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4-01-10王晓夕李敏郝换换王烁凯石芹荣王桂荣张新仕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河北省科技人才

王晓夕,李敏,郝换换,王烁凯,石芹荣,王桂荣*,张新仕*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1;2.邢台市信都区农业农村局,河北 邢台 054000;3.河北省农业项目规划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51;4.石家庄市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1430)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 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2]。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既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第一资源[4]。因此,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基础建设。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021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2022 年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体现出国家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河北省也深入实施人才强冀战略,2021 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2022 年起开始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培育行动。河北省作为农业生产大省,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入推进,人才质量和数量均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需求,存在知识老化、技能缺乏、人才流失等问题[5]。因此,必须着力健全乡村人才支撑体系,提高乡村人力资本含量,夯实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基础保障。通过梳理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剖析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短板和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 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发展现状

1.1 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升

1.1.1 科技成果研发应用推广离不开强有力科技人才支撑[6]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建设力度,通过实施科技强农、人才强农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加大对省内科研院所、大中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科技支撑力量的支持和投入,科技成果产出不断增加,科技助力产业提质增效明显提升[7]。2020 年,全省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43%以上,主推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57%。强筋小麦、高油高蛋白大豆、高油酸花生、杂交抗虫棉、抗除草剂谷子等品种研发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2021 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第1 年建设考评中,河北省农业农村部门位列全国10 个省(市)单项考核优秀之一,2 个先行县获评共建工作综合考评优秀,乡村产业科技发展得到认可。

1.1.2 科技人才下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8]河北省积极开展精准科技帮扶服务,有效构建了县域产业发展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派出以省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全省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力共计4.5 万名生产科技专员深入田间生产一线;河北省科技厅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三区项目等,派遣一批科研工作者主动与村域、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对接。其中,2021 年全省科技特派员为6 797 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28 项,实现高质量成果转化115 项,解决农业生产问题2 000 多项,有力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1.2 各类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取得成效

2020 年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11.28 万个。其中,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3 万个,农机服务合作社3 033 个,植保服务合作社675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237.82 万人,合作社社员均实现不同程度增收,并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托管服务组织3.49 万家,生产托管面积0.14 亿hm2次,培训高素质农民24 万人,服务环节延伸到全作物、全产业链,一系列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企业是市场主体,是乡村振兴建设主力军[9]。河北13 家农企上榜2020 中国农业企业500 强;2021 年全省绿色食品企业达373 家,河北省益海(石家庄)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20 家企业入选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2 年全省12 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建立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个,全省国家农业园区15 家,位居全国第4 位。

1.3 科技增产增值效益成效明显

河北省目前已拥有省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和农业领军企业品牌分别为105 个和80 个,2020 年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72%,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1%,地理标志产品47 个,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 880.4 亿元,增加值增长率为3.2%,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6 842 亿元,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种植业生产基地、生产加工基地分别涉及农户数632.9 万户、495.6 万户、5.3 万户,农户参与度为37.3%,参与农户增收比率为41.8%、农户受益率为8%。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端人才和县域技术人才缺乏难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专业技术人员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主体,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0,11]。全省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2020 年全省农业科研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博士、硕士占比分布为8.83%、31.38%,博士占比低于周边省份,硕士占比略高于周边省份。县域农技人员多以农学专业为主,年龄偏大、学历低、学习进修机会少,且存在逃离基层、跳出“农门”的现象,农业信息、智慧农业、大数据等专业人才匮乏。

2020 年河北省县乡农经机构队伍在编人数4 700 人,较2018 年低25.34 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3 752 人,较2018 年低21.82 百分点;县乡农经机构队伍在编人员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为1 333 人,较2018 年减少了687 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仅占县乡农经机构队伍在编人员的28.36%。县域科技管理部门普遍存在机构合并、职能弱化等趋势,致使农业技术推广不够,高产高效集成配套技术效果逐渐衰减,农业科技传播和普及力度较差。

农业技术人员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资源禀赋差距、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导致技术人员更倾向于资源丰富、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就业。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主要集中在省会和各设区市,县域研发创新机构少、组织体系不健全、研究方向单一。涉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差异较大。

2.2 农村人口迁移和流失难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活力

2011~2020 年河北省总人口呈缓慢上升的趋势,由2011 年的7 231.86 万人增加到2020 年的7 463.84 万人,增加幅度为3.21%。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人口数量逐步降低,由2011 年的3 934.94 万人下降到2020 年的2 980.4 万人,降幅达到24.26%。有文化、有能力、有经验的青壮年人才选择到城镇工作和生活,一定程度上造成乡村人口不断减少。数据显示,河北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明显降低,由2011 年的1 485 万人下降至2020 年的815 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流失严重,加速了农村地区的空心化、老龄化。

2.3 劳动力人口教育水平发展态势难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环境

劳动力素质水平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等方面从思想素质来看,农村人口多受传统观念及长期自然经济的影响,思想落后[12,13],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小农意识强烈,思想保守,满足于现在的收入及生活水平,对新观念、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能力差;从文化素质来看,河北省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14,15],2020 年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不足20 人,接受、驾驭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从技术素质来看,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多属于体力型或传统经验型,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要求,在劳动者中大多数劳动者并不具备科技技能[16,17]。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乡村人才与现有农村劳动力的沟通效率,还会对乡村人才推进新技术,开发新产业增加难度,不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推进。

2.4 农村收入相对较低难以为乡村振兴留住人才

2020 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收入为16 467 元,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2.26 倍,并且城乡收入差距由2011 年的11 172.5 元增加到2020 年的20 818.7 元,收入差距的扩大必将导致乡村农业人口,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流失,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因此难以留住乡村振兴人才。

3 对策建议

3.1 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有后劲的科技力量支撑

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以省农科院、市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教育学院等省属、市属科研院所、高校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与县(区)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共建一批科研院校分支机构、联合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产学研联盟和产业孵化器等平台[19]。

通过加大资金支持、提高人才待遇、改善科研创新环境、破解束缚科研体制机制等措施,重点培育一批涵盖农业全产业链、跨学科、京津冀协同创新联合体,用现代装备、技术、管理等武装农业,强优势,破瓶颈,补短板[20,21]。采取定向委托、招标、揭榜挂帅、订单科研等形式,组装一批面向县域农业农村急需、节本增效、绿色生态的集成技术。

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优中选优,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根据全省“四个农业”发展定位,结合区域生产需求,对症下药,精准选派优秀科技人才下沉一线,建立科技人员工作服务站,采取网格化包片制形式,打通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间的“最后一公里”[22]。鼓励科学家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都做起来。

3.2 构建良好的就业环境,为乡村留住和吸引人才

积极创造就业条件为支撑[23],政府部门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促成农业规模化或集约化生产,以补贴、优惠政策为保障,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分别从精神上和物质上让返乡人员得到满足[24,25]。激活乡村生活环境治理“内生动力”[26],坚持以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作为留住及吸引人才的关键环节,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夯实乡村发展的“基石”。

3.3 加强多元化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建设,不断为乡村培养人才

就目前来看,乡村从业人员普遍表现为老龄化、受教育程度低、技能水平差等,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7]。因此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3.3.1 大力培养乡村实用型人才 统筹制定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顺应乡村发展现状,适应未来发展方向,实行“订单式”培养,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乡村人才培养。

3.3.2 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乡村人才整体素质水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28]。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结合乡村发展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培训,为乡村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兴职业农民队伍。

3.3.3 加强内外联动,丰富人才支撑主体 多方借力借智,将各方面人才聚集起来,共同推进乡村振兴[29]。发挥产业集群、创新驿站、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现代园区、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创业资源聚集优势,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科技品种、技术和成果,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引领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基地、示范园,架起技术供需主体对接沟通畅通桥梁。

4 结语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础,能有效满足农村发展实际需求,解决乡村发展实际问题[30]。多措并举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河北乡村振兴的基石。

猜你喜欢

河北省科技人才
人才云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