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政元素融入医学影像诊断学初探
2024-01-05纪芳芳赵永利
余 婧,朱 艳,纪芳芳,赵永利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0)
2020 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020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医学影像诊断学是我校影像技术和预防、康复、口腔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临床专业的重要选修课。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医学影像专业已经进入全新的数字化信息时代,成为当代医学领域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专业知识过硬、具有家国情怀、良好医德医风、综合素质较高、能肩负时代使命的医学工作者,成为影像专业教师着重思考的课题。
1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缺少对学生育德的培养,在学生中存在着专业热爱度不够、职业素养不够高(如不善于沟通表达、缺乏换位思考能力)等问题。在检查临床实习中我们也发现,学生不能完全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少数学生缺乏对患者的同理心和耐心。同时,由于目前我校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统领和规划,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不一,有的教师还不能完全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不知道该如何融入、融入什么、通过什么路径融入,只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一些零散的思政教育,思政效果难以衡量,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培训。很多教师也同时是临床一线医生,他们工作忙、压力大、时间紧,难以拿出充足的时间及精力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创新设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2 实现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育人能力
2.1.1 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教师队伍是关键。在影像科主任的带领下,利用集体备课和党员会议的时间,带领教师认真系统学习、领会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党史国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同时,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真正做到以身示范。
2.1.2 系统化提升课程思政设计能力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1)研究学生的能力;(2)课程与教材设计开发能力;(3)课程思政的教学与管理能力;(4)课程思政的评价能力;(5)反思与发展能力[1]。通过线下讲座、线上学习、阅读相关文献、线下集体讨论、参加和观摩校级教学比赛等方法,将集体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相结合,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程思政设计能力。同时,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2.2 修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大纲和思政教学目标
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增加了育人目标,围绕着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的总体思政目标,分别从家国情怀、品格塑造、专业伦理、科学精神4 个方面来落实培养(见表1),将核心价值观和医学人文的“盐”融入学科教育的“汤”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技能。
表1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Table 1 Objectives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course
具体到每一课都重新修订思政教学目标。以“肺部炎症”这一课为例,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含思政目标元素)为:(1)家国情怀。在导入中,通过展示我国医护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舍身忘我的精神,使学生具有爱岗敬业、不畏艰难的精神以及医者的使命担当,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2)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小叶性肺炎的情景病例,促进学生养成换位思考、敬佑生命、关爱患者的品质和能力。
2.3 立足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的挖掘程度与水平是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点,事关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因此,我们组织全体教师集思广益,深度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
2.3.1 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资源,例如影像工作需要与患者接触,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人文素养。通过观看中国医学影像曲折的发展史视频资料,润物细无声地厚植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日常的影像诊断工作中,影像诊断医师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从事诊断活动,也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减少诊断中的错误。影像工作面对的是各种身患疾病的患者,需要具备“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3.2 传承突出先进人物事迹 搜索我国医学影像领域如李果珍、荣独山、曹厚德、周康荣等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融入民族感情,讲好影像专家的故事,用他们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例如,在课程中穿插我国放射学的奠基人荣独山教授事迹。讲述他在学生阶段如何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文体活动;讲述他工作以后如何积极努力、善于思考、精益求精;讲述他对我国影像教育事业的坚持:晚年时虽身患重病,但仍坚持对着录音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班学员上完他人生的最后一堂课;讲述他对于民族工业的支持:1952 年上海精密医疗器厂开始研制200 mA 医用诊断X 射线机作为向新中国成立3 周年的献礼(1953 年以“建设牌”命名,批量生产),试制小组经常前往请教,得到荣独山热情的指点与帮助,稍后试制成功的荧光屏、增感屏、X 射线摄影用胶片等都同样得到荣独山的关心与支持。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学生被他们的治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所感动,达到了“以情感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3.3 介绍我国影像技术新进展 紧跟学科前沿,在拓展学习国外最新影像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增添我国医学影像方面的重大成就。例如,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位于江津综保区的重庆明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凭借充足的技术储备和强大的创新实力,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迅速打造出全球首台移动式方舟CT,并立即运送至武汉方舱医院,为抗击疫情提供了“重庆智慧”。事实上,早期高端医学影像核心技术一直存在被国外“卡脖子”的尴尬局面,而此次全球首台移动式方舟CT 的问世不仅追平了外企,甚至实现了“弯道超车”。这个事例,也使学生增强了科技自信和“科技强医”的使命感。
2.3.4 宣讲社会热点和身边事例 例如,磁共振检查具有检查时间较长、噪声较大、空间幽闭的特点,少数患者会感到非常难受。那么,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少数幽闭恐惧症患者,那些暖心的技师是怎么做的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术中磁共振技师徐宗胜陪伴幽闭恐惧症患者做磁共振检查,手牵着手,半蹲且扭着身体,不断给予患者安抚、鼓励,这一握就是半小时左右,一直到检查结束。还有背患者进检查室,陪患者做磁共振检查、在社区内做社工等,对徐宗胜来说早已成为“习惯”。用真实发生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影像技师并不只是做一些冰冷重复的工作,他们也应当具有人文精神,也能在平凡的工作中给患者带来温暖。
2.3.5 结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学生是未来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希望学生学习和发扬抗疫精神,牢记使命,为完善人们健康做出应有贡献,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
2.3.6 注重多维性,拓展思政资源《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思政的这种多元性综合功能决定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构成体系具有多维度特征。因此,我们也将专业知识体系之外的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使课堂更为丰富多彩,提升学习兴趣。同时,结合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美学、法律、伦理等多学科,以期培养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医生。如在课程导入中融入审美教育。医学美感是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催化剂,医学审美是医学主体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首要环节。不会审美,也就谈不上应用美学知识满足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审美需求。在讲“肺结核”这一章节时,首先借助有趣的视频,介绍在19 世纪的欧洲,肺结核因其患病后的“白、瘦、弱”病态美,曾作为一种具有贵族色彩的“浪漫病”引无数文艺青年争相想得的“奇观”,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同时融入了“从医学的角度,什么是美”这一深刻的主题,让其初步领悟到医学美感是以“生命活力美”为核心的,即“形态结构完整”“生理功能健全”是构成人体美的两个基本要素,只有生命活力才能构成人体真正的美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要轻易被网络上流行一时的“白、瘦、幼”“小鲜肉”等畸形理念带偏。
2.3.7 挖掘课堂作业、案例题、实验中的思政元素 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案例讨论、实验问题,使其具有育人功能。例如选择题“某同学为保护一名差点被汽车撞到的儿童,自己被汽车撞伤,请通过X 片为其做出诊断”,在题目中蕴含“见义勇为”精神的渗透,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
2.4 创新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利用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包含了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的混合),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其他平台,利用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剧、户外拓展、探究式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和渗透。
2.4.1 案例式教学 将思政元素与案例教学法有机融合,将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医学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技巧、“健康中国”等思政元素融入影像CBL 病例中去,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实现思政教育与影像医学知识体系教育的融合。
2.4.2 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讨论主题和讨论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形成的过程与机制,提出科学依据,训练辩证思维和临床思维。例如:出示一张带有球形病灶的胸片,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与讨论。
2.4.3 情景剧教学法 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表演与影像检查有关的情景短剧,将医学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技巧等思政内容渗透进去。
2.4.4 户外拓展教学法 邀请高级户外拓展教练和心理咨询师,结合学生的影像知识,对学生进行“能力+知识”的户外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机会,一改传统教室中沉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动起来,既能让学生快乐掌握知识,又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可通过QQ、智慧树、雨课堂等平台在课前分享含有思政元素的小视频,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混合,把相关知识推送给学生,避免占用过多的课上时间。在视频后安排小测验,并邀请几位学生在课堂中讲述视频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确保其认真观看视频,并可通过线上平台发放调查问卷、测试题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2.5 改革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评价和考核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课程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出勤、团队合作与角色、考试诚信、小作文等)纳入考核评价系统(占总成绩的30%)。定性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即课后发放问卷,以书面的形式收集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以此作为课程后续调整和改进的依据。另外,评价主体也适当引入学生评价(自评和他评),可以发挥激励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观察能力。
3 结语
通过对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内容的梳理,找到理论课与思政的结合点,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讲述优秀人物事迹、热点事件分析等途径,将家国情怀、爱岗敬业、医者仁心、遵纪守法、社会责任意识等融入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此外,通过探索多种授课方式和多元化考核方式,使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目前,我团队教师获得我校第一届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三等奖1 项、我校2023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 项,同时本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被学校评为2022 年度第二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暨 “课程育人”示范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