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Meta分析

2024-01-04王梦琪

人口与社会 2023年6期
关键词:意愿养老机构

梁 誉,王梦琪,李 静

1.南京财经大学 社会保障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3;2.云南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研究缘起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26402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8.7%,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此外,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还伴随着空巢化、高龄化、失能化,家庭的赡养功能正在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机构养老凭借其专业化、规范化、持续性的服务,在满足日益提升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我国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独居老人养老的一项重要选择。基于此,我国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总体意愿如何?哪些因素又会影响他们的选择意愿?本文将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从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出发展开研究,为我国机构养老的制度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增进提供学术参考。

二、文献综述

机构养老意愿是指个体对机构养老模式的态度与看法,主要体现在选择意愿上。目前国内学者对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已经开展较多研究。从研究区域上看,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探究大多为省和市层面的调查研究,如贺坤、张栋等分别对河南省、北京市进行调查,发现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总体较低[2-3]。从研究对象上看,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老年人[4]、农村老年人[5]以及一些特殊老年人群如空巢、失能老人的机构养老意愿[6]。

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影响其决策的因素存在差异。一些研究发现,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会受到年龄、学历等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低龄、高学历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机构养老[7-8]。但也有学者得出了不同结论,如刘兵在对济南市老人养老意愿的研究当中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机构养老意愿也会随之提升,且低学历的老人意愿更强[9]。老年人个人收入及其家庭经济状况也影响其机构养老服务的选择,一些学者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入手来研究其机构养老意愿的差异,发现良好的经济状况对于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10]。还有一部分学者从我国的文化背景出发,认为家庭对于老年人养老决策也有着重要影响,少子女、独居、无配偶的老人机构养老意愿较强[11]。除了上述个人、经济以及家庭因素外,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等也是影响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重要因素[12]。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不难发现,虽然国内已有许多研究聚焦于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但受数据与方法的限制,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某一地区和相对较小样本的数据进行研究,在意愿率与影响因素等方面形成的观点也较为多样。这容易导致有关我国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结论产生偏差。因此,本文一改传统的研究路径,通过扩大样本量提取高质量文献研究内容,整合我国国内有关机构养老的研究后进行Meta合并分析,得出我国老年人机构养老总体意愿率,探讨影响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三、资料与方法

Meta分析法是指全面收集所有相关研究并逐个进行严格评价和分析,再用定量合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得出综合结论[13]。Meta分析法最初主要运用于医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如今已逐渐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针对某一类特定研究时,Meta分析法能够增加检验的效能、提高研究的精度,但是由于Meta分析的结果对原始研究结果的依赖性较强,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分析方案。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1)文献的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2)研究对象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3)纳入的研究能够直接得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率。

2.排除标准。(1)综述、评论、会议论文;(2)特殊样本:如研究对象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患病老人等;(3)无法获取全文、重复发表、数据来源相同的文献;(4)非中文核心期刊或非CSSCI或硕博论文。现有Meta分析对于文献的筛选都是尽可能多地纳入相关文献,但有些文献数据来源的真实性、研究设计的规范性、结果的可靠性并不能保证,因此本文的Meta分析在文献筛选上对文献来源进行了限制,以提高结论的信度与效度。

(二)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21年12月,检索词为:“机构养老、养老模式、意愿、影响因素、相关因素”。以知网数据库为例,检索式为:(机构养老OR养老模式)AND(意愿OR影响因素OR相关因素)。

(三)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两名经过培训的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有争议的文献进行集中讨论与评判,或者采取向第三方专业人士咨询的方式进行评判。提取的资料包括:第一作者、调查地区、调查时间、意愿人数、总样本量、意愿率等。

(四)文献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

针对横截面研究,采用AHRQ清单进行质量评价。其中包括以下11条评价条目:(1)是否明确了资料的来源;(2)是否列出了选择组和选非组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或参考以往的出版物;(3)是否给出了鉴别研究对象的时间阶段;(4)如果不是人群来源的话,研究对象是否连续;(5)评价者的主观因素是否掩盖了研究对象其他方面情况;(6)是否描述了为确保研究质量所采取的评估措施;(7)是否解释了排除某些研究对象的理由;(8)是否描述了如何评价或控制混杂因素的措施;(9)是否解释了丢失数据是如何处理的;(10)是否总结了研究对象的应答率及数据收集的完整性;(11)如果有随访,是否查明了研究对象不完整数据所占比例或随访结果。评分标准:“是”计1分,“否”计0分,“不清楚”计0.5分。如果某条目不适合研究的判定,则以“-”表示,并计1分。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计算单个研究的意愿率以及95%置信区间,并将意愿率作为效应量进行合并。若合并后I2<50%且P>0.1,表明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较弱,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若合并后I2>50%,表明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较强,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按照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经济状况、家庭因素、健康状况等进行亚组分析。

四、分析结果

(一)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以上检索策略对三大数据库进行初步检索共得到4545篇相关文献。通过剔除重复文献、阅读摘要和全文筛选后,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有30篇。具体筛选过程如下:首先利用EndNote初步过滤掉1200篇重复文献;其次剔除了33篇综述类、评论类文献;再次阅读摘要后排除了2967篇研究内容相关性较弱的文献;最后根据排除标准,通过阅读全文进行最终筛选,得到符合本文研究要求的文献共30篇。

(二)纳入研究的文献基本情况

在对纳入Meta分析的30篇文献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相关调查时间分布在2000年到2021年之间。考虑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剔除了2012年之前的5篇文献,将近十年内有关机构养老的25篇文献纳入研究中,旨在更加准确反映目前我国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此外,纳入文献的调查涉及全国省市的不同层面,除两篇全国性研究的文献之外,主要研究省份有河南、湖南、江苏、浙江、四川、黑龙江、湖北,主要研究城市有上海、北京等11个城市。其中样本总量为45907人,总意愿人数为4803人。纳入研究的文献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文献基本情况

(三)文献质量评价

使用AHRQ量表对纳入研究的25篇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文献总体得分情况为6~8分,其中最高分为8分的文献共有8篇,最低得分文献共有7篇。纳入文献总体平均得分为7分,得分情况良好,表明本文所要进行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较高,文献偏倚较小。

(四)Meta分析结果

对纳入研究的2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I2统计量为99.2%,且P<0.001,因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率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总体意愿率为16.9%,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个人特征、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经济与区域等进行亚组分析,相关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Meta分析结果

1.个人特征。性别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6.2%,女性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4.3%。年龄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60~69岁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4.0%,70~79岁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5.4%,80岁及以上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8.7%。学历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3.0%,初中学历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3.8%,高中及以上学历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8.5%。

2.家庭因素。子女数量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无子女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26.5%,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7.0%,多子女家庭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25.1%。居住方式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老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6.2%,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1.6%,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9.6%,与配偶及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1.0%。婚姻状况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在婚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2.2%,非在婚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9.5%。

3.健康状况。慢性病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没有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3.8%,患慢性病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7.2%。生活自理情况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完全自理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9.6%,非完全自理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8.3%。

4.经济与地域因素。收入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以3000元为界限,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5.1%,月收入3000元及以上的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率为20.4%。居住地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13.3%,农村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率为8.7%。

五、讨论

(一)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情况分析

通过Meta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国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总体水平偏低,仅为16.9%。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现状,即受传统养老文化观念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还是偏好于家庭养老或居家接受相关服务,对于机构养老的认同感较低。然而,家庭养老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已然无法满足老年群体专业化、多样化甚至高品质的养老需求,特别是无法满足失能失智、高龄独居、家庭无力进行照护的老年人的需求。所以分析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机构养老的作用。

(二)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

个人特征对于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性别差异与学历差异上。一方面,男性老年人相比于女性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更高,这与姜向群的研究结果一致[30]。这或许是因为女性的自我生活和照顾能力强于男性,能够照顾好自身的饮食起居,抑或与老年群体经济地位的性别差异有关,女性在经济上更多地依赖于家庭成员。另一方面,高学历对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有着积极促进作用[8],这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也得到了印证。一般而言,高学历老年人的思想意识较为先进、信息掌握能力也较强,对于机构养老的认知与接受程度较高。加之高学历老年人通常收入也较高,能催化其机构养老的意愿。对于低学历老年人机构养老认知程度低的情况,可以通过网络、新闻等多种形式,对机构养老服务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质量进行全面宣传,转变老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刻板印象,提升老人对机构养老的认可度。

独居、非在婚、无子女的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率相对较高。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中,老年人的配偶与子女通常承担着家庭照顾、情感慰藉、经济支持等多重责任。若配偶或子女无法提供足够的家庭照料资源,老年人便可能会寻求社会化的养老方式。而独居、非在婚、无子女的老年群体的家庭照顾能力较弱,致使老年人的养老脆弱性较大,他们入住养老机构规避养老风险、满足自身养老需求的意愿也较强。对此,机构在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之上,需要更加注意对独居、空巢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人文关怀服务。

健康状况与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呈现正相关关系。患慢性病与生活自理能力不足是影响老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关键性因素。健康状况差会导致老年人对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等专业化和长期性照护的需求增加。而居家养老则主要依靠老年人自身、配偶、子女、亲属,以及社会力量上门进行照料,无论在照顾的频率上还是服务的水平上都很难满足老人照护需求,进而会增加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接受专业化和长期性服务的意愿,而专业化的医疗护理服务能够对老人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对于目前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重养轻医”问题,政府应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积极采取设施升级、资源共享、协议合作等方式增强养老机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临终关怀集成化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

经济状况的好坏会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高收入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更强,这与代亚丽[16]、贾茹[31]等学者的结论相似。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尽管收费较低,但由于优质机构的数量较少且具有一定的资格限制,只有一小部分老年人才能获得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大部分有机构养老意愿的老人不得不转向民办养老机构。而受房屋、土地、人力、设施等成本自负、盈亏自负的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价格又往往较高,加之当前我国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从而不利于收入相对较低的老年人获取机构养老服务。为了促进机构养老服务的可获得性,未来需要明确公办民营或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公益性和兜底性的定位,并加大对民营养老机构的优惠补贴力度,使养老服务惠及不同收入水平的老人。

城乡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有所不同。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较为健全且养老水平较高,养老服务体系与设施建设也较为完善,能够为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提供更多的选择。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收入水平也较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也较为落后。加之受到“养儿防老”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农村老年人的思想意识普遍较为保守,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因此,未来应当注重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要从农村的传统习俗与农村老年人的需求特性出发,整合社会养老资源,积极发展农村在地型和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中心,重点围绕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搭建现代化的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体系。

六、结论与不足

本文以现有的机构养老文献为依托,通过Meta分析整合已有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从老年人的个人特征、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地域状况等多个方面探究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发现性别、学历、家庭结构、健康状况、收入情况、城乡地域等是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构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在促进机构养老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之间的协同发展。

虽然本文的研究在扩大样本数量的基础上对我国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进行了更加全面的研究,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研究文献的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无法避免研究所产生的偏倚问题,且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未能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动态。二是所提取的文献的研究范围并未涵盖我国所有省市,可能会导致结果产生一些偏差。三是所考虑的影响因素有限,可能会遗漏其他的相关因素。这些不足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弥补,以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猜你喜欢

意愿养老机构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