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课程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促进的效果评价
2024-01-05黄凡艳刘文婷王钰莹陈宇琦刘海燕王慕瑶
黄凡艳,刘文婷,王钰莹,陈宇琦,刘海燕,王慕瑶,陈 瑜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硕士生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长期的高压状态使得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堪忧[1]。相关研究指出,我国当前研究生培养单位侧重于检测而非指导。而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尽管培养单位普遍设立了心理咨询的相关机构,但就如何支持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等问题却缺乏行之有效的过程性与制度性策略[2]。硕士研究生作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是推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前进的重要主体。培养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精湛、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医学硕士研究生人才是实现我国健康战略各项目标的重要前提[3-4]。医学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承担繁重的学习、科研任务,从事繁忙的临床工作,相比普通院校硕士研究生,医学硕士研究生通常会面临更大的压力[5]。本研究依托研究生的情绪管理课程,整合校园内各部门资源,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相关课程的开设及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1 年10 月17 日-11 月13 日,采用目的抽样选取某医科大学选修公共选修课研究生情绪管理的60 名医学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有良好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2)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1)累计缺席2 次课程者;(2)因退学、休学等原因退出研究者;(3)未同时完成课程前测和后测问卷者。课程前后均发放问卷60 份,均回收有效问卷49 份,有效率均为81.67%。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是否独生子女、有无宗教信仰、政治面貌、生源地、专业、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1.2.2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由Zung 编制,共20 个条目(10 个条目反向计分),采用4 级评分。20 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得到总粗分,标准分等于粗分乘以1.25 以后取整数部分。SDS 标准分得分0~53 分为无抑郁,54~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2 分以上为重度抑郁。Cronbach's α 系数为0.82[6]。
1.2.3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由Zung 编制,共20 个条目(5 个条目反向计分),采用4 级评分。20 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得到总粗分,标准分等于粗分乘以1.25 以后取整数部分。SAS 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 分,其中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Cronbach's α 系数为0.93[6]。
1.2.4 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EIS) 由Schutte 等编制,共33 个条目(3 个条目反向计分),采用5 级评分,总分越高说明情绪智力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7-8]。
1.2.5 伯克利情绪表达量表(Berkeley Expressivity Questionnaire,BEQ) 由Gross 等编制,共16 个条目(3 个条目反向计分),用于评估情绪表达的性质和程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0.77[9]。
1.2.6 开放性问题问卷 开课前向研究生发放开放性问题的问卷进行调查。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本课程共18 学时,以线下为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其中线上3 学时,线下15 学时,每次3 学时,共6 次课程,每次授课时间为周末晚上。授课教师为课程主题相关的心理专业教师,课程学习时长1 个月。课程考核含考勤和自主学习(40%)、个人及小组作业(60%)。学生通过云班课、学校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平台提供心理健康相关理论学习。作业由个人类座右铭图片创作、个人叙事反思书写表达、小组心理健康中心参访报告组成。课程安排见表1。
表1 研究生情绪管理课程安排Table 1 Postgraduate emotional management course arrangemen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49 名医学研究生中,男性21 人,女性28 人;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3.27±1.41)岁;6 人是少数民族;19 人是独生子女;2 人有宗教信仰;9 人是中共党员,35 人是共青团员,5 人是群众;21 人来自城市,28 人来自农村;药学19 人,临床医学13人,其他医学专业17 人。
2.2 干预前后医学研究生SAS、SDS 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后医学研究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医学研究生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相比干预前也有所降低(P<0.05),见表2。
表2 医学研究生SAS、SDS 检出率和得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detection rates and scores among medical postgraduates
2.3 干预前后医学研究生BEQ、EIS 评分比较
干预前后医学研究生EIS 的情绪知觉、他人情绪管理、情绪运用等情绪智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自我情绪管理维度干预后好于干预前(P<0.05)。
干预前后医学研究生BEQ 的积极情绪表达、消极情绪表达、积极情绪表达强度、消极情绪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消极情绪抑制上干预后好于干预前(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医学研究生BEQ、EIS 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BEQ and EIS score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score)
表3 干预前后医学研究生BEQ、EIS 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BEQ and EIS score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score)
项目 课程干预前16.51±2.87 18.57±3.76 10.55±2.67 14.20±3.19 14.41±2.81 74.24±9.61 43.24±5.62 30.22±3.27 23.41±3.20 28.16±3.85 125.04±14.27课程干预后t P积极情绪表达消极情绪表达消极情绪抑制积极情绪表达强度消极情绪表达强度情绪表达总分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情绪运用情绪智力总分16.39±3.37 17.98±3.59 11.49±3.13 14.65±3.04 14.16±3.22 74.67±10.13 43.67±5.52 31.24±3.45 23.63±5.48 29.22±4.27 127.78±14.31 0.289 1.432-2.209-1.067 0.638-0.399-0.624-2.198-0.454-1.842-1.426 0.774 0.159 0.032 0.291 0.527 0.694 0.536 0.033 0.652 0.072 0.160
2.4 医学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
49 名研究生对情绪管理课程的满意度较高,100%的研究生对课程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1~2 名研究生对云班课App、学校教学平台教学、个人叙事反思书写表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满意,大部分研究生认为结合情绪管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情绪觉察、理解、辨别、调控、表现等能力。医学研究生对正念减压体验活动、接纳承诺疗法(ACT)体验、参访心理健康中心及个人类座右铭图片创作表现满意或比较满意的为100%,见表4、表5。
表4 课程满意度、教学方式评价[n(%)]Table 4 Course satisfaction and teaching method evaluation[n(%)]
表5 医学研究生对课程效果的评价[n(%)]Table 5 Evaluation of course effectiveness by medical postgraduates[n(%)]
3 讨论
3.1 情绪管理课程有助于改善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本次课前调查的医学研究生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4.5%、40.8%,调查结果明显高于谭天赐等[10]调查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抑郁检出率24.71%和焦虑检出率16.67%以及胥欣等[11]调查的临床医学研究生焦虑检出率10.0%、抑郁检出率26.3%,也进一步证实胥欣等[11]描述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抑郁状态比例高于一般人群的结论,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定有专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智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较大的影响[12],课程提高了学生情绪智力的自我情绪管理维度评分(P<0.05)。
正念、ACT 已被证实具有缓解焦虑、抑郁的作用[6,13-14],且有研究证实,接纳承诺疗法也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的心理灵活性,改善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15-16],这与课程的干预结果保持一致。课程作业设置的个人类座右铭图片创作与个人叙事反思书写表达有助于学生表达情绪。本课程为保证课程效果,在选课时限选60 人,受益面较窄,基于线上、线下的正念干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均有效果[6],这也提示我们可以进一步建立或整理线上心理治疗资料。
线上资源的建立有助于为更多的医学研究生提供减压方法,其中,研三学生更多的是在医院科室内搞科研,很少在校,针对他们进行的心理教育很少,而他们心理素质的提升可能最为迫切[17]。
3.2 情绪管理课程有助于提高医学研究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本研究用情绪智力和情绪表达量表评估情绪管理能力,其中自我情绪管理属于情绪智力量表中的一个维度。本研究结果与何安明等[18]调查的大三学生情绪智力评分(124.2±10.6)分接近(P>0.05),在情绪智力的各维度上,情绪知觉能力突出,与强春玲等[7]调查的护理学生情绪智力情绪知觉维度(44.16±6.01)分接近(P>0.05)。
情绪管理课程对情绪表达的消极情绪抑制和情绪智力的自我情绪管理有影响(P<0.05)。情绪表达各维度评分与王处等[19]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情绪智力和情绪表达在本次研究中干预前后虽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均分均有提升。可能课程时长过短,因此学生的总体情绪智力和情绪表达能力提升不明显。
3.3 情绪管理课程内容设置较符合医学研究生期望
医学研究生在授课开始前的开放问题中提到,希望教学是线下互动、体验等方式,研究生表示希望在情绪管理课程中学会情绪管理,结合案例的实践和体验,能表达自己,与大家交流,互相倾诉。比如研究生在开放性题目“你更喜欢通过哪种方式进行情绪管理相关课程的学习?请说说你的理由” 中提到,“向别人倾诉”“开放性话题讨论方式容易让人表达自己”“我更想要了解自己,无论哪种方式”“以一对一的心理咨询,然后进行案例分析,让我们更加有代入感”“运动,因为我朋友少”“互动,实操,个人表达”。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比较倾向线下实践与互动,但个别内向学生内心拒绝互动。选修此课程的医学研究生对情绪管理也有着较强的需求,所以焦虑、抑郁检出率高于一般研究对象。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符合大部分研究生的预期,课程体验过程满足了医学研究生的需求,故课程评价较高。大部分研究生在课后问卷调查中表示课程体验不够,希望能增加课程学时。说明在开设心理健康等课程时,增加体验教学是一个值得参考的点,且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优势,组织学生参访心理健康中心,带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让学生熟悉心理咨询流程。
4 结语
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重视,针对医学研究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需要密切结合其情绪需求,为研究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帮助。情绪管理课程可以改善医学研究生焦虑、抑郁水平,学生在正念减压体验、ACT 治疗体验、团体心理治疗、参访心理健康中心等课程及个人类座右铭图片创作、个人叙事反思书写表达中的体验有助于学习情绪管理方法及提供情绪疏解途径,能有效改善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提升医学研究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研究范围受限,后期需要进一步验证课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