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两个结合”推动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

2024-01-07邹霞罗炯杰

党课参考 2023年23期
关键词:两个结合中华马克思主义

邹霞 罗炯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更是“两个结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新征程上,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全新面貌,更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两个结合”为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結并充分运用了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高校思政课只有坚持讲好“两个结合”,才能进一步突破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狭隘性,构建“大思政”格局、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有效性。

新征程上,高校思政课必须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两个结合”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具体而言,要着重讲清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艰辛探索和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两个结合”重大论断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要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要着重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让青年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两个结合”为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夯实建设根基

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基因,迸发出无比强大的实践伟力和精神力量。“两个结合”不仅是表现形式上的结合,更是深层内涵的高度契合。基于此,高校思政课要按照“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魂脉,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自觉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这一重大法宝,有的放矢地讲好“两个结合”的具体内涵,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伟力。

要将高校思政课“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内在逻辑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持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向新的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发展中的科学真理,是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通过高校思政课坚定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的最好教材。

高校思政课要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青年学生多读原文、勤学原著,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情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持续推动高校思政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的鲜活实践联系起来,深情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创造出的一个个伟大奇迹,将凝结着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象化为鲜活的事迹,真正讲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中国故事。特别是要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引导青年学生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定准人生信仰坐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青年。

要将高校思政课“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实践根基和文化根基。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性,为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提供了厚重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校思政课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挖掘和阐述,有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为此,高校思政课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阐释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路径。要充分挖掘“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引导青年学生充分感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理念、价值等层面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围绕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将“百善孝为先”的家庭伦理观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等中华传统美德融入课堂教学,开展导入式、启发式教学,更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贯通融合,引导青年学生将其内化为处世、行世、立世的遵循,充分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两个结合”为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讲思政课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以“两个结合”推动高校思政课实现创新发展,就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精神及时准确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思想性,提升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亲和力,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首先,要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运用“两个结合”的本领。思政课教师是讲好“两个结合”的关键,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精神,学深悟透“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逻辑思路和实践原则,深入研读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著作,增强自身理论功底和思想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鲜明的问题导向创新教学模式,做到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以小切口讲透大道理,又以丰富性、独特性、生动性来提升思政课话语表达。在讲明“两个结合”理论要义的基础上,要用厚重的历史事实展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理论内涵,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进对“两个结合”的认同和理解,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其次,要增强“两个结合”的育人效果。要坚持立体化的教学方式,用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学生对“两个结合”的认同和理解。要将“两个结合”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中充分感受“两个结合”的思想伟力。还要充分运用好社会实践大舞台,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要紧紧围绕“两个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自觉投身到学习和弘扬“两个结合”的实践中去。

再次,要丰富“两个结合”的育人载体。要根据课程具体安排和学生成长特点,充分发挥数字媒体立体化传播的独特优势,加强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要将“两个结合”教育内容以文字、图像、影音等形式呈现在教学中,并将其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随时自主学习,打通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渠道,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无缝衔接,激励学生自觉赓续红色血脉、昂扬时代风貌。

(作者分别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干部)

猜你喜欢

两个结合中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关于做好两个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