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深入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
2024-01-06王玉堂
■王玉堂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全景记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 年11 月至2022 年10 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146 篇。这些重要著作,生动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科学体系,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智慧。深入学习、用心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深刻理解、用心领会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把握、用心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的学理、道理、哲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理解,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深切地感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一、创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传承、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西汉刘向《说苑》有云:“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2]掌握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创造了一个个伟大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中、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命运的比较中、从我们党应对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考验中总结成败得失、汲取经验智慧,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认识,创立并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又一次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世界性贡献[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逻辑严密、体系完备,而且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4]307,“全党都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4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在于“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5]10。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并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用以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深入思考、作出科学判断,不断从实践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作出理论概括,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这些重大创新、重要发展,集中体现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中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等重要篇目中,是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读篇目。
登高方能望远,临海顿觉心阔。恩格斯说:“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清楚,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高山之巅俯视下面的山景一样。”[5]70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峰,可以俯视一切;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思想体系,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就像宽广的海洋,可以容纳百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山之巅”,在新时代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变革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基于客观规律和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提出应对的战略策略,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6]22时代风云有多么壮阔,思想创造就有多么活跃;实践探索有多么生动,理论创新就有多么丰富。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实践中,党的理论创新随着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深入推进而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新的突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新高度,其在新时代实践基础上实现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成果,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有力武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7]16。《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是对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的全面总结、系统梳理、深度提炼,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概括了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获得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8],赋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的哲学意蕴、时代内涵和中国元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理论结晶:在“两个结合”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两个结合”是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7]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和历史性飞跃,牢牢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深深植根中华历史文化肥沃土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面向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所处时代的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积极回应时代和实践对理论的呼唤,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更深层、更精准地融入实践,更深刻、更主动地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时代在不断发展,实践在不断发展,作为引领时代、指导实践的思想理论必然也要随之不断发展。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0],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前进中的现实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教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胆略、气魄和远见,敏锐判定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阶段特征和实践要求,主动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而科学地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中,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最为鲜活的实践营养、最为深厚的实践基础、最具说服力的实践成果,在广袤的中华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又一座巍然耸立的思想丰碑,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政治引领和方向方法引导。“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11],伴随着实践发展和理论升华凝练而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核心是在融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更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这一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坚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中华文明历史演进的规律性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独特的东方智慧和丰富的唯物论、辩证法思想,与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始终是我们进行创新创造和推动历史进步的智慧源泉。脚踏中华大地,放眼世界风云,把脉时代变化,探寻历史大势,“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7]15,汇聚形成新的理论优势。一方面,以马克思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挖掘、深度阐发、系统解析,“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1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6]164;另一方面,提取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汲取中华文化的独特菁华,“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12],不断赋予科学理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中国内涵”,而且具有“民族形式”,推动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3],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思想力量。
三、根本遵循: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和科学方法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开篇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用以统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该篇第二部分专章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六个方面集中概括和系统阐述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7]16-18。“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4]人民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根本宗旨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时代彰显,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6]42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7]16。真正的理论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基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人民至上、坚守实践本源,从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中激发灵感、获取滋养、积累智慧、洞察规律,“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7]16,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本源性。
(二)坚持自信自立
自信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一个自信自立的政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个自信自立的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信自立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气度。纵观历史,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到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从来就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靠的都是自己的探索、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力量。推进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之路体现历史主动,以中国之治书写伟大奇迹,以中国之理回答时代课题。
(三)坚持守正创新
《周易·系辞上传》云:“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15]坚持守正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华民族“日新”精神的时代表达,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鲜明理论品格和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的坚定与自觉。“守正”之“正”是方向、道路、原则、立场之正;“创新”之“新”是区别既往之新、区别他人之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7]16-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6]359。推进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之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7]17,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境界之新,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在守正中开拓、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复兴历史伟业向前推进。
(四)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外部呈现[16]。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实践品格。“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7]17推进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7]17,及时提出因应之策和破解之道,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形成新的规律性认识,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
(五)坚持系统观念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既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经验上对方法论的集中概括,承袭中华民族“谋万世、谋全局”的思想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中指出,“我们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6]395。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党领导人民正在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度调整利益格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以系统观念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
(六)坚持胸怀天下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17]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与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传统高度契合。坚持胸怀天下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格局、大胸怀。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8]。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天下情怀,中国在发展中始终“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7]19,推动建设“环球同此凉热”[19]的美好世界。同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善于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7]549中洞察天下大势、探求共赢之道,从而团结领导人民不断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之力、中国之理、中国之智,在二十一世纪的宏大世界场景中充分彰显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7]15-16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创造,才能形成为了人民的理论,从而造福人民;只有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定“四个自信”,才能以强烈的历史自觉担当使命,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基础上以高度的理论自信推动创新创造,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既坚守正道又敢于说新话、谋新策、用新招、干新事,才能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和深层次问题,才能不断以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才能放眼全局谋一域、着眼长远抓当前,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只有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才能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四、结语
1893 年10 月12 日,恩格斯在写给奥古斯特·倍倍尔的信中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20]。“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1]5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解决“过河问题”的“桥”和“船”,这“桥”和“船”就蕴含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中。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伟大远征,也是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艰难跋涉。在兴党强国、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从中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让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思想魅力激发创新活力、凝聚奋进伟力,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