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朔图书馆旧址巡礼

2024-01-09王子舟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卫河新乡市新乡

王子舟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

北伐战争实现了中国统一,之后的和平岁月里各地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批新式的图书馆建筑纷纷落地。 其中1935 年建成的河朔图书馆是一座具有传统大屋顶宫殿风格的中西合璧式图书馆,成为中国北方新式图书馆建筑的代表作。 河朔图书馆为当时的中原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走访河朔图书馆,不仅想探明河朔图书馆的历史贡献与现在的生存状态,弥补民国图书馆史研究偏重文献阐释而缺乏历史情景现场感的一些不足,同时也希望提供一种图书馆学实地考察方法的研究案例,以供图书馆学研究者们参考。

1 旧址位置

河朔图书馆现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一横街1 号,即卫河公园内。 卫河发源于太行山,初名清水,因其主要流域在古卫国属地而被称之“卫河”。卫河分支月牙河(形似月牙而得名)在卫河公园所在处绕行,将地块一分为三,由三座拱桥相连。 此地花木繁茂,空气清新,颇擅风景之胜,人们多来此休憩,故被辟为公园。 1924 年初建时,为纪念民盟会员暴质夫、张宗周烈士而名为“暴张花园”。 1953年,原花园经扩建,占地128 亩,依河堆砌土山一座,又建四角、八角凉亭各一座,更名为“新乡市卫河公园”。 1964 年,公园内动物、花卉迁至现在的人民公园,老公园交由文化部门管理,俗称“老公园”“文化公园”,并逐步迁入单位十余个,居民150 余户。1982 年,市政府对公园重新规划后进行了修复改造,恢复公园,1983 年再度开放,更名为“卫河公园”[1]。 因此,卫河公园是新乡市兴建最早的园林公园。 河朔图书馆的位置在卫河公园的南部。 馆名中“河”指黄河,“朔”为北方。 “河朔图书馆”即黄河以北图书馆之谓也。 建成之时,是豫北最大的一座图书馆。

2 旧址历史

1927 年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进驻新乡后,在原道清铁路车站东侧将十余亩地(现建国路南头路西)辟为花园,冯部第四师第十一旅旅长兼新乡县警备司令陈连富,用查获赌局的罚款,奉冯玉祥之命,在花园中修建一座小型图书馆,名为“中山图书馆”[2],1928 年3 月馆舍竣工使用。 后因馆舍不敷使用,1930 年新乡行政公署专员兼新乡县县长唐肯倡议兴建一新的图书馆,得到社会各界响应。 1933年2 月15 日,新乡士绅暨省内党政军各界要人郭仲隗(字燕生)、王宴卿、杨一峰、张善舆(字天放)、陈泮岭、马文材、张居平、王星洲、方其道等组成筹备委员会,唐肯任委员长。 筹委会下设筹备处,原中山图书馆馆长杨耀武任筹备处主任,具体负责募捐、征书、基建等筹备工作[3]。 图书馆建设经费经过众筹,集资6 万元(实用工程费3 万元),馆址选在县城西北卫河湾处(即现卫河公园内),购地五十余亩。委任天津基泰工程司设计,天津祥记工厂承建,董伯川负责施工,获嘉县工匠邓海峰领工建造。

图1 河朔图书馆落成后远景(1936 年)

图2 现在的河朔图书馆正面(2023 年3 月13 日拍摄)

建成后的河朔图书馆有藏书26000 余册,其中包括中山图书馆藏书5000 余册。 后通过征集、采购,逐步增加到50000 册[4]。 还有收集到的全套新乡县县志的原来刻板、以及各种铜佛神像、陶瓷瓦古玩、器物等宝贵文物,都分藏在大楼的下层[5]。 因馆舍第二期工程书库大楼未能修建,仅开放了部分阅览室供读者阅览。 另外,还建立巡回文库,以乡镇小学为点,每月巡回一次,开展巡回借阅服务。 当时工作人员有十多人,全年经费5062 元(银元)[6]。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南侵,新乡危急。 馆长杨耀武将馆藏较贵重的图书三万余册,分装70 箱,南运至信阳师范学校,后又随信阳师范学校转运到潢川县,最终这部分图书散失殆尽,不知所踪。 1938 年2 月新乡沦陷后,河朔图书馆被日本侵略军所占驻,河朔图书馆中的藏书、设备,还有部分文物全部被损坏[7]。 1945 年3 月,日本占领军将河南省的黄河以北的沦陷区划为平原省,黄河以南的沦陷区仍为河南省。

1945 年日本投降后,河朔图书馆又一度由国民党军队占用。 1946 年1 月10 日,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成立了由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和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 1 月27 日新乡军事调处执行部小组成立,成员有中共代表纪明(后为黄镇)、国民党代表曾乐陶、美方代表康敏斯(后为福格逊、白瑞格),负责东至商丘、西到洛阳、南至郑州、北至安阳的军事调停工作。 这时国民党违反停战协议,进占孟县解放区,新乡小组就请示北平军调处解决。 3 月3 日上午,军事三人小组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美国代表马歇尔从徐州飞抵新乡,视察豫北停战协定执行情况,专门来到国民党三十一集团军司令部驻地河朔图书馆,听取新乡和安阳两个执行小组的汇报[8][9]。 河朔图书馆成为了影响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场所之一。

1949 年8 月,华北人民政府在鲁西南、豫北、冀南衔接地区成立新的平原省,下辖新乡、安阳、湖西、菏泽、聊城、濮阳等6 专区,以及新乡市、安阳市2 地级市,共有56 县、1 矿区、5 镇,以新乡市为平原省的省会。 平原省人民政府接收了河朔图书馆第一分馆即原中山图书馆,将其改名为平原省图书馆;新乡市接受河朔图书馆,名之为新乡市文化馆阅览室。 其时,平原省图书馆、新乡市文化馆阅览室的藏书质量颇高,这与地方贤达多年的捐献有关。

1952 年10 月底至11 月初,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利用中央批准他休假的时间实地考察黄河。他先后坐专列走访了济南、徐州、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 10 月31 日下午,毛泽东一行来到新乡市,驱车穿行过市区,到饮马口去看引黄济卫水利工程。 晚上在新乡西站道清线支线上的专列休息时,曾通过随行的公安部部长罗瑞卿联系平原省人员借阅《新乡县志》。 平原省图书馆很快找到这部线装书,送到了毛泽东手中。 并表示这部书图书馆藏有复本,送给毛泽东可以不用还回。 毛泽东回到北京后,又托罗瑞卿给平原省打电话,说要看《中州志》。平原省图书馆也很快找到一部派人送到了中南海。时隔不久,毛泽东就看完《新乡县志》《中州志》,将两部书还了回来,并嘱咐说,这两部书上都有平原省图书馆的登录编号,不能归个人所有,必须完璧归赵[10]。

1952 年11 月,平原省被中央人民政府撤销,新乡、安阳、濮阳三个专区、新乡市(地级)、安阳市(地级)划归河南省,菏泽、聊城、湖西三个专区划归山东省。 平原省图书馆改名为河南新乡图书馆。 1953年4 月1 日,河南新乡图书馆由新乡市接收,与新乡市文化馆阅览室合并,成立了新乡市人民图书馆。下设采编股、流通股、文物股[11]。 从此,河朔图书馆成为新乡市人民图书馆的主馆舍。

过了20 年,即到了1973 年,新乡市人民图书馆改名为“新乡市图书馆”。 又经过20 余年,到了1999 年9 月底,新乡市图书馆从卫河公园的旧馆东迁至3 公里外的平原路437 号新馆(牧野公园外西南侧)[12]。 新馆建筑面积8572 平方米,是河朔图书馆的六七倍。 从此新馆成为新乡市人民借阅书籍的主要栖息地。 而河朔图书馆旧址被市政府划拨给新乡市群众艺术馆管理使用,至今仍是新乡市群众艺术馆办公场所。

3 旧址建筑

河朔图书馆主要设计师是杨廷宝先生。 杨廷宝(1901-1982),字仁辉,河南南阳人。 1915 年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 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留学期间师从保尔·克芮和瓦尔特·道森,成绩优异,曾先后获得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艾默生奖一等奖[13]。 后因众多著名中国建筑师如朱彬、赵深、陈埴、梁思成、童巂、卢树森等人都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该系也被誉为中国建筑师的摇篮。 1926 年,杨廷宝获得硕士学位后赴欧洲考察,1927 年回国任职于天津基泰工程司,直至1948 年。 他与关颂声、朱彬、杨宽麟等同为建筑事务所合伙人,而杨廷宝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 期间国内诸多图书馆,如都铎哥特式(Tudor Gothic)的东北大学图书馆(1929 年)、强调和谐统一审美观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1930 年)、新古典风格(Neo-Classical)的中央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1933 年)、中国传统大屋顶宫殿风格的金陵大学图书馆(1936 年)等,这些图书馆的设计皆出自其手。 他注重环境,善于运用中西建筑传统手法,也擅长宫殿式建筑的设计。 晚年还曾主导过具有浓郁中国特点的北京图书馆新馆(1975 年至1978 年)的设计。

根据最初规划,河朔图书馆院落范围包括新建主楼到卫河假山。 杨廷宝设计的主楼为工字型对称的楼阁式建筑,钢筋水泥、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2000 平米,分两期施工。 第一期为前边宫殿式办公及阅览大楼,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323 平方米,耗资46000 余元。 1934 年开工,1935 年8 月竣工。 后因经费不足,新馆主楼中途停工,只建成一期工程前楼,即如今的河朔图书馆。 河朔图书馆落成后,新乡县政府直辖之中山图书馆、新乡县党部之九一八图书馆、新乡民教馆均由该馆接收、代办[14]。 原中山图书馆改为河朔图书馆第一分馆后仍在原馆舍继续办公、开放借阅。 原中山图书馆馆长杨耀武改任河朔图书馆馆长[15]。

据《河南近代建筑史》记载:河朔图书馆前楼面阔45 米,进深17.8 米,由主楼和翼楼组成,系半地下室三层建筑。 主楼居中前凸,面阔3 间,重檐四角攒尖顶,覆灰色筒板瓦,脊饰站兽,顶饰宝珠,檐下设斗拱,雀替①“雀替”在清代又称“插角”“托木”“牛腿”等,指置于檐柱与梁枋相交的短木,自柱内伸出,能承托梁枋两头。 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特殊构件,作用是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防止立柱与横梁的倾斜变形,增添某些装饰的艺术性。与上檐平齐,下檐明间采用阑额②“阑额”(也称“檐坊”)指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代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 其功能是在两个柱子的柱头之间起到拉结作用。与平板枋;上层为通间玻璃幕墙,二层明间为门,次间为方窗。 主楼前月台由10 根汉白玉栏杆围护,正面入口处有抱鼓石栏杆五级踏道。 后部上端为女儿墙,墙头转角设兽头作滴水口。 翼楼正面各4 间,侧面上下层皆为3 间,单檐歇山式屋顶,二层墙面各挑出钢筋混凝土阳台一座,有汉白玉雕饰栏杆[16]。

4 走访过程

2023 年3 月笔者与家人自驾游,经山西入河南。12 日晚抵达新乡市,入住新乡银星酒店。 当晚,我通过河南师大图书馆郑爽副研究馆员,联系到了新乡市群众艺术馆办公室主任曹璐,约好次日上午前往河朔图书馆参观。

13 日上午9:20,我和家人开车到了卫河公园南门附近,群艺馆办公室主任曹璐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 进入卫河公园,但见河朔图书馆前的广场,还有许多群众在跳舞。 群艺馆张斌世馆长在河朔图书馆门前迎接我们。 寒暄过后,走进河朔图书馆,二楼雕梁画栋映入眼帘,地下一层水磨石地面仍是过去的旧物,历久弥新。 张斌世馆长指着入门左侧墙上镶嵌的一块《河朔图书馆旧址简介》的碑文说:这是他自己拟文并书写的。 碑文是楷书,工整清丽,看得出张馆长尚为新乡市的书法名家。 随后,张馆长派讲解员给我们介绍河朔图书馆历史状况。

我们参观完河朔图书馆的内部,来到外面。 围绕河朔图书馆,从不同角度观看、拍照。 整个河朔图书馆基础及窗台以下为长方形磨光潞王坟白色料石砌成,墙体用青水泥砂浆钩缝,上部为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琉璃瓦屋面,屋檐有“書”字瓦当,制作精美,脊口上有龙头奇兽,又仿北京太和殿式敷设白石台阶[17][18]。 远远望去,傲然独立,巍峨俊秀。 据文献记载,这座宫殿式的图书馆建筑如此宏伟,当时的新乡市民从未见过,故在建成之初,新乡人像赶会一样跑去参观,轰动一时[19]。

不过河朔图书馆因处于卫河支流环绕之地,相对地势较为低洼,这也带来了不少隐患。 如1963 年7 月,新乡降特大暴雨,卫河水猛涨,河朔图书馆书库进水。 全馆人员被动员起来抢救图书[20]。 在2021年7 月河南水灾中,河朔图书馆也面临严重威胁。 7月23 日晚,网上有传言“新乡河朔图书馆(新乡市群众艺术馆)万多本古籍被淋”。 24 日,新乡市群众艺术馆发布公告,对不实消息进行辟谣。 公告称:河朔图书馆旧址旧藏古籍善本早在新乡市图书馆新址建成后就妥善迁移、保管,目前保护状态很好。 河朔图书馆旧址馆内现无古籍善本。 但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河朔图书馆现在四面环水,离河近,地下及楼顶已经出现多处漏水,文物受损严重。 员工正在积极保护文物古迹,谢谢大家关注,也希望文物专家和相关工作者帮助后续工作[21]。 由社会媒体关注度来看,河朔图书馆在新乡人民心中有着不凡的重量。

告别河朔图书馆之时,张斌世馆长指着图书馆正面窗户隔墙上的刻字说:“你看,从东到西,八个水泥隔墙上的字,正好是毛泽东的一首诗《七律·长征》的草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遗迹。”走进一看,果真如此。 建筑留存越久,历史风霜越厚。 赞曰:

新乡自古兵家地,烽火之中有琅嬛。中州文献湮不灭,曲水书阁舞翩跹。

猜你喜欢

卫河新乡市新乡
新乡作品精选
卫河干流(淇门—徐万仓)治理工程剪影
——堤防险工
卫河干流(淇门—徐万仓)治理工程剪影
——工程简介
新乡医学院
出征新乡,武汉石化拼了
新乡市
错壤的政区、流动的河流与以“漕”为大的区域社会:明清时期直鲁豫交界区域动乱研究
新乡市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
新乡市锂电池专利情报分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