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生史》:文化名人与美食的邂逅

2024-01-09掉线图片来源网络

餐饮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八宝豆腐纪录片

文/掉线 图片来源/网络

近两年,以美食作为切入点的纪录片创作进入“内卷”状态,随着纪录片数量的不断增多,千篇一律的内容也让观众们审美疲劳。纪录片《鲜生史》跳出美食纪录片的固有思维,“穿越”到古代,搜寻不同时代的“名人饕客”,把目光聚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家身上,结合文献资料,挖掘出这些文学大师与美食的深厚缘分。

剧情简介:

《鲜生史》共两季,本片以史料和作品为依据,在融合语境下展开边界探索,阅读食物的香气、门道和情感,再现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汪曾祺、袁枚、李渔、陆游笔下的美食,重识美食里的先生,展现出人物和食物的奇妙。同时,以生活化视角重塑历史形象,展现美食的创造与传承,解锁国人在舌尖上的生命态度和哲学思考。

《鲜生史》跟随文豪们在美食领域留下的印迹,聚焦饮食的传承和变革,让观众在岁月流转中找到历史与自己的连接,找到古今互动的话题。如鲁迅在文章《孔乙己》中提及的茴香豆,已成为一方水土的“代言”。苏轼先生原汁原味的烤生蚝,也已有各种调料加持,味道更加鲜美,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单品。

本片采取通俗易懂的戏剧形式,将文化名人们化身为“穿越者”来表达对当下饮食流变的见解,突出“视觉化”呈现,不仅让演员和观众的情感得到更好的抒发,也无形地促成了饮食文化精髓的传播。例如笋干肥肠烧鸡这道菜,掌勺师傅说:“白居易如果换成现在这个年代,肯定爱上这道菜。”此时,节目的画面一切为二,白居易捋着胡须登场,他说:“那确实,要是能尝到这道菜,我肯定是喜欢的。”

△蒲包肉

《鲜生史》以温故而知新的创作理念,开展了饮食的跨时空对话:前人对美食的创造是对生活希望的给予,百姓对美食的改造是对舌尖上幸福的守护。这不仅彰显了中国饮食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底蕴,也让观众在这趟美食文化历史之旅中增添了更多不一样的乐趣。

本片以一种看似感性却又理性的主观讲述方式,拉近了古人与观众的距离,让年轻观众产生更强烈的代入感,从而引发强烈共鸣。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曹雪芹研究》副主编位灵芝赞誉道:“《鲜生史》有料、有趣、有温度,是新时代的鲜活人文片。”可以说,《鲜生史》轻盈、新潮又好看,在守正创新中为类型纪录片创作开辟了新思路。

蒲包肉

蒲包肉,也称樊川小肚。是江苏省高邮市地区的一道汉族传统小吃,也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当地一道汉族传统小吃,属淮扬菜系,一直可以追溯到清代早期,距今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汪曾祺先生曾在他的小说《异秉》里,提到过一种叫做“蒲包肉”的熏烧食品,而高邮人别出心裁地用蒲包与肉馅制作美食,堪称一绝,不仅可保留清香,而且便于旅途携带。

蒲包与肉馅相得益彰的搭配,颇具浓郁的田园情趣。蒲,俗称“蒲草”,一般生于水边。北宋著名诗僧道潜有“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之佳句,亦诗亦画,饶有趣味。据说,蒲之嫩芽可做菜;根茎含淀粉,可酿酒;叶片晒干可织席子编扇子等;花粉称蒲黄,用作止血药。

△糟鹅掌鸭信

糟鹅掌鸭信

糟鹅掌,糟制菜肴为江南食俗,由来已久。五代时僧人谦光说:“愿鹅生四掌”,言其极嗜此食。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亦爱食此物。糟鹅掌用的是熟掌,《宋氏养生部》说:“糟:熟鹅、鸡同掌、跖、翅、肝、肺,同兽属。鹅全体剖四轩,糟封之,能留久,宜冬月。”宝玉食糟鹅掌之时,外面已下了半日雪珠儿了,说时此食正当其时。

糟鸭信,鸭信,即鸭舌。糟鸭舌为清乾隆年间扬州名菜。童岳荐《童氏食规》载:“糟鸭舌,冬笋片穿糟鸭舌。”苏州亦行此食。清袁栋《书隐丛说》载:“其宴会不常,往往至虎阜(即虎丘)大船内罗列珍馐以为荣。春秋不待言矣,盛在夏之会者,味非山珍海错不用也。”

八宝豆腐

八宝豆腐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浙菜系。该菜品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豆腐洁白细嫩,八宝配料飘香,润滑如脂、滋味鲜美。后来,杭州的名厨师根据药书记载,对八宝豆腐进行研究仿制,发展成富有特色的杭州名菜。

八宝豆腐是清朝康熙年代的宫廷名菜。据说,康熙在位时十分喜食质地软嫩、口味鲜美的菜肴。清宫御厨便经常用鸡、鸭、鱼、肉去骨制成菜肴,满足康熙皇帝的要求。乾隆时代,其法已传到楼村先生姓王的外甥孟亭太守,故称“王太守八宝豆腐”,并流传于北京和浙江地区,遐迩闻名。清代大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王太守八宝豆腐,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荤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鸡汤中炒滚起锅。用豆腐脑亦可。用瓢不着箸。盂太守云:‘此圣祖赐徐健庵尚书方也,尚书取方时,御膳房费银一千两。太守之祖楼村先生为尚书门生,故得之’。”八宝豆腐一直流传至今,江浙地区制作亦多。

老蚌怀珠

老蚌怀珠是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属于徽菜,河鲜合味,品味鲜美。“老蚌怀珠”用元鱼做主料配以鸽蛋、鸡球、冬瓜球作成。其滋味肥厚,营养丰富,是老年人秋、冬季珍贵的补品。元鱼是鳖的俗称,也可叫甲鱼、团鱼、水鱼、脚鱼等。用元鱼做菜的方法很多,多为宴席中的名贵菜,用元鱼做菜,首在鲜活,次为刮洗,凡元鱼已死或不净者均不可食。

△八宝豆腐

△老蚌怀珠

元鱼性寒味咸,可以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据《废艺斋集稿》记载,传说曹雪芹在世时,曾为招待穷朋友作了一道“老蚌怀珠”。原记载中主料为鱼,制作时剖开鱼腹,分为两半,犹如蚌壳两面。研制中改用元鱼,主要因为元鱼的营养价值高,是餐桌上的珍品。同时,也考虑到元鱼上下壳近似蚌壳的样子。鸽蛋色白,圆如珠,故称“老蚌怀珠”。

菊花酸菜炉肉锅

在晚清时期,慈禧在京城带起了一股菊花锅的风潮。菊花酸菜炉肉锅,便是这位“养生达人”慈禧太后的同款。乾隆年间的《帝京岁时纪胜》里,已将烤炉肉和著名的烤鸭并称,可见那时,炉肉已经深受满清贵族的喜爱。

炉肉制作复杂,不是在家自己动手就能吃到的,从预制开始就要花费很多功夫。三层精五花扎孔、撒盐揉松,盐的渗透压作用,让肉的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加入葱姜、料酒,充分按摩,让五花肉质地疏松,盐分更易吸收。晾制两天后五花肉便有了新的名字——“响皮肉”,这才是制作炉肉的标准原料。水分减少的响皮肉,入炉才能烤得酥脆紧实,烤制过程中,需要有经验的厨师,守在旁边不时翻面,保证受火均匀适度。将多余的油脂通过蒸制逼出,粉丝和酸菜铺底,在上面码上片好的炉肉,中间放上菊花,再淋上煲制6小时的肉汤。酸菜中和了炉肉的腻,浸润在高汤中的炉肉,在齿间释放出极致鲜味。

《鲜生史》从文化名人与美食的史料和作品入题,既实现了史实与诗意的有效结合,也打破了纪录片与影视化表达的视听语言壁垒,营造出跨时空的沉浸感,可谓有料、有戏、有视野,是一部非常形象的“人文美食影像教科书”。

通过聚焦先生们动手、动口又动笔,《鲜生史》展现了一场场热爱与生命的双向奔赴,既满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口腹之欲,也重构了他们的生存哲学。透过文字和食物传递的温暖和慰藉,也将浸润当下民众的内心灵魂与文化坚守,开启生活美学的新潮流,才是这部纪录片更为深刻的价值和意义。

△菊花酸菜炉肉锅

猜你喜欢

八宝豆腐纪录片
豆腐
学做豆腐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二十五,打豆腐
拌豆腐三春不忘
养生八宝
遥感地质在祁连县八宝镇地热勘探中的应用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