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近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2024-01-10张海涛栾献亭赵佳佳
张海涛 栾献亭 张 辉 赵佳佳
1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平顶山市 467000;2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郑州市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具有发病急骤、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等特点,是造成死亡的首位心血管疾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AMI常用的早期疏通罪犯血管的重要治疗手段,可降低病死风险,但术中因支架、球囊、指引导丝等刺激,易形成支架内血栓,增加缺血再灌注、血管内再狭窄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2]。炎性反应在AMI心脏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机体发生炎性反应时,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sTLT)-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3]。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 motif chemokine ligand,CX3CL1)也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在冠心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4]。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是临床了解患者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本研究探讨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在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16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53例,男性63例;年龄37~83(59.28±10.7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1~29.8(24.49±2.57)kg/m2。根据PCI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经临床诊断出现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缺血性心绞痛发作、心源性死亡等)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34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和预后良好组(82例,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本研究经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AMI诊断标准[5];(2)首次发病,并接受PCI治疗;(3)血液系统凝血等功能正常;(4)对本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5)临床相关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1)接受药物、其他介入术治疗;(2)急慢性心力衰竭;(3)肝肾功能严重障碍;(4)严重心律失常;(5)合并自身免疫疾病;(6)急慢性感染;(7)恶性肿瘤。
1.3 观察指标
1.3.1 一般资料 入院后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统计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并调取医院患者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左前降支为罪犯血管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支架数目、支架直径等。
1.3.2 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 分别采集患者术后1 d、术后1个月约5 mL空腹静脉血,4℃下离心(1 500 r/min,半径8 cm,时间5 min),取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试剂盒均由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3 不同(术后1 d与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差值(ΔsTLT-1、ΔCX3CL1、ΔNT-proBNP)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对危险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手术时间和左前降支为罪犯血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LVEF、支架数目和支架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2.2 两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的比较 预后不良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差值均较预后良好组小(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1d、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的比较
2.3 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AMI患者PCI术后预后情况为因变量(预后不良=1,预后良好=0),上述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61.43%)、支架数目(≥2个)、支架直径(≥3 mm),术后1 d血清sTLT-1水平(>576.55 pg/mL)、术后1 d血清CX3CL1水平(>1 949.04 ng/mL)、术后1 d血清NT-proBNP水平(>653.99 ng/L),术后1个月血清sTLT-1水平(>527.92 pg/mL)、血清CX3CL1水平(>1 676.89 ng/mL)、血清NT-proBNP水平(>492.74 ng/L),ΔsTLT-1(≤48.63 pg/mL)、ΔCX3CL1(≤272.15 ng/mL)、ΔNT-proBNP(≤161.25 ng/L)是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4 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4 不同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差值水平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对危险度 以PCI术后AMI患者ΔsTLT-1、ΔCX3CL1、ΔNT-proBNP水平的平均值为界,将PCI术后AMI患者分为高水平、低水平组,结果显示,PCI术后血清ΔsTLT-1、ΔCX3CL1、ΔNT-proBNP高水平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患者的0.462、0.336、0.417倍(均P<0.05),见表5。
表5 不同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差值水平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对危险度
3 讨 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居民饮食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变化,AMI在我国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PCI术为AMI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挽救濒危心肌、解除血管阻塞,改善预后,但也存在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等情况。积极预测AMI患者不良预后,对临床预后的评估及改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PCI能疏通阻塞血管,改善AMI患者心肌血液灌注,但操作过程中的支架置入、缺血再灌注等均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加重冠状动脉炎性反应,导致术后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6-7]。研究发现,sTLT-1、CX3CL1可反映机体炎症水平,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紧密相关[8-9]。本研究结果显示,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与血清sTLT-1、CX3CL1水平有关,ΔsTLT-1(≤48.63 pg/mL)、ΔCX3CL1(≤272.15 ng/mL)均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sTLT-1能调控血小板、白细胞、内皮细胞,对炎性反应、血小板活化具有调节作用,还能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冠心病的病情进展。sTLT-1通过促进肌动蛋白聚合,可参与斑块生成、动脉粥样硬化进展,AMI发生后,其可促进可溶性P选择素表达,强化血小板黏附,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0-11]。CX3CL1为趋化因子CX3C亚族成员,可参与冠心病血栓形成后的炎性反应,造成斑块不稳定,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紧密相关[12]。CX3CL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组织因子抗原具有表达效应,可参与凝血酶形成,促进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并可参与到血栓形成后的炎性反应过程中,造成冠状动脉不稳定,最终形成恶性循环[13]。同时,本研究还发现,AMI患者PCI术后血清ΔsTLT-1、ΔCX3CL1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0.462、0.336倍。可见,术后血清sTLT-1、CX3CL1的降低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预后效果紧密有关。
本研究中,PCI术后预后不良AMI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较高,且PCI术后血清ΔNT-proBNP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者的0.417倍。这提示,临床监测AMI患者PCI术后血清NT-proBNP水平,对预测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AMI发生后引起NT-proBNP急剧增加,主要与心肌缺血引起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左心室充盈和心室壁张力增加,促进心肌细胞分泌脑钠肽有关[14]。NT-proBNP水平可反映心肌细胞舒张储备功能,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患者中其水平上升[15-16]。
综上,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与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有关,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变化情况也能为临床预测AMI患者PCI术后预后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