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回忆
——我与《农电管理》相伴的日子
2024-01-04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 高 兵
岁月悄然流逝,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农电管理》迎来创刊30 周年。回望与之相遇、相识的24 年,不禁勾勒出点点回忆,那美好的回忆珍藏在我脑海中,如同花儿萦绕在我心间,散发着阵阵香气。
记得1999 年2 月,因工作需要,单位领导安排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兼顾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我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报刊,从中捕捉信息灵感。有一次,我去农电部门办事后,走时忽然看到书架上摆放了好多的《农电管理》,没有多想直接拿下来一本。随手一翻,发现期刊栏目设置“每月话题”“改革探讨”“电力纵横”“电价电费”“企业方圆”“农电市场”“县局风采”“政策法规”“人物特写”“精神文明”“站所园地”“世界电力”“社会广角”“信息之窗”等多个板块,内容涉及的领域竟然非常广泛和前沿。再慢慢品阅,刊登的文章朴实接地气,与基层工作联系紧密,特别是“人物特写”,文中结构独特合理,语言新颖清爽,以人见事,以事见情,充满了正能量。直到现在,我依旧记得杂志封面的12 个字:“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实用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这本刊物也就肃然起敬,如获至宝。农电部门的同事看我爱不释手,对我说,这是全国农电系统最权威的刊物,“要是能在上面发表稿件,那就很牛。”就是这一句“很牛”,让我与《农电管理》结下了可称得上“不离不弃”的浓厚情缘。
之后,我对《农电管理》刊物情有独钟,将刊物视为良师益友,坚持每期必读,好的文章则细细赏析,反复揣摩,此举使我受益匪浅。毫不夸张地说,在写作方面,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均受到《农电管理》的启发和鼓舞,我把《农电管理》当做了一本教科书。
对我而言,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是一种带给自己快乐和满足的事情。那时候,《农电管理》几乎成为我日常必需的精神食粮,似乎少“吃”一顿,就感觉欠缺和遗失了什么,不久便产生了一种依赖和眷恋。
随着读刊成为日常的“必修课”后,不知是哪一天,蓦然生发出这样一个念头来:难道我只能当读者,就不能当作者吗?在《农电管理》能发表稿件,成为我当时最大的追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时,我并没有急于写作、投稿,而是沉下心来再次研读刊物上的文章,针对每个版块的形式结构、内容特点和写作方法等进一步分析梳理,觉得时机成熟后,才慢慢地尝试着写稿。白天收集资料、了解实情,晚上下班后把自己关进房间里,一连几天点灯熬夜,字斟句酌,终于写出了一篇稿件《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稿件投出的日子里,说度日如年也好,心急如焚也罢,就是一心盼望着稿件能够采用,甚至晚上做梦都是稿件有什么不足之处,能不能发。经过忐忑不安地等候,两个多月后,当我拿到2000 年第3 期《农电管理》刊物,在认真翻阅目录中,突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和稿件标题。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稿件竟然真的被采用了。手捧着散发着油墨香的期刊,让我得意了许久,那份喜悦溢于言表。
一本期刊,虽薄虽轻,但它传递的是一份真情、一份美好、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浓浓的爱。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自己夜以继日地学习、写作、投稿,虽苦虽累,乐此不疲。
作为《农电管理》一名忠实的读者和作者,从单纯写稿上稿到多发大稿、从量变到质变、从学刊到用刊……《农电管理》丰富了我的生活、开拓了我的视野、快乐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的梦想。
30 年,正青春;新征程,再出发。展望未来,唯愿《农电管理》能够一如既往立足基层、面向社会、贴近实际、办出特色,努力成为全国电力系统广大干部员工、社会各界工作者交流学习的平台、宣传展示的舞台和汲取知识的讲台,用奋斗续写新的荣光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