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的探索、转型与创新

2024-01-08温秀红黄书怡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魔童哪吒动画电影

杨 铮,温秀红,黄书怡

(湖北文理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2)

动画电影是一种被赋予了人类情感与生命的视听艺术。作为“笔尖造梦”的艺术形式,它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其独特的影像艺术,具有独有的审美意义和美学价值。[1]

从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至今,中国动画已走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初期对于欧美动画戏谑式效仿,到撷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探寻民族风格之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动画形式的创新创作,再到新世纪以来借助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新兴媒介的传播,中国动画电影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和机遇。本文对新世纪以来中国动画电影的探索、转型与创新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梳理与凝练,旨在推动中国动画电影走向新的高峰,也为实现中国影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一、高质量发展语境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现状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意义,中国动画电影置身其中,概莫能外。所谓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从创作维度来看,“高质量”意味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也就是要求作品有较大的思想说服力、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较广的社会影响力;从市场维度来看,“高质量”意味着较高的票房收入、较大的观影人群、较强的市场拉动;从传播维度来看,“高质量”意味着包括在国内外媒体、观众在内的社会层面产生较为突出的话题性、关注度和美誉度。[2]

面对中国动画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要求,中国动画电影正以超凡的想象力和稳扎稳打的脚步,植根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走出一条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之路。

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电影越来越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最明显的特征即为数量逐渐增多、票房占比越来越高。2000年,全国只有一部国产动画电影进入院线,以2009年作为拐点,进入院线的国产动画电影数量逐渐增加,且超过了进口动画电影的数量,逐渐成为了我国动画电影市场的主导;而到了2019年,全国共上映30部动画电影,累计票房69.71亿元,约占全年总票房的10.8%,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熊出没:原始时代》《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雪人奇缘》五部作品票房破亿,另有10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突破千万。[3]即便是在全球大部分国家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的2020年,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仍然交出了一份50亿票房的优异答卷。2021年至今,中国内地共上映50余部动画电影。除了数量显著增长外,中国动画电影无论是在整体口碑还是票房收入上,都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呈现出扶摇直上的喜人态势,如《长安三万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白蛇:缘起》等众多现象级动画作品的涌现。它们以题材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艺术手法多样为特色,给观众带来审美享受与思想启迪,拉动了电影观众观赏国产动画电影的热潮,引发了人们对国产动画电影的高度关注和新的期待,媒体直呼“国漫崛起”,业内业外一片欢腾。

新世纪以来的20余年,中国动画经历了转型、探索期与自主创新期。特别是近十年可谓中国动画电影奋斗的十年,创新的十年,更是高扬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十年。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三日票房过亿,半个月打破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的票房纪录,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的新纪录。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刷新了国内动画电影的票房成绩,从众多优秀的影片脱颖而出,成为年度票房冠军。最新上映的《长安三万里》更是燃爆2023暑期档,堪称中国动画电影领域最具标志性、引领性的作品。

如图1所示,票房前十的国产动画电影,真正实现了口碑与票房齐飞、热度与品质同在。伴随着一系列优秀国产动画电影的横空出世,观众们不再只谈论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电影,而是对国产动画电影喜闻乐见、津津乐道。当下的国产动画不仅实现了产量上的飞跃,更日益呈现出版权保护加强、原创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发展态势。

图1 国产动画电影票房TOP10

二、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电影的探索与转型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动画电影,其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大致可以分为探索转型期和蓬勃发展期。从世纪之交的动画电影《宝莲灯》到2015年之后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熊出没》《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再到2023年春节档《深海》、暑期档《长安三万里》等,中国动画电影经历了一个从“全球加工制造者”向“原创品牌化创造者”转型的阶段,从模仿、探索到转型、自主创新,一路走来,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的初衷从未改变。

(一)探索转型期(2000—2015)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动画电影呈现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与思想意识。新世纪之初,中国的动画电影并未实现突破性进展。尽管动画电影的产量逐年增长,但作品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国内动画市场的主流是中外合资影片,由于其艺术性不足且商业化风格太过突出、依赖国外创作团队等因素,掣肘了中国动画的自主创作。国产动画电影《宝莲灯》出现在世纪之交,虽然褒贬不一,但它在新技术的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影片以中国传统故事“沉香救母”为主题,以“拯救”为核心,讲述了一个自我救赎和成长的故事。在制作上,影片采用当时国际领先的电脑3D特技、立体录音技术,开创了国内动画电影先进技术应用的先河。这些都使得《宝莲灯》的艺术特色鲜明,获得观众的好感。

这一时期,我国动画电影的题材更加丰富,主要集中在中国神话传说、魔幻故事、电视动画改编等。题材创意追求两方面的融合:一方面是探究故事的“传统演绎”,另一方面是开拓题材的“现代叙述”。2014年上映的动画电影《神笔马良》以中国传统神话为原型,实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电视动画作品被开发成大电影系列影片后,电影票房市场一路高开。2009年《喜羊羊生肖系列》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过5 000万的动画电影。与此同时,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技术也不断与国际接轨,三维动画电影数量不断增长,2006年国产动画电影《夏》,第一次将具有传统艺术美的水墨形式与三维动画科技结合,其三维技术展现出令人叹服的细节和质感之美。

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自2010年开始,动画电影的传播渠道就不再局限于影院和电视,网络平台也成为了一个新的播放阵地。如漫画改编的《那年那兔那事儿》《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儿童类动画片《甜心格格》《大耳朵图图》,游戏改编的《梦幻西游》《超神学院》,科幻类的《纳米核心》等,均在网络平台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互联网的崛起,让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者看到了希望,同时把握住时代的机会,为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带来新的生机。

(二)蓬勃发展期(2015—2023)

中国动画电影在不断创新且反响热烈的环境下,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转型探索期,终于迎来了蓬勃发展期。以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开端,上映三日便实现票房过亿,半个月打破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的票房纪录,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的新纪录。紧随其后,《大鱼海棠》《罗小黑战记》《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一系列优质作品纷至沓来。这些动画电影中蕴含了充沛的民族情感,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艺术创新亦得到长足发展,无论是视听技术的精进,还是叙事能力的提升,都推动了国产动画电影在艺术领域的全面升级。

这一时期的国产动画电影也越来越注重IP的打造。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姜子牙》和《新神榜:杨戬》,这些电影作为国内动画电影的主力军,都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创作者们已逐渐打造出国产动画电影的“神话IP”。从2015年到2023年,改编自中国神话IP的国产动画电影共9部,总票房数达到80多亿。中国神话IP的打造和树立,也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三、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电影的自主创新

自2015年来,我国的动画电影进入自主创新期,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即将中国传统美学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地呈现,更重要的是,深刻把握了当代观众的审美取向。创作者不断从经典人物形象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电影的故事内核,既立足于民族文化根基,守正传统故事,同时又融入现代元素,阐释现代觉醒意识。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中,这一阶段的国产动画电影呈现出典型的民族风格,传统故事内核与现代艺术表达浑然自洽。这一系列的变化是时代进步和市场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主题内容: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动画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必然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其“借由声音、影像、图画、文字等元素交织而成的象征符号与意志信念,与文化领域有着关联,同时也与主导社会集体价值、本国民族文化内涵形成一种张力”。[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它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普遍认同、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源泉。它是融入中国人思想与血脉的民族共同意识,所有人都能感受并汲取它的力量。只要有文化记忆存在,基于民族共同意识的国家也终会崛起。

近几年的动画电影,大多以中国神话、民间传说为素材,塑造的角色形象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印记,又对其进行了创新改编。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故事取材于道家经典文学作品《庄子·逍遥游》,在鲲的故事基础上,将《搜神记》《山海经》和“女娲补天”的古老的传说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影片将福建客家土楼、云海、梯田等中国元素融入其中:土楼上悬挂的红灯笼,碧海上漂泊的龙头舟,唯美地展现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主人公椿的奉献精神、鲲的轮回转世,都契合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这些富有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征,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贯穿始终的红色色调,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精神寄托的象征。

再如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故事来自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影片讲述了孙悟空在五指山孤独沉睡了五百年,却意外地被唐僧解开了身上的封印,两人在一起历险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是对中国神话故事的改编。剧中孙悟空和哪吒都勇敢地与命运做斗争,那种“不靠天不信命,靠奋斗改变命运”的精神,与新时代年轻人的精神诉求不谋而合。这些创新性的改编,既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又将传统的故事内核和当代的精神文化有机完美地融合,使得国产动画电影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彰显方面,燃爆2023暑期档的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更是不遗余力,精益求精。不论是唐代诗人们的人生境遇,还是吟诵千年、脍炙人口的唐朝诗句,都是中华文化和精神的复现。继承之余,创作团队尝试将新颖的创作手法运用其中:对剧情进行大胆构思,设计了李白与诸多历史名人如杜甫、白居易、杨贵妃等相遇,也与神秘的魔法生物如龙、凤凰、狐狸精等交流,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故事世界;此片还运用先进的动漫技术和创新的叙事手法,为唐诗赋予了新的意义和表现形式,如《将进酒》被改编成一首摇滚歌曲,《静夜思》被设计为一段梦境场景等。银屏上,伴随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吟诵,诗仙李白驾上白鹤,穿越万里波涛,飞向渺渺银河,瑰丽奇景泼洒而出,观众也随之临空飞向琼楼玉宇,领略着这如诗如画的创新表达。中国文化的层层意蕴,通过这一首首光芒四射、极致绚烂的唐诗高光流传,浸润着观众的心灵。

(二)人物塑造:符合时代潮流的年轻化转码

为了契合青年文化认同,近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对中国的古典神话、民间传说进行了“年轻向”的文化转码,吸收了年轻人感兴趣的亚文化内容,尝试以贴近年轻观众体验感的年轻化表达来拓展受众范围。

在角色塑造方面,国产动画电影一改传统IP脸谱化的角色设定,陆续打造了更注重塑造立体化的“圆形人物”,通过对人性进行深入挖掘,塑造出杨戬、哪吒、姜子牙、李白、高适等一批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这与之前的刻板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角色的刻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产生了更多的亲近性和沉浸式视点,在个体叙事中蕴含着人性和人情,也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情与共鸣。《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是个调皮天真的孩子,他对家庭有种特殊的依恋,但是哪吒的天命是“魔丸”,在一次又一次与自己的抗争中,他成功地摆脱了宿命,完成了脱胎换骨,观众也被其焕然一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内核所吸引。与《哪吒闹海》等传统作品相比,创作者创造出了一个符合当代观众思维的现代神话。《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形象具有“替父报仇”的传统伦理色彩,而《魔童》中的哪吒更具有“反抗命运”的英雄色彩。创作者们将时代精神融入叙事体系,用全新的时代精神赋予了哪吒这一人物形象全新的内涵和意义。

近些年神话题材的动画电影中,还常见“不正经”的搞笑元素,在为人物增添了喜剧效果的同时,也更加符合大众对于娱乐文化的接受习惯。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碎碎念的理想主义者江流儿,与不耐烦的现实主义者孙悟空之间的对手戏,充满了喜剧效果;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的四川口音,令观众看到原来神仙也可以接地气,喜剧效果令人捧腹。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人物造型颠覆了传统哪吒英俊灵秀的少年形象,极大程度地挑战了观众的审美观。不仅有硕大的黑眼圈、特别显眼的大龅牙,还有走起来吊儿郎当的模样,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丑萌”审美体验。虽然哪吒的外形并不符合大众审美,但人物形象符合其内在角色性格,率性纯真、大大咧咧、冒着傻气显得憨态可掬。这样“丑萌”的人物造型赋予“神”性角色更多的“人”性,打破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感。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形象也有新突破,在人物形象上借鉴了中国传统京剧脸谱元素,在人物的性格上,打破了“大圣”完美的英雄形象,变成一个有性格缺陷、爱面子、浮躁,甚至有时还会自暴自弃的孙悟空,这使得“大圣”更像是存在于我们身边某个“人”,更加真实、更加平凡。

这些现代元素的加入,拉近了观众和人物角色的距离,也增添了动画电影的戏剧张力和艺术感染力。在传统韵味和现代情感交融汇通中,富有现代意识的人物建构,更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建构“中国动画宇宙”:跨媒介叙事形成新形态

电影“宇宙”的概念源自美国的“漫威电影宇宙”,从2008年《钢铁侠》开始,漫威影业基于超级英雄的漫画角色,自作主张将其整合成为一个系列,由此“漫威电影宇宙”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票房成绩有目共睹。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首映礼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提出中国要打造“神话宇宙”,其出品公司彩条屋也对外宣称要打造一个“封神宇宙”。这样一个“国产动画宇宙”,是在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循序渐进地形成的,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化的结果。它以中国古典神话传说为基础,以动画为中心,融合了漫画、游戏、电视、电影、移动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形态。

《哪吒之魔童降世》首次公开提出了打造“国产动画宇宙”的概念,并且在电影结束的彩蛋设置上模仿“漫威电影宇宙”的形式,为下一部动画电影“姜子牙”造势。后续的影片也都延续了这个彩蛋的设置方式,一步步在观众的心里搭建起“国产动画宇宙”的概念。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结尾处剧情中设计了李云祥在街头与杨戳相遇,从而链接出了下一部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戳》,实现了影视文本间的有效串联;“白蛇宇宙”两部动画作品都以宝青坊主和水中怪物的神秘交易作为结尾,对于“白蛇宇宙”后续作品的延伸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线索。以上对影片细节的处理与设置,既可以实现与观众的有效互动,也使“国产动画宇宙”系列更具吸引力。

“国产动画宇宙”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新形态。所谓“跨媒介叙事”,是指在娱乐内容项目的企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受众在不同媒介平台如电视、图书、电影、游戏等的内容体验需求,围绕一个统一架构的故事主题,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展开相互独立但逻辑上高度关联的叙事,使得人物角色更加丰满立体。[4]如2020年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姜子牙》,上映前通过微博话题“姜子牙、哪吒、大圣男团出道”引发热议,让“国产动画宇宙”的主角团队组合成团出道,并发行单曲MV。这种跨媒介叙事的新形态,对于宣传新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中,动画电影《姜子牙》上映首日票房即破2亿,最终获得12亿票房的好成绩。

(四)视听语言:顶尖数字技术打造视听奇观

近年来的国产动画电影,为给观众带来更直观强烈的视听体验感,改变传统的动画风格,充分引入特效制作。随着IMAX技术、3D技术、动作捕捉等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影片的视听效果和感染力得到极大的提升,通过顶尖数字技术打造了视听奇观。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第一次全片使用3D技术制作,观众得以领略传统文化故事和经典人物形象在新的制作技术下展现出的效果,也令许多动画电影工作者看到了制作发展的新方向。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我国第一部采用I-MAX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全片运用多种特效镜头,如全景镜头、跟景镜头、多角度镜头等,对画面进行全方位的展示;画面的视觉表现力、表现范围及深度在3D技术的加持下,都得到了充分扩展。《大鱼海棠》《罗小黑战记》等作品也在一些特定的段落中使用了3D技术。《白蛇·缘起》的画风在好莱坞的魔幻与国内的游戏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点,设计的画面充满了古典诗意,从漫天飞舞的花瓣、雾气缭绕的山谷、捕蛇村周围的群山、流淌的溪水等,营造出中国传统水墨画般的美感。2023春节档动画电影《深海》,自主研发了粒子水墨特效,画面保留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形态,再次刷新了观众的视觉感官。总之,伴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的国产动画电影快速实现了全新的技术升级,通过打造视听奇观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国产动画电影更需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需以开阔的胸襟与眼界,极富创造性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学,吸纳和融合国外动画艺术与技术的当代成果,为观众带来深刻的审美体验与精神启迪,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创作维度、市场维度、传播维度的时代要求,使独具特色的国产动画电影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猜你喜欢

魔童哪吒动画电影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台词
《哪吒之魔童降世》:父母之爱,让魔丸终成灵珠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