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草业扩面增量 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1-09王明利

现代农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草食种草苜蓿

王明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牧草产业作为畜牧业的基石,是加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可持续进程的有力保障,也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保障粮食可持续供给能力的重要举措。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思想,长期主导着“重粮轻草”的农业决策,真正将牧草作为一个产业也是21 世纪前10 年才开始的事[1]。我国牧草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草产品无论从总量、结构还是质量、标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难以为畜牧业保障优质稳定的饲草料供给。当前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本质上是饲料粮的安全问题,它与畜产品的充足供应和质量安全密切相关。当前,我国饲料用粮已占国内粮食消费的第一位。据统计,2022 年我国粮食消费约8.2 亿t,其中饲用消费占48%,大大高于口粮消费(33%)和工业用粮(17%)。中国肉类消费结构与全球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中国牛羊肉消费占比只有15%左右,而全球平均牛羊肉消费占比已经达到25%以上,欧美等发达国家牛羊肉消费占比更高,普遍都在30%以上。石自忠等[2]剖析了我国牧草产业的发展趋势,草产品进口增速放缓,但对美国饲牧草依赖较大。饲料粮的消耗会对草食畜牧业和牧草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解决饲料问题,不单纯是发展饲料粮,转变观念、创新理念有时更胜于科技创新。

1 牧草产业发展及草食畜牧业的现状

1.1 全国牧草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牧草的种植情况也在不断变化,其中最常见的种植品种是苜蓿、饲用燕麦、饲用黑麦、青贮玉米等作物。2014—2021 年,苜蓿商品草种植面积从40 万hm2提升至45 万hm2,商品草产量由357 万t 提升至360 万t ;燕麦商品草种植面积由1.5 万hm2提升至43 万hm2,商品草产量由11.4 万t 提升至380 万t。

1.2 草种子及产品进口情况

进口优质草产品成为解决国内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2021 年我国进口草种子7.2 万t,同比增加17%;2022 年我国进口草种子5.2 万t,同比减少27.8%;2023 年上半年进口2 万t,同比减少48%,但苜蓿种子进口0.29 万t,同比增加164%,2023 年各类草种子进口占比情况如图1 所示。随着进口苜蓿干草向多元化转变,美国、西班牙及南非成为主要进口地区,苜蓿干草进口情况如表1 所示。苜蓿干草进口量大幅增加,进口价格持续走高,2022 年从美国进口140.23 万t,占比78.4%;从西班牙进口23.2 万t,占比13%;从南非进口8.8 万t,占比5%;从加拿大进口0.9 万t,占比1%;其他来自苏丹、意大利及阿根廷。

表1 2012—2022 年中国苜蓿干草进口情况 单位:万t、%

图1 各类草种子进口占比情况

1.3 “粮改饲”现状

国家从2015 年开始对“粮改饲”试点实施财政支持,当年国家财政支持3 亿元,在“镰刀湾”区域的10个省30 个县实施试点,试点面积19.1 万hm2;到2021 年,国家财政支持20 亿元,试点面积已经达到100 万hm2。种植户可间接获得免费收割、运输的优惠条件,能省5.3~6.67 元/hm2的收割运输成本;牧草企业或养殖企业在收储环节可以得到50~60 元/t 的国家财政补贴。

种养殖户对“粮改饲”政策评价都特别高,但当前许多地区反映由于“粮改饲”试点的实施面积太小,与当地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影响草食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2022 年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计划任务0.4 万hm2,实际种植3.3 万hm2;巴林右旗计划任务0.4 万hm2,而当地实际种植面积3.01 万hm2。全国青贮玉米面积267 万hm2,但享受补贴的面积只有100 万hm2。

“粮改饲”促进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2017 年末,监测的16 个省50 个县肉牛存栏同比增长1.1%;同期,“粮改饲”试点区肉牛存栏同比增加4.5%;贫困县肉牛存栏同比增加4.2%。2017 年10 月,监测的16个省50 个县能繁母牛存栏同比下降1.8%;同期,“粮改饲”试点区能繁母牛存栏同比增长0.4%;监测的贫困县能繁母牛存栏同比增加3.9%。

2 牧草产业在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优质、高效、安全、环保”,这就要求畜牧产业在追求优质方面,既要注重表观型质量安全,更要注重内涵型质量安全,保证品质优良和花色品种的多样。高效即效率与效益的提高,安全即质量安全和疫病安全;环保即注重循环农业的发展,防止水体污染。牧草产业与畜牧业有效耦合,将会在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环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1 提高农业资源使用效率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各种土地资源和各类农艺措施来发展牧草产业,可以促进草食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可以有效增加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益,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使用效率。中国传统的农业更多追求作物的籽实,而忽视了作物的全株利用[3];适时收获植物的地上部分营养体所获得的营养物质一般是籽实的3~5 倍;同样1 hm2耕地种植苜蓿产生的蛋白相当于2 hm2大豆;1 hm2耕地种植青贮玉米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6 hm2籽实玉米。因此,将农业资源在“粮+经+饲+草”种植结构中统筹分配,可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也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2.2 有效降低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

牧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农业方式的核心思想是将牧草和牲畜的生产相结合,形成一种互动循环的系统。牧草与秸秆相比,草食动物排放的甲烷量大大减少。吃牧草的动物会提高消化效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粪污排放量,减少生产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如果全株利用,整个作物的地上生物量都将被利用,从而实现营养吸收,过腹还田;反之只利用籽实会造成秸秆废弃,将其燃烧则会成为一大污染源,同时会增加很多监管成本。

2.3 有效改良土壤生态环境

土壤的改良是一个关键的生态环保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治理和改善。通过有机肥料施用、植物绿肥等方法,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东北地区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在20 世纪80 年代,该地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一、二级的占80%以上,但21 世纪初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二、三级的已达到98%以上。如果连续种植3 年紫花苜蓿的耕地,产根系9 t/hm2左右,根瘤菌固氮135~225 kg/hm2,则会使有机质含量提高0.1~0.3 个百分点;如果种植1 年、2 年和3 年的苜蓿地,其土壤氮净增加量分别为83 kg/hm2、115 kg/hm2和124 kg/hm2,种植紫花苜蓿后,玉米或小麦种植的第1 年就不必施氮肥,在种植的第2、3 年,所施氮肥量也会非常少,一般只需45~60 kg/hm2。

2.4 发展牧草产业可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畜产品品质

饲料是畜牧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当前我国的草食家畜生产中,将一部分饲料替换为优质饲草会极大提升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相应的畜产品品质。近10 多年来,中国奶牛单产、原奶质量和安全性的提升很大程度得益于优质牧草的饲用。中国泌乳牛单产从2008 年的3 t 左右提高到目前的9 t 左右,70%以上要归功于优质牧草饲用的贡献。肉牛肉羊日粮中添加部分优质牧草同样有效果,只是没有奶牛效果明显。牛羊肉增产效果不明显,但提质效果明显。肉牛饲喂苜蓿干草可显著提高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肉牛饲喂苜蓿干草能提高牛肉中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能显著提高牛肉中众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改善牛肉品质和营养价值。随着对牛羊肉安全性识别和认知程度的提升,对优质牧草的需求会快速增加。另外,优质牧草对能繁母猪产仔量增加等也有效果,能繁母猪日粮中配备20%的苜蓿草粉时,产活仔数提高了22.2%;仔猪料中添加苜蓿草粉0.25%~0.5%,日增重可提高50.16 g,仔猪腹泻率降低8%。

从国际上看,2018 年美国苜蓿草产量5 581.2 万t,但出口量只有400 万t,大多优质苜蓿草在国内利用,有力支撑了美国强大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当前牧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对牧草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当前,全国的牧草总量严重短缺,按照“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奶牛充分供给、肉牛肉羊一半供给的要求,牧草供应还缺5 000 万t。尤其是每当大力强调粮食安全时,牧草发展总会受到某些方面的制约,特别是经过10 多年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的连续实施,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苜蓿产业也受到很大冲击,导致产业发展很不稳定;农民未充分掌握种草技术,熟练程度很低,导致草产品标准化程度很低。此外,牧草产业与草食畜牧业的耦合程度很低,“百里运草”的情况非常普遍。

3.1 机械配套不合理

在牧草生产过程中只注重牧草前期的种植过程,不考虑后续环节,将会导致长势非常好的苜蓿草最终得不到有效产量,从而不能获得应有效益。因此,利用较为合理的机械配套种植牧草可以促进牧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通过合理配置种植面积和采用适宜的管理方式,可有效地增加牧草的产量和效益。

3.2 思想观念有待转变

对草牧业认识不到位是制约草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一些地区对草牧业的概念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大多仅停留在草畜单一产业的简单结合或者简单拼凑层面,严重阻碍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找到草牧业发展的精髓,就无法完全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上。(1)许多老百姓没有转变观念,对种粮改为种草没有形成正确认知和意识。受多年农耕文化的影响,认为种粮是“正道”,种草不是农业生产;种粮需要精耕细作,草不用特意种植。(2)大部分老百姓对种草对于草食家畜养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草食家畜的主食是优质牧草,通常情况下农牧民喂养大多数草食家畜时采取“秸秆+精料”的饲喂模式。在草食家畜日粮中添加一部分优质饲草,就会获得更优质的营养,为草食家畜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3)种草养畜的综合效益还没有认识到位。农牧民普遍认为种草没有效益,究其根本是没有将种草与种粮在同等条件下比较,利用相同条件的耕地、浇水和施肥、精耕细作进行种草,种植牧草会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会提高水土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草食家畜的生产效率,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从碳交易中获益,实现生态效益。

3.3 效益有待提升

牧草的效益依赖于对牧草的经营。若仍然当作传统的“草”经营,则会收效甚微;若当作“作物”来经营,效益就会增加。想在耕地中种植牧草提高效益,就要从精耕细作、灌排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实施机械化收割、保障仓储设施等方方面面协调配套和持续发力。在同等条件下,农户种植苜蓿的收益高于种植小麦和玉米,根据对河北、内蒙古、山东、宁夏等地的典型调查,农民种植苜蓿,可得纯收益10 500~13 500 元/hm2,远高于小麦和玉米的种植效益。对于牧草产业的效益还要延伸计算,草畜结合效益才会更高。国内外经验表明,单纯种草不养畜或养畜不种草,效益都不高,只有草畜结合,综合效益才能表现出来。另外,牧草产业的最终效益也需要通过发展品牌畜牧业来体现,借助龙头企业的力量来拉动。

4 推进牧草产业发展需关注的几个重点事项

4.1 推进牧草产业要转变思想观念

(1)从种植环节开始转变观念。发展牧草产业必须占用耕地,一般耕地都可以用来种草。优化种植业结构,实施“粮+经+饲+草”四元结构种植,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牧草地,通过不断提升牧草生产的技术水平和装备基础,从提升单产和改善草质上下功夫,提高牧草的有效产量。基于改变牲畜日粮结构的迫切需要,因地制宜,建议从饲料作物(籽粒玉米)的种植面积中“占”一点;从部分地区居民对牛羊肉和奶产品的依赖,而又“跟风追市”地发展经济作物的现实来看,建议从经济作物面积中“让”一点;我国每年约有1 500 万t 左右(2012 年更是高达2 500 万t,2022年进一步达到3 000 万t)的小麦被用作饲料,建议从粮食作物面积中“挤”一点。这也是今后发展牧草产业的主阵地。

发展草牧业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优质饲草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饲草的饲喂能够节约粮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替代粮食,随着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也会间接减少对粮食的消耗。优质的草牧业产品不但可以提升有效产量,还能保障食物安全。

要注重牧草产业品种的选择。必须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来选择适宜品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进行种植,不同区域根据草食家畜的种类,可以选择苜蓿、饲用燕麦、饲用黑麦、青贮玉米、黑麦草、皇竹草等。

(2)在养殖环节需要转变传统观念。饲养管理应因势利导,该粗放时一定要粗放,该精细时一定要精细,也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饲养对象采取不同饲养模式。在保障动物高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关注动物舒适情况与健康状况。例如,欧美国家通常采用“优质牧草+青贮玉米+精料”的方式进行喂养,会根据资源条件,宜牧则牧(建植人工放牧场),宜舍饲则舍饲,而中国多数采用的喂养方式是“秸秆+精料”。再比如,养殖期间需匹配先进实用的技术,不能一味贪大求洋。北方冬季配备恒温饮水器,在实际运用中就起到很好的效果,动物能够自由饮水,且水温保持在16~18 ℃,仅这一项技术,育肥牛就可比对照日增重0.38 kg。

4.2 在一定时期内,创新理念胜于科技进步

推进牧草产业发展,需要不断转变观念,创新理念。当前,需要在如下方面强化认识,尽快转变观念。4.2.1 牧草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比粮食更高的基础条件。发展牧草产业比其他种植业难度大,在一个区域内必须形成特定种植环境才能实现顺利发展。种粮食对空间、方式的要求并不严苛,可以在任何地方种植,利用人工种、收、贮即可收获;而牧草的种植必须形成特定的“气候”或“氛围”,才能获得效益。因此,种植优质牧草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基础,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其次能够为牧草生产提供“耕、种、管、收”等全程机械化服务,再者就是有能够收购草产品的企业或营销组织。

4.2.2 发展牧草产业可以形式多样。发展牧草产业不仅可以人工种草,收割并加工成草产品,也可在适宜地区种植人工放牧草地,供母畜放牧利用,节省人工成本和大量机械投入费用,风险较小。通过提升繁殖成活率、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降低人工和饲料成本、减少机械或圈舍等固定资产折旧、减少由于收获干草而带来的许多自然风险等方式,增加对母牛养殖构建人工放牧场的效益,母牛养殖从3 年2 胎提高到1 年1 胎,可大幅降低母牛的价值摊销,提升繁殖成活率,进而增加效益。4.2.3 牧草产业的持续发展应采取“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的组织模式。龙头企业自身不应大量流转土地,而要将种草的任务交给种植大户;需要开拓市场、组建专业技术队伍、购置牧草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并且与种植大户按保护价签订协议,为牧草种植户提供种子、肥料、技术服务和机械设备。

4.2.4 发展牧草产业应走“种草养畜、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道路。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更需要实施种草养畜相结合,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模式,没有养殖龙头企业的带动,单纯发展牧草产业则难上加难。“粮改饲”生产的饲草料必须销得出、用得掉、效益好。采取“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推动牧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猜你喜欢

草食种草苜蓿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苜蓿的种植技术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苜蓿:天马的食粮
要造就一片草原……
Cut off my Hands!
欢迎订阅2015年《草食家畜》杂志
关于《草食家畜》编辑部变更邮箱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