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茅松无性系生长性状早晚相关研究及早期选择

2024-01-09李思广李宏斌姜远标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茅松秩次林龄

李思广,李宏斌,姜远标,杨 斌

(1.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思茅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思茅650201;3.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云南普洱 665000)

思茅松(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是云南省主要的材脂兼用树种,其生态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产脂量较高,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普洱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和临沧市的部分县,分布海拔为600~1 600 m[1]。云南省思茅松林地总面积约为56.7 万公顷,立木总蓄积量为6 072.9万立方米[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松香和松节油生产国。2016年,云南省松香产量为7.8万吨,松节油产量约为3.5 万吨,思茅松松节油产量占云南省松节油产量的90%左右。

现代林木育种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为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已有研究者开展一些树种主要生长性状遗传规律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科研工作者对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油松(Pinustabuliformis)、火炬松(Pinustaed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和尾叶桉(Eucalypturophylla)等树种开展早晚相关及早期选择研究[2-10],通过早期性状对成熟期的经济性状作出判断,提出最佳早期选择林龄,达到早期选择目的,使造林和营林不盲目进行。

思茅松遗传改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松脂产量的改良上,初步揭示松脂产量的遗传变异特征,并选出一批脂用思茅松优良家系和无性系[11-12],但关于思茅松无性系早晚相关性的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以思茅松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对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进行分析,研究早晚期相关关系,建立生长早期预测模型,研究早期选择的效率和适宜的选择林龄,为思茅松无性系早期选择工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的思茅松松脂基地(100°03′E,22°51′N),海拔1 520 m,年均降水量1 235 mm;年均气温21.1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3.0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6℃,≥10 ℃活动积温7 360.9 ℃;5—10月为雨季;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西北坡向,平均坡度15°。

1.2 试验设计

选择40 株思茅松高产脂优树。2001年3月整地,7月定植砧木;2002年5月,采集优树穗条嫁接,营建无性系嫁接试验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 次重复,6株为1小区,顺坡排列,株行距为3 m×3 m[1]。2002—2016年(2004、2011、2013 和2015年除外)12月采用塔尺测量树高,2005—2016年(2011、2013 和2015年除外)12月采用胸围尺测量胸径。

1.3 指标测定

单株材积(V,m3)计算公式[13]为:

式中,D为胸径(cm);H为树高(m)。

方差分析线性模型[8]为:

式中,μ为总体平均值;αi为重复效应值;βi为无性系效应;εij为误差。

遗传变异系数(GCV,%)计算公式[8]为:

式中,δ2为遗传方差;为性状均值。

重复力(h2)计算公式[14]为:

式中,F为方差检验值。

为检验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稳定性,根据其数据的排列位次,计算不同林龄思茅松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与15年生思茅松无性系的秩次相关系数(rs),计算公式[15]为:

式中,di为第i对无性系位次的差值;n为无性系组成对数。

遗传相关系数(rgjm)、表型相关系数(rpjm)和环境相关系数(rejm)计算公式[16]为:

式中,j、m为前期各林龄和第15年;σgm、σpm和σem分别为第15年遗传方差平方根、表型方差平方根和环境方差平方根;σgj、σpj和σej分别为前期各林龄遗传方差平方根、表型方差平方根和环境方差平方根;covgjm、covpjm和covejm分别为树龄间遗传协方差、表型协方差和环境协方差。

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早晚林龄比值(t/T)的自然对数为自变量,以相应的表型相关系数(rpjm)为因变量,建立生长性状早晚相关系数估算模型[3]。

式中,A为常数;B为系数。

早期选择效率(E)计算公式[17]为:

式中,Tm和Tj分别为轮伐期林龄和早期选择林龄。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DP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思茅松无性系生长性状表型变异

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值分别为0.37~11.48 m、5.12~14.08 cm 和0.004 1~0.101 3 m3;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9.7%~24.4%、14.0%~16.8%和33.2%~49.5%(表1)。树高的遗传变异系数随树龄增加而减少;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均随树龄增加有波动。

2.2 思茅松无性系生长性状方差分析及重复力

不同林龄思茅松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差异极显著(P<0.01)(表2)。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重复力均较高,分别为0.75~0.94、0.82~0.88和0.85~0.89。

表2 不同林龄思茅松无性系生长性状方差分析及重复力Tab.2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repeatability forces of growth traits of P.kesiya var.langbianensis clones with different stand ages

2.3 思茅松无性系生长性状的秩次相关分析

不同林龄思茅松无性系与15年生思茅松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秩次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水平(P<0.01)(表3)。随树龄增加,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秩次相关系数均呈增加趋势。6~13年生思茅松无性系与15年生思茅松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秩次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92、0.88~0.98和0.90~0.98,均较稳定。

表3 不同林龄思茅松无性系与15年生思茅松无性系生长性状的秩次相关系数Tab.3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growth traits among P.kesiya var.langbianensis clones with different stand ages and 15-year-old P.kesiya var.langbianensis clones

2.4 思茅松无性系生长性状表型、遗传和环境相关系数

不同林龄思茅松无性系与15年生思茅松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3 个相关系数均表现为遗传相关系数>表型相关系数>环境相关系数(表4)。随林龄增加,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相关系数均呈增加趋势。

表4 不同林龄思茅松无性系与15年生思茅松无性系生长性状的表型、遗传和环境相关系数Tab.4 Phenotypic,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growth traits among P.kesiya var.langbianensis clones with different stand ages and 15-year-old P.kesiya var.langbianensis clones

2.5 思茅松无性系树高和胸径早期预测模型及选择效率

树高和胸径生长早晚相关系数估算模型方程为树高RH早-H晚=1.009 9 + 0.220 8ln(x),相关系数为0.984;胸径RD早-D晚=1.021 4 + 0.161 8ln(x),相关系数为0.928。两个模型均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可用于估算早晚相关系数和早期选择效率。

思茅松的主伐林龄为31年,更新期为5年,Tm值为36年。将树高和胸径早晚相关系数估算模型方程代入早期选择效率公式,分别计算树高和胸径的早期选择效率(表5)。

胸径的早期选择效率随林龄增加而减少,第5年时达最高;第5年胸径均值仅为5.12 cm,刚达起测径阶,不能进行早期选择。第6年的选择效率排名为第2,从第6年起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均达0.93以上,秩次相关系数均大于0.88;综合考虑生长状况、选择效率、遗传和秩次相关系数,胸径适宜的早期选择林龄为第6年。

树高的早期选择效率随林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第4年时达到最高。嫁接前5年因受嫁接和补接的影响,幼树尚不能发挥其真正的生长特性。综合考虑选择效率、遗传和秩次相关系数,树高适宜的早期选择林龄为第6年。

2.6 树高、胸径早期选择正确率分析

以15年生思茅松无性系的生长性状为目标性状,对树高和胸径进行早期选择验证。入选率为5.0%时,树高性状的入选正确率为100%;入选率为12.5%时,入选正确率较低,仅为40%;入选率为25.0%时,入选正确率为70%。入选率为5.0%时,胸径性状的入选正确率为100%;入选率为12.5%时,入选正确率降为60%;入选率为25.0%时,入选正确率为80%(表6)。树高和胸径在6年生时,入选率为5.0%和25.0%的入选正确率较高,其早期选择效果较为显著。以胸径性状开展早期选择的入选正确率高于树高性状。

表6 生长性状早期选择正确率Tab.6 Accuracy rates of early selection of growth traits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中,树高的遗传变异系数总体随林龄增加而减少,与赖猛[18]对落叶松和马常耕等[4]对杉木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试验林中的弱势单株死亡,其他单株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

不同林龄思茅松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差异极显著,说明其生长性状变异丰富;重复力均较高,表明生长性状均受遗传控制,利用重复力进行良种选育可靠性较高。

生长性状的年-年相关性可显著提高间接选择效率,是进行早期选择的重要依据。不同林龄思茅松无性系各生长性状的3个相关系数均表现为遗传相关系数>表型相关系数>环境相关系数,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随林龄增加,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相关系数均呈增加趋势,表明树体越大,各生长性状表现越接近成熟期。这与赖猛[18]对落叶松及马常耕等[4]和胡德活等[14]对杉木的研究结果相似。随林龄增加,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秩次相关系数均呈增加趋势;不同林龄思茅松无性系与15年生思茅松无性系的秩次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可以进行无性系早期选择。

依据树高和胸径的早期选择效率,结合重复力、遗传和秩次相关系数,确定树高和胸径较适宜的早期选择林龄为第6年。大部分无性系生长排序较稳定,但一部分无性系生长较为特殊,被误选或漏选。59 号无性系的胸径、树高生长不一致,按胸径排名(第2),可入选;按树高排名(中游),会漏选。47 号无性系前期和后期生长速度不一致,按前期树高、胸径排名(均排名20 位后),会漏选;按后期树高、胸径生长情况,可入选。89 号无性系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变慢;6年生时其树高排名第3,胸径排名第6;15年生时其树高排名第10,胸径排名第6,会造成误选。进行思茅松无性系早期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树高和胸径,才能提高选择准确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李思广负责研究计划制定、试验调查、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与修改和文献检索;李宏斌负责研究计划制定、论文修改;姜远标负责研究计划制定、数据收集和文献检索;杨斌负责试验调查、数据收集。

猜你喜欢

思茅松秩次林龄
气象因子和坡向对思茅松产脂量的影响1)
气象因子和坡向对思茅松产脂量的影响1)
檫树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林树高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不同基质配比对思茅松多穴盘幼苗生长的影响
非整秩次秩和比法综合评价医院工作效率
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选择技术的研究
辽东山区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理化特征
60Co-γ辐照对思茅松幼苗生长的影响及辐照剂量选择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非整秩次WRSR
不同林龄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碳及养分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