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语 / 名词 / 提醒

2024-01-05

现代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朱文消极情绪谐音

妙语

只要年轻时痴迷的偶像看起来没老,我就感觉自己还年轻。

—不少人的自我慰藉

1.能正确运用“的、地、得”;2.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尤其是长句);3.能有节制地使用感叹号。

—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提出的“快速判断语文能力强弱的标准”

Wi-Fi 型人格。

—很多人形容自己日常社交时的状态像Wi-Fi 一样,与他人沟通时,有时“信号强”,有时“信号弱”

我的财富是非常自由的,它甚至都不怎么待在我的账户里。

—有人调侃财富自由

明星的坠落甚至算不上悲剧,因为他们只是恢复原形。

—语出美国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的著作《幻象》

当你拒绝社会规则时一定会产生痛感,这个痛感我们称为“社恐”。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杜素娟这样解释“社恐”的本质

无论今天过得如何,就当穿了一天的袜子,回家就脱了吧。

—卸下今天的疲惫,心怀明日的光明

人生八十载,大起大落,在大风大浪里走过,在泥塘里滚过。不追求游戏人生的境界,我就活不到今天。

—著名导演郭宝昌

名词

情绪

情绪(emotion),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通过研究发现,快乐、悲伤、厌恶、恐惧、惊讶、愤怒、自豪、羞耻、尴尬、兴奋是人类的10种基本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一般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有效引导、管理和适度控制。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1.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家长发现自己或他人有情绪时,可以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如:“妈妈好高兴哦!”“我很伤心。”“妈妈很生气,因为……”“我感到有点难过,是因为……”并帮助孩子表达情绪,这样有利于增强孩子的情绪敏感度。

2.让孩子体验情绪,洞察他人的情绪

家长除了经常与孩子交流情绪感受外,还可以通过编故事、角色扮演,与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情绪,以及情绪的前因后果,还可以利用周围的人、事、物,引导孩子洞察他人的情绪和想法,领悟到积极情绪能让自己和对方快乐、消极情绪会让自己和对方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3.教会孩子适当宣泄消极情绪

发现孩子有消极情绪,家长应引导孩子倾诉。孩子倾诉时,家长要耐心地听,认同他的感受,跟他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预见孩子可能会失望,先给孩子打个“预防针”

比如:“妈妈不知道周末有没有时间,如果没有,你会不会很失望?”有了心理准备,孩子的情绪反应就不会那么强烈。

5.孩子成功控制住情绪时要及时鼓励

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会逐渐增强,这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和奖励,以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

提醒

孩子写反字,需要担心吗?

6岁的乐乐为妈妈准备了生日礼物,还写了祝福卡片。妈妈非常开心,打开卡片一看,有点哭笑不得:乐乐在纸上赫然把“妈妈”的“女”字旁和右边的“马”写反了!

这种“写反字”现象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中普遍存在。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镜像书写”。

镜像书写是一个发展性现象,80%左右的5~6岁儿童会出现镜像书写现象,接受正式书写教育1~2年之后,也就是8岁左右时,镜像书写现象会消失,家长不必过度担心。想减少镜像书写现象,以下建议供家长参考。

第一,改善家庭阅读环境,增加孩子的文字经验。研究发现,家庭阅读环境越好、文字经验越丰富,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就越高,镜像书写出现得越少。因此,家长可以增加家庭藏书量,保证每周至少2次的亲子共读活动,引导孩子多关注不同汉字的差异,比如,指读图画书,讨论某个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

第二,为孩子提供观察家长书写的机会,培养正确的书写意识。孩子初学写字,往往是根据记忆中的大致形状“画”出来的,尚未掌握基本的笔顺规则,因而出现镜像书写现象。家长教孩子识字时,可以示范这个字是怎么写出来的,让孩子观察这个字的笔画构成和笔顺。

第三,通过小游戏增强孩子的书写能力。家长可以把容易写反的字制成卡片,通过小竞赛或闯关的形式让孩子判断正着和反着的哪个是字,也可以摆在一起让孩子识别,加深印象。

(刘洁含 陶沙)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谐音词

“大风可以吹起一只气球,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近期,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车站小学语文教师朱文洁针对网络“烂梗”频现校园的现象,开了一堂主题班会,意在引导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在班会上,朱文洁把跟风说“烂梗”比喻成空心、没有思考能力的气球,引导学生做会思考、能判断的蝴蝶,引发热烈反响。

网络语言影响的人群越来越低龄,校园中“鸭梨山大”“杯具”等“谐音梗”频现,甚至影响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引人担忧。“‘谐音梗’有時会涉及改变词语的书写或使用不规范的语法结构。孩子们如果过多地使用‘谐音梗’,可能会错误地理解词汇和语法规则,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后续发展。”朱文洁说。

事实上,孩子们使用“谐音梗”更多是出于好奇和模仿,他们或许并不清楚“谐音梗”的来源和要表达的含义,只是认为某些“谐音梗”能够满足他们抒发情绪、吸引关注的需求。

引导青少年规范使用谐音词,一方面,要向孩子们强调谐音词的本质。“谐音词的发音相同或相近,但含义不同,这个特点要让孩子们知晓,不能因为读音相似就随意使用。最好能够给出正确的例子,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谐音词的使用方法。”朱文洁说。

另一方面,要强调语境和场合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的正式场合,应慎用谐音表达,确需使用时可采取括号备注或打引号的方式处理,有效降低谐音表达对语言文字学习和语言文字品位的负面影响。当然,教师和家长应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遇到可能引起学生错误认知的谐音表达时,及时指出和引导。

(郑 翅)

【编辑:陈 彤】

猜你喜欢

朱文消极情绪谐音
静心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Metal substrates-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mono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catalysis*
测试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
帮孩子化解消极情绪的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