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术后患者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01-04黄翠琼张丽芳林金云
黄翠琼,张丽芳,林金云
福建省立医院妇科,福建福州 350001
腔镜手术是一种现代化、微创性的手术方法,在临床中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宫颈癌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其具有手术创口小、受损组织少、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因此在临床被广泛关注[1]。同时,术者可通过高清晰度的腹腔镜技术,在不开放大腹部的情况下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并将病灶组织清除,降低手术操作的风险[2]。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接受腹腔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特别是在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中更加明显[3]。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排气排便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疾病的转归。现有研究表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在临床妇科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是延长患者术后康复与住院治疗时间的重要因素[4]。为了能有效的降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 年4 月—2023年4 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归纳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通过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4~75 岁,平均(53.77±14.82)岁;原发疾病:卵巢囊肿41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7 例,子宫肌瘤38 例,子宫脱垂34 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周岁;②符合腹腔手术指征,并且顺利完成手术;③未合并恶性肿瘤。
排除标准:①中途自行出院者;②心、脑、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③既往手术史者;④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经本院病历系统收集150 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文化水平、孕次、人工流产史、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低血钾、首次活动时间。其中,胃肠功能紊乱参照2012 年出版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评估;血钾:于术后24 h,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其水平<3.5 mmol/L 为低血钾。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将两组患者上述因素进行对比,并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Excel 软件进行初步整理后,导入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多因素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的婚姻状况、居住地、文化水平、孕次、人工流产史、BMI、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术后低血钾及首次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单因素分析
2.2 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多因素分析
以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情况为因变量,年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术后低血钾及首次活动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如下赋值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1,否=0)、年龄(<60=0,≥60=1)、手术时间(连续变量,原值输入)、术后镇痛(是=0,否=1)、术后低血钾(是=1,否=0)及首次活动时间(≤3 d=0,>3 d=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 岁、手术时间长、术后无镇痛、术后低血钾、首次活动>3 d 是妇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其优点在于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手术创伤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等。但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对患者身体产生应激反应、麻醉药物等作用下,可能会引起术后胃肠功能紊乱[6]。胃肠功能紊乱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增加了患者感染、口腔溃疡、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延长患者康复周期,严重时可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因此,及时明确妇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妇科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胃肠功能紊乱是腹腔镜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可高达38%[8]。本次研究中,150 例妇科患者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者55 例,发生率为36.67%(55/150),与郭忠娟等[9]报道相近,充分表明妇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 岁、手术时间(长)、术后无镇痛、术后低血钾、首次活动>3 d 是妇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P<0.05)。分析原因:①年龄≥60 岁。本研究结果显示,≥60 岁患者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风险是<60 岁患者的2.550 倍。老年患者的消化道功能退化,胃肠的收缩及运动能力降低,导致食物在消化道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增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风险;此外,老年患者应激反应能力、抵抗能力较弱,术后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进一步增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风险[10-11]。②手术时间长。手术时间延长是妇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延长会导致机体处于长时间的应激状态,使得内分泌、免疫系统等多个生理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转[12]。同时,手术时间延长还会增加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尤其是全身麻醉,麻醉类药物可能会影响神经调节和血液循环,进一步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对此,医护人员可通过术前的评估调查,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慢性疾病史,并评估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风险,并制订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对患者创伤,并严格控制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机体的代谢负担,进而减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③术后无镇痛。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无镇痛干预可使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风险提高4.905 倍。术后疼痛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不仅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增加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机体处于紧张状态,增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风险。此外,术后疼痛还增加患者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现有研究表明,焦虑、紧张心理会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失衡,进一步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转[13]。对此,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术后痛疼管理工作,在使用镇痛药物时,应选择可以减轻疼痛和不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并通过合理的剂量和用药方式来控制疼痛;还可以通过非药物性镇痛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如针灸、按摩、热敷等,以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④术后低血钾。钾离子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手术的实施常造成血钾水平降低,术后低血钾会影响肠道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放松,进而导致胃肠道蠕动减弱,延缓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14]。本次研究亦表明,术后低血钾可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风险提高1.770 倍。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水电解质平衡管理,以保障机体内各种离子的平衡稳定。⑤首次活动>3 d。长期的卧床休息会使机体处于低代谢状态,胃肠道蠕动功能降低,不利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有学者指出,长期卧床还会导致机体代谢产生变化,从而引起肠道血流量降低、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问题,进而增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风险[15]。因此,在术后护理中,护理工作者应尽可能减少长期卧床的时间,通过按摩腹部、体位转换等方式恢复患者的胃肠道蠕动功能。在患者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及早引导其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排气。
综上所述,妇科患者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较高,其发生受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术后低血钾及首次活动时间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