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多种复杂运动情境”的内涵及实施

2024-01-07胡新桥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练运球创设

胡新桥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根据学习目标、教学进度等引导学生在对抗练习、体育展示或比赛等真实、复杂的运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和认知,提高技战术水平和体能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基于此,笔者针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的内涵及实施进行阐述,与广大体育教师共同探讨。

一、“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的内涵分析

复杂的运动情境是指变幻莫测、需要根据场上的不同刺激快速做出反应或是完成有难度成套动作技术的场景,典型的复杂运动情境包括对抗练习、比赛和成套动作技术的展示等[1]。笔者认为,其内涵主要可以从下述3个方面理解。

1.基于运动技能形成的整体性

“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表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整体性。首先,在安排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时,需要将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采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学练形式进行整体考量,这种考量着眼于从动作技术学练、到运动技能形成,再到应用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形成的过程。如,小学篮球运动技能学习,需要以运球、传接球、投篮、移动等动作技术为基本元素,以篮球比赛情境为主,创设具有篮球运动项目逻辑关系(通过运球、传接球和移动等组合以投中篮得分为目的)的对抗练习、展示和比赛等运动情境。

其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交流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之下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活动的共同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分组学练与集体学练相结合,才更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身体练习体验活动。如,在水平二篮球运动技能学习中进行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篮球游戏时,要将自主练习、2人合作练习、小组合作练习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练。在这一系列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规则意识,为形成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2.基于运动技能形成的结构化

“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需要以结构化的组合学练为基础,强调学生运动技能建构的过程。如果仅以运动技术作为教学重心,容易导致学习目标设置仅以运动技术的达成为标准,教学内容仅注重单一动作或简单组合动作的学练,缺少比赛和活动展示的应用性环节,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单一、零碎和孤立的,难以掌握相应运动技能,形成运动能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设计知识和技能结构化组合学练的复杂教学情境,在每堂课中,都要进行单一动作技术和组合动作技术的学练,将基本运动、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有机融合。如,学生在水平三的篮球运球内容学习时,既要有运球的单一动作技术学练,也要有运球与传接球、投篮的组合动作技术学练,还要有利用运球动作技能形成发展学生体能的练习,最重要是要将运球植入篮球比赛之中,进行以体现运球为重点(表现点)的2VS2、3VS3比赛等。动作技术的学练,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能力的提升,不能只靠学练单一动作技术和知识的身体练习,而是要在真实的身体运动情境中,借助健身、竞赛和娱乐等实践应用需求的情境,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体验,才能得以实现。

3.基于运动技能形成的应用性

“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要突出运动技能的应用,设计真实的对抗练习、技能展示或运动竞赛等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体验到更多真实运动情境下的身体练习感受,将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应用于健身、竞赛和娱乐之中,进而发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时,对抗练习、技能展示和运动竞赛是主要形式,这些身体活动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内容进行巩固与提高,并加以灵活运用,在真实的对抗练习、技能展示和运动竞赛中进行内化,形成运动能力。

如,学生对篮球运动项目的学习,是通过学练运球、传接球、投篮和移动等动作技术形成动作技能,再按照篮球运动项目的逻辑关系形成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创设篮球比赛、篮球健身、篮球娱乐的應用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之中的学生而言,其身体练习行为、运动认知和心理感受都还不够完善,如果教师只采用单调的身体练习方式强制其进行学练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之中,通过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相符合的运动健身、竞赛展示等身体练习活动,让学生理解所进行体育学习的意义所在,实现学以致用。

二、“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的实践操作

在此,笔者针对“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的实践操作,以水平一(二年级)“跳”类教材内容中有关“跑几步越过一定高度的橡皮筋”内容为例,分3个方面进行表述。

1.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进行“跑几步越过一定高度的橡皮筋”内容的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考虑其学习目标是什么?教学内容包括哪些?如何进行基本运动技能结构化动作技术组合?教学实施的方法与策略是什么?怎样进行教学评价?基于这些问题,把“跳”类教材内容“跑几步越过一定高度的橡皮筋”分成3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

第1课时,通过“跳”类动作技术和动作技能(原地双跳双落→原地单跳双落→原地单跳双落越过橡皮筋→跑1步单跳双落越过橡皮筋→跑3~5步单跳双落越过橡皮筋)的学练和比赛展示进行身体练习活动,完整地体现“跳”的动作技术学练;第2课时,继续完整的“跑几步→踏跳→越过橡皮筋→落地”动作技术的学练,着重针对“找准踏跳点跳起”的教学重点,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学练步骤;第3课时,继续完整动作技术、动作技能学练,针对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身体练习活动。通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形成对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整体认知。

对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为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体育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学习方式的体验性和学习评价的生成性;另一方面,要关注真实的运动情境,将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应用,这就需要进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复杂学习任务设计。由此,不管是对学习目标还是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要凸显“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内涵,将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完整地渗透到学习目标中,把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手段,用目标引领内容,进行精准设计。总之,“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要把握2个关键点,即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学练与对抗练习、运动比赛或活动展示的灵活运用,以此进行单元和课时的设计与实施。

2.教學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运动逻辑关系的,且富有变幻的运动情境的课时计划,以“跑几步越过一定高度的橡皮筋”内容的第2课时为例,准备活动通过“跳”类游戏情境的创设,教师带领学生慢跑,模仿动物跳跃等身体练习,以活动身体下肢关节为主,融合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先观看“小猴摘桃子”的视频,通过设计“小猴子如何才能摘到桃子”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继而引导学生进入“跳跳乐园之小猴子摘桃”的应用情境,让学生在自由“跳起摘桃”的身体练习中,体验完整“跳”的动作技术;滚动播放3遍跳跃动作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动作技术,对比探究;从跑1步单跳双落越过不同高度橡皮筋练习,到跑3~5步单跳双落越过不同高度橡皮筋练习,再到“摘桃”比赛、体能练习(设计爬、绕、钻、跳组合),全面发展学生体能。

运动兴趣的形成、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学习者是浸润于情境之中,同时又是穿越不同的情境的”[2]。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参与身体练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学习的意义,就需要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练中遵循运动逻辑和学习规律,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为此,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练习,提升运动技能水平,并应用于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教师需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尤其是让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应用情境中去进行内化,领悟其体育学习的意义。

3.教学评价和教学拓展的实施

教学活动的评价与拓展要紧紧围绕学段、单元、课时目标逐级完成。针对具体的课时目标,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并结合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诊断、反馈和引导后续的拓展学习活动;要根据学生所进行教学单元学习之后的变化和收获,进行调整与设计,教学内容根据评价反馈的结果优选侧重,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对于认知行为的评价要进行观察和记录,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指标由隐性向显性转变,为后续的拓展学习打下基础;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从学生的进步幅度大小、努力程度、团队贡献、合作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既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真实状态,又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运动能力差异的分层对待,通过公正、客观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规则意识等,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季浏.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22,42(5):3-17.

[2]钟启泉.从学习科学看“有效学习”的本质与课题——透视课程理论发展的百年轨迹[J].全球教育展望,2019(1):23-43.

猜你喜欢

学练运球创设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完形填空一则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我最喜欢的课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
预防与纠正初一学生低头运球现象的学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