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斗争精神培育的现实审视、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

2024-01-06王利科

创新 2023年6期
关键词:斗争培育精神

■王利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1]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铸就和涵养的宝贵精神品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2]。而新时代青年作为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在强国复兴伟业中重任在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青年要牢牢握住“斗争”这把“金钥匙”,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与此同时,青年的自我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见各式各样的困难与坎坷,需要与自己“斗争”以求进步。因此,以新时代青年为主体开展斗争精神培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青年斗争精神培育的现实审视

对培育新时代青年斗争精神的考察是培养青年斗争精神的现实基础。因此,不能够脱离此三方面:其一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其二青年群体存在的问题,其三新时代青年所呈现出的群体优势。

(一)青年斗争精神培育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3]222例如,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逐渐呈上升趋势,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尖锐等。应对波谲云诡的世界形势,要培育新时代青年的斗争精神,鼓励其敢于“亮剑”,同阻碍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斗争。

现如今,“世界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4]的加速发展,加深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错误的意识形态如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商品拜物教等无形中“侵蚀”着青年群体[5],除了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环境污染、重大自然灾害等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此,应该深刻认识到我们在迈向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更加棘手,形势更加严峻。正如习近平2019 年9 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开班式上指出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1]对于影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同面临的风险作斗争责无旁贷。青年群体要具备斗争精神,同错误意识形态作斗争、同环境污染作斗争,为社会的进步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青年斗争精神培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6]。然而,一些青年出现“锦鲤心态”,选择“躺平”“摆烂”等,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而是寄希望于虚幻投机事件或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的心理。

部分青年在实践上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恩格斯说:“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7]可见,行动对于人生的成长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8]。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掌握理论的同时,应将理论付诸实践,在两者相互结合的过程中推进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促进个人不断进步。然而,部分青年未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缺乏知行合一的意识,如学习浮于表面,不重视、不主动学以致用,或只停留于对实际情况的主观认识,而缺乏对理论的学习等。

总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审视问题,为青年斗争精神的培育提供了现实土壤。青年的斗争本领、斗争意识在与自身问题“斗争”过程中不断增强,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三)青年的群体特征及斗争精神培育的群体优势

新时代青年总体是充满朝气、思维活跃、勇于进取、学习能力强、勇于奋斗、敢于斗争的。青年群体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使得在青年群体中培育斗争精神更具有优势。因此,青年斗争精神培育不能脱离对其群体特征的现实考察。

新时代青年群体充满活力。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9]。新时代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充满活力朝气、积极向上,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积极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并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增强斗争的本领,使青年的斗争事业充满活力。例如,在脱贫攻坚战中,一大批年轻干部、大学生活跃在脱贫第一线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做出贡献;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一大批青年人冲在前线;在应对新冠突发疫情时,在医院、社区、街道等都出现了许多“90 后”“00后”青年志愿者等等。新时代青年是党和国家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伟大斗争的中坚力量,他们朝气蓬勃、敢于斗争,这些优点都为青年斗争精神的培育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活力。

新时代青年群体思想活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兴事物快”[10]。究其原因,都与社会政治制度优越、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多元有着紧密关系。同时,社会文明的风气、包容的环境等也为青年群体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基础。青年群体思维活跃,正是青年斗争精神培育的良好基础,充分整合这一优势更有利于培养。随着信息多样化的深入,网络传播方式的出现,信息传播由闭塞向公开转变,青年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接触新事物的能力强,运用新知识的本领高。比如面对新兴技术,新时代青年能够很快掌握技术要领并投入使用,青年思维敏捷,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创新创造,给社会带来财富。同时,新时代青年从各个方面(如电视、网络、书籍等)接收到的信息比较多,导致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独树一帜,观点观念大胆新颖,能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因此,充分利用青年群体的思维优势,才能更好地提升培养效果。此外,青年群体呈现出的其他优势,如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敢于直面问题、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斗争精神培育。

二、新时代青年斗争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

准确理解与把握青年斗争精神的价值意蕴,需要置于当下党和国家面临的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中,结合个人成长过程面临的挑战加以审视。

(一)培育青年斗争精神有利于青年在个人成长中化解难题

人的发展不仅是个体自我的全面发展,也是全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发展,包括能力、自由个性、社会关系、个人价值等等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每个青年发展的理想状态就是达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然而,青年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各种风险与挑战。究其原因,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社会因素、教育背景、成长环境、价值观等不同,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不同。在如今的快节奏社会,青年所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遇到的难题层出不穷。比如,职场压力、住房保障缺乏、“空巢青年”人际关系疏离等是当代青年面临的现实问题[11],同时,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思潮(消费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也对青年成长产生负面影响[5]。

培养青年斗争精神能够激发青年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从而有效化解青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一是培育青年斗争精神利于缓解个人在职业发展和生活上的压力。在面对职业发展的压力时,斗争精神能激励青年积极面对问题,找对问题的症结所在,充分发扬斗志,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能力从容应对来自职场的压力。同时,面对来自生活方面的压力,青年从斗争精神中获得自强不息的力量,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实现美好生活。二是培育青年斗争精神能够有效缓解“空巢青年”的情绪低落问题。“空巢青年”的人际关系疏离,容易陷入情绪低落、无意义感等困境,为此,加强青年斗争精神的培育,以斗争精神鼓励陷入困境的青年,使之找到为人生奋斗的意义,从而能够走出情绪低落状态,为了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努力。

(二)培育青年斗争精神有利于青年在社会进步中直面挑战

社会的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础与前提,主要体现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和谐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庄子追求的“至德之世”“建德之国”“至治之世”“无何有之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儒家追求“不患寡而患不均”,强调社会的公平分配以此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体现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然而,在追求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与困难,如道德观念的淡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等,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绊脚石”。新时代青年作为民族的希望与未来,需要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斗争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青年作为社会进步的主力军与生力军,培育斗争精神对社会进步尤为重要。当今社会处于大转型、大变革时期,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更加迫切需要新时代青年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开拓进取。在危机面前和紧要关头,青年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凤凰涅槃”的决心,越是急难险重任务,越要一往无前,不做理想信念的缺失者和责任担当的逃避者。

(三)培育青年斗争精神有利于青年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应对风险挑重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百年血与泪的斗争,实现了一个个历史任务。新征程上,需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党的百年史也包含着一部青年的“斗争史”,每一个阶段无不书写着青年的敢于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批批有志青年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旧思想、旧势力作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志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战天斗地,发愤图强,凸显出青年敢于吃苦、敢于斗争的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有志青年在党和国家号召带领下,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迈开步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青年发扬斗争精神,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进程中,继承并弘扬斗争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当前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变化多端,国际秩序、世界政治格局复杂严峻,存在冲突、灾害、资源、气候等诸多风险,在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的大变局之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青年发扬斗争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定充满着艰难险阻,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青年作为中坚力量,应当义不容辞,发挥斗争精神,锻炼斗争意志,坚定斗争信念,增强斗争能力,以饱满的豪情斗争和昂扬向上的姿态拼搏进取。青年唯有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提高,才能更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新时代青年斗争精神培育的实践进路

找出青年斗争精神培养的实践进路是研究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也是将原理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过程。“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1],需要加以引导,从现实角度寻求行之有效的培养路径至关重要。

(一)立足教育之基,夯实斗争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夯实是培养青年斗争精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3]227青年斗争精神的培养首先是要提高斗争的相关理论知识,比如认识斗争的时代内涵、把握斗争的对象、掌握斗争的方法等。将新时代青年斗争精神的理论知识培养置于现实中加以考察,归纳总结三点:一是善用“大思政课”。一方面,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从学理上把斗争精神的相关理念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基础认知。另一方面,把体现斗争精神的鲜活案例“搬进”课堂,感染青年。如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史,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精神讲述给青年一代,以此增加青年的认知。二是打造“行走的教育”模式。单位组织青年前往革命圣地,感受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以此来强化青年对于斗争精神的认知。三是要创新培育方式。采用舞台剧、话剧、小品、红色歌曲等形式表现斗争精神的内涵与外延;注重网络平台的建设,适时开发适合青年斗争精神培育的网络新平台,利用短视频形式向青年推送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引导。

培养青年斗争精神应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多方发力,使青年保持清醒的斗争头脑,从而青年才能在政治上具有坚定立场,斗争方向不会出错,确保青年沿着正确的斗争方向前行。

(二)加强斗争历练,磨砺顽强斗争意志

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对于青年磨练斗争意志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坚定斗争意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畏缩不前,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8]因此,青年斗争意志的培养需要同斗争历练相结合,从而培养青年从容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与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困难的精神品质。总的来说从三个方面进行历练。一是要适时调整心态,加强心智历练。顽强斗争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大风大浪的锻炼来塑造,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就业、住房、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青年要学会调整心态,始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生活中遇见的各类困难作斗争,在惊涛骇浪中磨练心智,坚定斗争意志。二是要直面自身问题,加强勇气历练。直面自身问题对于青年而言是磨练顽强斗争意志的有力“武器”,当前良好的社会环境、丰厚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长期的“温室区”式生活导致青年失去了自我斗争的勇气,在遇见风险挑战时往往缺少昂扬斗志、迎难而上的精神,出现害怕困难,逃避问题等现象。因此,青年要增强敢于向自我挑战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在面对大是大非、自身问题时勇往直前,不退缩、不躲闪、勇于担当责任,从而磨练斗争意志。三是要正视艰难环境,加强意志历练。艰难困苦是磨练青年斗争意志的有力“法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的环境能磨练青年斗争意志。例如,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扎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或投身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在奉献基层中发扬斗争精神,磨炼斗争意志,成长成才。

(三)汲取优秀文化,掌握正确斗争规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荀子·天论》中有“天行有尝,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孙子兵法》的开篇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都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青年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培养斗争精神。

同时,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斗争规律,对于青年把握正确规律具有重要学习借鉴作用。比如,党在各个时期的斗争战略是呈动态性的,在战略的指导下需要采用不同的斗争形式来完成战略目标,体现了斗争战略和斗争战术的统一。

掌握正确斗争规律是青年斗争精神培养的“助力器”。青年斗争精神的培养一方面要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正确思想,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借鉴学习,增强对斗争规律的认识。

(四)培养系统思维,提高斗争工作效率

青年斗争精神培养也要注重斗争方法的培育,掌握斗争方法才能更好斗争。一是坚持全局与部分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12]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青年斗争方法的培养提供了遵循,青年要掌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要兼顾局部,掌握各个矛盾的解决方法,避免事物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发生转化。二是坚持合理性、底线思维、斗争时机三者统一。斗争要讲究合理性与现实基础,在面对非正义的挑战时要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同时,在斗争过程中新时代青年要明白斗争是为了民族复兴和自身全面发展,在斗争过程中要具有底线思维。此外,斗争要抓住斗争时机,精准掌握火候。三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的方法。青年在斗争中原则不能变,立场不能偏,思想不能动摇。如青年在为人处世中要坚守底线、严于律己;当遇见复杂风险时,需要发散思维、审时度势、灵活运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3]227这意味着,应对变幻莫测的斗争形势时,青年要坚持在原则性的范围内灵活巧妙应对,适时调整不合时宜的斗争策略,锻炼出青年遇事不惊、沉稳应对的能力。

(五)加强实践能动,练就过硬斗争本领

青年斗争精神的培养不仅在精神层面,而且更应该落实到实践中。一是积极参加社会公共服务,练就过硬斗争实践本领。部分青年存在动手能力弱、实践经历少、受挫能力差等问题,这就要求广大青年要走出“温室区”,勇于走向复杂多变的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斗争本领。比如定期组织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协助社区组织活动、为丰富社区娱乐活动献言献策、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家访等。二是积极投身一线工作,在一线工作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心智,在实践中练就能够面对风险挑战的过硬斗争本领。如青年到山区支教,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奋斗在抗疫第一线、抗洪前线等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磨练顽强拼搏的品质,在一线工作中培养斗争本领。

四、结语

斗争精神古来有之,蕴涵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品质,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精神基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培养青年的斗争精神尤为重要,青年应具备怎样的斗争精神及如何继承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自身发展而不懈奋斗,是时代的重要课题。新征程上,风险挑战呈动态分布,这就要求青年斗争精神的培育要随着面临的问题做出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斗争培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