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比较
2024-01-05边丽娜仇慧敏
王 俏, 边丽娜, 仇慧敏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61)
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是临床处理早期下象限乳腺癌的手术方法,术后可能出现的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等不良事件,其不仅可导致切口愈合延迟,还会影响后续的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预防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是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后治疗的重点[1]。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可消除组织间死腔,防止渗血、水肿,但其对包扎松紧度的要求较高,包扎过紧会阻碍血液流通,造成引流不畅、呼吸困难,过松则易导致皮下积液、引流管松动[2]。单管负压引流常出现引流不畅而导致术后皮瓣坏死,而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便于调整,不受皮肤皱褶、体位等因素的影响,可及时引流创面渗液和渗血,保持引流通畅,有利于消灭死腔,使创面和皮瓣保持紧密贴合,并能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渗出、水肿[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比较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采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n=49)采用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引流。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确诊为乳腺癌早期,行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术后病理诊断明确,镜检可见明显异常细胞(可见明显增大的细胞核,核分裂图像,异形性),经观察明确为乳腺癌病变细胞,;②患者为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女性;③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记录;④首次进行保乳整形术,无既往乳房手术史;排除标准:①患者不具备进行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指征;②既往乳房整形手术史,乳房内存在假体组织;③有严重并发症或者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肝病、肾病等;④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⑤已经进行过放疗或化疗患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研究组使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具体操作如下:在手术后,将2条引流管分别放置在患侧腋窝、胸骨旁。双管经由Y形管连接在DYX-1A 220V负压吸引器(上海祁鑫医疗器械厂),将其压力调节为13~16kPa,正常使用后3~5d后更换双负压引流瓶。给予对照组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引流,将胸带置于术侧胸壁及腋窝一周以上,引流管连接在负压引流瓶上。引流量低于10mL/d时拔管。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胸壁拔管时间、胸壁引流量、腋窝拔管时间、腋窝引流量;②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4]对患者术前、术后5d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总分为144分,分数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比;③采用简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5]对患者术前、术后5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分,以10分为患者疼痛剧烈难忍;④记录患者术后皮瓣坏死发生情况:以术后皮瓣坏死宽度低于2cm为Ⅰ度,宽度为2~5cm为Ⅱ度,高于5cm为Ⅲ度;⑤对患者术后淋巴结水肿的情况进行记录:如患者的患侧上臂体积肿胀低于10%记为Ⅰ度,上臂体积肿胀扩大为原体积的10~80%为Ⅱ度,上臂体积肿胀度高于80%记为Ⅲ度;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段的舒适度:舒适度评价采用Kolcaba舒适度量表[6]进行评估,从患者心理(0~10分)、乳房疼痛紧迫及牵拉不适感(0~10分)、总舒适度(0~10分)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取其均值为舒适度评价分值,评分越高患者的舒适度越高。
2 结 果
2.1两组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d的FACT-B、BP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FACT-B、B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FACT-B、BPI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d的 FACT-B BPI评分比较
2.3两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较低,且高级别皮瓣坏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情况比较n(%)
2.4两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严重程度比较均无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比较n(%)
2.5两组舒适度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术后1d、1月、3月)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d、1月、3月的舒适度均升高(P<0.05);且两组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术后1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表现出更明显的变化趋势(P<0.05)。见表6。
表6 两组舒适度比较分)
3 讨 论
乳腺癌好发于40~60岁的围绝经期妇女,临床一般采用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方案进行治疗[7]。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是早期下象限乳腺癌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清除病灶,同时可保留乳房,不影响美观,但其术后可能出现皮下积液、积血、水肿等并发症,会影响康复进程和术后放化疗的实施。这与手术创面大、出血量多、渗液量大、引流不畅等因素有关。此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割不当时可引起脂肪细胞液化;术中未将淋巴管逐一结扎可形成淋巴漏而致淋巴积液;术后患侧肩关节过早或过度外展活动等原因亦可导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8]。术后应通过在体外留置负压引流管、胸部加压包扎来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胸带加压包扎法是既往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后常用的处理方法,通过加压包扎消除组织间死腔,促进皮瓣黏合,减少渗血、水肿,但其疗效受到包扎松紧度的影响[9]。单管负压引流常出现引流不畅,引流效果并不理想。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可以维持较为稳定的负压,有利于引流通畅[10]。本研究中两组腋窝拔管及胸壁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减少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后引流量方面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这是由于双管连接负压吸引器时可更好地保障负压持续稳定,不受皮肤皱褶、体位等因素的影响,可更好地消灭死腔,使创面和皮瓣保持紧密贴合,减少渗出液体量[11]。
乳腺癌手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淋巴水肿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42%,影响患者预后[12]。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较低,且高级别皮瓣坏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提示,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可降低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这是由于采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时通过施以持续的中心负压,可及时吸出创面渗液、渗血,且不受体位及外力的影响,避免无负压期,使创面与皮瓣贴附紧密,有助于改善皮瓣供血,防止感染,因此可降低皮瓣坏死发生风险。
本研究发现,患者术后5d的FACT-B评分较术前均升高,BPI评分降低,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更大。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术后1d、1月、3月)舒适度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患者在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1d、1月、3月的舒适度均较高升高;且两组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术后1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表现出更明显的变化趋势,提示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可减轻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分析研究组方案维持负压的效果好、渗出液引流好,进而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的使用较传统加压包扎可以减轻局部压迫感及瘙痒感,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后引流效果、疼痛缓解方面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可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皮瓣坏死、淋巴水肿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