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语感,是学好语文、外语的法宝

2024-01-05许卓凡

现代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外语

许卓凡

为什么有些学生能学好数学和物理,偏偏学不好语文和外语呢?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和外语主要靠死记硬背,而自己记忆力不好。其实,这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缺乏语感

孩子们为什么学不好语文和外语?因为这两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确有特殊性,不掌握方法很难学好

说到学习成绩,许多偏科的孩子对语文、外语等语言类学科咬牙切齿—

“如果数学成绩滑坡,我就使劲刷题,半个学期就能收复失地,可是如果语文成绩不好,我努力一年也不见成效。为什么语文这么难学?”

“该背诵的文章我都背了,该听的音频我都听了,为什么死活学不好外语呢?难道我的智商低?”

“我最怕语文的阅读理解,因为我只会阅读,不会理解。请问理解的原理和公式是什么?”

“我讨厌语文和外语,它们伤我太深;我不得不逼自己喜欢语文和外语,因为它们在中考和高考中占分太多!”

孩子们为什么学不好语文和外语?因为这两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确有特殊性,不掌握方法很难学好。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逻辑思维,即通过寻找知识规律、梳理知识体系来学习,是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的主要方式,因为这些学科的知识可以归纳整理,建立起非常清楚的思路,一旦找到规律,彻底理解,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二种是感性思维,即通过寻找知识的特殊性、梳理经验体系来学习,是学习语文、外语、音乐、绘画、舞蹈的主要方式。以语文和外语为例,语言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有些地方有规律,比如语法规则、阅读理解、作文的谋篇布局等,有些地方则不讲规律,甚至完全不讲理。比如,汉语“气不死你”和“气死你”是一个意思,“灭火”和“救火”也是一个意思;再比如,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态的规律是动词后面加ed,但是go的过去时却是went。完全不讲规律,不理解也得这样用,否则就会被扣分。

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提高考试成绩的速度天差地别。数学、物理等学科,内容看起来很多,其实都是从一些简单的概念变化出来的,一旦把这些基本概念弄清楚,很多难题就变得容易了,短时间内提高成绩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想在语文和外语这两门考试中拿高分,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因为学好这两门课的法宝是语感,而好语感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逐步积累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谓语感,就是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体会、吸收等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濃的能力,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

举例来说,古诗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语感好的人一读,眼前立即浮现出粉墙上挑着红花的杏枝、园内姹紫嫣红的春色,还有诗人驻足抬眼的神态,迅速感受到诗人欣喜的心情和爱春、惜春的感情,并由“红杏出墙”生发出幽香浮动、临风摇曳等诸多联想,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语感差的人不可能感悟出这么多美,若不加以提示,诗中的许多美妙寓意会被浪费掉,至多剩下一个文字的外壳。

同样的道理,在语文和外语考试中,语感好的学生一接触试题,能马上产生全方位的丰富联想: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题面的有价值信息,感知语义,体会感情,领悟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语感差的学生,仅能领略试题内涵的一鳞半爪,甚至曲解题意,自然不可能得高分。

除了大量阅读和背诵,培养语感的根本办法是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

许多学生对背诵课文深恶痛绝,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搜索很方便,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其实,背诵课文不仅是常识性知识点的内化手段,更是培养语感的重要一步。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道理。

阅读理解是外语考试的常规题型,生词量一般限制在3%以内,即一篇120个单词的短文,除了人名、地名以外,生词不超过4个。大多数学生在反复阅读六七遍之后能很好地理解全文,说明单词、语法都问题不大。但在考场上,一篇短文读六七遍至少要花半小时,根本不可能满足,所以失分严重。语文的文言文解释情况类似。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时积累大量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速度。语文老师和外语老师让学生背诵课文,正是在培养阅读经验。

语感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也不是学生天生的资质,与其他能力一样,是靠反复实践得来的。

除了大量阅读和背诵,培养语感的根本办法是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这是因为,从语感的对象、语感的生成和语感的心理因素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审美能力是语感的内在实质,从审美角度培养语感,可以将语感水平提升到更高境界,使其更具敏锐性、直觉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语感训练,比如从给孩子读故事开始,通过长期的亲子共读和家长指导孩子独立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对语言的审美能力。

在语感训练中,家长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读故事要声情并茂。给年龄较小的孩子读故事,家长要尽量在语气、语调、表情、体态上向孩子传达美的信息,让孩子听得见、看得着,唤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验故事的乐趣。

第二,注意训练的整体性。语感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多种因素积累、沉淀的结果,也是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说清哪些是这样获得的、哪些是那样获得的,所以不可分门别类地进行训练。在实际训练中,关键是要营造美感情境,激活孩子的想象,使孩子入境入情地感悟语言。

第三,引导孩子主动参与。语感,归根结底是孩子在长期对语言作品反复揣摩的过程中习得的。为应付考试突击复习、大量做模拟题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家长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孩子主动参与阅读,自觉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美感享受中切身感悟语言的规律和意蕴。

值得一提的是,语感并非单单用来应付考试。社会已发展到信息爆炸时代,传播信息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语感好的人,获取信息的效率高,在竞争中所拥有的素质资本当然也就充足一些。所以,培养孩子的语感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

(作者系北京市第三体育运动学校语文教师)

【编辑:陈 彤】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外语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