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肺复苏培训应用进展

2024-01-08吴晓青张子璇孟昭刚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心肺技能培训

吴晓青,张子璇,孟昭刚

数据显示,全球成年人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的平均发病率为每年每10 万人55 人次;在中国有超过2.3 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每年约有55 万人发生心脏骤停,而我国OHCA 的生存率不到1%[1]。对于OHCA 患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心脏骤停4 min 内实施CPR的患者存活率为50%,4~6 min 实施CPR 的患者存活率则降为10%,超过6 min 实施CPR 的患者存活率仅为4%,超过10 min 实施CPR 的患者存活率接近0[2]。我国第一目击者的施救率和救治成功率均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必须重视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升国人的急救能力与安全意识[3]。CPR 是应急救护培训的关键环节,作为战伤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队卫勤战救技能培训中备受重视[4]。传统CPR培训模式相对单一枯燥,公众参与意愿低,因此《2020 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引入全新的技术手段来开展基础或高级生命支持培训[5]。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具有交互性、仿真性和沉浸性的特点,其在CPR 培训中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逐渐获得了学术界的共同认可。

1 VR 技术在心肺复苏领域的技术支撑

VR 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用户可通过穿戴设备与模拟的环境进行人机交互,这一技术具有沉浸感和交互性,有效克服了传统计算机技术仅以视觉或听觉为主要感知方式的缺陷,能够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6]。目前,基于VR 技术在CPR 领域的发展主要从2 个方面出发。一是基于视频训练下的桌面VR 系统,主要应用于对CPR 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考核。First-Aid[7]和Heart Run[8]是目前应用率较高的2 种桌面VR 系统,是经由动态建模技术打造人物模型、虚拟环境和对应的交互模型等,随后经由网络终端技术构建全新的VR 漫游,用户能够利用系统查看应急救护视频,参与试题考核及漫游虚拟场景任务。Fossl 等[9]设计了一套交互式视频模拟应用,用户能够通过模块对相关急救理论知识进行了解,早期的CPR 训练是基于VR 游戏来呈现,游戏中拥有以iOS 为平台的心脏骤停模拟器,让游戏体验者感触CPR 相关知识和具体操作要点。随着该类型应用的发展,针对CPR 指导的应用程序逐步增多,如i Resus 是一种模拟紧急情况CPR 训练的应用程序,主要是为户外医疗保健人员提供快捷指导,同时配合进行胸外按压频率检测[10];M-AID 急救应用程序也是一种结合现实来进行CPR 指导的VR 模型,用户能够通过VR 模型对CPR 进行有效识别和在不同场景下处理方式的选择学习[11]。二是基于手持设备下的沉浸式VR 培训系统,其更加强调实践操作和动作规范性的学习。Mini-VREM[12]和 JUST VR System[13]是2 种应用较广的沉浸式VR 系统,其主要是经由客户机、服务器及多个传感器,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引导下,将用户的操作信息迅速传输到VR 系统中,达到人机交互的目的。用户能够经由系统设定的场景模拟急救情况和进行场景漫游,并按照场景要求完成CPR 培训、检测等相关操作。同时,用户按压嵌入多种不同传感器的模拟人,系统就能够快速实现对按压数据的测定,随后与标准按压数据对比,评价用户的实际操作分数。

2 VR 技术在CPR 培训中的应用领域

2.1 VR 技术应用于CPR 技能培训 美国心脏协会(AHA)[14]和英国复苏协会(UK)[15]均推荐在CRP 培训中充分发挥VR 技术的趣味性、专业性,推进急救知识的普及与培训。根据多项指南内容来看,CPR 的培训重点在于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高质量的CPR 技能,不仅需要确保有足够的按压速率、深度和胸廓充分回弹,还需要避免出现按压中断和过度通气[16-17]。Cerezo Espinosa 等[18]通过运用VR 技术与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对比,发现前者可有效提升学员对CPR必要性的认识和紧张感,激发学员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提升CPR 培训质量。Nas 等[19]基于“拯救生命”主题设计了针对320 名参与者的随机临床试验,将入组对象分为2 组,开展为期6 个月的专业培训,其中一组进行持续20 min 的面对面指导、讲师指导和CPR 复苏训练,另一组则引入VR技术下的CPR 培训模式,即运用复苏委员会认可的Lifesaver VR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和枕头开展VR 培训,根据设定场景进行相关知识获取和按压练习,结果发现VR 技术下的培训群体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且有着较高的知识传播意愿,研究认为在公共活动中可以通过这种全新的方式来开展CPR 培训,更有利于技能和知识的传播。Liu 等[20]认为通过构建高压训练环境与高认知负荷状态的预备信息场景,更有利于CPR 培训效果的提升,为此进行了一项受试者随机试验研究,引入沉浸式VR 技术,通过佩戴VR 眼镜进入到设定的“VR 心肺复苏科普模型”场景中,根据场景转换在虚拟环境中完成CPR 操作,同时在虚拟环境下完成其他配套演练方案,并分析各种可能的事故。Barsom 等[21]开发出一套沉浸式VR 心肺复苏训练,通过对没有任何CPR 培训背景的高中生进行相关知识指导和技能强化,使其能够根据系统提示完成CPR 操作,并可反复数次进入到不同场景进行学习,结果认为基于VR 技术的CPR 培训是针对非医学学生最有效的培训模式。Sadeghi 等[22]认为心脏术后心脏骤停具有可逆性,必须提供紧急而准确的CPR 干预,对外科医生的CPR 识别和操作有很高要求,因此在培训中设计了一套应用于CPR 联合心脏术后紧急复苏的VR 模拟场景,即基于心肺复苏虚拟模拟器(CPVRsim),设定了2 个场景:无脉电活动合并心室颤动和无脉电活动,要求心胸外科所有医生、护士、医学生均需参与培训,更为深入直观地掌握心脏外科术后CPR 的识别与操作,提高救治水平。高原[23]基于3D 建模技术打造了全新的人体心脏虚拟仿真模型,让学员能够直观、真实、全面地掌握人体心脏的构造,为CPR 培训奠定了基础。华中科技大学设计了一套CPRVR 系统[24],用户在进入系统后,可以根据个人所需选取相应的培训内容,开展自主全真模拟培训。培训过程中不仅有详细的仿真视频图像、配套培训语音提示等,还具备标准的按压器、语音库、光学传感器,对操作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反馈,对错误给予语音警告。见图1。

图1 虚拟现实技术下心肺复苏培训场景

2.2 VR 技术应用于CPR 模拟考核 VR 技术能够进行考核场景的设定模拟,从而提升操作的真实性,让考核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客观性。Rodríguez-Matestanz 等[25]在对CPR 培训成果进行考核时,基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评估工具融合VR 技术,打造了全新的沉浸式VR 工作站,在正确协议下对学生沉浸式环境中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估,尤其将CPR 程序设定为生存链发展的重要操作点,通过对33 名医生和安保人员评估,证实了该系统的可靠性,提升了CPR 培训性能和OSCE 评估客观性。Hubail 等[26]通过模拟独特的安全环境构建沉浸式VR 训练模式,并选取26 名参与者进行了随机单盲模拟试验研究,对VR 场景和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对比,发现在VR 教学模式下参与者能够有效提升CPR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在VR 场景下的考核结果客观反映出CPR 培训方面存在的缺陷,建议在课程中补充通气和制动体外除颤器(AED)操作技能,后续持续随访,3~6 个月后明确该技能可以作为保留项目。研究认为VR 技术不仅能够推动医学教育改革,还能够结合场景完成对教育内容优化的客观评价和指导。黄翠青等[27]对临床护士采用挪度(Laerdal)复苏模拟人QCPR Annie,通过蓝牙智能连接CPR培训新模式,该系统能够迅速、客观地反馈操作者实施胸廓回弹、按压深度、人工通气潮气量、按压频率等情况,同时还能够自动生成各操作要点的单项分与总分,通过考核发现部分人员在2 次人工通气时并未观察胸廓起伏情况、CPR 期间人工通气潮气量不足400 ml、未成功开放气道造成无效通气、人工通气潮气量达到了600 ml 以上等一系列问题,为CPR 培训考核提供了客观依据。林洁等[28]在对高职护生进行CPR 教学中,采取了基于姿势识别技术的CPR 培训模式,见图2,学生在操作中能够根据Kinect 姿势识别技术给予动作指导,教师则能够基于总权限评估了解学生的按压深度、频率、姿势等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评定。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可作为学生课外练习的首选。

图2 基于姿势识别技术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

3 VR 技术用于心肺复苏培训的实践成效

AHA 最新的指南[29]和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30]中相继支持引入VR 技术,发挥虚拟沉浸和交互仿真等优势,以达到提升培训效果的目的。这也证实了近年来VR 应用于CPR 培训考核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3.1 提升培训意愿 相较于传统培训模式机械、枯燥、单一等不足,VR 技术的引入,调动了受训者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受训者的参与度[31]。调查显示,受训者普遍认为这一新型训练模式可有效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动机[32]。李娜[33]对3 345 名大学新生调查发现,97.90% 学生认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是全民必备的技能,在选择培训模式时,74.30%的学生选择虚拟急救场景,87.80%的学生希望通过VR 学习CPR 技术。

3.2 提高培训效果 VR-CPR 游戏化、沉浸式、高仿真且灵活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习效果。彭剑飞等[34]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范式,系统总结了28 项VR 在CPR 教学中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VR 技术在CPR 培训中具有普适性,在不同干预对象中均取得良好效果,VR 培训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更高,效果更好。

3.3 强化培训记忆 研究显示,基于遗忘曲线,CPR 培训的持续性有限,尤其是相关操作要点易被遗忘[35]。一项大样本量的研究报道,35 421 名志愿者在参与CPR 培训之后3~6 个月必须参加复训,才能够避免技能的遗忘[36]。为充分了解VR 技术对CPR 培训持续性的影响,王思瑶[37]采用LifesaverVR 软件对医学生进行CPR 培训,结果发现,VR 组学生在培训后立即、1 个月后、6 个月后理论知识及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基于VR 开展CPR 培训可延缓培训记忆的减退,延长知识和技能的维持时间,实现对培训记忆衰减的控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VR 技术形成脑神经刺激,强化颞叶内侧海马区及周围结构对情景式记忆的强化与编码,从而有效提升CPR 知识和技能的记忆时间有关。

3.4 丰富培训形式 借助VR 实施远程培训可以克服场地、距离和时间限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研究发现,通过VR 眼镜接受专业人员远程急救培训的护士在模拟临床情境下实施CPR 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短的完成时间,并且开展远程培训可共享优质培训师资,节约人力成本[38]。Beom等[39]研发了包含救护车、移动平台和VR 驾驶系统的救护车模拟器,在实验室中模拟出救护车行驶的情境,包括各种路况与驾驶模式,使得一些难以开展的CPR 培训成为可能。

4 存在问题与优化方向

虽然近年来多项研究已证实了VR 技术在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缺陷和创新CPR 培训模式中的优势与前景,但在大规模推广应用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VR 技术的投入成本远高于传统模式,无论是相关软件开发还是设备购置都是一项不小的耗资,很难在基层机构普及,而基于VR技术的应用程序具有更高性价比,未来可作为发展重点。二是VR 技术与设备存在短板,软件的开发有技术难度,设备的穿戴可能导致受训者视觉和前庭系统的不匹配,出现眩晕和疲劳。未来,需加大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及资金支持,致力于VR 关键技术的改进和突破,在5G 网络背景下,给用户提供更加立体化、高清化的VR 视频和高分辨率的VR 眼镜,从而给学员带来更好的体验[34]。三是VR 技术下的CPR 培训尚无明确的培训标准和技术要求,关于VR 技术使用时长、VR 技术师资力量、复训时间等各方面均未明确,故下一步需尽快制定、完善和更新相关法律、标准和协议,促进VR技术在CPR 领域的有效应用。

猜你喜欢

心肺技能培训
高级技能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秣马厉兵强技能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