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利于科学和信息科技课的跨学科融合
2024-01-08青岛版科学教科书分册主编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小学科学特级教师
青岛版科学教科书分册主编 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
胡海涛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跨学科概念,研读之后发现,由于小学科学本身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学科,综合性很强,所以这里所说的跨学科只是在学科内部的领域中跨越,并没有跨出小学科学这个学科。小学科学需不需要跨出学科?与哪个学科跨越、融合才能使未来的教育前景更加广阔呢?这是我近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笔者曾多次辅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辅导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单纯的、传统意义的“科技作品”已经很难获奖了,取而代之的是融合了编程技术的“信息科技实体作品”。以学生作品《神奇的电子蜡烛》为例,这是一个集无线输电功能和语言识别功能于一体的照明设备,适合手脚不便的人使用,设备接通电源后,使用者说出“开灯”“关灯”就能控制灯的亮灭。其中,作品中的无线输电技术属于传统科技的范畴,而语言识别功能则属于信息科技的范畴。因此,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由于科学教师自身编程能力有限,就需要邀请信息科技教师一起参与程序设计。这样,科学教师负责指导实体模型的设计制作,信息科技教师负责指导程序设计,二人合作完成对学生作品的指导。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产生:如果将科学与信息科技进行跨学科融合,是不是更有利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让他们更能适应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教育部曾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里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STEAM 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这里提到的“创客教育”正是将科学与信息科技相融合的教育,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创客呢?从广义上说,创客指的是基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想方设法把各种创意转化为现实的人。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生画了一幅有创意的画,做了一件有创意的手工艺品,乃至做了一道很有特色的菜,都是创客行为;但从狭义上来说,创客是借助数字化工具自己动手或者通过伙伴间的合作、把自己或大家的某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想法变成现实的人。创客的重要指标是能否“造物”。在笔者看来,现行的创客定义广者太广,狭者太狭,应保留创客的狭义内涵,可略向外拓展,但不能泛化。2022 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在“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两个核心概念中指出:“人类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系统地开发生产、加工、建造,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就产生了工程。”“工程的核心是建造。”“工程活动的本质是创造人工实体。”可见,创客的重要指标“造物”和工程活动的本质“创造人工实体”形似神同。结合该版课标,笔者对“创客”重新做如下新定义:根据自己或他人的需求借助科学(工业)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对材料进行设计加工、创造人工实体的人。“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以项目式学习为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科学、信息科技等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创造实物,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思维。
人类社会继农耕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之后,下一个时代或许要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已来,相信科学与信息科技课程的融合,将更有利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的人。创客教育正是联系二者跨学科融合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