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工业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

2024-01-04殷仙花崔雪娇邵秀英席雯通讯作者

商展经济 2023年24期
关键词:山西省数量景区

殷仙花 崔雪娇 邵秀英 席雯(通讯作者)

(1.太原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2.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3.太原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晋中 030619)

工业旅游作为新时代旅游的重要组成,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工业企业旅游,即展示现代化工业的生产和作业景观的旅游;二是工业遗产旅游,以保护和开发工业遗产为核心,并为游客创造生产体验的专项旅游。国外的工业旅游发展比国内早,也相对成熟。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是从工厂观光活动派生演化而来的。20世纪中叶,随着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工业旅游成为欧洲工业城市实现经济转型与城市复兴的重要途径。20世纪末,随着可持续旅游观念的兴起,工业旅游被诠释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生态旅游。国外工业旅游关于工业旅游概念、工业旅游发展动机及工业旅游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

我国的工业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长春一汽集团将自己的生产线对外开放掀起了工业旅游的帷幕,2004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迎来了工业旅游新时代。从研究内容来看,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业旅游的开发、产业融合与发展对策等方面。关于山西省工业旅游的研究,赵军利用SWOT对山西省工业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研究;张艳玲借鉴鲁尔区工业旅游的成功经验对山西工业旅游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闫琪、侯晓斌总结了山西工业遗产旅游的类型和发展现状,提出山西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更多学者对代表性工业旅游地进行了案例研究,如王景平以山西省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为例研究大型露天煤矿区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郝金连等在全域旅游视角下以山西省杏花村镇为例,研究了工业园区的旅游空间发展模式。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山西省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工业旅游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工业门类发展齐全,工业文化底蕴深厚。1989年,中国煤炭博物馆建成开馆。1990年,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开放供游人参观。2001年,大同晋华宫矿利用废弃矿井巷道打造了“煤都井下探秘游”主题旅游产品。山西省虽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发展工业旅游,但对于工业旅游的开发利用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2022年,在全国两会上王爱琴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依托既有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为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径。山西省工业旅游的发展逐渐受到关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该省工业旅游,使工业旅游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论文数据首先是通过相关书籍、论文和政府网站等渠道收集山西省工业旅游景区,包括市级以上工业旅游示范点(基地)、国家A级旅游景区、具备旅游产业活动特征的工业旅游企业及部分工业遗产点。然后对这些工业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查。在之前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于一些资料收集不完整、现状不清晰的工业旅游地进行实地考察,获取数据。最终收集山西省工业旅游地84处。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借助百度地图坐标拾取器对山西省工业旅游地的地理空间坐标进行标定,通过检查验证,最终共标定出84处空间地理坐标。

1.3 研究方法

1.3.1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通常用于分析某要素在某区域的集聚程度。计算公式为:

式(1)(2)中:D为工业旅游的地理集中指数;Ki为山西省第i个市范围内的工业旅游点数量;M为山西工业旅游点的总数;n为市区个数。其中,0≤D≤100,D越大,表示山西工业旅游的分布越集中。

1.3.2 平均最近邻距离

平均最近邻距离是计算出每个点与其最近邻点之间的距离,取这些点的平均值即表示邻近程度的最近邻距离。公式如下:

1.3.3 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法主要用于计算点要素在周围环境中的密度,实现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可视化。计算公式如下:

式(5)中:kn为核密度估值;n为山西省工业旅游数量;f为核函数;x-xi为估值点x到样本xi处的距离;d为搜索半径。

2 山西工业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

2.1 空间分布类型

利用ArcGIS10.6中的平均最近邻工具对山西省工业旅游点进行计算,得到R= 0.587609,小于1;Z得分-6.786664,小于-2.58;显著性水平P值为0,小于0.01,随机产生聚类模式的可能性小于1%,说明山西省工业旅游在空间上呈集聚型分布(见图1)。

图1 山西省工业旅游平均最近邻图

2.2 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地理集中指数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山西省工业旅游的地理集中指数而时说明山西省工业旅游地呈集中分布。

本文利用百度地图坐标拾取器标定山西省工业旅游点的地理空间坐标,结合ArcGIS10.6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对山西省工业旅游集聚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山西省工业旅游呈现“中部极核、南北东四核”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图2可以看出中部极核为高密度区,南北东四核为中等密度区。中部地区的工业旅游地数量最多,形成以太原市为中心向吕梁市及晋中市逐渐扩散的特征。中等密度集聚区北部主要以大同为核心,南部主要以长治为核心逐渐向晋城扩散,东部以阳泉市和忻州东部为核心。

图2 山西省工业旅游核密度图

2.3 不同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2.3.1 市域尺度

山西工业旅游地广泛分布于全省11个市41个县(区)。从市域层面看,太原市和晋中市工业旅游地数量最多,其余各市数量相对均衡。运用自然断点法将各地市工业旅游数量分为5个等级(见图3)。第一等级包括太原市和晋中市,合计占全省总数的近二分之一。其中太原市工业旅游地数量最多,有20处,晋中市工业旅游地有17处;第二等级包括长治市(8处)和忻州市(7处),约占全省总数的18%;第三等级包括晋城市、大同市和吕梁市,分别有6处;第四等级包括朔州市(4处)、运城市(3处)、阳泉市(4处);第五等级是临汾市,仅有2处。

图3 山西省各地市工业旅游数量分布图

2.3.2 县域尺度

从县域层面看,各县(区)工业旅游地的数量总体相差不大,通过ArcGIS分级分类手动将各县(区)工业旅游地数量分为6个等级,处在第一等级的是清徐县、榆次区、潞州区,三县(区)各有5处,占总数的18%;第二等级包括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太谷区、五台县、汾阳市、阳泉市区,工业旅游地数量共计24处,占总数的近30%左右;第三等级只有小店区有3处;第四等级包括古交市、平城区、云冈区、阳城县、高平市、山阴县、祁县、平遥县8个县(区),均有2处;第五等级的工业旅游地有27个县(区),均是仅有1处(见图4)。

图4 山西省各县(区)工业旅游数量分布图

2.4 不同类别的空间分布特征

2.4.1 不同工业企业

按照工业旅游地依托的工业企业类型及工业旅游主题,可将山西省的工业旅游地分为煤焦类、冶金类、水利水电类、轻工食品类、化工类、机械机电类、服装纺织类、医药类、工美类、军工类工业旅游地。从市域工业旅游行业来看,太原市、晋中市的工业旅游行业类型较全,以轻工食品业数量最多;焦煤业在大部分市域均有分布,其中大同市的煤焦数量最多;机械机电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和大同市;水利水电均分布在忻州市。

2.4.2 A级景区

山西A级旅游景区中工业旅游类景区已占10%左右,其中,2A级旅游景区中工业旅游占12.5%,3A级旅游景区中工业旅游占11.6%,4A级旅游景区中工业旅游占9.25%,5A级旅游景区中没有工业旅游地。山西省A级工业旅游类景区主要分布在山西中部区域,其中4A级景区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吕梁市,3A级景区在晋中市数量较多。

3 山西省工业旅游的发展路径

3.1 发展现状及问题

3.1.1 起步较早,发展缓慢

依托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山西工业旅游起步较早。早在1989年中国煤炭博物馆就已建成,并于2003年对外开放;1992年汾酒博物馆对外开放,并于1995年荣获山西十佳旅游景点,被认为是国内工业旅游发展最早的案例。但山西省工业旅游活化利用率较低,工业旅游景区较少,工业旅游规模较小,工业旅游地数量增长缓慢。

3.1.2 空间分布大分散小聚集,发展不均衡

山西省工业旅游形成“中部极核、南北东四核”的分布格局,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特征。太原市和晋中市工业旅游地数量最多,临汾市的工业旅游地仅有2处。太原市、晋中市的工业旅游行业类型较全,工业旅游A级景区数量也多。

3.1.3 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利用不充分

山西省工业旅游资源数量多且类型丰富。山西省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企业数量较多且种类齐全。但山西省工业旅游地中轻工食品及工艺美术等工业旅游数量多,重工业旅游数量少,山西省特色工业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许多价值高、特色鲜明的工业遗产如阳泉三矿、太原化肥厂、宁武“三线厂”等尚未进行有效进行旅游利用。

3.1.4 旅游业态类型单一,产业要素不完善

山西省目前工业旅游项目多以简单的观光游览为主,尽管也有部分参与性活动,但内容较为单一,缺乏沉浸式体验。如中国煤炭博物馆、太钢博物园等,深度体验和沉浸式互动的产品较少,工业旅游产品较为单调,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旅游产业要素配备尚不完善,工业旅游设施配置较差。

3.2 建议

3.2.1 加强重视,加大开发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重视,将工业旅游作为城市更新的关键路径和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山西省工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工业旅游发展专项扶持力度。工业企业适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深入挖掘本企业的历史文化,精准定位,树立特色品牌,创新工业旅游活化利用模式。

3.2.2 开展全省工业旅游资源普查

针对山西工业旅游资源转化率总体不高和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状,建议尽快开展山西省工业旅游资源普查,摸清山西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建设山西省工业旅游资源数据库,对工业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入库,为山西省工业旅游的开发利用做好信息储备工作。

3.2.3 科学规划,工业旅游“点线面”发展

深入挖掘工业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优先考虑在行业中具有特色或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工业旅游地,打造工业旅游的龙头企业。如优先壮大中国煤炭博物馆、大同晋华宫煤矿等4A级景区。以点串线,将这些工业旅游点串联起来,培育山西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在点线发展的基础上,将工业旅游纳入大景区、纳入城市更新,形成工业旅游集聚区,实现山西省工业旅游的联动发展。

3.2.4 创新工业旅游产品形式,丰富产品内容

着力打造系列化、多样化、体验性的工业旅游产品,满足新时代游客“学、奇、商、养、闲、情、文”的需求。根据自身特点,开发不同层次的工业旅游产品,由走马观花式参观游览向互动参与型发展,将现场演示、模型展示、动感体验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可开辟特定的生产场所让游客参与进来,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乐趣。

猜你喜欢

山西省数量景区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摘牌』
“摘牌”
统一数量再比较
某景区留念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头发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