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探索

2024-01-08赵晓光

新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季节性气象灾害

赵晓光

(大连市普兰店区气象局,辽宁 大连 116200)

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而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气候的极具变化将会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灾害,使农作物产量降低,甚至是绝收。例如,缺失水分就会造成农作物生育期严重缩短、产量急剧下降。我国是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对我国的农业影响最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春季的低温、5月的低温、寒露风)、高温高热、局部暴雨洪涝灾害、季节性干旱等。我国的气象灾害对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也各有不同。所以,系统分析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对于高效地把握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发生规律,有效的防范气象灾害,高效的提高防灾减灾防御能力,寻找优势避害,保障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

1.1 倒春寒气象灾害的影响

我国的4月中旬经常会出现一个反向的寒冷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倒置寒冷天气,其他地区也有中度倒置寒冷天气,危害较为严重。反寒期间,以湖南为例,全省基本维持低温多雨天气,湘南10天平均气温略高于15.0℃,其他地区12.5~14.8℃,与平常相比,湘西北、湘南降温2~3℃,大部分地区降温4℃左右,10天平均降水113.7毫米。10天的平均日照时数为14.4小时。5月后,多日出现低温多云雨天气。影响面积大,范围广。近年更是受冷空气影响,我国连续出现低温多云雨,日照较少。10天平均气温为21.5℃,平均降水量为94.2毫米,平均日照时间为30.5小时,因为连阴雨天气的原因,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2 洪涝气象灾害的影响

洪水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易发生山洪暴发和洪涝灾害。全国多数地区,连续降水≥200毫米,经过连续10天的监测评价。其中10天降水总量为200~250毫米,属轻度洪水影响的地区较多,10天降水总量为251~300毫米,属中度洪水影响的地区较少。10天内总降水量超过301毫米被认为是严重洪水影响的地区也有两处。农作物受影响面积29.1万公顷,损失面积5.8万公顷,牲畜死亡3.2万头,直接经济损失26.1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

1.3 季节性干旱气象灾害的影响

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区法建立季节性干旱指数。其中,农业缺水率为25%~50%时为轻度干旱,5 0%~7 5% 时为中度干旱,>75%时为重度干旱。在2010年,季节性干旱发生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主要是在湖南中部的南部,从7~9月最为严重。上半年降水较好,没有干旱。我国各地季节性干旱发生趋势越来越严重。2010年我国的高温期主要集中在8月初、8月中旬。全国高温的特点是: (1)高温持续时间长。全国各地累积高温日数均在10天以上,全国大部分地区累积高温日数为20~25天。(2)华东大部分地区高温强度在38℃以上,严重地区持续强高温4~7天。这种天气状况下,当地农作物几乎是颗粒无收。

1.4 寒露风气象灾害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地区连续3天出现日照平均温度≤20℃的寒露风天气。部分地区连续3~5天日照均气温≤20℃,部分地区6天以上,达到严寒露风标准。与此同时,我国北部连续5~10天寒露风天气伴随着降雨。这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 防范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措施

2.1 倒春寒气象灾害的防范办法

我们应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注意应选择抗寒品种。其次,在寒冷空气出现之前,采用覆膜保温和水温调节技术,防止低温引起的秧苗腐烂。据调查,由于我国大部分秧苗采用薄膜覆盖等热绝缘措施,在冷空气中,由于覆盖膜的保护,大大降低了腐烂率。此外,我国早稻播种量较高,杂交早稻为41.25公斤/公顷,常规稻为90.0公斤/公顷,直播稻为112.5~150.0公斤/公顷。预计大约10%的腐烂种子和幼苗在播种量之内。再次,水稻早期腐烂幼苗的病害首先从根部开始,需要深入细致观察,及时治疗和预防病害和幼苗僵硬。最后,在严重死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早期水稻再植,或是晚稻播种季节。

2.2 低温气象灾害的防范办法

在5 月较易出现低温的地区,早稻直播可调整为盘式秧苗种植。以避免早稻生产的风险。在育秧过程中,应加强对早稻育秧技术的讲授和指导。在低温期,适当灌溉控制水深,加强隔水防寒; 及时施用灰肥等热肥,有利于幼苗早期生长快发; 对于冷浸田、泥田等水田,开设好排水沟,排干冷水浸泡; 低温过后,应及时消除田间积水,提高泥温,特别是在早稻田分蘖达到一定程度时。抓住好天气,及时脱粒、及时入库,减少损失,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烤烟、蔬菜等作物病虫害,提高作物抗病抗倒能力。

2.3 洪涝气象灾害的防范办法

在暴雨来临前及时收获成熟的蔬菜、瓜果,减少经济损失;同时,及时加强玉米、棉花、烟草、蔬菜等涝渍作物的排水工作,改善土壤渗透性,防止涝渍的发生; 加强水稻田管理,在暴雨来临前进行田间部分排水,加强水稻灾后清理、防治病虫害和加强水肥管理,提高作物抗涝性,促进作物生长。

2.4 季节性干旱气象灾害的防范办法

加强对干旱引起的棉花、玉米、花生、烟草和蔬菜的相应田间管理,用小型灌溉设备灌溉,采取间歇喷水措施,利用秸秆、杂草及遮阳网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尽快恢复作物生长。利用人尿、猪尿、牛尿、过磷酸盐及植物灰浸液进行叶面施肥,在冷却和湿润的同时补充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由于干旱,中晚稻品种可被取代。根据所选晚稻品种的整个生育期确定适宜的播期,以防止水稻在高温天气中抽穗开花。8月中旬至下旬,我国一季稻一般处于抽穗期或乳熟期末,晚稻处于分蘖期的高峰期。因此,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灌溉可以降低温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同时,注意高温高湿天气,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加强棉田管理,早晚及时灌溉棉田,减少棉朵脱落,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及时采摘棉花。

2.5 寒露风气象灾害的防范办法

对于局部地区抽穗开花期的晚稻,应利用好天气喷施“920”和“籽粒饱满”,促进早丰穗,提高结实率。在低温前,对于没有满穗的晚稻田,可以用深水灌溉,喷洒热绝缘剂,并施用热肥(植物灰) ,以减轻低温的影响。冷露后及时施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寒露风伴有大风的地区,可以采取扬土、整理棉花、玉米等受影响作物等措施,以减少其危害。

3 结论

总之,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主要影响有低温灾害(反春寒、5月的低温、寒露风)、持续高温、暴雨洪涝灾害、季节性干旱等。我们要及时了解相应的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认真分析各种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各种不利影响因素。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生活的各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发生规律的不同影响,通过品种选择和更换,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相应的灾害预警、灾前调控和灾后恢复工作,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猜你喜欢

季节性气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气象树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粕类季节性规律:豆粕篇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季节性需求放缓 钾肥价格下行
蔬菜价格呈季节性回落
大国气象
远离季节性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