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4-01-10李伟兰彦堃韩晓丽赫伯伦
李伟 兰彦堃 韩晓丽 赫伯伦
摘要: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和农业强国,建強农业产业链,不断推进农业向加工等领域的延伸是关键。黑龙江省是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战略粮仓,如何在保障粮食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全产业生产效率,加快构建高质量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关问题的对策,并为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未来发展提出了优化路径,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 农产品加工业 高质量发展 优化路径
*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关于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支持政策研究(编号:23116)。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任务和要求。黑龙江省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和重要农产品产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显著优势和潜力。2022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1552.6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3%,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在此基础上,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综述
(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形势不断向好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的地位加强。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2019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100强企业中,黑龙江省的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入选。2020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中,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东方集团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入选,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还获得“品牌影响10强”及“产业融合发展10强”称号。二是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到1477家,10亿级骨干企业数量达到50家,新增1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达到30个,国家和省级产业园达到67个。2020年,黑龙江省评选出的农业产业化“百强”企业中,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46家,营业收入百亿以上企业5家。三是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果丰硕。黑龙江省目前已培育出“五常大米”“北大荒”“黑森”“寒地黑土”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2019年的《黑龙江省农产品地理标志金榜》收录了“东宁黑木耳”“连环湖鳙鱼”“九三大豆”“伊春蓝莓”等1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021年,“宾县大豆”“林口白鲜皮”“宁安西红柿”“虎头大米”和“集贤大米”5个产品再次获得“地标农产品”称号。至此,经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的黑龙江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已达154个。
(二)农产品加工业的结构布局不断优化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顶层设计高位推动。黑龙江省于2019年7月出台了《黑龙江省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2021年3月出台《全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招商工作方案》,指导推进全省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2023年6月,实施《黑龙江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形成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黑龙江省不断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立足资源禀赋,逐渐构建起以粮油加工、肉类加工、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为核心引领的发展格局。三是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持续推进。2019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开展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黑龙江省有16个镇(乡)入选。2020年全国259个镇(乡)开展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黑龙江省有12个入选。
(三)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要素蓄势赋能
一是强化建设用地保障支持。加大土地政策倾斜支持力度,以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在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级别的前提下,按照《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二是专项资金助力稳健财税支撑。2023年,黑龙江省财政厅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专项中拿出1亿元,用于支持落实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政策要求。对重要农产品精深加工进行资金调剂,如在对粮食精深加工业发展的支持上,从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中调剂9亿元,用于加工业后续发展。税务部门成立了省、市、县三级税务局政策落实工作专班。享受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的企业已有1000余家,免征增值税额近1.3亿元。三是科技创新攻关助力成果转化。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目前投入经费1亿余元,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领域相关科技攻关项目30项。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精深加工业发展水平低,发展质量不高
一是精深加工业较少。黑龙江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农产品资源种类丰富。不过,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方式主要为初加工,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以大豆为例,黑龙江省大豆加工多为初级产品,产品结构单一,副产品利用率不高,多数加工企业仅从事最底端、利润最微薄的简单加工和压榨环节。二是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工艺水平不高。以食用菌为例,黑龙江省在食用菌精加工产品研发、工厂化方面研究不深,企业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仍然停留在“种食用菌,卖食用菌”的初级形态。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平均利润占比偏低。2022年度统计年鉴显示,山东省农副食品产品加工业利润总额与农副食品产品加工企业个数比值为0.053亿元/个,而黑龙江省此比值为0.038亿元/个,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097亿元/个。
(二)加工产业链条较短,三产融合度较低
一是产业链条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处于加工程度较低、产品较单一的状态。加工产业链条中,副产品加工环节缺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经受不住市场波动的冲击。二是产业融合度不高。农产品加工业中拥有包括原料生产基地、原料综合利用、仓储、物流、市场销售等在内的全生产链条的企业较少,农产品加工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的结合不紧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带动力不强。三是产业发展配套支撑不足。金融服务、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配套新模式发展还不充分,不能形成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力支撑。
(三)产业聚集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一是產业集聚发展不足。近几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有较大发展,但集聚区建设仍存在产业集聚度不高、精深加工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产业融合程度低等短板。二是加工业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入驻企业数量少,产业体量不大。以森林产业为例,部分品类还处在“小种植、小养殖、小采集、小经营”的“四小”阶段,难以产生规模效益。三是产业集群发展缓慢。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与广东、江苏、山东、河南等发达省份相差甚远。
(四)要素保障不强,发展动力不足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资源要素瓶颈依然突出。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在生产工艺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方面明显滞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企业科技水平不高,研发力量薄弱。二是产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乡村供水、供电、道路、网络通信和仓储物流等设施未实现全覆盖。三是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以预制菜发展为例,黑龙江省目前还没有出台人才引进方面的专门政策文件。
三、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机制,推动产业升级
一是完善政府主导工作机制。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明确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按照农业强省规划确定的13个重点产业建立“链长制”,确定“链长单位”,统筹协调产业链发展。二是搭建全产业链科研平台。深入研究全省产业链发展现状、区域布局、产品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和头部企业等,谋划全省产业发展趋势及重点,全方位、持续性开展产业链研究,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针对三链(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关键环节、空白环节,绘制三链图谱,编制发展路线图。三是建立全产业链数据耦合机制。利用农业大数据数据库,依托三链链接图谱,精准耦合三链数据,推进三链简约化、低成本融通,高效率集成,形成三链协同、加速发展的共振体系。
(二)科学布局,强化集群效应
一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分布,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大宗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粮油精深加工,畜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乳、肉等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发展专精特产品加工,城市郊区重点发展主食、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预制菜加工,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相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格局。二是统筹推动农产品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提升商品化处理能力。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发酵、高效分离等生物、工程、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提升深度加工能力。引导过剩初加工产能化解转移和短缺精深加工产能加快建设,推动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合理配套、有机衔接、融合发展、互促共赢。三是配套发展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主攻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加快推进秸秆、稻壳米糠、畜禽皮毛骨血等副产物开发利用,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
(三)科技支撑,提升竞争力
一是拓展精深加工领域。紧盯中高端市场,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瞄准工程工艺新、发展潜力大、加工效益好的新兴产品,积极推进合成材料及生物工程、医药中间体、预制菜等产业发展,开拓新领域,培育新动能。二是提升加工技术水平。改造升级传统加工业、壮大新兴农产品加工业,推动精深加工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一流技术,转化落地一批科技项目,促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量。升级农产品加工技术,把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为全省支柱产业,重点打造玉米、水稻、大豆、乳品、肉类和果蔬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中药材、食用菌、杂粮杂豆、汉麻和渔业等特色产业。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科学引导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集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建设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发展“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新业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追溯等体系认证,促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产品研发和供应链优化等深度整合,提高企业规范管理能力和企业家素质,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四)突出优势,做强特色产业
一是放大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黑龙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和雨热同季的自然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绿色优质水稻、玉米和大豆产业。抓住国家实施种业提升工程的历史机遇,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品种。重点发展木耳、蓝莓等特产以及北药产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主导产业链条。二是拓展产业空间。立足农业生产环节向上下游延伸,向上游重点发展种植业种、肥、药产业和畜牧业品种、饲料、兽药产业,支持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药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向下游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和医药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农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抓住当前“北菜南运”“北肉南运”等产业区域转移机遇,支持企业完善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交通运输、市场信息、疫病防控和农产品安全等关键环节。三是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探索与稻作文化、鲜食玉米相关的农业旅游项目。四是拓展特色食品加工业增值空间。重点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依据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布局和方向,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绿色食品加工项目,推进专业化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建设,提升绿色食品加工能力。
(五)注重生态,倡导低碳发展
一是推广循环发展模式。鼓励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引导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大力推进“资源—加工—产品—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二是提高装备设施使用效率。鼓励在适宜地区建设和使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技术装备,提高已建农产品加工设施的使用效率。三是提升资源利用率。引导加工园区加快应用节水、节能等环保技术装备,推动开展废弃物循环利用,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六)创新模式,拓展加工业态
一是推动农民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烘储、直供直销等设施,发展“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林权和设施装备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和企业。二是引导企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前端、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为主要形式,构建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创新加工业产业融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农产品加工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瑜,刘莉,王传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江新篇章[N].黑龙江日报,2023-03-08(002).
[2]李彦春,乔虹,方堃.黑龙江省冷链物流与食品产业协调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21,(01):1-3+6.
[3]韩长赋.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务院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J].中国合作经济,2019,(04):19-23.
[4]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EB/OL].(2023-06-26).https://www.hlj.gov.cn/hlj/c108373/202306/c00_31643761.shtml.
[5]陆新梅.加快精深加工 打造新疆优质高端“大果盘”[J].新疆林业,2021,(01):30-33.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服务与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