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社融通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实践

2024-01-04周建芬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实践小学

周建芬

【摘   要】小学阶段是开展生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开展生涯启蒙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提高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对自身发展潜力的关注,把所学知识与理想追求联系起来,学会规划未来,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形成相应的职业品质和技能。基于家校社融通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须遵循自主性、融合性、實践性、适宜性的原则,由家校社协同共建生涯课程群,合力建设生涯体验场域,融通设计生涯体验活动,合作展示生涯技能,从而将生涯启蒙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家校社融通;小学;生涯启蒙教育;实践

生涯指的是个体生命成长的历程,也是个体自我设计与创造的奋斗过程。生涯教育是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重在引导个体关注自身生命成长的历程和生命的质量。生涯启蒙教育由职业生涯教育发展而来,指的是熟悉各类职业的人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的一种关于职业知识传授、职业文化熏陶的教育活动。舒伯提出,0~14岁是生涯发展的成长阶段。其中,小学阶段是开展生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开展生涯启蒙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提高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对自身发展潜力的关注,把所学知识与理想追求联系起来,学会规划未来,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形成相应的职业品质和技能。

然而,目前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未能高效开展。由于缺乏整体性的课程体系,缺少社会力量的介入,部分学校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局限于或者直接等同于德育活动,只有一些零散的做法,未形成系统路线,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何突破这一困境?实践证明,基于家校社融通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一、基于家校社融通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设计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职责,旨在促进三方密切配合,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而应融合校内外各方力量,让学生在生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各个阶段尝试进行自我探索,提升自我认知和未来规划能力。

(一)设计原则

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指向学生个体,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

小学阶段的生涯启蒙教育是一场放眼未来的心灵对话,旨在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的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

2.融合性

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开展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要融合家庭、社会的力量,把专业人员请进学校,或带学生走进专业的场所。

3.实践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对自我的认识还是对职业的认识都源于“亲自看到和亲自体验到”。因此,在选择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的内容时,要注重实践性。

4.适宜性

教师在设计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活动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生涯实践活动,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操作框架

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以家校社融通为抓手,通过开发整体性课程群、筹建课程资源库、组建课程共同体等方式,从零散走向系统,以此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足、兴趣等,产生职业憧憬。为了更好地落实小学生生涯启蒙课程,学校需要依托公共空间、校内场室、校外场室等,带领学生从书本走向现实,让学生对职业生涯有初步的感受。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通过“我的偶像是先锋”“阅读挑战年”“特色游园”“走访企业”“一日体验”等体验活动,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开展实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涯技能后,教师应积极搭建各种展示平台,让学生表达个性,展示自我,从被动规划转为主动探索。

二、基于家校社融通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实践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提高生涯启蒙教育的自主性、融合性、实践性和适宜性,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以“家校社融通”为抓手,结合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中的生涯认知、生涯体验、生涯设计和生涯准备等方面,开发生涯课程群,建设生涯场域,开展具有高社会属性的实践活动,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展示学生的生涯技能,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一)从零散走向系统:家校社协同共建生涯课程群

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既是一种需要系统课程支撑的教育,又是一种缺乏可借鉴课程成果的教育。对此,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协同家长和社会,组织不同年级的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由生涯认知、生涯技能、生涯体验和生涯准备四个专题组成的生涯课程群,构建了适合本校小学生的生涯启蒙课程体系。其中:生涯认知专题主要包括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两个部分;生涯技能专题旨在培养不同年段学生的生存、劳动等综合能力;生涯体验专题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生涯探索,分为拓展课程体验和自主生涯体验两个部分;生涯准备专题指向学生自我成长计划的制订。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学段围绕不同主题,通过课程群的方式推进教学,让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从零散走向系统。

1.统一操作流程,保证课程实施

小学生生涯启蒙课程的设计及实施都是由教师执行的。为确保课程群的实施规范有效,学校统一了操作流程。首先是教师申报课程,要求:课程内容具有原创性,着眼学生发展;课程设计包括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其次是教师合作开发具有个性化的课程。接着是学生自主选课,满足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最后是展示评价,形式由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

2.筹建生涯资源库,建构课程资源

小学生生涯启蒙课程有其特殊性,需要借助更多的外部力量。在课程开发初期,学校向全校家长和周边社区发出邀请,筹建生涯教育资源库,拓宽教师的课程设计思路,丰富教学资源。

3.组建课程共同体,提供师资保障

为推进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学校在每学期初开展“1+1+N”的教研活动,即1个由资源教师构成的教研组和1个由全体教师参与的教研组,联合家长、社区等主体,开展“N”方参与的学习讨论活动。每个人都是学生的生涯启蒙教师。

(二)从书本走向现实:家校社合力建设生涯体验场域

场域建设不仅可以为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提供硬件支持,还能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参与。除了生涯启蒙教室、学习长廊等外,还应利用社会上的育人场馆。学校通过前期调研,确定学习场域,实行“1+1+N”保障机制,即1个场域建设团队负责基础运行,1个课程研发团队负责确定教育形式,并对学习形态进行创新,N个部门负责实施推进课程,逐步使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从书本走向现实”。

1.公共空间布展,了解职业特征

为了让学生沉浸式感受职业特征和职业从事者的特质,学校在教室和校园内的公共空间不定期地开展生涯人物、社会榜样人物专题展览活动,激发学生对相关职业和从事者的好奇心。如在临时展览馆展出介绍校园志愿者、科技先锋等的海报,让学生在驻足观看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和职业的特质。

2.校内场室建设,学习职业技能

专用场室的打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技能学习,增强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的可实践性。学校积极打造各类校内专用场室,如打造艺术类专用场室,让学生在校内感受艺术带来的美感和相关艺术工作者的从业环境。

3.校外场室辅助,体验职业需求

除了在校内建设各类专业场室之外,学校还需不断开发社会资源,如与博物馆、企业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场馆为依托,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环境,使学生拥有真实的职业体验。

(三)从校园走向社会:家校社融通设计生涯体验活动

生涯体验是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初识、观摩、体验等一系列职业认知活动,学生能够初步结合自身特点,形成朦胧的自我职业憧憬,对一项或多项职业产生向往。学校联通社区、企业、博物馆、展览馆、旅游景点等,持续搭建平台,创设契机,让学生体验职业,明确职业要求。具体过程如下。

1.启动主题,制订方案

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土文化开发课程,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产生学习兴趣。接着制订计劃,拟定生涯体验活动方案。如“我的偶像是先锋”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学先锋到争先锋,层层推进。

2.走进实地,参观体验

为了将学习活动与实践体验联系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真实生活,观察生活中的职业表现。如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向全体学生发出劳动倡议,号召学生利用假期其中一天时间,参与职业体验活动,如跟随父母进行职业体验,或作为志愿者参加社会工作,以此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规划人生。

3.交流汇报,反馈评价

汇报课上,各团队以不同的形式,如展示书法作品和艺术作品、表演情景剧等方式展现实践成果,分享个人感受。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职业的种子将在学生的心中发芽。

(四)从被动转向主动:家校社合作展示生涯技能

一定的职业憧憬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加强学习,发挥自身的特长,为实现职业梦想打下基础。

1.私人订制,拓展兴趣

学生在主题式学习中了解自己,主动学习展示,实现自主发展。学校开设了一些特色课程,为一些有特殊发展需求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零距离接触各类职业,把握自我发展的方向。

2.摘星圆梦,张扬个性

学校为学生设计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

3.参加竞赛,展示素养

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倾向,积极参与相应的竞赛活动。学校通过确定赛事、规划赛事、组织赛事,为学生提供展示综合素养的舞台。

三、基于家校社融通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保障

家校社协同开展活动需要时间、地点、策略、评价等方面的支持及保障。因此,开展基于家校社融通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时间:集中加整合

基于家校社融通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在具体的时间设置上采用集中加整合的形式。学校从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的目标入手,梳理整合学科目标体系,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并增设主题实践类活动课程。

(二)地点:固定加流动

一是固定基地。家庭、学校都是学习的固定场所,可以作为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的固定基地。二是流动基地。杭州是一座风景优美、名人辈出、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教育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实践类课程实施的要求。学生可以在各个场馆之间开展流动性学习。

(三)方式:走班加混龄

传统教育注重根据年龄开展学科教学。基于家校社融通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打破了年龄、年段、学科之间的壁垒,采用走班混龄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互帮互助,逐渐形成责任意识。

(四)评价:过程加总结

基于家校社融通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让学生的成长可视化。例如:通过作品展示,呈现学生生涯探索的全过程;通过非纸笔测评,评估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水平。

总之,开展基于家校社融通的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同时有助于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开展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提供人力保障。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小学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