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T2椎体侵袭性血管瘤18F-FDG PET/CT表现

2024-01-05黄文鹏邱永康宋乐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3年12期
关键词:轴位胸椎栅栏

杨 琦,陈 钊,黄文鹏,邱永康,宋乐乐,康 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34)

患者女,6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步态不稳、下肢麻木、腰部疼痛、二便不畅1个月,且逐渐加重;既往体健。查体:胸椎棘突及椎旁压痛、叩痛。实验室检查:细胞角蛋白19片段 3.70 ng/ml。胸椎CT:T2椎体及附件骨密度不均,呈栅栏样改变,其旁见软组织密度病灶,增强后明显强化,局部椎管狭窄(图1A、1B);诊断:椎体血管瘤。胸椎MRI:T2椎体及附件呈T1WI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高信号,椎旁见0.5 cm×0.5 cm病变压迫椎管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变性;T2~4附件旁及背部小血管增多(图1C、1D);诊断:脊柱转移瘤可能。18F-FDG PET/CT:T2椎体及附件骨密度不均,呈栅栏状改变,放射性分布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max)5.0;病变膨胀突入椎管致其狭窄(图1E、1F);诊断:T2恶性肿瘤。T2椎体穿刺病理:光镜下见骨小梁间血管增生,以小血管及毛细血管为主,内皮细胞形态温和(图1G);免疫组织化学:CD31(++)、CD34(++)、ERG(++)、SMA(血管壁++)(图1F)。病理诊断:(T2椎体)侵袭性血管瘤。

图1 T2椎体侵袭性血管瘤 A、B.平扫(A)及增强(B)轴位CT图; C、D.轴位(C)及矢状位(D)T2WI; E、F.轴位(E)及矢状位(F)18F-FDG PET/CT融合图; G.病理图(HE,×100); 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Envision,×100) (箭示病灶)

讨论椎体侵袭性血管瘤指血管瘤侵袭性生长引起骨膨胀、皮质侵蚀并向椎管内延伸造成硬膜外出血,致脊髓或神经根压迫而出现神经症状,仅占脊柱血管瘤的1%;病理学可见大量增生毛细血管及扩张的血窦、脂肪基质和残存粗大骨小梁。本病典型MRI表现包括平扫T2WI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并压迫脊髓及神经根,有助于与非侵袭性血管瘤相鉴别;PET/CT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残存骨小梁增粗并于轴位图像中形成圆点征,矢状位可见栅栏样改变,伴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高于非侵袭性血管瘤;需与脊柱结核和转移性肿瘤等鉴别。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轴位胸椎栅栏
检影模拟练习眼操作及跨骑法散光轴位验证
胸椎脊索瘤1例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利用OPD scan Ⅲ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Toric IOL轴位的对比研究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围栅栏
嘴巴里的栅栏
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
胸椎三维定点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