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
2024-01-05山东省邹城市郭里中学殷允萍
山东省邹城市郭里中学 殷允萍
“双减”政策对现阶段的义务教育教学提出了“以优化学科作业布置为锚点,切实提高学校育人水平”的“减负增效”建议。而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合理地应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能进一步增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教学评价三者的一致性与统一性,取得更为理想的学科育人效果,还能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双减”政策的落地方面发挥不容小觑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便以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在“双减”视域下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生物学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坚持素养导向,保障“教”“评”一致
在“双减”视域下展开初中生物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的根本在于,保障教学标准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让教学评价的导学、助学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与开发,给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双方带去更为正向、积极的教学反馈与体验。但就目前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生物学课标》)预设细致教学目标后,往往会忽视对相应评价标准及目标的精准设置,致使学生的学习程度与效果难以达到教师的教学预期,进而对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化造成限制。
因此,为在“双减”视域下切实消除传统生物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这一弊端,初中生物学教师在围绕《生物学课标》与生物学教材合理设置指向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后,就要紧密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相对应的教学评价标准,一来更好地增强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二来让学生在评价标准的作用下完成生物学学习状态的调整与学习负担的减轻,实现有效学习、深度学习。
以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材“生物学的研究工具”一课为例,通过分析与研读本课教学内容,可把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以光学显微镜为代表的几种常用生物学研究工具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意在让学生通过认识显微镜、放大镜等常用生物学研究工具的构造,掌握几种常用生物学研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灵活应用各种研究工具进行科学探究,感知到生物学这一自然科学学科的魅力与价值。由此,初中生物学教师便可基于以上分析与对《生物学课标》的研读,设置如下能精准导向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表1)。
表1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课程教学目标
而在设置对应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初中生物学教师可在深入分析中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认知发展情况以及思维能力发展特点为学生设定动态化的评价标准。
七年级学生是首次接触生物学这门以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为主的自然科学学科,其对研究生物学的几种常用工具的把握认识并不深入,尤其是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成与使用方法。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实际学习“生物学的研究工具”一课的知识内容时,往往会出现无法全面把握显微镜结构名称、难以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情况。所幸通过学习课程性质相近的物理与化学学科知识,七年级学生对放大镜、试管、滴管、量筒、烧杯、酒精灯等几种简单的生物学研究工具的基本作用与应用方法已有了较好的认识把握,这便为学生学习本课主要内容打好了基础。基于此,初中生物学教师在围绕“生物学的研究工具”一课展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时,便可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思维习惯,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法引领学生认识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驱动学生规范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动、植物细胞,以此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究中深刻掌握正确取拿、安放与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方法,使得其生物学学习感受与体验加深。
由此,能导向学生精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生物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动态化课程评价标准便可设置为:
(1)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认真观看与光学显微镜构造有关的情境图以及规范操作光学显微镜过程的微课导学视频,并且能对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作出正向回应与答复;(2)能主动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对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展开多元探究,并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自主提出与之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能对教师所教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质疑与批判;(4)能根据物理、化学学科学习经验正确说出放大镜、试管、滴管、量筒、烧杯、酒精灯等几种生物学研究工具的基本用途。
如此设置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不但切实增强了师生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之间的一致性与统一性,而且能让学生在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的良性引导与有机作用下更为精准与全面地把握规范使用光学显微镜及几种常用生物学研究工具的方式方法,进而为其后续生物学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稳定提升夯实基础。
二、优化教学活动组织,促进“教”“学”深度融合
充分体现学生生物学学习、生物学探究的主体作用,助推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实现良性协调发展,是在“双减”视域下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的主要目的。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师在精准锚固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标准之后,就要将教学重心转移并聚焦到教学活动的优良组织上,合理应用多种现代化、先进化教学策略及手段,促进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一)构建真实情境,以问题驱动多元探究
探究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感知生物学学科奥秘最为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双减”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加速教学融合速率时,教师便可基于对生物学学科特质的认识,为学生构建真实而又具体的教学情境,并围绕情境生成若干个指向学生有效学习的真实生物学问题,以此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锻炼、生物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例如,在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材“食物的营养成分”一课教学时,初中生物学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展示薯片、牛肉干、果冻、牛奶、坚果等常见食物的包装袋与包装盒,以中学生喜爱的各类食物、食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构建真实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与生物学学习的集中度,并由此生成若干个真实生物学问题,驱动学生展开生物学探究活动。
Q1:俗话常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获取营养成分的主要来源,在我们常吃的各种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
Q2:食物中不同的营养成分对人类活动、人体健康有怎样的作用?
Q3:人们可以从哪些食物中获取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与无机盐等营养成分?
Q4: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机物。现今已发现的维生素有多少种?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会出现哪些病症?
由此,学生便会在真实情境与真实问题的双重作用下自主展开更为多元化与更具创新性的生物学探究活动,对各类食物中富含的营养成分、各类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也会形成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初中生物学教师还可将课前预设的评价标准融入学生的生物学探究过程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使其更好地理解各类营养成分的作用,建立良好的生物学学科意识与生命观念。
(二)凝练教学主题,以项目促动综合实践
项目式教学能有效改变中学生的生物学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双减”视域下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在准确把握课程教学主题的基础上,设置相关项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应用所学生物学学科知识、科学探究方法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创新应用生物学学科知识,建构起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实现知行统一。
例如,在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材“花的结构与类型”一课教学时,初中生物学教师可围绕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开花植物的一生”与本课教学重难点“认识花的结构与类型”,为学生布置“制作花卉书签”的学习项目。在各个项目学习小组理解把握本次项目学习任务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两次项目学习展评活动,一为阶段性项目学习方案(计划)的展评,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对各个项目学习小组所呈现的项目学习计划进行客观评价,使其通过吸收、采纳可行评价建议,自主完成对项目学习方案的修改与完善,保障学生项目化生物学实践活动的稳定开展。二为结果性项目学习作品的展评,可将各个项目学习小组利用各种花卉制作出的花卉书签粘贴到学校的公示栏中,让全校师生参与到本次项目展评活动中来,并在项目展评活动结束后,为票数最多的项目学习小组颁发奖状,施以物质奖励,以此来更好地优化中学生的生物学学习体验与增强其生物学实践成就感,使其在实现深度生物学学习的同时,获得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三、强调素质教育,构建崭新评价体系
评价是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组成,同样也是初中生物学教师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的关键教学抓手。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师在“双减”视域下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计与实践时,除要将教学评价融入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外,同时也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目标,建构更为完善与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来让初中生物学的教学效果、育人水平在教学评价的作用下得到稳步提高。
例如,在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材“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名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学教师可将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融入学生的问题作答过程之中,并引领学生以自评、互评的方式相互评价与质疑批判彼此的作答情况,在诱发学生讨论交流的同时,让学生在客观、正确教学评价的作用下自主完成对失误的修改、对不足的弥补,学会从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两个层面进行生物学问题的探究与分析;而在学生悉数完成对这一问题的作答后,初中生物学教师则可基于因材施教理念,对学优生、中等生与学困生的作答情况进行分层评价。对学优生,可从作答的正确性与全面性两个层面进行评价,让其在评价的作用下更好地把握生物学学科的实质,学会综合运用生物学学科知识进行周密的分析,完成思维能力的进阶发展;对中等生,可从作答的正确性与发散性两个层面进行评价,让其通过聆听教师的客观评价建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思维定式问题与学习障碍,驱动学生学习进阶;对学困生,则可从作答的流利性与积极性两个层面进行评价,使其在教学评价的激励下重新生成学习生物学、探究生物学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完成生物学学习状态的调整,更为积极主动地展开生物学学习活动。
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能在客观教学评价的作用下更为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实现查漏补缺,而且其生物学学习品质与科学思维也会在更为公正与全面的教学评价的引领下实现稳步进阶与综合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对“双减”政策的落地与生物学学科育人水平的提高具有极为突出的积极作用。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正确把握“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意义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生物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教评分化、教学融合不紧密、评价助学促教优势受抑制等问题采取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方法进行优化完善,以此来更好突出与彰显“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价值,让学生在教学评价的良性干预与辅助作用下实现深度生物学学习,走向全面发展、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