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衬托 情深意浓
2024-01-07吴小进
吴小进
范本呈现
谁碰疼了她的忧伤
◎丁立梅
那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寨。大山深处,一群苗族人,他们住黄泥抹墙的房,吃自家种的苞谷和红薯,穿自家织的土布衣裳。有儿自小会山歌,有女从小会刺绣。如此生生不息,与大山融合在一起。
一行人坐了车去。当地导游再三强调,这个寨子,近年来才逐步与外界沟通,很多方面还很原始,甚至野蛮。她叫我们无论言还是行,都不要犯了苗人的忌讳。特别关照,不能给苗人小孩子东西。苗人讲究自食其力,你给他们家小孩子东西,他们非但不感激,还会很生气,认为你教坏了小孩子,让小孩子有了不劳而获的念想。
山,重重叠叠,杂草遍地。我们沿着山脚走了大半天的路,一路磕磕绊绊,走的脚酸腿涨,越过一片湖,顺着长满绿苔的青石板,小心地爬上去,这才到达苗人的寨子。一截矮墙上,突然传来童稚的歌声,是改版的《小城故事》:“苗寨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苗寨来,收获特别多。”我们都被这歌声逗笑了,有游客紧走两步,跑上去问:“谁教你的?”那猴子一样灵敏的男孩子,一个翻身跳下矮墙,说:“老师教的。”转身一溜烟跑了。
整个苗寨,静。只有一幢幢房,参差摆开,一律的黄泥抹的墙,黑瓦盖的顶,房与房的相接处,都是青石板,曲曲弯弯,蜿蜒如蛇游,缝隙处,绿草肆意疯长。导游说,白天到苗寨,是难得见到大人的,大人们都到地里干活去了,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和晚饭。
果真,转遍整个寨子,看到的只有孩子和狗。那些孩子,三四岁到五六岁不等,再大一些的,都跟父母到地里去了。可能是近年来见到的游人多了,孩子们并不怕生,围在我们身边走,亦能听懂一些我们的普通话。给他们拍照,他们会摆出造型来,而后哄笑着跑过来,看相机屏幕上自己的样子,说出“漂亮”这个词语。
只有一个小女孩,她远远落在一群孩子身后,一直不笑,神情忧郁,看上去不过五六岁。导游却告诉我:“不对,她十岁了。”这让我惊讶。我走过去,试图跟她搭话。我说:“你衣服上绣的花真好看,谁绣的?”她答:“我绣的。”我夸她:“真有本事。”她说:“我八岁就学会刺绣了。”我提出要给她单独拍照,她想了想,问:“可以带上我的妹妹们吗?”原来,她留在家里,是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妹妹。她一手搀一个小人儿,她的背后,是那些黄泥抹墙的房,不远处,青山苍翠。
照片的效果很好。我让她看,我问:“漂亮吗?”她淡淡扫一眼,答:“漂亮。”脸上依旧没有笑容。后来,我走到哪里,她便跟到哪里,静静待在一边,如一朵静静的小野花。我问:“你干嘛不说话呢?”她伸手摸我的衣襟,突然冒出一句:“你们那儿也长黄瓜吗?”我愣住,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她兀自说下去:“我们这儿长好多呢,很好吃。”我转脸看她,她的眼睛避开我,望向大山外,像两汪深潭水,映着几多迷惑:大山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它带给她五彩的冲击,让她明显地有了不安。我突然明白了她的忧郁所在。
我问她:“你还上学吗?”她摇摇头,说:“只念到二年级。”又补充,“我们这儿只念到三年级的,再念书,就要到山外的镇上去,我没去过。”
我不敢再问什么,如果不是我们的闯入,她或许也是一个安静快乐的女孩子,安命于大山深处,自给自足,长大了嫁一个阿哥,戴满头银饰,做人家的媳妇。我对她笑笑,想送她一件礼物,但想起苗人的忌讳,忍忍,作罢。
我们离开苗寨时,一群孩子跟着,一直跟到寨子外。小女孩也跟着,神情忧郁。她的眼睛里,汪着两潭深水。当我们走了好远好远的路,我回过头去,依稀看见寨子口,一个小小的身影依然站着,蓝衣蓝裤,像一朵静静开着的小野花。青山环抱中,她身后的寨子,美得像上帝遗落的一个梦。
(选自《风景这边独好》)
技法提炼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写景是为写人、叙事而服务的。就渲染气氛而言,有以乐写乐、以乐写哀,也有以哀写乐等。如选文写山“重重叠叠,杂草遍地”,写“长满绿苔的青石板”“曲曲弯弯,蜿蜒如蛇游”“缝隙处,绿草肆意疯长”,渲染出苗寨原生态环境的静谧,烘托出苗寨孩子的质朴;后文写“我”给小女孩拍照时,“她的背后,是黄泥抹墙的房,不远处,青山苍翠”,衬托出了小女孩心灵的美好和纯洁。
2.揭示背景,抒发情感。记叙文中,有时对景物或环境的描写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暗示人物的命运,直接或间接地抒发人物的情感。如选文开头写苗寨的环境,“几乎与世隔绝”“住着黄泥抹墙的房”展现了这里原生态的环境,为下文写苗寨的孩子奠定了基础;结尾“好远好远的山路”“青山环抱”等环境描写,则体现了小女孩想到大山外去看看五彩的世界,却不能实现的那种遗憾的心情。
3.运用手法,助力写景。通过对比的手法,用美好的、色彩绚丽的景物来衬托欢乐喜悦的心情,以萧瑟凄迷的景物来衬托悲哀忧愁的心情;也可以用景物来反衬人的情感,“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或运用比喻的修辞,如选文结尾把小女孩生活的寨子比作“上帝遗落的一个梦”,含蓄生动地表现出苗寨的环境美、人情美,也寄予了作者对苗寨的美好愿望,希望这里的孩子们能走出大山,走向山外更大的世界。
学以致用
窗 外
◎许安琪
窗内,是幽幽的思念;窗外,是悠悠的夕阳。余晖悄悄爬上门前那棵枣树,透过枝叶,印出斑驳的影子。微风吹过,搅动了这份静谧,在我的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记忆中,奶奶总爱搬一张小竹椅,拿着竹针,坐在这棵枣树下织毛衣。一旁的小凳子上放着一台小收音机,咿咿呀呀的,不知道唱的什么曲儿。我经常和几个伙伴一起在树下跳皮筋。我们把皮筋的一头勾在奶奶的腿上,另一头套在凳子腿上,然后一拥而上——“小汽车,嘀嘀嘀,马兰开花二十一……”我们哼唱着童谣,笑声从枣树的枝叶间飞出去,天上的太阳仿佛也笑眯眯地朝我们眨着眼睛。奶奶抬起头,看着嬉闹的我们,温柔地笑着。突然,有人一个踉跄摔倒了,“哗啦啦”,凳子歪了,小收音机也倒了。奶奶忙解下皮筋,走过来关切地询问:“哎呀,摔伤了没有,有没有磕着?”一边嗔怪道:“你们也不来扶一把,就知道疯玩。”我们笑嘻嘻地跑过去。那时,我顽皮,奶奶慈爱。
“琪儿,快,收拾利索点,要迟到了。”“拿上牛奶,带上水杯,到学校别忘了喝。”大清早,奶奶就开启了唠叨模式,临走前,还不忘在我的书包里塞两个鸡蛋。车子已经啟动,一回头,奶奶还站在窗外向我招手。妈妈和爸爸外出打工,我好不容易才脱离了他俩的全波段“声控”,可奶奶又接过接力棒,采用攻守兼具的“盯防”战术,从起床、叠被、刷牙等个人问题,到作业、背诵、实践等学习问题,“被子叠好,枕头放好,要学会把自己收拾妥当……”我忙捂起耳朵,将被子胡乱团在一起;再拉开抽屉,一股脑儿地将桌上的乱七八糟搂进去;然后抓起毛巾擦把脸,把头发用橡皮筋一圈,拿个饼,抓瓶牛奶,拔腿就跑。那时,我淘气,奶奶唠叨。
上了初中,功课渐渐多了起来,我在学校的时间也长了,和奶奶聚少离多。有时我坐在书桌前侧着头,看着窗外,就会想起奶奶,不知道她是否正坐在门前那棵大枣树下打开小收音机听着她喜爱的戏曲,戴着老花镜,织着那总也织不完的毛衣。窗外的秋风起了,我扯了扯身上新买的毛衫,还是奶奶织的毛衣暖和。那棵枣树老了,是不是叶子也开始落了?落到奶奶的身上,落在院子里……晚霞满天,夕阳也变得斑驳,碎碎点点,透过枣树枝叶洒下。想想那时,我太顽皮了,错过了许多和奶奶相处的美好时光。现在,我后悔,奶奶孤独。
我的心一动,不知道此刻,奶奶是否也痴痴地望着窗外思念着我。
【江苏富安镇富东学校燕喃文学社】
●点评
习作以景物描写开头,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气氛,烘托了小作者的思念之情;文中多处写景,与开头呼应,反复点题,写出了奶奶的慈爱,表现了“我”对奶奶的依恋之情。习作选取日常生活片段,描写了奶奶边织毛衣边看“我们”跳皮筋的画面、奶奶唠叨“我”的画面、“我”因聚少离多而思念奶奶的画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