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双向康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Ⅱ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2024-01-05金莹莹黄蓓蕾
张 芸 金莹莹 黄蓓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抢救后病情相对稳定出院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时间为5 ~6 周,为亚急性期心脏康复(也称Ⅱ期)。《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患者在进入急性心肌梗死Ⅱ期阶段后必须接受较长时间的心脏康复,而受限于我国医疗条件以及患者意愿等因素影响,心脏康复阶段普遍以居家康复为主,建立起长期、科学、有效的心脏康复督导模式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1]。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迅速崛起,2020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发布了针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指导文件,其中明确了“五个一”行动计划。本科室课题小组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经头脑风暴讨论后,最终确定“互联网+”双向康复模式并试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Ⅱ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14 例。纳入标准: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制定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达PCI 手术指征,且手术成功;康复危险评分为中低危;年龄18 岁以上。排除标准:确诊为心肌梗死,但未接受支架植入术,或二次及以上支架植入;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衰竭、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无法完成康复训练等,无法配合回院评估;存在高血压危象、心源性休克等。本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7 例。
1.2 干预方法
两组均接受Ⅰ期康复干预。出院后,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及跟踪随访模式,指导患者进行院外的Ⅱ期心脏康复,即出院前发放宣教手册,指导患者定期到院接受随访检查,督促患者按要求完成Ⅱ期心脏康复,每月随访1 次,掌握患者康复情况并给予指导。试验组在完成Ⅰ期康复后,为患者提供“互联网+”双向康复督导模式。① 在科室内选取医师、护士各1 人及“微脉医生”小助理组建起Ⅱ期心脏康复管理团队;在科室公众号中建立心肌梗死知识库,内容包括Ⅱ期心肌梗死康复患者的疾病宣教、用药指导、康复运动、饮食管理、生活建议等方面,并根据患者运动康复的危险分层进行风险评估,要求患者每天在公众号留言打卡。② 小助理主要以胡大一教授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为基础,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心理处方、医养处方、戒烟处方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科普知识进行收集整理,每天两次以微信(包含图片、文字、小视频等)或短信方式推送,提醒患者坚持用药、运动,以督促、鼓励患者每日遵循医嘱坚持康复治疗[2]。③ 医生负责制定并调整患者诊疗计划,通过心脏康复评估相关量表及实验室指标综合评价患者的心理和机体功能状态变化,及时调整服药方案及个性化运动方案,并为患者答疑解惑。④ 护士负责个性化随访,提醒患者于出院后1、3、6 个月回院评估生活质量。责任护士邀请患者入病友群,通过病友群、同伴之间交流互相鼓励和学习知识。患者出院后可通过微信平台与心内科专科护士、医生进行在线咨询,24 h 内解答。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评估其运动后的心率比变化及劳累程度的分级(Borg 分级),及时联系医生,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1.3 观察指标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患者出院后不同时间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五个维度,分别为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等,共19 个条目。标准积分 = (该项目实际得分-最低得分)÷(该项目最高得分-最低得分)×100%,各维度分为100 分,标准分越高表示机体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SAQ 评分)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病变血管分布)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34 例(59.6%),女23 例(40.4%);年龄平均(67.6±11.1)岁;病变血管:单支35 例(61.4%),多支22 例(38.6%);试 验 组:男35 例(61.4%),女22 例(38.6%);年龄平均(66.9±10.8)岁;病变血管:单支33例(57.9%),多支24 例(42.1%)。两组性别、病变血管分布、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04、0.15,t= 0.34;P>0.05)。
2.2 两组出院后不同时间生活质量比较
由表1 可见,随着患者出院时间的延长,两组SAQ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出院后第1、3、6 个月试验组SAQ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出院后不同时间生活质量比较 (分,)
表1 两组出院后不同时间生活质量比较 (分,)
组 别 例数 1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对照组 57 52.4±11.2 55.9±12.1 62.4±12.9试验组 57 56.8±11.6 64.6±12.9 71.3±13.6 t,P 2.09,<0.05 3.71,<0.01 3.62,<0.01
3 讨论
PCI 虽能大幅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但术后健康管理现状并不够理想。调查显示[3],出院1 个月后近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遵医嘱服药,出院1 年后仅21%患者达到了收缩压<140 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 mmol/L、戒烟、运动康复的治疗目标,患者依从性较差,严重影响心脏康复效果。同时,远程监控指导辅助居家心脏康复之劳,能够改善心肺功能,从而增强运动功能[4]。在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趋势下,进一步优化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全程管理,积极推动“互联网+家庭康复”成为急性心肌梗死PCI 后康复治疗的重要趋势,可使Ⅱ期患者生活质量与防控策略的改善更规范合理。
我科结合心肌梗死Ⅱ期患者康复的实际需求及具体特征,依托于互联网平台以数据智能作为核心构建起医院-家庭的双向康复模式。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双向康复模式转变了传统单向交流模式,形成更科学的反馈与评价机制,让患者即便是居家也能够与护理人员交流,增强患者依从性[5]。将院内Ⅰ期康复延续到院外Ⅱ期康复,通过微信(或短信)的每日推送及打卡措施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参与度。互联网系统服务可为患者量身制定最佳锻炼方式,护士可及时评估患者运动后的心率比变化及劳累程度的分级,帮助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6]。护士及小助理在线的个性化随访可监督患者开展锻炼,促进早日康复。本文结果显示,出院后第1、3、6 个月试验组SAQ 评分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Ⅱ期患者康复干预期间提供“互联网+”双向康复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方案也有一定的局限性:① 样本量偏少,且随访时间较短;② 探讨的影响因素局限于本地区人口学与本科室的疾病特征。未来研究可延长追踪时间,并考虑心理及社会因素在心肌梗死患者运动依从性变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