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研究

2024-01-05白金刚

关键词:就业高校

白金刚

摘 要: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压力增大。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更大挑战。本文主要阐述后疫情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产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就业对策和建议,为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11-0103-0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1]就业是民生之本,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一汽集团考察时表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要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希望大家找准定位,踏踏实实实现人生理想。”[2]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时表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情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3]2023年初随着疫情的控制和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如何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力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难题,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4]。本文立足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就业困难产生的原因,根据当下相关就业政策,提出可行性对策,为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一、后疫情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无疑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冲击更大。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不乐观,就业率相对低,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毕业生就業困境较多。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正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普通高校汉族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较弱,但必须接受与普通高校汉族毕业学生一样在劳动力市场上同等的市场筛选。从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中,不难得出结论,这一现象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家长,都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5]。因此,相对于普通汉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二)学生就业呈现结构化失衡状态,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挑战更多

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汉族毕业生相比,就业率较低,继续深造的升学率同样较低。汉族毕业生就业选择地域更广泛,选择岗位更加多元化,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及国内外发达地区,岗位汇集各类企业。少数民族毕业生由于受自身生活习惯、文化差异、沟通表达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就业层次低,平均收入少。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旗县以上的政府部门和外企、国企等大型企业就业的比例较低,在乡镇政府部门和小微型私企打工的人数较多,并且工资与普通大学生工资比较也处于底层,甚至低于平均值。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工作稳定性低,工作变化频繁

调查报告显示,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其在大学所学专业相关度最低,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无关。据调查,30%以上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所学的专业不相关,在工作中不能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工作效率低,提升空间小,影响工作的稳定性。频繁变动工作,不利于从业者自身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受专业限制的情况跟高校专业设置有一定的关系。高校在招生计划中对少数民族开放的专业有限,少数民族毕业生报考时专业选择余地少。

(四)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形式较为单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也有一定的目标,但对职业定位不够清晰,没有长远的打算,学习动力不足,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期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相对稳定性强的工作或薪资待遇好的大企业工作,但现实中,这类相对稳定的工作,竞争力大,工作机会少。另外,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意识不强,不愿意到大城市就业。这与其自身所接受的教育和能力有关。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专业或能力的影响,即便是有相关的政策扶持,也不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二、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原因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岗位供不应求

虽然经济社会尚处于复苏状态,但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快速增加至理想状态。高校毕业生总量不断上升,根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创历史新高。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17.72万,同比增加2.94万,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6]。再加上疫情期间待业大学生的数量的增加,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近几年,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国小型企业,有的倒闭,有的正处在回升状态,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的明显不匹配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二)就业观念陈旧,竞争意识不强

经过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念还是比较陈旧,有“走出去”想法的学生较少,在大学期间学习动力不足,不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竞争意识不强,导致毕业就业时缺乏竞争力。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落后,认为在政府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上班才是真正的就业,对去一些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热情不高。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就业地域和空间选择上也比较保守,优选民族地区,不愿意跨省寻找就业机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不强,导致就业信心不足,等待和依赖思想较重。

(三)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水平偏低

民族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为了提高师资水平,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高校的扶持,高校也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但是像赤峰学院这类民族地区高校,地处偏远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很难得到高层次人才的青睐,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二是少数民族学生本身起点低、基础薄弱。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接受的是民族语言授课方式的教育,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科的教学以汉语授课方式进行,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是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文科类专业较多,应用型专业较少,专业设置趋同化,改革整合滞后等问题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四)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不强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不足两方面。一是课程体系缺乏实用性和实践性。目前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依然停留在课堂理论教学上,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很难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合格人才。二是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目前大部分学校就业指导教师由辅导员兼任。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二本院校,招录的辅导员学历水平普遍不高,自身缺乏足够的求职经验和技巧积累,很难结合理论与实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另外,辅导员的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专门研究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学生缺乏就业能力和求职技能,难以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和企业招聘需求。

(五)毕业生缺乏就业认知,就业信心不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主动或被动地加入“慢就业”“缓就业”“懒就业”的行列。究其原因,一方面社会物质水平整体提升,学生生长在无忧无虑的家庭环境中,受到父母的溺爱,较少经历苦难和挫折,抗压能力低,没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和就业形势认知。大学期间不注重学习,毕业后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还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校时只专注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总之,专业知识不扎实,技能特長不突出,缺乏社会实践,社交、创新、沟通等软实力不足,职业素养低,求职经验不足,发展目标不明确,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没做好就业准备,求职屡屡受挫等问题加剧了毕业生的心理负担,就业信心不足。

三、促进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岗位供给,拓宽就业岗位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是提供岗位,而能否提供岗位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国家和民族地区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地方经济,切实改善民生,加大民营企业的落实帮扶政策和措施,发挥中小企业吸收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给予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7]。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基层是吸纳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一定要共同做好2023年教育部首次启动实施的“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以及中央基层招录项目“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政策性岗位的招录工作,统筹做好、做细支教、支农、支医等工作,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和满足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等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农村牧区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也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需求。实践中,劳动力市场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发生越来越多的变化,随着用工方式的改变,劳动力市场会变得越来越灵活,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以及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会不断调整和升级。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基础性的素质与技能培训基地,必须随时进行改革和结构调整,这就要求高校应从动态的、全局的、多元的角度来看待人才培养。高校应对未来的人才需求做科学预测,以就业为导向对大学的学科、专业等进行设置,要和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结构相匹配,和未来就业岗位相匹配。同时,要以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引导高校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民族地区高校应结合区域特色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建立一套符合少数民族毕业生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鼓励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提高就业创业教师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水平。要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上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四)扭转传统就业观念,树立积极就业理念

新时代,中国青年担当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有文化、有知识的群体,更要发挥建设祖国、筑梦边疆的伟大重任[8]。因此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要主动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摒弃稳定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近几年,少数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提供的福利待遇进一步提高。基层和小城市从就业机会、发展前景、薪酬待遇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毕业生回家乡,到真正对少数民族毕业生有需求的农牧区就业,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各行各业逐渐复苏,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劳动力市场上,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要积极应对,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和就业能力,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民族地区高校需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政府需要着力发展地方经济,在政策上向高校毕业生倾斜,拓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和渠道,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N].人民日报,2022-06-15.

〔2〕習近平回信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N].黄金时代,2020-08-08.

〔3〕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N].中国人才,2020-08-10.

〔4〕朱佳彬.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征、原因与对策[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06).

〔5〕张明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时空,2012(02).

〔6〕内蒙古:多措并举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N].内蒙古日报,2020-06-13.

〔7〕马向东,徐艺方.论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效化的提升策略[J].榆林学院学报,2023(05).

〔8〕何剑,彭虹.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境分析与指导思路探讨——基于就业指导的案例分析[J].科技资讯,2021(04).

(责任编辑 徐阳)

A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inority Graduates from Universities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BAI Jin-gang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In 2023,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reached a historic high, and under the pressure of economic downturn, employment pressure has increased. Faced with the current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employment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is facing greater challenges. The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o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post pandemic era,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nd proposes employment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graduate employment work.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inor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猜你喜欢

就业高校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