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以山东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
2024-01-09郎秀丽
陈 霞 郎秀丽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济南 250100)
1 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实践背景与意义
2021 年颁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的基本原则,明确“言语、肢体、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享有同等特殊教育权利。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1]。 2022 年我国将自闭症儿童统一改称为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儿童被称为“特殊儿童之王”,被归类为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完整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绘本”一词源自日本,英文为 picture book,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画出来的书”或“图画书”。 绘本以图为主、文字为辅,运用画面和文字相结合来表达故事或主题,注重画面的连贯性与讲述性,是一种极富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图书形式[2]。 目前有许多研究都在探讨如何将绘本应用于教学中,其研究主题包含绘本内容分析、运用绘本设计教学活动、绘本干预手段、儿童建构故事绘本、绘本内容与概念的分析诠释等[3]。 绘本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训练当中,能丰富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经验,培养其规则意识、认识和控制情绪、形成观察和思维的能力[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24 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5]。 公共图书馆作为提供公益文化服务的场所,应以自身资源为基础,保障孤独症儿童平等享受图书馆文化服务的权利。 公共图书馆开展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是图书馆特殊人群服务的有益尝试,对于丰富图书馆阅读推广内容、探索孤独症儿童服务方式具有积极作用。
2 研究综述
笔者以“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为主题词在知网检索,检出文献1 篇,为华东师范大学周明珠2022 年的硕士论文《孤独症儿童绘本阅读理解能力的特征及干预研究》,论述孤独症儿童绘本阅读理解能力的特征和干预,进行了绘本阅读理解能力测试材料编制,从绘本的体裁与文本信息维度出发[6],选取了 4 个深受幼儿喜欢且应用广泛的绘本:《汉堡男孩》《茶壶小弟的桌上奇遇》《如果不理发》《爷爷一定有办法》并对其进行了改编。 因检出论文较少,笔者再次分别以“孤独症儿童”“绘本”和“图书馆”“绘本课程”为主题词在知网检索,共检出文献221 篇,其中相关文献18 篇,多发表于特殊教育、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和各大高校的教育学、美术学专业硕士论文。 郭丽欣认为绘本在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技能、情绪能力、语言沟通及行为矫正等方面的干预具有积极作用[7]。 顾苇苇提出基于关键期理论的低幼儿童绘本阅读推广形式主要是基于感官发展期的主题故事会,提及《一只与众不同的狗》《小猪节快乐》《和妈妈亲亲》等,主题涵盖童心、自然、哲学、启蒙、情感等内容,从友情、紧张、时间、珍惜、规矩、关爱等角度引导儿童联系实际[8]。 郎秀丽以山东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会说话的绘本”帮扶自闭症儿童康复项目为例[9],对项目中使用的部分绘本做了简单介绍。 大连工业大学蓝唯文2020 年的硕士论文《孤独症儿童互动性绘本设计研究》,结合治疗孤独症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互动性绘本的改良设计进行研究,最终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互动性绘本设计方案,实现互动性绘本的研究价值[10]。 这些论文多集中论述如何将绘本作为孤独症儿童治疗的干预手段、绘本设计及小范围的案例研究,没有专门面向孤独症儿童的、系统化绘本课程的相关论文。
3 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内容
山东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于2017 年在济南市安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创办“会说话的绘本”帮扶孤独症儿童康复项目,从传统的上门送书升级为知识服务,以绘本为载体,通过孩子喜爱的讲故事形式,将绘本故事会与康复课程相对接,辅助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提升孤独症儿童在社交、沟通、自理和认知等方面的能力,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及狭隘兴趣两大核心障碍提供融合增值服务[11]。 经过多年的实践,该项目的绘本故事会已得到在此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大多数特殊儿童家庭认可。 针对前期绘本选择随机、参与学员流动性强、个体效果不显著等不足,2022 年初山东省少年儿童图书馆选择在该机构招募5 组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48 节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的标准化、系统化、专业化绘本课程。 课程针对家长和孤独症儿童开展双向服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 每周选取两册主题相近的绘本,一本线下课程使用,一本线上课程使用,同时为参与活动的家庭配备实体绘本及相关辅助资料,线下课程结束时统一发放,家长在一周内利用两册绘本在家中与孩子亲子共读。
3.1 课程目标
图书馆依托馆藏绘本资源,以《幸福的种子》《我的图画书论》《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图画书宝典》以及中国图书馆学会编制的阅读推广丛书等专业书籍的阅读理念和附录为基础;参考相关机构的权威推荐,同时结合我馆馆员多年阅读指导经验,遴选经过时间考验、广受婴幼儿和家长喜爱的绘本图书,设计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将阅读与孤独症儿童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以期引领家长掌握绘本的亲子阅读方法,辅助孤独症儿童逐步适应社会生活。 绘本课程秉承“快乐阅读”理念,融合“游戏力”[12]思想,将行为导向法[13]和地板时光疗法[14]相结合,面向孤独症儿童和家长开展双向服务。 在线下绘本课程中,为孤独症儿童做绘本精细讲读,实践“卷入理论”,增加互动频率,促使孩子完成更多沟通循环,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听觉信息加工系统、减轻孤独症儿童的视觉空间信息加工障碍,增强其动作计划和逻辑能力;通过线上绘本课程,为家长提供绘本阅读指南、制作绘本解读视频,指导家长如何选绘本、如何读图、如何理解绘本的深层意义,增强家长伴读能力,做到家学共促,以增加阅读时长、提高阅读质量。
3.2 设计缘起
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设计应适应孤独症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孤独症儿童相较其他生理缺陷,具有明显的视觉优势,绘本以图为主的呈现方式与之相应。多数孤独症儿童在感知觉、记忆及言语方面的提升会相对轻松,因此挑选绘本时内容以认知类绘本为主,占绘本数量的50%左右。 孤独症儿童多表现为情绪爆发强烈、社交沟通障碍,家长普遍关注孩子这两个方面的改进,课程选择有助疏解情绪的情绪管理类、与现实生活相连接的社交沟通类绘本,占绘本数量的30%。 孤独症儿童的逻辑思维与想象能力发展迟缓甚至停滞,课程选择游戏类绘本及多角度思维绘本尝试促进孩子在此方面的发展,占绘本数量的20%。 绘本选择从简到繁,依次递进,增强绘本内容难度。 如社交沟通类从简单语言“你是谁呀?”“怎么办呀?”的《彩虹色的花》,到短句“狮子,你跳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一下就够到了!”的《月亮的味道》,到不同说法表达同一意思“甘伯伯,我可以和你一起去游河吗?”“你能让个位置给我吗?”的《和甘伯伯去游河》,语言表达逐步复杂,逻辑思维逐渐增强。 一本绘本的内容不是单一的,有的既有认知、情绪也有习惯、社交,呈现多元性,因此绘本课程是总体内容上从易到难,多角度考虑平衡,有侧重的系统性设计。
3.3 课程内容
绘本源于生活,绘本阅读无论对语言基础的建立,还是对一定语言基础上深层关系的认知、理解及表达,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手段。 绘本的图画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通过形象的视觉提示,理解抽象的语言。 为此,绘本课程的设计考虑到孤独症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划分为情绪管理、生活实践、习惯养成、社交沟通、游戏探索、认知科普、自我认知、传统文化等八个主题,与孤独症儿童成长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相对应。 课程以八个主题为基础,依据从简到繁的原则,分低、中、高3 期,每期16 节课(线下故事会8 节,线上绘本课程8 节),总计48 节课(见表1),历时24 周。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每周选取两册主题相近的绘本,一本线下绘本故事使用,一本线上课程使用。 每周线下故事会结束后,孩子们领取线上线下两册绘本,同时延伸学习的线上绘本课程(绘本阅读示范课+绘本解读课+互动小游戏)解锁,家长为孩子进行一周的亲子共读,下周线下课程将两册绘本带回,领取新的绘本。
表1 山东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
3.4 课程特点
3.4.1 服务对象双向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没有自主阅读能力,同时伴随专注力低、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因此课程打破以孤独症儿童为单一服务对象的传统模式,面向孤独症儿童和家长提供双向服务。 线下故事会绘本讲师为孤独症儿童精讲绘本故事,根据儿童的临场表现状态调整讲读内容与节奏,故事会过程中伴读家长全程陪同并观摩讲读过程,学习语气、动作、节奏等绘本讲读方法。 线下故事会结束时,绘本讲师用1-2分钟的时间为家长讲解本次线上课程相关内容与注意事项,以指导家长一周的亲子共读。 线上绘本阅读示范课和绘本解析课面向孤独症儿童伴读家长,包括示范讲读、绘本介绍、课程目标、基于绘本的活动和联系生活的相关活动,帮助家长阅读与深度解读绘本;互动小游戏面向孤独症儿童,由伴读家长使用电子产品下载使用,小游戏以绘本内容为基础,采取选择题的形式,根据选择的对错不同配有相对应的背景音乐,以激励孩子互动、巩固孩子绘本阅读效果。
3.4.2 线下线上并举
由于图书馆人力短缺、经费有限及追求最佳课堂呈现效果等多方面原因,线下课程参与人数有限,为使更多孤独症儿童家庭受益,课程采取线下故事会与线上绘本课程相结合的形式。 线下故事会仅面向招募的5 组孤独症儿童开展,线上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千聊课程面向全社会发布,课程长期有效,无限点播,凡是有绘本阅读需求的人员均可观看。
3.4.3 课程双重结构
行为重复刻板、兴趣狭隘是孤独症儿童的显著特征之一,因此课程教学采取双重结构化模式,即物理环境结构化和课程内容结构化。 这种结构化模式可以使孩子更快地融入故事会,适应故事会流程。
物理环境结构化,包括固定时间、固定教室、固定座位等。 基于孤独症儿童专注力不集中、抵触陌生事物(环境、人)的特点,教学采取小班制。 家长孩子一起参加,孩子坐前排,家长坐在孩子后面,孩子情绪不稳定时家长可及时给予拥抱、安抚。 教室布置使家长和孩子背向房门,面向讲故事的馆员。这种结构化的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不易被外界打扰。
课程内容结构化,指由独症儿童参加的线下绘本故事会利用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明确划分板块。 线下故事会分为5 个环节:课前问好、音乐律动、故事时间、互动游戏、分享时刻。 这5 个环节以文字+图片形式(孤独症通用图片)制作尺寸为30×20 厘米的展示板,每个环节开始前展示,结束后收起。 课前问好环节,绘本讲师与小朋友们分别介绍自己,握手、问好,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音乐律动环节,绘本讲师与孩子共同表演本次故事会相关的手指韵律操,以调动孩子欢快的情绪;故事时间环节,绘本讲师根据孩子不同的表现,讲述绘本故事内容;互动游戏环节,根据绘本内容设置以游戏为主题不同的延伸活动,以加深孩子对绘本的理解;分享时刻环节,分发本次故事会所需的实体绘本(线下绘本+线上绘本)与纸质版线下绘本的课程解析,绘本讲师用1-2 分钟的时间为家长讲解本次线上课程相关内容与注意事项,以指导家长亲子共读。
3.4.4 绘本教辅齐发
孤独症被医学界称为精神癌症,除治疗病症外还需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家庭承负着经济、精神双重压力。 一是为减轻孤独症儿童家庭经济负担,二是为增强绘本阅读的持续性与良好效果,课程改变以往由家长自行购买绘本的状况,由图书馆为每位家庭配备每周所需两册实体绘本,并配以纸质形式的课程解析辅助材料,以帮助家长目标明确地进行一周的亲子共读。 课程解析辅助材料内容设置分为四部分(见表2):一作品介绍,介绍绘本的主要内容、作者及获奖情况,以便家长进行拓展阅读;二课程目标,提炼绘本中的词语、短句、逻辑关系等,以引导家长有重点、有目的阅读绘本;三小游戏,引导家长通过游戏的方式与绘本内容相连接,加深孩子对绘本的理解;四联系生活,教会家长如何运用绘本内容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将绘本的情感体验在实践中亲身感知。
表2 课程解析辅助材料内容
4 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实践过程与效果
4.1 实践过程
4.1.1 招募学员
2022 年2 月,图书馆在康复中心招募5 组家庭,由孤独症儿童家长自愿报名,康复中心根据已报名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最终筛选、确认。 图书馆为每位报名成功儿童建立个人档案,全程记录、跟踪儿童的绘本课程参与情况及阅读成长状况。
4.1.2 签订保密协议
为保护孤独症儿童家庭隐私,消除家长后顾之忧,避免给孤独症儿童造成非必要困扰,图书馆自家长确认参加课程之日起,即签订《家长知情同意书》,规定图书馆绝不以任何名义向有关单位及个人泄露孩子及家长个人信息。 材料中涉及的孩子名字,均使用化名,不使用真实姓名等保密条款。 同时规定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图书馆要求提交的各种调查问卷、及时完课等相关义务。
4.1.3 组织家长培训
招募学员之前,图书馆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在康复中心召开推荐会。 学员招募结束后,组建微信群方便沟通咨询,同时在线下进行伴读家长培训,由绘本讲师向家长现场演示如何观看线上课程,对课程目标、内容及阅读方法做详细讲解,使家长熟练学习线上课程,以保证每周亲子阅读的完成。
4.1.4 开启绘本课程
自2022 年3 月14 日起每周一上午10:00-10:50进行线下绘本故事会,由图书馆提前一天在微信群发布信息,提醒家长按时参加。 线上绘本课程在微信公众平台千聊课程发布,于线下绘本故事会结束后解锁,包括绘本阅读示范课+绘本解析课+互动小游戏三个环节。
4.1.5 填写活动反馈
分阶段(每周、每期、活动结束)邀请家长填写《绘本课程家长反馈表》,对孩子的阅读频率、课程完成情况、兴趣点以及对课程设置的环节、内容、建议等情况进行细致地调查,不断改进、提升课程质量。 同时,每期课程结束后邀请参与课程学员的康复中心负责老师填写《绘本课程特教老师反馈表》,从专业老师的角度全方位评估孩子的状况,调查绘本课程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变化,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内容与目标。
4.2 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实践情况
课程实践自2022 年3 月14 日起至10 月24 日止。 课程分三期,每期线上、线下各8 课时,总共48节课时。 在整个课程实践期间,由于参与家庭的时间变动、儿童适应性(生病、哭闹、转学)等问题的出现,有的家庭选择退出,新的家庭参与进来,总计有13 组家庭相继参与到绘本课程的学习。 在案例介绍中,为了保护儿童及其家庭的隐私,本文中这13组家庭儿童的名字均使用化名。
4.2.1 线下课程参与情况
线下绘本课程,累计参与人次202 人。 宋柒染等7 组家庭参与课程9 次以上,占参与家庭总数的69%,其中赵竣岷家庭参与课程16 次,是参与次数最多、参与时间最长的家庭;其他6 组家庭参与次数低于7 次。 线下课程主要陪同人多为母亲,有两组家庭是祖父母陪伴。
4.2.2 线上课程参与情况
通过千聊平台面向孤独症群体(不限于参加线下课程的孤独症儿童)开展线上课程24 期,其中阅读示范课程12 期共4140 人观看,绘本解读课程12期共3303 人观看。 阅读示范课程的浏览量高于解读课程浏览量,可见家长们对绘本阅读方式不了解,更关注绘本如何阅读。 具体参与情况见表3。
表3 线上课程浏览情况汇总表
4.3 实践效果
4.3.1 绘本课程对孤独症儿童自身能力的影响
通过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跟踪发现,多数孤独症儿童通过课程的学习,在知识面的扩充、良好行为的养成、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增强、专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李明贤从开始没有语言到第4 次课程开始,可以用叠音词、双字词的形式表达。 赵竣岷从在妈妈的提示下,只能说出简单的名词、动词等词语到可以重复安东医生问变色龙的问题:“你怎么了?”这是竣岷第一次说出完整意义的问句。 竣岷妈妈在课程反馈中也提到:“竣岷上课回答问题声音越来越高。”张珞芷存在专注力缺乏的问题,不能专注于面前的绘本讲师的讲述,必须看自己手中的绘本。 为此每次上课会单独发给他一本绘本,虽然与讲师使用的是同样的绘本,但课程进行中,他会多次跟讲师进行绘本交换。在第四次参加活动时,其交换图书的行为明显减少,在讲师利用绘本中的某个点成功吸引珞芷注意后,他会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讲师手中的绘本中。 李艾江据妈妈反馈在阅读《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之后,孩子在吃东西时知道要细嚼慢咽,不然肚子里的小精灵会被菜叶盖住。 陈芸珽将绘本《小兔子学花钱》与生活相结合,妈妈说在日常购物过程中,她能引导妹妹购物时要选择自己需要的,不可以所有想要的都买。 大多数孩子从开始的哭闹发展到开心地完整听完故事。
4.3.2 绘本课程对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影响
家长是儿童早期发展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和儿童的联系最紧密、最持久。 公共图书馆与家长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就能通过家长促进家庭阅读的开展,最大限度挖掘孩子潜能,进一步发挥阅读在其成长中的作用。
(1)家长对图书馆绘本课程的认可
参与课程的特殊儿童家长起初对绘本阅读并不了解,他们不知道这些文字不多的图画书,对孩子来说有什么意义。 有的家长发现绘本中巧妙的翻页设计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韵律的、重复性的语言,孩子有时会在生活中提及;绘本中图画的视觉提示对孩子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其中韩馨妍妈妈会把孩子读绘本的视频发在绘本课程群里,激励其他家长带孩子参与绘本阅读。 韩馨妍是绘本课程中进步最明显的孩子。 馨妍妈妈表示没想到图书馆的绘本课程对孩子康复有帮助,对图书馆的教育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
(2)家长伴读能力的提升
孤独症儿童多数无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家长的陪伴显得尤其重要,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比其他方面表现较为显著,孩子在阅读绘本时家长能够有效的陪伴与引导,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意义。 表现突出的学员张珞芷虽然于绘本课程中后期参与到课程中,由于妈妈重视与陪伴,发现孩子对色彩鲜艳、故事性强的绘本产生兴趣,对游戏性强的绘本如《点点点》表现出深厚的兴趣,在绘本课程中收获比较显著。 珞芷妈妈学会了如何进行绘本阅读,提高了伴读水平,同时看到了家庭伴读对孤独症儿童成长的意义。 通过绘本课程,大多数家长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绘本阅读,通过伴读看到了孩子的进步,也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图书馆的其他阅读推广活动。
5 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5.1 绘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5.1.1 线上课程推广受限
受资金、技术的影响,线上课程仅通过微信千聊课程发布,推广的力度和广度不够。 线上课程无法进行账号式管理,导致线上学习情况难以进行跟踪,中途课程内容难以进行调整。 由于涉及版权问题,一些优质的绘本、儿童读物无法在线上进行免费或低成本的推广,对绘本课程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如何与出版社或版权方合作,争取获得绘本的使用权与传播权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一大难题。
5.1.2 家长对绘本阅读存在认知偏差
绘本课程的目标设置,一方面可让家长具体、直观地了解绘本,另一方面会出现家长为完成课程目标而忽略了阅读本身乐趣的情况。 家长对绘本阅读的认知局限于认知、沟通能力等功能性指标的增强,有的家长会过于强调指导和纠正孩子的行为,而忽视了孩子对故事情节、角色情感以及图画的体验和感受,无法回归阅读本身,而阅读不只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它应该成为家长和孩子享受乐趣的纽带和桥梁。
5.1.3 纸质绘本支持不足
由于电子产品对视力的影响以及家长使用手机能力的参差不齐,更多的家长倾向于使用纸质绘本为孩子阅读。 绘本的图画与文字同时具有叙事功能。 高质量图画对纸张色彩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一本几十页的绘本比几百页的故事书定价高的原因。 很多孤独症儿童家长不了解绘本的价值,很多时候,动辄几十,甚至上百的绘本降低了家长的购买意愿。 但绘本的妙处也在于它的画面,一本好的绘本可以做到只读画面不读文字就能读懂故事。 对于孤独症儿童家庭来说,已经承受了康复治疗的重负,难以负担这部分费用。 为了让孤独症儿童能够充分感受绘本的魅力,享受绘本阅读的乐趣,图书馆必须准备充足的复本保证每位儿童人手一册。 充足的复本量是顺利开展绘本课程首要解决的问题。
5.1.4 儿童情绪问题影响线下课程效果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管理普遍较差,课堂上由于情绪原因互相干扰的现象尤为突出,有的家长会因为某位小朋友在场而选择放弃课程。 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对于自己的需求往往难以表达,身体不舒服时很容易用发脾气或哭闹来宣泄。 想吃食物、想玩玩具、不想完成某项任务等是引发情绪问题最常见的原因,也最容易引起连环反应,这是线下课程中儿童之间互相干扰的主要因素。
5.2 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提升策略
国家虽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明确和保障公共图书馆对特殊儿童提供平等服务,但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完善的道路还很漫长。 在这种大背景下,专门从事用户教育的公共图书馆应起主导作用,在规章制度、资源经费、宣传推广、人员培训等软硬件方面为孤独症儿童的绘本课程给予重点保障,并纳入公共图书馆年度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保障其顺利落地。
5.2.1 制定多角度营销策略
绘本课程要从时间、空间多角度营销,课程启动前、进行中、完成后,均应有专人负责宣传与推广。从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媒体,到线下图书馆、特殊教育机构等多方联动,让相对闭塞的特殊儿童群体可以全方位了解公益免费的阅读推广服务。 线上示范课程主要面向家长,因此在线上版权尚未取得授权之前,绘本的示范阅读内容可以不必完整阅读整本绘本,适时跳过部分页面及内容,挑选绘本精彩的画面和段落,规避侵权。
5.2.2 聚焦家庭服务模式
经过课程的实践总结,课程实施前、中、后应不间断地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所有特殊儿童的家庭成员,不仅是伴读人员)进行培训。 绘本讲师要有针对性地对特殊儿童家庭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课程目标、熟悉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方法。 引导家长认识到,课程目标及解析是帮助家长了解绘本内容和孩子达到的标准,并不是生搬硬套,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体验阅读的快乐,决定最终的阅读质量。另外,孩子对亲子阅读过程中给出的积极反应也是家长坚持伴读的重要因素。 对于孩子无反应或具有较强抵触情绪的情况,家长难以坚持下去。 同时根据绘本课程实践反馈显示,家长对绘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受时间宽裕度、心理状态、孩子的接受程度以及家长对阅读的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陪伴孩子阅读过程中,妈妈陪伴孩子产生的阅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亲属。 孩子的阅读成效与家长的坚持程度有关系,如果家长每周坚持为孩子阅读两册绘本,孩子的进步效果会明显一些,反之则不太明显。 因此,重视家庭方面的阅读服务将影响着孩子最终的阅读效果。
5.2.3 整合多方资金,构建社会合作
为特殊儿童提供绘本课程,人员和绘本资源是重要支撑。 由于绘本价位高、种类多,因此绘本课程的阅读推广成本较高。 公共图书馆除将此项费用纳入年度费用预算、并将其列入图书馆发展规划外,应积极与特教机构、教育机构、残联、医疗机构、爱心企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合作,将馆内丰富的资源与社会机构共享,同时整合各方资金支持,既满足特殊儿童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资源缺陷,还能使公共图书馆的资源真正用于全民,促进信息资源的良性运转。
5.2.4 推动个性化定制服务
情绪不稳定是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最佳参与人数为2-3 组家庭,对情绪稳定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最多5 组家庭。同时对不同程度的孤独症儿童,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定制服务,配备适合的绘本,由不同风格的绘本讲师讲述,效果事半功倍。 课程应用于其他特殊儿童时,由于特殊儿童存在广泛的个体差异,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公共图书馆应根据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提供定制化的绘本课程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特殊儿童独特的需求。
5.2.5 加强绘本内容研讨
绘本内容与特殊儿童阅读状况的适应性直接影响特殊儿童的阅读质量。 认知类、科普类、情绪管理类等具象性、实际操作性的绘本,对孤独症儿童的适比度较高,想象力绘本对高功能的孤独症儿童可起到提高兴趣的作用,但对只有仿说能力的低功能孤独症儿童而言存在一定难度。 应根据特殊儿童的能力高低,严格评估绘本内容,匹配适合其阅读的绘本。 尤其是特殊儿童的阅读读物应以纸质材料为主,尽量减少电子阅读材料的使用。 但为方便快捷,针对家长的绘本阅读培训课程应多采取线上的形式,建立线上借阅平台,加强电子绘本、电子书等在线阅读资源建设,供特殊儿童家长在线阅读、下载。开展线上绘本阅读课程、图书分享等在线阅读指导服务,帮助特殊儿童及家长使用线上阅读资源进行亲子阅读。 还可开通线上咨询及时解答特殊儿童家长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家长学习亲子阅读技能和方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家长的伴读水平。
6 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大学,为特殊儿童群体及家长提供信息和文化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开发图书馆馆员潜力,给予其充足的时间与资源,深挖优秀馆藏资源,发掘更多语言简洁、图画形象、内容生动有趣的绘本,设计适合本馆发展的、多层次的、普惠性的绘本课程,规范化、系统化地面向更多特殊儿童群体开展阅读推广。同时利用新技术手段,不断加深特殊儿童及家长对阅读的参与和体验,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