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首个“超级充电宝”中核制造
2024-01-09黄林
黄林
2023年7月建成、9月全容量并网投运的中核紫云200兆瓦/400兆瓦时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不仅是贵州省首个集中式大型储能电站,也是目前全省最大的储能电站。截至2023年12月17日,该项目累计充电158次、放电158次,充电量3020万千瓦时,放电量 2839万千瓦时。
由中核汇能贵州公司(简称“贵州公司”)建设的紫云储能电站不仅解决了安顺用电受限的问题,还缓解了区域内电网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电力供应压力,为构建贵州省新型能源体系、统筹风光储一体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想尽办法“抢”时间
“电站2小时可以储满38万度电,可同时满足4.7万户居民高峰时段用电需求。”中核紫云200兆瓦/400兆瓦时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站长曾普介绍,为了建设这个“超级充电宝”,储能项目的建设者们与各方参建者、合作伙伴全力以赴、不舍昼夜,创造了4个月即完成征地、修路、场平、建楼、安装等关键环节的新纪录,以高质量、高标准在有限空间下完成几百道工序作业。
2022年11月初,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对未纳入煤电新能源一体化、需参与市场化并网的新能源项目,应按不低于新能源装机规模10%满足2小时运行要求自建或购买储能。
经研究决策,贵州公司提前备案紫云等储能电站建设项目,以实际行动助力贵州省电力结构改革。
“公司作出决定后,大家就‘争分夺秒行动起来。”2022年11月,紫云储能电站建设的前期工作在猫营镇拉开帷幕,贵州公司职工舒光明介绍,他是第一位被派驻到此电站的员工。
为了加快推进项目进度,舒光明来到猫营镇后便立刻着手土地协调和各项手续办理,为项目开工做足准备。当时正值春节,舒光明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走访协调,为项目建设积极与当地居民进行协商。
很快,贵州公司快速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并于2023年4月如期开工。
“都说贵州‘地无三尺平,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建设电站本就不易,还要高质量、抢时间,作业难度可想而知。”回忆起当时的建设情景,紫云储能电站的工作人员都感触良多。
“整个施工阶段最能抢时间的就是土方施工,可以通过增加人员、机械、工作时间来赶超。”项目经理朱建刚介绍,26万方挖方量,其中填方量5万方,剩余21万方需外运至弃土场。如果每天挖3000方,也需要近90天时间,远远达不到公司进度目标要求。
为了全力推进建设进程,现场最多时有运输车35辆、推土机4辆、挖机12辆同时参与建设。“因为施工范围有限,挖机选用的是多功能型,把斗换成钻头,摇身一变就成了破碎机。”朱建刚说。
同时,项目部还实行了“三班倒”制度,坚持“歇人不歇工”,保证施工面一刻不停全面运转。总包、监理、建设单位打破职责分工、锚定共同目标,分别由三个单位负责人组成临时“三人组”,各负责一班,向并网投运发起冲锋。
为确保按期、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从节点细化、资源调配、方案论证等各方面定期召开推进会,每天召开碰头会,协调联动、周密组织、高效管理。
“抢工期绝不以牺牲安全为代价,除了每日班前教育外,我们还实施了答题入场制度,每一位参建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都要口头回答三道安全知识,回答不上的不允许进入。另外,项目部还在现场设置了多处安全标识,从进场大门到具体的施工作业面,确保安全标识在要求点位达到全覆盖。”贵州公司项目负责人黄佑祥说。
通过多方努力,项目建设成功突破每天1.6万方出土量,土方施工时间成功缩短到20天以内,为整个电站的建设节约了大量时间。
集思广益“赶进度”
中核紫云200兆瓦/400兆瓦时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由1座220kV升压站、1台200MVA主变压器、1套预制舱配电系统、2台无功补偿装置、2台接地变、1套220kV GIS开关装置等设备设施组成。同时建设1座综合楼,配套消防、污水处理、危废间等设施。储能区建设60个单元,共计118个电池舱和60个变流升压一体舱。另建近10公里送出线路,施工组织极为复杂。
从前期准备到现场实施,贵州公司坚持全过程优化设计。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项目部超前谋划、主动求变,以精细化管理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这么多机械设备运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设备加油。“如果每辆车每天去镇上加两次油,加上施工便道狭窄,频繁会车,将耗费大量时间。”朱建刚回忆,项目部通过与加油站沟通,直接开了一辆油罐车停放在施工现场附近安全地带,随时就地供应。
当时,施工作业面大约3000平方米,也为项目建设提出了挑战。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项目部经过多轮研讨,制定了详细的全过程串行施工方案。
项目部将施工作业面划分为5个地块。建设人员首先把升压站地块“抢出来”,实现升压站大楼与其他地块土方同时施工,为配电楼施工和主变等设备安装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土方还未动工,主变、SVG、GIS、電池舱就已下单生产。然而设备到货、设备安装与土建施工又成了最复杂的交叉作业,各方都需要赶时间。如果设备太多,也无场地存放。“我们几乎给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设备进场的时间都做了计划,并要求一定要按照计划节点完成。什么时间段完成设备基础浇筑?什么时候可以减少一辆土方车?这种‘串行方案区别于流水线作业,可以保证作业面的最大化利用。”朱建刚自信地说。
中核紫云200兆瓦/400兆瓦时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的成功投产,标志着西南地区新型电力系统转型迈上新台阶,是贵州省能源变革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贵州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服务构建贵州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贵州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又一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