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视角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建设
2024-01-09赵笛芳
赵笛芳
摘 要:全面预算管理经过了企业一段时间的实践,在当前被广泛应用。通过整合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助于企业有序达成战略目标。但是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持,预算缺乏及时性、准确性,预算管理工作要求无法得到严格落实。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ERP在当前得到普遍应用。ERP通过集成化思想,将企业的各项工作形成一体化管理的方式,为企业的财务与业务紧密配合提供支持。ERP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资源配置机制的优化,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ERP视角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论述了传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实施ERP视角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对企业ERP视角的全面预算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ERP;企业;全面预算
预算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预算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预算作为对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规划进行合理配置的方式,是分析企业工作目标和落实管理要求的方式,通过形成对预算的闭环管理体系,用预算对企业各类工作形成一体化整合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将预算充分融入管理的各环节,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有序配合。当前,预算管理体系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还有部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ERP系统对预算的支持不足。借助ERP开展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一、相关概念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基于信息技术对企业工作进行集成管理的工具,能够将企业的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对企业各环节工作的科学规划,以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实现资源整合的目标。通过ERP体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企业在执行预算过程中更加细致、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
二、传统全面预算的问题
第一,预算基础工作不完善。企业在预算管理环节中,基础工作对预算工作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人员对预算工作的认识不足、战略目标与预算目标的衔接不细致、信息系统建设不足等方面。很多企业在执行全面预算环节,未明确ERP的基础工作要求,预算执行不细致。
第二,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企业开展预算编制,要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情况,借助信息系统的优势编制预算。但是很多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编制方法较为粗糙,获取各项数据仍采取手工方式,无法通过ERP系统及时查看相关数据状态。
第三,预算执行不严谨。部分企业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仍由财务部门的人员手工计算各项偏差,而非系统性地动态分析各项执行偏差,预算执行自然就不严谨。
第四,预算考核不够细致。很多企业开展预算考核,仅能按照年度开展考核,在预算执行环节无法借助信息系统优势动态分析各项数据情况,导致预算考核效率大打折扣,无法及时针对企业工作的问题制订并落实整改措施。
三、ERP视角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建议
(一)掌握ERP要点,改进基础管理工作
第一,结合企业战略目标确定预算目标。企业在确定战略目标时,要结合企业长期发展方向明确经营战略,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战略目标之间实现衔接,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实际特点,关注企业竞争力。通过SWOT分析的方式,全面关注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企业预算管理情况,判断对企业有价值的各项数据,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及工作目标合理确定企业经营战略,确保企业预算和战略实现衔接。结合企业管理工作方向分析企业工作目标,确保企业预算目标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整体性,形成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顺利达成。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战略重点有所不同,预算目标有所差异。企业要关注预算管理在工作中的作用,让预算和企业工作方向相衔接。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分析企业一段时间内的战略要求及发展方向,形成对工作的科学控制,从而帮助企业有序达成预期的战略规划。同时企业要确保战略所分解的预算目标更加细致,可以通过平衡计分卡的视角,在确定战略目标之后,将战略目标分解为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以确保预算能够实现对工作的控制。
第二,加强对相关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企业在ERP体系下开展预算管理体系,要强化全体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技术方面培训,让人员提高能力,形成科学的工作机制。通过培训让人员掌握ERP工作要求以及专业技能,不仅要了解基础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ERP工作的要求,为企业ERP体系的预算管理奠定基础。
第三,转变人员思维模式。财务人员要转变自身思维模式,由传统账房先生转变为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咨询者,充分认识到ERP体系对企业财务工作带来的变化,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管理思想,以转变自身的理念,形成借助ERP系统开展管理的意识。通过强化全体成员应用信息系统的能力,确保预算工作得到规范控制[1]。同时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主体,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要求,借助ERP系统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控制。
第四,强化预算对各环节的整体性控制作用。企业在预算管理的全环节,要实现预算对各项工作控制的目标,结合企业各类资源分析企业人力、物力、财力情况,让企业各部门工作趋于完善。通过借助ERP体系的信息集成功能,实现对各项工作全方位的控制与分析,达到优化企业管理流程的目标。
(二)采用ERP汇总数据,细致编制预算
第一,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企业执行全面预算管理,要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统筹控制,并對各类资源进行有序配置。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要求,让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紧密协调与协作,促使预算管理实现精细化控制,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并提升预算编制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从当前企业预算编制的方法来看,大部分企业所采用的编制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导致预算脱离基层实际,不利于预算规范化管理。在ERP管理体系下,要形成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建立标准的预算管理思路。在此过程中,通过ERP体系能够让预算编制的流程更加高效,让各类信息汇总更加及时,从而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及时性。
第二,设置科学的预算目标。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时,要让各项指标更加细致,通过选择规范的科目以及统一的预算目标,提高预算指标的规范性、合理性,以确保预算能够被企业高效执行。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机制,让预算能够涵盖企业管理的各环节,让各项工作通力配合,并通过ERP让预算效率得到提高。企业在预算管理环节,通过对管理要求进行细化分析,形成全员执行的预算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净利润为核心指标,将预算目标进行分解,将影响净利润的指标分解为收入、成本、费用,并分解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让各部门和人员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并借助ERP系统形成预算编制表,由人员结合自身任务开展编制。
第三,优化数据集成机制。为确保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趋于完善,企业要借助ERP系统对各类数据进行集成,解决预算管理无法符合企业实际特点的问题。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各项业务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影响企业各类数据质量,增加了预算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预算工作的及时性,给预算带来负面影响。为此,企业要加强预算信息系统建设,让各项系统之间实现衔接,包括企业的资金系统、税务系统等系统进行衔接,以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与控制效率。
第四,在信息系统中增加分析功能。企业在预算编制完成之后,要由企业财务部门和管理层对各部门预算进行审核,企业可以借助ERP系统对各项数据的取数规则进行分析,并了解各项数据的变动趋势,分析以前年度相关指标达成进度及预算方案,合理分析企业的各项指标要求。企业可以通过ERP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提高预算的审核效率,让企业各项预算项目一目了然。
(三)借助ERP跟踪数据,强化预算执行
在预算执行环节,企业要形成严格的控制措施,借助ERP系统设置完善的预算控制机制,将信息系统充分应用到预算管理各环节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
第一,针对预算形成严肃的事前控制机制。事前控制对企业而言,是在预算执行之前就要明确预算控制的要求,强化预算执行的审批措施。通过建立事前报批机制,让业务发起人、审批人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得到预算指标、预算已发生数等相关数据,并判断预算资源的分配情况。在预算执行审批时,通过形成信息共享机制,能够提升审批的科学性。首先,在人员申请支出之前,通过信息系统查看预算资源是否充足,遇到预算资源不足又必须执行的业务时,要通过预算调整方可执行;其次,预算资源充足则由审批人员分析相关事项是否合理与规范,判断事项是否在预算范围内,若预算合理且符合要求,则通过审批并锁定预算额度。
第二,建立完善的事中控制机制。预算的事中控制机制要求企业借助ERP体系,强化对预算的监督,并落实部门工作要求。通过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以财务监督为源头对管理全过程控制,让财务参与到业务部门第一线,了解各项信息数据执行状况,并分析预算执行流程,针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预算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及时性,以此规范企业的采购、收货、销售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以确保企业在ERP系统中的各项数据规范且严谨,并针对预算执行的偏差不断完善工作流程[2]。
第三,形成对预算的审计制度。企业的预算审计制度要分析ERP系统数据传达的及时性,对各类预算数据的情况进行全过程检查,判断预算管理流程情况,包括分析企业预算管理执行问题,分析是否存在违规支出,并通过分析预算执行的偏差,确保企业预算工作能够得到有力检查。
第四,建立信息化下的预算调整机制。预算调整是企业通过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分析预算管理工作情况。对预算管理进行总结之后,若预算执行存在明显偏差,要借助信息平台找到偏差成因。若是人为的成因,要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追责,并要求人员予以改进。但若是非人为因素,例如由于宏观经济变动等因素导致的预算发生重大偏差,则要对预算执行数据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预算下达后不得调整,但是若过于强调预算的刚性,即便发生重大不可预见的因素也不调整,将导致预算流于形式,因此预算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动态收集预算情况,改进预算考核
第一,建立动态的预算考核机制。企业在预算执行环节中,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如果企业没有合理的考核制度,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将受到明显影响,甚至导致预算管理无法起到对人员的激励作用而失去意义。执行预算考核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预算工作,结合人员工作情况做到奖罚分明。通过规范人员的权责,关注人员在预算执行中的情况,明确人员工作要求,建立动态考核机制。通过建立多样化考核方法,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3]。在开展预算考核的环节中,若发现预算管理工作存在偏差,就针对偏差进行及时整改。在ERP下通过信息系统对预算予以分析,偏差越早被发现,越有利于改进管理流程。因此在ERP下通过信息系统动态开展考评机制,能够及时发现预算管理的问题并处理问题。企业在预算执行环节,要对预算进行动态分析,判断各项收入、成本、费用指標的情况,并有效落实预算管理工作的控制要求。通过建立动态的考核措施,确保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兼顾企业工作全流程,实现对预算有效控制的目标。
第二,借助ERP优化预算考评流程。企业在开展预算考评环节,要形成对人员的有效激励,建立严肃的考评措施,确保预算考评和企业工作实际相匹配。在开展预算考评时,企业要对预算工作机制进行全方位分析,将预算考评内容落实到企业管理流程中,明确预算管控制度的要求和工作指标,将预算考评结果和人员薪酬、职位晋升挂钩,确保人员主动落实绩效工作责任。企业在对预算进行考评时,可以通过ERP系统来实现量化考评。具体而言,企业在每年年初设定预算目标时,就要明确预算标准。企业在年末借助ERP系统自动分析各项指标完成进度的情况,并自动计算人员得分。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预算管理没有信息支持,不利于促进企业实现发展。ERP借助强大的数据库和信息集成功能,能够解决传统预算工作所存在的弊端,有效提高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整合的效率。通过对预算实现全过程动态控制以及有序分析,为预算工作目标达成提供支持。企业在未来执行全面预算管理中,还要结合企业实际特点进一步强化对ERP视角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以确保企业的工作流程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佳丽.基于ERP环境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营销界,2020(12):137-138.
[2]葛超.ERP视角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J].纳税,2020(01):272.
[3]邹平.关于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的有机结合的探讨[J].纳税,2020(0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