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痛中心质控报告(2022)》概要

2024-01-04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来院标准版胸痛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

胸痛中心自2013年建立自主验收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严谨、科学的建设标准和评审流程。全国胸痛中心建设在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胸痛中心办公室统一组织推动,组织架构主要由胸痛中心组织管理体系和胸痛中心验收及质控体系组成[1]。

根据我国各级医疗机构规模和诊疗能力发展现状,胸痛中心有2套验收标准适用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分别是《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版》)[2]和《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以下简称《基层版》)[3]。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数量快速提升,确保建设质量持续改进,是胸痛中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胸痛中心质控体系,形成全国——省级联盟——地市级联盟三级外部质控工作机制,促使医院的内部质控机制常态化运行,确保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以逐步提高急性胸痛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4-5]。

1 《胸痛中心质控报告(2022)》概述

为稳步推动全国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工作进程,持续提升胸痛中心建设水平,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指导下,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组织撰写了《胸痛中心质控报告(2022)》(全国版)及《胸痛中心质控报告(2022)》(省级版),并于2023年1月正式发布。

报告中的数据来源于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搭建的胸痛中心验收管理平台及胸痛中心数据填报平台(https://data.chinacpc.org/)。

2 胸痛中心和胸痛救治单元验收/建设情况

2 0 2 2 年度共完成2 批次胸痛中心验收。自2013年启动胸痛中心自主验收以来,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胸痛中心执行工作委员会共组织完成31批次验收,根据胸痛中心官网统计,共有5 416家医疗机构在胸痛中心网站注册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其中有2 241家单位已经通过验收,包括1 093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和1 148家基层版胸痛中心(图1)。

图1 胸痛中心累计验收数量Figure 1 Cumulative acceptance number of Chest Pain Centers

2020年4月发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多项工作全面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建设。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发布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级诊疗技术方案》,明确要求各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开展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工作。截至2022年末已有7 635家启动建设,累计通过验收近1 209家(图2)。未来将通过胸痛中心以及胸痛救治单元的全面覆盖,实现心肌梗死救治到管理、到预防的全程高质量体系建设,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落地。

图2 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及通过验收情况Figure 2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hest Pain Treatment Units

3 《胸痛中心质控报告(2022)》关键指标分析

基于2022年胸痛中心数据填报平台数据,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对照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通过验收的单位数据,区分通过《标准版》验收的胸痛中心(以下简称“标准版胸痛中心”)和通过《基层版》验收的胸痛中心(以下简称“基层版胸痛中心”),针对关键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系统、客观地总结了胸痛中心建设成效及现存问题,为后续医疗质量的进一步改进及政府卫生部门数据制订提供科学参考。

3.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 yocardial infarction,S T E M I)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ym ptom-to-first medical contact,S-to-FMC)时间

S T E M I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窗是发病开始后的120 m i n。因此,理想的S-t o-FM C时间越短越好,最好在发病后的30 m in内。胸痛中心强调“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20 2 2年全国通过验收的标准版胸痛中心的平均S-t o-F M C时间为327.6 m in;基层版胸痛中心的平均S-to-FMC时间为342.9 m in,高于标准版胸痛中心,需要持续改进,全部STEM I患者S-to-FMC时间仍未改善(图3)。

图3 STEM I 患者S-to-FMC 时间Figure 3 S-to-FMC time in STEM I patients

3.2 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STEM I患者进门至导丝通过(door-to-w ire,D-to-W,即胸痛中心验收指标)时间

D-to-W时间国内参考标准为90 m in。通过验收的标准版胸痛中心D-to-W时间自2017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图4)。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D-to-W时间为71m in,达标率提升至83%,较2021年有明显提升。从总体趋势来看,标准版胸痛中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期间,仍能规范化、高质量运行,保证STEM I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

图4 行直接PCI 的STEM I 患者D-to-W 时间Figure 4 D-to-W time in STEM I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CI

通过验收的基层版胸痛中心D-to-W时间从2017年起,总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通过验收的基层版胸痛中心D-to-W时间为75 m in,达标率从2017年的61%上升至80%(图4)。

3.3 全部STEM I患者来院方式

2022年标准版胸痛中心全部STEM I患者来院方式中,自行来院占56%,呼叫“120”来院比例为11%,转院(包含任何机构,包括网络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来院比例为31%,院内发病比例为2%,来院方式主要以自行来院为主。这一比例较2021年没有显著改变,呼叫“120”来院的比例仍较低。2022年基层版胸痛中心全部STEM I患者来院方式中,自行来院占73%,呼叫“120”来院比例为13%,转院(包含任何机构)来院比例为11%,院内发病比例为3%。这一患者来院方式构成与往年无显著差异(图5)。

图5 STEM I 患者来院方式Figure 5 Patte rns of adm ission of STEM I patients

2022年标准版胸痛中心与基层版胸痛中心患者通过呼叫“120”来院的S-to-FMC时间,相比于自行来院,分别缩短了181.1 m in、151.9 m in。这提示在胸痛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继续普及“急性胸痛,快速拨打‘120’,争取黄金救治120分钟”的理念,提高民众发生急性胸痛时的呼救意识,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图6)。

图6 2022 年不同来院方式STEM I 患者S-to-FMC 时间Figure 6 S-to-FMC time of STEM I patients w ith different patterns of adm ission in 2022

3.4 发病12 h以内STEM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

理论上发病后12 h再灌注治疗时间窗内的STEM 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应为100%,但实际很难实现。目前胸痛中心验收及质控标准要求为75%。

2022年标准版胸痛中心12 h内到达医院的STEM 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为87.6%,基层版胸痛中心该指标为86.9%,相较2021年均有所提高(图7)。由此可见,规范化、标准化胸痛中心建设,通过流程优化、资源整合显著提升了各级医疗机构救治水平,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最大限度地缩短了STEM I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

图7 STEM I 患者 发病12 h 以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Figure 7 Proportion of STEM I patients receiving reperfusion within 12 hours of onset

3.5 STEM I患者出院带药符合指南推荐的比例

从2016年至2019年,标准版胸痛中心STEM I患者出院带药符合指南推荐比例不断上升。2022年与2021年该指标有所下降,仍需持续改进。与标准版胸痛中心的总体趋势类似,2022年基层版胸痛中心STEM I患者出院带药符合指南推荐的比例较之既往有所下降,2022年为37%(图8)。随着疫情总体趋稳,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各胸痛中心单位应及时评估现行的诊疗流程和操作方案,强调合理用药,做好二级预防工作,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图8 STEM I 患者出院带药符合指南推荐的比例Figure 8 Proportion of STEM I patients discharged w ith medication in compliance w ith guidelines

3.6 STEM I患者院内死亡率

在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为特色的胸痛中心全面推动建设前,有国内的单中心或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高达10%。2022年标准版胸痛中心和基层版胸痛中心STEM I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3.33%和3.9 2%,总体呈下降趋势(图9)。

图9 STEM I 患者院内死亡率Figure 9 In-hospital mortality of STEM I patients

3.7 STEM I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近年来胸痛中心STEM I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持续下降。2022年标准版胸痛中心STEM I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8 d,基层版胸痛中心STEM I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6.7d(图10)。

图10 STEM I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Figure 10 The averag 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STEM I patients

胸痛中心建设不断促进医院优化流程和规范救治,缩短了患者救治时间,减少了心肌梗死并发症,让更多的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降低住院费用和减少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

3.8 STEM I患者平均住院费用

不管是基层版胸痛中心还是标准版胸痛中心,ST E M I患者平均住院费用逐年下降。标准版胸痛中心STEM I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从2016年至2022年持续下降,已从2016年的4.48万元下降到2022年的2.90万元。2022年基层版胸痛中心STEM I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1.90万元,较往年相比,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图11)。近年来相关器械、药物等带量降价的同时,胸痛中心建设促进胸痛患者救治流程优化和规范化,加强新救治措施普及和推广,也共同对降低STEM I患者经济负担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

图11 STEM I 患者平均住院费用Figure 11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costs of STEM I patients

4 现状总结及问题分析

2022年,胸痛中心贯彻落实建设任务,持续推动全国胸痛中心科学、规范地建设与发展。(1)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胸痛中心结合实际情况,以高效推进急性胸痛协同救治体系建设为宗旨,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培训、验收、质控工作,确保各级医疗机构规范化运行胸痛中心;(2)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联动,多个省份发布胸痛中心建设、质控及胸痛救治单元相关政策文件,加速推进全国急性胸痛救治网络建设;(3)进一步完善自主验收体系,通过严谨、规范的建设标准、评审流程及质控方法确保全国胸痛中心可持续健康发展;(4)深化胸痛中心建设体系,推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加速全域模式建设,落实从单家医院到区域模式转变的实施路径,打造区域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5)推广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全国心电一张网·胸痛中心远程心电信息智慧平台建设,构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6)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提高群众健康素养。

目前,全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及质控工作仍需进一步推进,部分区域胸痛中心建设比例有待提高,尤其需进一步提高边疆地区医疗机构急性胸痛诊疗水平。群众的疾病知晓率、呼救意识和自救能力均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患者延误依然是我国急性胸痛救治面临的重要挑战。此外,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突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方法缺乏基本的了解,尤其是以心肌梗死为代表的高危胸痛患者不能在发病早期认识到尽快就诊的重要性。随着基层版胸痛中心及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推进,基层医疗机构除了按照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加强胸痛患者筛查与诊疗外,应有更多的医疗专业人员走进社区,更为切实地落实和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以心肌梗死为典型代表的急危重症相关疾病的认知。同时,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等创新的患者管理及科普模式,如社群管理,更高效地开展患者教育及院外管理,从而减少患者自身延误,进一步缩短S-to-FMC时间,让患者尽早得到专业和高效的救治,这将是未来胸痛中心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的指导下,2023年胸痛中心将结合国家政策要求,持续深化胸痛中心建设体系,加速构建全国急性胸痛协同救治网络;落实《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方案要求,建立健全全国质控体系,充分发挥全国——省级联盟——地市级联盟三级质控体系职能,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附:胸痛中心组织管理及验收、质控体系介绍

我国现代胸痛中心模式创建于2011年,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胸痛中心自主验收体系。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制定并发布《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简称《标准版》)[2]和《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简称《基层版》)[3],搭建了数据采集信息化平台,建立健全验收组织流程及专家体系[6]。2019年10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组织全国胸痛中心验收建设、培训、质控工作,确保各级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医疗机构的胸痛中心建设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建设阶段、验收阶段、持续质量改进及再验收阶段。全国胸痛中心截至2022年12月注册单位5 417家,通过验收2 241家(《标准版》1 093家、《基层版》1 148家),全国314个地市(州)至少有一家胸痛中心,全国2 398个县级市、县、区行政区域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实现县域96%覆盖。全国胸痛协同救治网络初步形成。

我国胸痛中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实现胸痛中心全域覆盖,不仅要强调发展胸痛中心的数量,更要秉承持续改进理念,严抓质控,不断提升救治效率和救治质量。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设计搭建了胸痛中心数据信息的监测平台和质控管理平台,组建质控中心和质控管理专家组,制定并发布《胸痛中心质控指标和考核办法》(第三版)和《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方案》,建立健全全国——省级联盟——地市级联盟三级质控体系,建立飞检核查机制、落实奖惩制度,并由各级机构协作开展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同时,定期发布半年度、年度全国及省级胸痛中心质量控制报告,并指导省、地市级联盟开展质控报告解读工作,在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以质控报告为指导,确保各区域胸痛中心建设质量持续改进,并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政策依据。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边慧萍(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蔡琳(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陈凤英(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纪言(广东省人民医院),陈良龙(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小平(太原市中心医院),陈玉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韵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程晓曙(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丛洪良(天津市胸科医院),董少红(深圳市人民医院),范觉新(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方唯一(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傅向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高传玉(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格桑罗布(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关怀敏(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韩冰(徐州市中心医院),贺玉泉(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侯爱洁(辽宁省人民医院),黄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黄岚(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贾绍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姜黔峰(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姜铁民(武警特色医学中心),蒋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金元哲(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荆全民(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孔祥清(江苏省人民医院),李保(山西医科大学 第二医院),李春洁(天津市胸科医院),李国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李建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丽君(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伟(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占全(辽宁省人民医院),李治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刘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刘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刘惠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刘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强(深圳市中医院),卢一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陆士娟(海口市人民医院),罗素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根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马礼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翔(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依彤(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聂绍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钱菊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秦伟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曲新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沙勇(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沈成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沈密(青海省红十字医院),石蓓(遵义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苏国海(济南市中心医院),苏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孙玉红(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唐柚青(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陶剑虹(四川省人民医院),王建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景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乐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伟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焱(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魏庆民(邢台市人民医院),吴明(海南省人大委员),吴延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伍贵富(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向定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徐亚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许官学(遵义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薛伟珍(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颜红兵(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杨丽霞(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杨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杨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杨志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尹作民(青岛市中心医院),于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余宏伟(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袁祖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秋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瑞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邢炜(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张钲(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赵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兴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郑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郑昭芬(湖南省人民医院),朱莉(泰州市人民医院)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来院标准版胸痛
体验全新的百度网盘青春版
线束工业软件应用之中线CAD标准版
来院就诊病人继发性高血压认知现状及态度的调查分析
有些胸痛会猝死
乌兹别克斯坦内务部警察学院代表团来院参观访问
畅享7 Plus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标准版优化研究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思考心电图之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