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常见猪病的诊断与防控浅析
2024-01-08杨蕴力
杨蕴力
(沈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是三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养猪生产中具较高的危害性,且三种疾病临床相似程度高,一般生产者很难准确鉴别。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及实践经验,现对三种疾病的诊断与防控做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1 临床诊断
1.1 病原及流行特点不同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呈周期性、波浪式、区域性散发,通常3~4年为一个流行周期。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猪均易感,且无明显季节性差别。本病传染性强,发病率、死亡率高,抗生素治疗无效。猪丹毒病原为猪丹毒杆菌,多发于2~12月龄猪,以炎热夏季多见,呈散发或地方流行,较猪瘟传染慢,发病率低,病程短,常突然死亡。对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敏感,治疗后疗效显著。猪肺疫亦称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于中小猪,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末、春初气温多变、冷湿或长途运输等外界条件骤变应激时多发,多散发,偶呈地方流行。抗生素治疗有一定效果,但不明显。
1.2 临床症状不同
猪瘟潜伏期一般5~7天,最长可达21天。临床有轻微呼吸变化,多呈败血症及由细小血管变性引起的出血、坏死和梗塞等,多见40℃以上高热稽留。先便秘,后腹泻,粪便带有脓血。眼结膜发炎。食欲下降,病程1~2周。病猪皮肤有大小不一出血点,指压不褪色。常见皮肤、肾、膀胱、心、肺、肠胃等处出血。淋巴结肿大,边缘出血。脾脏边缘常见黑紫色出血性梗死,但不肿大。盲肠及结肠黏膜可见纽扣状溃疡。
猪丹毒临床体温可达41℃以上。食欲下降或废绝,前期便秘,后期腹泻。临床可见皮肤有菱形或类圆形红色瘀斑,凸起于皮肤,指压褪色。急性型病例死亡快,慢性病猪有增生性心内膜炎或关节炎,生长发育受阻。病死猪剖检可见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严重出血,大肠黏膜无明显变化。脾瘀血肿大,呈樱桃红色,有出血点。淋巴结呈弥漫性出血、肿大。肾瘀血、肿大,表面呈暗红色。天然孔无炎症变化。
猪肺疫临床多呈零星散发,急性病例高热41~42℃,咽喉急性肿胀、坚硬,严重肺炎,呼吸困难。发病后期口鼻流有泡沫液体,咳嗽,可窒息而死。病程1~2天,濒死前皮肤发红,有少数出血点或瘀斑。剖检可见喉头及其周围组织水肿,全身实质性脏器、浆膜、黏膜及皮下组织出血,淋巴结弥漫性出血。脾不肿大,肾瘀血,肺脏充血水肿,呈纤维素性肺炎,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变区;颌下淋巴结出血,切面呈红色。
2 实验室诊断
三种疾病临床症状极为相似,最终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
2.1 猪瘟
可采集病猪扁桃体做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或采集病猪血清用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做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检测,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快速做出诊断。
2.2 猪丹毒
可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细菌学检查,急性型病例采集病猪肾、脾,亚急性型采集活体疹块渗出液,慢性型采集心内膜组织或患病关节液为病料制成涂片,经革兰氏或瑞特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紫色)纤细小杆菌或长丝状杆菌,排除李氏情况即可确诊。血清学检查 可进行免疫荧光试验、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其中免疫荧光试验最为敏感和快速。
2.3 猪肺疫
主要是PCR和免疫学检测。PCR通常检测病原体DNA,可实现高敏感度和特异性检测。免疫学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荧光法(IFA)。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猪只各种疾病的发生均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要创造适宜的饲养环境,相对湿度60%~70%,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冬防严寒潮湿,夏防酷暑封闭。猪舍内外环境、栏舍、用具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灭菌,工作人员严禁串舍,要特别防止疫区人员进入。供给充足的全价饲料,特别是足量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饲养密度合理,一般60公斤以下每头猪栏舍面积1平方米,60公斤以上栏舍面积1.5平方米。要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确需引种时要杜绝从疫区引入,并做好就地检疫及预防接种,待产生免疫力后再行引入。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0天,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
3.2 科学防治
3.2.1 猪瘟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以预防为主。注射抗猪瘟血清对早期病猪有一定疗效。对病猪原则上应立即扑杀,做无害化处理,同群猪、疫区或受威胁区猪立即紧急接种猪瘟疫苗。注射时应先注射无病猪,后注射同群猪,病猪不注射,为提高免疫力,注射剂量可加大6~8倍。
免疫预防可于每年春、秋两季,对成年猪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对初产母猪和繁殖母猪于配种前7~15天免疫1次,每头母猪注射猪瘟疫苗4头份。仔猪免疫应依据母源抗体水平,进行常规免疫或超前免疫。常规免疫是在母猪免疫基础上,对仔猪于20~25日龄首免猪瘟弱毒苗3头份,60~65日龄二次免疫猪瘟弱毒苗5头份;超前免疫是在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或无法解决母源抗体干扰的情况下,对新生仔猪在哺食初乳前用2~3头份猪瘟弱毒苗免疫,1小时后自由哺乳,6~7周龄再加强免疫1次。对妊娠母猪于分娩前6~7周进行一次预防注射,以增强母子抗病能力。
3.2.2 猪丹毒 药物预防可用70%阿莫西林粉拌料饲喂300毫克/公斤,连喂4~5天。对染病初期猪只静脉或皮下注射抗猪丹毒血清,小猪5~10毫升,中猪30~70毫升,大猪50~70毫升,24小时后再注射1次,与青霉素同时使用临床效果更好。对病猪治疗药物首选青霉素,对急性病例可用短效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4万单位大剂量注射,每日2次,连注3~4天;非急性病例可注射长效青霉素两天1次,连注3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一定要等到病猪完全康复才能停药,否则会导致病情转为慢性或复发。
免疫预防可选择猪丹毒冻干弱毒苗、猪丹毒—猪肺疫冻干弱毒苗等,对母猪于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商品猪在40~70日龄时免疫1次。在高发区或高发季节,仔猪断奶后免疫1次,间隔一个月再免疫1次。
3.2.3 猪肺疫 本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磺胺类及喹诺酮类药物敏感,配合抗猪肺疫血清,疗效显著。需要强调的是,本病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预防接种可于每年春秋两季定期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或猪肺疫口服弱毒菌苗进行免疫接种;也可接种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二联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弱毒三联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