前,每一项都是重磅消息,现在居然挤在一起发出。这证明大众汽车其实想尽量低调行事,但确实也很难按下舆论热度。

虽然26日、27日的舆论,为这次合作赋予了很多现象级、国家战略级意义,但我们不妨暂时先将宏大叙事放在一边,从商业逻辑上评估一下,大众汽车与小鹏这次合作,基本的价值在哪里。

合作的直接诉求

合作必须要双赢,各取所需。这个时候就要看双方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大众汽车在迪斯时代,就着手在MQB平台向MEB平台进行结构转换。现在市场上推出的ID.系列,都基于MEB平台。而当前,大众汽车正在从MEB向MEB+转换,遇到了困难。

但是,MQB向MEB的转换完成后,后者的架构里,还有不少MQB平台的ECU。而这些ECU仍基于CAN总线接口,与计算平台通讯。这样看来,MEB基本上完成了电气化E-E架构的改造,但仍然带有旧时代的遗迹。

MEB+架构就比较彻底,也很简单,就三个计算单元,及其各自统领的域控制系统。原来MEB的ICAS(车内服务控制器)软件,基本上仍由供应商完成。在硬实时功能的要求下,供应商也会开发一个“全版本”软件。后者固化后,动态上跟不上主机厂的改动需求。

大众汽车要尽量接手,开发出适应MEB+架构的软件。只有少数传统供应商,能够产生新价值,得以继续存活于新供应体制下。

MEB+将完全整合为三个ICAS:ICAS1负责车内应用服务+跨网通信;ICAS2则主要支持自动驾驶系统;ICAS3则包含了支持智能座舱软硬件(导航、仪表、HUB)的所有算法。

MEB内残存的独立ECU,统统划至三个ICAS当中。现在看,ICAS1还是由大陆来做,而大众汽车在后两者的软件研发上,都遇到了困难(VW.os难产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表面上只是放弃了一些功能,实际上没有完成中央计算的整合。而后两者都可以让小鹏来做。

如此看来,大众汽车已经在MEB和MEB+上投入了太多的沉没成本,全面放弃,可能影响到现有生产线和产品线的稳定。大众汽车在自己的平台上运作,只不过需要小鹏的帮助,快速拿到通关秘笈。大众汽车平台和小鹏技术的整合,需要双方共同投入研发。

不过,官方声明中提到:“双方计划面向中国市场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于2026年走向市场……”

这话说的很明白了,合作限于中国市场,双方开发中型车平台,并非基于MEB(暗示比MEB高一档)。

那么,不会是小鹏的高端Edward平台(P7/G9所用),也非G3、P5所用的David平台,大概率是G6新车所用的F平台(不太可能是尚未问世的H平台)。

大众汽车需要小鹏,是非常容易判断的信息。至于与地平线合资,并不能解决大众汽车眼前面临的问题。算法工具链和芯片类公司的目标,在于打造AI计算单元硬件(CPU、GPU或FPGA),以及围绕其设计的控制单元(MCU)。这显然是基于更长远竞争力的考虑。

除了资金小鹏也希望有所得

那么,小鹏能得到什么?7亿多美元,拿4.99%股份(低于举牌申报线),设一名董事会观察员,表现出这是一次善意注资(股份收购)。如果小鹏单纯想赚点工程服务费,未免目光有点短浅了。

与一汽和上汽合作,大众汽车在佛山和安亭,快速搭建起两个30万辆年产能的纯电生产线。这一能力的背后,是大众汽车作为传统一线大厂,对于供应链管理、生产组织和生产线建设,再到营销渠道、品牌经营,都有深刻的理解。

这是小鹏需要学习借鉴的。按照大众中国CEO贝瑞德的说法,通过联合开发,在采购等领域可实现的规模效益,以及高度的本土化,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成本结构。

其实这更像是小鹏想要的内容。

合作的根本诉求:方法论的转型

从双方视角来看,都能获得战略级利益,合作也就有了基础。

经过对软件子公司CARIAD高管改组、重组业务之后,大众汽车也重新编排了任务线,发现某些平台(SSP)在2029或者2030年才能拿出来。那样的话,就太迟了。

《汽车人》在《奥迪买平台,追赶市场节奏的权宜之计》一文中,分析过奥迪与上汽合作的可能性。现在已经是现实,两者决策的内在基础是一致的,即花钱买成熟技术,快速上产品,追上市场主流发展的节奏。

改变合资品牌在这一轮新能源竞争中被动的局面,这是一种主动出击的战略姿态。

其实大众汽车在控股国轩高科的过程中,已经看到类似的思路,当时还是迪斯主政。只不过,迪斯认为架构和软件是核心技术资产,必须全程自己来干。而现在的CEO奥博穆则更追求结果,该合作就合作,只要能重新站到业内的前沿。

无论哪个企业领导人,无一例外都倾向于将核心技术资产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对核心资产的看法可能有不同。要么认为软硬件有关技术储备为核心资产,要么认为开发能力是核心资产。这两者在行为指导上,越来越产生分歧。这能够解释我们看到的、企业行事风格的变化。

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最大障碍,其实是研发部门的组织架构。以往几十年的成功经历,让一线车企无不产生强烈的路径依赖。虽然大家都在喊“转型”,但如果转型意味着抛弃已经被验证成功的方法论,无疑是很痛苦的。

传统车企很喜欢说自己养了上千人的软件开发团队(这里面往往包含了供应商驻扎在主机厂的技术对接团队)。但是其开发方式,和互联网公司的做法往往大相径庭。后者的项目管理流程和使用的方法论(IPD、SDL),传统车企尚未普遍习得。

单就一个安全审核,互联网公司习惯于将其融入进项目的每一个阶段。而传统车企开发,则只在大的节点上进行评估。最终的软件出来,就能看出两种做法的差异。

其实,很多时候,主机厂甚至没有独立开发软件的能力,本身只进行需求概要编写,甚至任务分包和设计规范,都要都指望一级供应商。

从最终消费者的角度看过去,会觉得某些传统车企的车机系统、UI界面,都太“古早”(有点类似塞班和初代iOS的差异),其实就是不同开发思路造成的。

每一点微小的差异,最后累积成产品竞争力的差异。新能源时代不会怜悯上一时代的任何一个巨人,只要其抱残守缺,拒绝自我革命。

大众汽车此举无疑是识时务的。虽然其运营受到了多方压力,声明将合作开发的产品限制在中国,但如果产品成功,推广到全球市场也是一句话的事。在合作中寻求新的方法论、新的开发思路,而不是简单买一个平台、买一个可移植的技术,才能完成新时代脱胎换骨的过程。

业内已经有很多人提出,大众汽车和小鹏这一次合作,是一次“反向合资”。这是针对“正向合资”由外方提供技术而言的。

虽然的确有了这样的迹象,但现在还不急于如此持论。大众汽车只希望购买一两样特定的技术,弥补自己的短板,主要技术和品牌仍然用自己的。而小鹏可能也希望如此,双方才能谈得来。

至于真正的反向合资,等中国品牌纷纷出海,在海外广泛部署本地化产能的时候,才能看得出来。合资用谁的牌子,意味着技术资产转化为品牌资产,这是一个决定性的衡量标准。

猜你喜欢

大众汽车小鹏架构
小鹏G6
小鹏P5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优雅有型,智享科技 大众汽车发布ID. AERO概念车及“大众IQ.科技”标签
大众汽车顺利实现欧盟2021年发布的CO2减排目标
小鹏P5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浪口上的小鹏
大众汽车召回逾180万辆汽车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