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2023年总目次
2024-01-05
2023年第1期
|特稿
教育战“疫”之中国经验研究 杨晓宏 郑 新 张 靖 1-01——在线教育视角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本质、挑战与路径 刘宝存 苟鸣瀚 1-12
|教育政策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精英教育的逻辑基础与实践路径 钟秉林 方 芳 1-21
论“强师计划”政策的价值及其实现 朱旭东 薄艳玲 1-30
|科技赋能教育
内在主义技术伦理: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考量 赵磊磊 蒋馨培 代蕊华 1-40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韧性教学生态的路径研究 翟雪松 许家奇 童兆平 陈文智 张紫徽 李 艳 1-49
|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研修五范畴评估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 冯晓英 何 春 郭璐文 林世员 孙洪涛 1-59——以2022年“全国暑期教师研修”为例
|职业教育
新职教法中的职业教育 郭建如 1-70
2023年第2期
|教育伦理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之伦理内涵及实现路径 谢 娟 2-01
|职业教育
低技能劳动力:内涵、群体特征与技能提升策略 刘 晓 童小晨 2-09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智能技术赋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实然困境与路径选择 张进良 杨 苗 谈桂芬 2-18
科学探究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测试:趋势进展与实践启示 田 伟 骆 方 2-28
|教育与经济
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李锋亮 2-37
|科技赋能教育
智慧教室结构模型构建研究 刘 选 刘革平 廖 剑 2-45——“功能-结构”关系视角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乐乐 顾小清 2-54——基于TOE理论框架
殊途如何同归? 温慧群 穆 肃 2-64——不同复杂度混合教学实践效果的分析
|老年教育
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价值导向与实践路径 吴遵民 2-73
2023年第3期
|教育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历史分期、发展特点与完善策略 赵 丽 钟祖荣 3-01
|教育基本理论
智能时代人机协同学习的本质特征与一般过程 何文涛 路 璐 周跃良 周 睿 3-12
人与世界关系重构视域下终身教育本质内涵再思考 徐 莉 姬冰澌 3-21
|科技赋能教育
新时代高中生媒介素养的内涵辨析与测评框架建构 周圆林翰 宋乃庆 3-29
终身学习背景下老年教育网站的适老化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 威 李 林 薛迎春 沈拥军 3-36——基于Topsis-Dematel模型的分析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代沟:数字反哺的教育镜像 段俊吉 3-46
教育信息化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张 妮 罗 莹 熊若欣 章 敏 谢林易 3-55——基于西部X省的大规模调研
面向教育新基建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量表设计 张立国 周釜宇 梁凯华 康晓宇 3-64
信息技术支持我国课堂教学变革的发展阶段和内在逻辑 朱京曦 张志祯 陈书琴 3-73
2023年第4期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内在品质和未来向路 高书国 4-01——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赋能教育
ChatGPT类产品:内在机制及其对学习评价的影响 沈书生 祝智庭 4-08
ChatGPT助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 焦建利 4-16——人工智能时代学什么与怎么教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与展望 卢 宇 余京蕾 陈鹏鹤 李沐云 4-24——以ChatGPT系统为例
大型语言模型会催生学校结构性变革吗? 张志祯 张玲玲 米天伊 丘诗萍 4-32——基于ChatGPT的前瞻性分析
|教育基本理论
第二次机会:互联网学习对阶层获得的影响特点与机制研究 刘彦林 4-42
|高等教育
本科教育组织生长的结构性矛盾与系统建构 陈秋苹 宣 慧 4-52
|课程与教学
混合教学自主学习阶段的认知投入干预策略研究 方 静 刘三女牙 何秀玲 李洋洋 刘 智 4-59
|国际与比较教育
如何通过教育变革避免全球教育危机? 彭婵娟 刘宝存 4-68——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愿景述评
2023年第5期
|教育基本理论
开放中的封闭:无界学习的教育危机 刘云杉 5-01
AI重塑知识观:数据科学影响下的知识创造与教育发展 郝祥军 顾小清 5-13
|科技赋能教育
“教育2030”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动力、策略和行动 石雪怡 5-24
治理视野下的在线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设计 刘 静 陈 玲 余胜泉 5-35——以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项目为例
|“互联网+教育”的哲学认识与复杂性规律
基于认知网络分析的协作问题解决教学交互规律研究 王辞晓 张文梅 何歆怡 陈 丽 5-43
|高等教育
论高等教育的义务化 孙艳丽 王建华 5-56
|职业教育
成渝经济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逻辑 朱德全 谈卓林 5-65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及其建设 骆郁廷 陈小丹 5-73
2023年第6期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 孙杰远 6-01
|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数字化:转型还是赋能 陈廷柱 管 辉 6-11
|科技赋能教育
开放教育数字化转型与融创发展:新议题、新思维、新行动 祝智庭 魏 非 胡 姣 杨淑婷 6-19
技术压力对教师数字化教学创新的影响研究 冯仰存 吴佳琦 曹 凡 王 帅 6-29——成长型思维、TPACK的调节效应
基于需求图谱分析的智慧教育督导发展策略研究 张 生 孙 睿 曹 榕 辛 涛 沈 阳 6-39——以国家智慧教育督导平台建设的实践为例
|课程与教学
构建指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标准模型 桑国元 叶碧欣 黄嘉莉 罗 颖 6-49
|国际与比较教育
如何发展教师数字素养 孔令帅 王楠楠 6-5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路径与启示
|开放教育
开放大学举办社会教育研究 侯怀银 朱 琳 6-6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的理论探赜 冯 刚 杨小青 张 智 6-73
2023年第7期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传统根基:历史反思与精神重构 吕寿伟 侯永丽 7-01
|教育基本理论
走向解放: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本质的哲学沉思 何伟光 7-11
|科技赋能教育
共同趋势与建设重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球观察 张民选 薛淑敏 7-21
新型智能导学系统构建及其关键技术 卢 宇 骈 扬 陈鹏鹤 7-30
面向未成年人的AI安全风险:风险澄思、根源透析与治理进路 郭胜男 钱 雨 吴慧娜 吴永和 7-39
学科数字素养概念分析:基于一种进化论的方法 周小李 7-47
|终身教育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的终身教育平台架构研究 袁松鹤 孙 雨 谭 伟 7-57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技能型社会高职思政教育的逻辑、审思与路径 徐 林 王阿舒 7-67
2023年第8期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文化铸魂: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力量 贺祖斌 卞志国 8-01
|教育基本理论
“互联网+教育”的世界观:复杂系统观 陈 丽 郭玉娟 张文梅 8-07
|科技赋能教育
基于认知诊断的有效作业精准化设计 骈 扬 余胜泉 李 晟 8-13
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等效吗? 毛耀忠 刘旭东 宋晓琴 苏思雨 8-25——基于43篇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课程与教学
教材建设现代化的政府治理逻辑与实践进路 罗生全 随国栋 8-35
|专题·“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研究
学校各类课后服务效果如何? 赵 茜 钱阿剑 8-42——基于育人与公平价值的跨国比较
课后服务多元一体推进的历程、困境与路向 邹 雪 贾 伟 蔡其勇 8-58——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
|终身教育
老年教育资源供给能够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吗? 刘雅婷 黄 健 马颂歌 8-69——以供需耦合为分析视角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运行机制与推进策略 罗红杰 8-79
2023年第9期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的本质内涵、核心问题与路径方法 郑永和 周丹华 王晶莹 9-01
|教育基本理论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哲学 陈建华 9-10——兼论中小学办学思想的提炼与表达
AIGC机器创作时代学校美育的人性之维 毛迎新 谭维智 于家杰 9-18
|教育政策
“双减”政策施行的结构困境及其纾解 刘 倩 程天君 9-28——基于城市家庭参与教育改革的案例分析
|科技赋能教育
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教育督导模式变革与创新 辛 涛 孙 睿 曹 榕 樊引红 沈 阳 张 生 9-38——基于国家智慧教育督导平台的建设实践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 王浩楠 郭绍青 9-48
信息技术教师流失现象的形成机理 马建军 杨 琴 饶爱婷 9-56——一项扎根理论研究
|开放教育
中日开放大学建设的制度支持:历史考察与比较反思 韩世梅 9-6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数智时代道德人格发展的价值审思与实践进路 冯珊珊 代以平 9-72
2023年第10期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教育强国
教育强国建设:内涵、挑战与实践路径 朱永新 10-01
|教育基本理论
超越人文主义的教育学 张务农 10-11——论教育学应当如何面对后人类主义的技术人假设
高等教育
共同富裕背景下重新思考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关系 王建华 10-19
|科技赋能教育
信息科技教师教育相关者为新课标做好准备了吗? 顾小清 宛平 姜冰倩 陈守萍 10-29——基于教师、中小学校、教研员、高校的多维视角
深化教师精准培训改革:概念模型与实施路径 冯晓英 林世员 何 春 10-41
人文理解的遮蔽与复归:青少年网络沉迷干预之困及其纾解 张铭锐 闫志明 张 昕 10-51
|终身教育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意涵与实现路径 陈 岩 10-6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思政课堂参与类型及其生成机制 熊华夏 李海鹏 关 迪 10-70——关系性存在理论视角
2023年第11期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数字化转型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 王树涛 鲍俊威 11-01
|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数字化呼唤数字教育学 侯怀银 原左晔 11-11
|科技赋能教育
教育提示语工程:构建数智时代的认识论新话语 赵晓伟 祝智庭 沈书生 11-22
基于深度学习的cMOOC参与者交互水平自动评估研究 周炫余 陈 丽 徐亚倩 郑勤华 蔡超飞 11-32
MOOC平台设计如何引导用户深度参与学习 曹雅宁 柯 青 王笑语 陈茹芸 11-39——基于劝导技术理论的分析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网络学习资源进化预警系统设计 袁 萌 杨现民 李康康 11-50
|高等教育
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战略与成效 刘 晖 张艳芳 11-60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论新时代国情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 温 静 刘宏蕊 11-72
2023年第12期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本土经验与理论建构 钟秉林 陈 枫 王新凤 12-01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模型的建构 程 黎 陈啸宇 刘玉娟 刘鑫梅 12-10
|科技赋能教育
智慧教育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十年回顾与近未来展望 祝智庭 卢琳萌 王馨怡 顾小清 12-21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教学活动 秦渝超 刘革平 许 颖 12-34——基于活动理论的模型构建与应用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技术伦理观照与风险消解 赵磊磊 赵玉洁 张 黎 12-46
社交媒体如何影响青少年数字阅读素养 陈纯槿 12-59
|职业教育
后发跨越式超越:智能时代中国高职教育变革路向研究 唐玉溪 何伟光 12-68
|终身教育
学习赋能老年角色构建:场景与实践路径 高 茜 刘美凤 12-76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认同教育的历史演进、理论发展和实践发生逻辑 孙银光 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