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4-01-08丁小鹏

新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虫病染病出血点

丁小鹏

(北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北票 122100)

牛环形泰勒虫病的病原为环形泰勒焦虫,牛受到蜱叮咬后,环形泰勒焦虫进入牛体内,经血液传播,寄生于牛红细胞中,迅速繁殖。牛环形泰勒虫病多发于春秋两季,染病率约45%,致死率为11%~41%。目前,牛环形泰勒虫分布于我国北部13个省份。因而,必须重视牛环形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治,促进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流行病学

环形泰勒虫为我国泰勒虫优势虫种,属于宿主细胞转化类型,寄生虫数量增多宿主细胞而持续增殖,环形泰勒虫、小泰勒虫和莱氏泰勒虫也被称为恶性泰勒虫。环形泰勒虫寄生于牛红细胞之内,虫体较小,形态有梨籽形、十字形、杆形、卵圆形等,卵圆形与圆环形为常见形态,约占虫体总数的75%,寄生于柯赫氏蓝体。环形泰勒虫寄生于蜱体内,虫体随蜱吸取牛的血液时进入体内,并寄生于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网状内细胞内持续裂体增殖。虫体变成大裂殖体,随虫体发育成熟,变成大裂殖子后,侵入体内其他网状内皮细胞之中,形成小裂殖体,随虫体不断破裂后变成小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发育成配子体。当蜱吸血时,配子体随红细胞进入牛的胃中,进而配子体演变成大小配子,两者结合之后形成合子,逐步发育为动合子。当蜱完全蜕化后,动合子逐渐转移至唾液腺,变成具备多核的孢子囊。蜱在获取健康牛的血液时,多核孢子囊分裂为子孢子,大量子孢子侵入健康牛体内。牛环形泰勒虫易感群体为奶牛、水牛、肉牛和黄牛。在环形泰勒虫广泛流行的区域,1~3岁的牛染病较多,当年新生的犊牛、4岁以上的牛均可发病。

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约为15天,最长可达25天,在4~20天后大部分病牛便会发生死亡,病程持续时间约10天。染病初期病牛体表温度显著升高,可达40~42℃,多为稽留热,少数为弛张热或间歇热。病牛体温持续升高,精神不振,离群落后,不愿走动,多卧少立,时常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肺泡音粗砺。眼结膜充血,有大量浆液流出,出现贫血,四肢、胸前及腹下肿胀。染病中期,病牛精神萎靡严重,采食量明显下降,严重病牛彻底废绝,反刍减缓甚至停止,瘤胃仅蠕动1~2次/分钟,耷耳垂头,呈俯卧状,头常偏向腹侧弯伏。尿液呈深黄色,尿量减少,粪便混有血液或黏液。当病牛体温上升至40℃以上时,鼻镜干燥。病情严重时,眼睑下方有出血点,颈部波动明显,心搏动冲击感强烈,浊音区面积增大,肌肉颤抖,病牛走路摇摆。染病后期,症状急速恶化,病牛停止采食,反应比较迟钝,卧地不起,且迅速死亡。部分妊娠母牛乳头和乳房显著缩小,造成产奶量降低、严重者停止泌乳。病牛心音异常响亮、亢强,在其腹壁便可听到心音。瘤胃蠕动较缓慢,粪便为干燥圆盘状。

3 病理变化

通过解剖病死牛,在全身皮下、黏膜和肌间可见出血斑或出血点。病牛所有淋巴结肿胀,有大小不同的结节,呈深红色或灰白色,切面多汁。胸腔内积聚大量红色渗出液,心肌弥漫出血点,心房存在出血斑,心脂肪有出血斑或出血点,肺脏表现出水肿和气肿,肺门淋巴结明显肿胀。瓣胃变硬,无法剖开,皱胃黏膜明显肿胀,并有深红色或黄白色的结节,皱胃结节处上皮细胞坏死产生溃疡病灶。脾脏明显肿胀,被膜上有出血点,脾髓质的质地变软,呈黑色糊状。肾脏肿胀明显,质地较软,有深红色的病灶,外膜易剥离。肝脏显著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脆,被膜上有出血斑与出血点,肝门淋巴结明显肿胀,胆囊显著肿大,发生黄染。血液呈浅红色,较稀薄,不易凝固。

4 鉴别诊断

4.1 牛伊氏锥虫病

类似处:为传染性疾病,体表温度可高达42℃,食欲减退、贫血,血红蛋白尿检查结果为阴性。不同处:牛环形泰勒虫病由蜱传染,牛伊氏锥虫病由虻蝇传染,毛稀少,皮肤发生龟裂、溃疡;耳、尾部发生干枯、甚至脱落,可检测出锥虫,多为间歇热。

4.2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

类似处:均由蜱传染,体表温度为40~41℃,多为稽留热,采食量减少,出现贫血、黄疸等情况,血稀,尿量减少,下痢或便秘。不同处:血红蛋白尿检查结果呈阳性,尿液颜色由浅红、棕红转变至黑红;淋巴结未出现肿胀的情况,肌肉震颤、溢血斑出现在尾根、眼睑皮肤处。

4.3 无浆体病

类似处:为蜱传染疾病,体温为40~41℃,进食与反刍减弱,精神萎靡不振,结膜苍白,存在贫血的情况;粪便干结,腹泻。不同处:极速消瘦,黏膜和皮肤明显苍白,出现水肿的部位为咽喉、颈部和眼睑,公牛不发情和妊娠母牛流产。

4.4 钩端螺旋体病

类似处:为传染性疾病,体温为40~41℃,黏膜黄疸。不同处:皮肤发生干裂、坏死或溃疡;血红蛋白尿检查结果呈阳性,妊娠母牛多发流产,此病易感群体为各种家禽。

5 有效防治措施

5.1 药剂治疗

消灭环形泰勒虫。采用贝尼尔注射剂,使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混合制成浓度5%的药液,剂量为3~5毫克/公斤,可在颈部或臀部分点深层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日。注意事项为,此药剂毒性大,安全范围较小,病牛机体产生不良反应,若出现流涎、不安、呼吸急促、采食停止、肌肉震颤、排稀便等情况,应慎重用药。妊娠母牛不建议采用此药进行治疗,可选择黄色素,用量为4毫克/公斤,采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注射,每次注射间隔1日,连用3次。可采用中药进行治疗,选用山药、熟地黄、大黄、白头翁、金银花、黄芪、苍术、槟榔、生甘草、枳实、夏枯草、贯众、茵陈和百部,加水煎煮,每日1剂,连用3~5日。

恢复体能。采用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肌苷、ATP、维生素C混合液静脉注射,每日一次。

救治危重病牛。当病牛出现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心跳加速、卧地不起等情况时,应采取输氧、强心、升温等处置方法,皮下注射樟脑磺酸钠;静脉注射葡萄糖和双氧水混合药液;贫血严重的病牛应进行输血以有效救治。

5.2 预防措施

严格引种。调运牛应选择无蜱活动的时节,转运前进行1次灭蜱处置,到场后隔离观察饲养30~60天后,确定健康后,混合饲养。

及时除虫。消灭稚蜱和幼蜱可降低此病的发病率,建议于每年5~6月进行灭蜱处理,向牛体表喷洒0.2%辛硫磷或2%敌百虫溶液,每隔2~3周喷洒一次,连用2次。每年10~11月使用2%敌百虫对圈舍墙壁、牛体和运动场所进行喷洒灭蜱,并清除杂草石块,消灭越冬幼蜱。若在牛体上发现蜱,尽快清除并处死。

接种疫苗。每年春季为牛群接种牛环形泰勒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以防止该病的产生,体弱牛、妊娠母牛或发烧的牛不可使用该疫苗。

6 结语

牛环形泰勒虫病传播速度快,要进行鉴别诊断,及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采用全群预防措施,以控制该病的蔓延。

猜你喜欢

虫病染病出血点
羊泰勒虫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
肉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爱 情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贝诺孢子虫病的发生、病理性诊断及防治
食饵染病生态流行病系统的稳定性与最优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