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撒高原春晓的鹿女

2024-01-04辛秉文

青海湖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组歌玉树青海

辛秉文

陈璐近照

对于陈璐老师,我还是相对比较了解。她是我二十年前的老师,2018 年6 月我们在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厅再次相遇,她还能说出我的名字,我很是惊讶。彼此加微信,留电话,偶尔聚聚,递增了对恩师人生及学识的重读。随着陈璐的音乐作品陆续面世,进一步加深了我对陈璐的了解、钦佩和叹服。

说起陈璐,总有那么一段传奇故事上演在脑海。在她求学励志的历程中,看似常常有贵人相助,但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她。于是,我带着疑问和好奇,用崇敬的目光走近她,希望能聆听她的音乐世界,叩响她的音乐琴弦,让她的心灵、她的作品和我的感觉再一次碰撞。

爷爷三迁与乖孩子成长

陈璐祖籍福建。在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前,她的爷爷为了养家糊口,举家西迁。到陕西时,被西安六代十三朝古都文化所吸引,在此安家。

那时候,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很多,爷爷为了这个家庭,要将一个孩子留在西安,带着另外三个孩子继续西行。

青海建省初期,需要大量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陈爷爷因为受过高等教育,同时还有很多文艺方面的特长,因此就留在青海工作。自此后,西宁便成了陈家西迁史上的定居点。

爷爷是一个文化人,他对音乐的痴迷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他能演奏好几种乐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符合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价值标准。陈爸爸是原青海省民族歌舞团的一名二胡演奏员。在爷爷的熏陶和教育下,家人朋友相聚不是小型音乐会,就是音乐沙龙,其乐融融。小时候的陈璐生活在青海省民族歌舞团的小院里,院里有歌舞团的办公楼、排练厅,行走在歌舞团小院内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都是文艺工作者,家庭生活和玩耍游戏都离不开这个音乐圈,爷爷是家族中的文化人,要求后辈们要认真读书,所以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的陈璐,自然而然地选择了音乐艺术这条路。

1977 年5 月,陈璐出生在西宁。小时候只记得,父母亲工作都很忙,几乎没时间照顾她。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妈妈就带着她去学校,一边上课,一边带她;一边教她识字,一边在办公室玩耍。扑腾扑腾的大眼睛,甜甜的笑容,可爱的小脸蛋,乖巧的性格,让妈妈办公室里的同事们都很喜欢,都愿意和她说说话,教她唱唱歌,写字、跳舞、做游戏、讲故事。办公室里有架脚踏风琴,音乐老师还教她弹琴,没想到她很有音乐天赋,渐渐的自己能摸索着弹出会唱的歌。妈妈和她的同事们都很惊讶,没想到小小年纪会有如此的音乐天资。

从此以后,她成了妈妈办公室里快乐的一员,每天都围着她有笑声,有歌声,有琴声。音乐老师每天教她唱歌和琴法,美术老师教她画画,语文老师教她识字写字,数学老师教她算数。有了这些小学基础知识,她5 岁就上了一年级,并且学习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

小学五年的优等生已经不满足现有条件下文化课、琴法的学习,12 岁的时候她考上了青海省文化艺术学校,她们这一届是5 年制的中专学历。小小个头的陈璐学习大提琴专业,说起来也很单调,每天面对的是谱架、大提琴、琴凳、琴弓,行走在教室、琴房、食堂、宿舍之间,她在学校的刻苦认真留给老师和同学们很深的印象。她执着学习的样子,不仅让老师同学们感觉很可爱,还为她认真的样子点赞。当陈璐回忆这段学习的时光时,她认真地说:“我那时候就是个乖孩子,爸爸妈妈咋说我就咋做,老师咋说我就咋学,没想过将来会怎样,很单纯。”学习阶段的执着,磨炼了她的技术,奠定了她的专业基础。

1992 年9 月,她被送到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委培一年,师从王相乾老师学习大提琴专业。

王相乾是西安音乐学院附中成立以来的第一届大提琴专业学生,在大提琴的教学和演奏上有很深的造诣,编写了大量大提琴教材。当好老师遇上“乖”学生时,如鱼得水。对每一条练习的指导,可谓得于心,应于手,进步很大,进度很快,兴致很高。陈璐说:“那时候我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在学习大提琴时,我的视唱练耳能力也很强,尤其是音准方面,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

人生能遇良师是一大幸事。王相乾先生治学很严谨,教学很严格,对大提琴的构造、琴弦、琴箱、音色等很有研究,编写的大提琴教程既有技术性又有音乐性,也很实用。陈璐的大提琴水平与日俱增,赢得了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在西安学习的时候,每个琴房都分有好几个学生,提前到琴房抢先“占”琴是每个积极向上学生学习的表现,陈璐也是如此。有时候跑慢了,就会遇到琴房已经“满员”,只能读书等待,希望自己第二天要起得更早来“抢占”琴房。她百倍珍惜学校的时光,如饥似渴地读书,吸收着各种知识养分,坚持每天早起练琴,各项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是她勤奋努力的回报。

1994 年,她以青海省音乐专业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是全校岁数最小的大学生,好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好学生是老师的宠儿。1996 年,由时任青海师大音乐系宋西平主任推荐,陈璐赴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习理论作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宋西平主任的目的也是想让好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今后留校工作,为青海服务。每次考试都是第一的她,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也赢得了宋西平主任和母校恩师的肯定。1998 年6 月,她留校任教了,真正成为了母校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的一名年轻教师。

2007 年9 月,陈璐赴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攻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李锦生是西北民族大学作曲专业教授,多少年来一直致力于理论作曲专业的教学,同时还不断创作,编写教材。让李锦生教授惊讶的是,陈璐在视奏、视听、练耳方面的感觉非常好。学习期间,陈璐除了完成学业,就去琴房不停歇地练习大提琴、钢琴,从不偷懒。陈璐回忆这段时光时说:“那时候的确很单纯,感觉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没考虑过什么爱情啊,结婚啊,好像也没有人给我说过这些事。”她笑笑的眼神中似乎没有一点点后悔,也很从容于过去的学习经历。

将自己的理论学习与作曲实践相结合,从尝试性作曲到专业性作曲,一步一步深化,磨砺。2012 年,青海省音乐家协会推荐陈璐参加中国音协首届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级研修班学习。这个研修班中的学员都是各个省市推荐的拔尖人才,有很多同学已经是国内很有名气的词曲作家,他们的作品也在全国广泛流传,授课教师也是国内一流的词曲作家。授课的内容不再是单纯歌曲创作和理论技巧,而是创作理念和思想认识的一次提升。理论的高度和音乐作品的经典,时时刻刻触动着陈璐的思想。用她的话来说:“这个研修班比比皆是的人才,让我看到了差距,并开阔了眼界,转变了思想,和国内著名词曲作家零距离地交流、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最基本的工作。别看陈璐个头小,身体纤弱,但个性很强,时时处处都严格要求自己,从不甘心落后。在教学中,她潜心钻研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她将课本中的知识点细化、深化,将各个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学音乐的人都知道,视唱练耳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她主持编写了校级精品《视唱练耳》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同行及专家的认可。

教师高水平的讲课技能,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自己,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是陈璐的必修课。为此,这些年她发表了音乐教育教学论文10 余篇。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教案、教学多次荣获了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项,还获得了青海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的殊荣。

路漫漫其修远兮,她一直在上下求索……

写作歌曲与挑战组歌

对于一个创作者,必须要有孜孜不倦、笔耕不辍、自强不息的追求精神。陈璐在音乐创作方面,不断历练,不停求索,有一股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倔强劲。

挑战自我,就是挑战未来。

她将教学与创作紧密相连。2011 年,歌曲《月光下的草原》《茶马古道》获首届“西北音乐节”歌曲评比三等奖;2012 年,歌曲《蚂蚁》获中国音协“全国打工歌曲创作大赛”铜奖;2013 年,歌曲《海南的海》获中国音协“唱响海南”全国征歌比赛优秀奖;歌曲《青青的青海我的爱》获第二届“西北音乐节”歌曲评比二等奖;歌曲《筑路高原》获第二届“西北音乐节”歌曲评比三等奖,获青海省团省委、省文联“中国梦”歌曲评比三等奖;2014 年,歌曲《劳模大哥》获青海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6 年,《劳模大哥》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做一个好人”全国征歌大赛优秀作品展播奖;2014 年,歌曲《我爱绿色》获中国音协“童声嘹亮”全国环保歌曲评比最佳创作奖;歌曲《握不住的秋》获中国教育学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作品评选三等奖;2015 年,歌曲《我家在甘肃》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西风烈·绚丽甘肃”全国征歌大赛优秀奖;2016 年,歌曲《青海湖之恋》获得第三届西北音乐节歌曲评比一等奖;歌曲《陇上江南》获得第三届西北音乐节歌曲评比三等奖;2017 年,歌曲《我们跟着你》获得共青团安徽省委主办的“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征集活动一等奖;《幸福西宁》获西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主办的“幸福西宁·城市之歌”原创歌曲征集大赛优秀奖;2018 年,歌曲《青海湖之恋》获得青海省音乐家协会和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大美青海”征歌三等奖;歌曲《哈达》获中国音协、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的“西风烈·如意甘肃”全国歌曲征集专家推荐入围奖;获黑龙江音协与西藏音协联合主办的“龙藏情缘”征歌大赛优秀奖……

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也为了提高自己的大提琴演奏水平,她组织组建了“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团,制定曲目,经常练习,也常常做演出,并多次获得省级器乐比赛金奖。努力就有收获,哪怕是挫折失败都是成功的积累。

在教学方面,2015 年,获得了青海省教育厅小岛奖励金,2016 年和2018 年是陈璐的丰收年,她荣获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首届青少年文化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青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8 年,获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青海师范大学“文明教师”称号,青海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青海师范大学教案评比一等奖。

这些成绩,都来自辛勤的付出。

我的视觉与鹿女的华丽转身

很多人都痴迷音乐艺术,那是因为音乐旋律能拨动人的情愫,引发人的思绪,可以激发无限内在力量。陈璐除了探讨音乐就是音乐,音乐是她今生今世的缘。

2000 年,我考入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读音乐学本科,期间我遇上了很多好老师,宋西平、于书正、苍海平、叱培红、晁元清、李华、王文韬、商文娇、陈璐等老师,他们和蔼可亲与严谨治学的态度印在我的心里,这些老师中,陈璐最小,我们同学们都比她岁数大。

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我和恩师们的友谊与日递。记得陈璐教授我们视唱练耳课时,在乐音、音程、和弦、旋律、曲式、复调方面多有受益,尤其是先生带领我们视唱乐谱的情景——窗外透进金色的阳光,追射在先生“婴儿肥”的“娃娃脸”上,那双大眼睛、麻花辫子、少女梳妆和弹钢琴时的一颦一笑,似乎让我们生活在童话故事里。同学们开心地击打着节拍,唱着旋律,不时地看着老师的情貌举动,感觉不是在上课,而是一场快乐的游戏。那次先生授课,教室内的空间格局配上午后阳光、音乐美和好心情,简直就是达·芬奇、毕加索、梵高、列宾、克劳德·莫奈等大画家笔下的经典油画作品,让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舒曼等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和歌剧人物印象中,老师就是阿狄丽娜、爱丽丝、克莉丝汀、苏珊娜,似乎又是圣桑、柴可夫斯基乐曲中的天鹅,或者是与福斯特共同唱着美国乡村歌谣的少女。她的笑容举止似乎是一只跳跃的小鹿,我在私下常叫她“鹿女”(源自藏族故事《苏吉尼玛》,意为太阳的女儿)。

2018 年夏,收到老师作曲专辑《梦回三江源》,看到她陆续在微信圈发出的音乐作品,我很惊讶这么多年她硕果累累,不禁感叹时光不负追梦人。

虽然,陈老师原籍福建,但她扎根青海,所创作的作品多与青海有关,如《月光下的草原》《茶马古道》《青青的青海我的爱》《筑路高原》《青海湖之恋》等等。另外她还主持了中国文联“青年人才扶持项目”两项,参与研究了国家社会科学项目一项,出版了音乐作品集一部,出版了《梦回三江源》声乐组曲、交响组歌《奔腾吧玉树》专辑两部,在《音乐创作》《歌曲》《广播歌选》等刊物发表作品10 余首。有了对青海的热爱,也产生了无限的情缘,这些音乐作品都是围绕着青海的人文自然而谱写的华章。

如果说陈璐多年创作的一首首歌曲是一块块坚硬的基石,那么大型交响组歌《奔腾吧,玉树》作品音乐会是陈璐在音乐创作地基上构筑的一座摩天大厦,一部巅峰巨制!

多年来,有很多藏族词曲作家和歌手都出了一些零散的音乐作品,有少数人举办了自己的作品音乐会,就青海地域草原音乐作品而言,大型交响组歌《奔腾吧,玉树》音乐会当占一席之地。就大型交响组歌而言,在青海地域音乐舞台上,《奔腾吧,玉树》当属首例。

一个汉族作曲家,一个女作曲家,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玉树采风,又以惊人的毅力完成整部大型组歌的写作,并且完成这些组歌的配器,非一朝一夕之作,也非一日之寒而垒三尺冻冰。众多奖项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本身就是专业技能的角逐舞台,陈璐的很多音乐作品都获得了很多奖项,这为整部交响组歌音乐会积淀了非常稳固的学术基础。当我问到她当初的想法时,她认真地说:“学习了多年的理论作曲,也写了很多歌曲,但这些歌曲都是零敲碎打的豆腐块,我在想应该有个大的作品。刚好遇上了来青海采风的房千老师,他说我们合作一下,我想也应该挑战一下自己。”“房千老师的鼓励让我很感动,苍海平主席、王金锐院长的大力支持下,我就大胆放手地去做了这事,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这部交响组歌《奔腾吧玉树》中的歌曲让很多人都难忘,这不仅是地方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陈璐的心灵智慧凝聚。

走近这部交响组歌,听听她的声音。

对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现在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三江源,因为玉树藏族歌舞文化,这里有很多传说故事。

陈璐作曲的交响组歌《奔腾吧玉树》中《遥望天路》《星星海》《公主情》《忘不了星星海》《何处天堂》《等着你》《奔腾吧玉树》《我的神山我的河》等等,用新的视觉布局,用独唱、重唱、小合唱、混声合唱的歌唱表现手法,配以交响乐,串联成具有剧作形式的舞台艺术,气势恢宏。当这场音乐会在青海大剧院举办时,现场不停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陈璐用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用作品推出一些歌手,让他们在作品中历练成长。著名词作家晓光先生听了这场音乐会后,对组歌给予了充分肯定:“一部组歌有几首作品能留得下来已实属不易,其中几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省音协苍海平主席说:“这场音乐会是青海省多年来的第一台歌唱青海歌唱玉树的组歌,填补了青海音乐界没有组歌空白。”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金锐院长说:“这场音乐会的成功给我们音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开了一个好头,我们也要把陈璐老师树立成业务上的标杆,做到教学、创作两不误。”青海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女高音歌唱家晁元清教授说:“这场音乐会突出了好几个亮点,新人,新作,新事,作品的成熟和歌手的演唱情感方面都突出了地域性音乐艺术的特质。”音乐会后,很多领导、同事、学生和观众们都围着陈璐祝贺、合影,每一句话都很暖心,每一个瞬间都留下了满意的微笑。

音乐会结束后,陈璐说:“我深知这部组歌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今后的创作道路也还任重道远,需继续努力学习民间音乐文化、钻研创作理论,不断丰富我的音乐语言,继续创作具有地方特点的力作。”当然,为家乡而歌,情之所至。

当我问她创作这部组歌的初衷时,她说:“其实就单曲而讲,《遥望天路》在男女合唱中对曾是青藏高原的玉树充满梦幻的憧憬。《格桑花你为谁开》与《真真汉子》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高原男女的性格,前者用轻柔的女声表达对爱情的思念,后者用高亢激昂的男声发出康巴汉子剽悍粗犷的高原梦。”到玉树的途中,要经过很多雪山、草原、湖泊,也会听到很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和草原上发生的很多故事,《忘不了星星海》《星星海》《公主情》《梦回三江源》《我的神山我的河》这几首歌从标题到内容都以玉树地理地标作文化追溯。在高天厚土的雪域圣境中,星星海是闪烁在高原腹地的一颗明珠,清澈的湖水白天映照着蓝天白云,夜晚是星星月亮沐浴的乐园,歌曲《星星海》写道:“你是天上的星星,还是地上的海?”答复就是“你是星星你是海”。

很多专业人士看完这场音乐会后,都认为:这部组歌通篇布局来讲,具有很大的故事性,耐人寻味,引人向往。将结构主线罗列起来就是:“遥望天路”,三江源上的“格桑花”为“真真汉子”而开,蓝宝石般的星星海、古老的结古镇和远古的文成公主进藏传说“等着你”,这就是天堂,这就是奔腾的玉树。最后,用真挚的表达——“我的神山我的河”,将整部作品推上高潮!与房千老师合作的《奔腾吧,玉树》取得了巨大成功。

房千老师的创作水平不容小觑,从整部交响组歌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来讲,歌词是散文式的自由体新诗,句子参差不齐,内容情感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感人。旋律进行中的音调抑扬顿挫、情绪平缓急切、音质醇厚展现、节奏起伏变换、民族调式、调性等都围绕玉树地域的民族音乐风格大胆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整部组歌从“遥望”到“等你”,再到“奔腾吧玉树”,曲调流畅,首尾呼应,是词调音乐中最典型的曲式结构和剧作设计之一。可见,他眼中的玉树与陈璐心中的玉树高度融合,如同汇流的清泉,终究会碧涛汹涌,直击大海。

听完这部恢宏巨制,我想到著名藏族诗人、词作家昂旺文章先生曾给我说的话:“很多人离开玉树后,却将心留在了玉树。”

我很惊讶她创作的声乐组曲和交响组歌,问她是什么点燃了她创作大作品的勇气和胆识?她轻轻一笑,说:“可能是缘吧!”

尕布龙精神与民族歌剧《尕布龙》

陈璐说:“一直梦想创作几部大剧作,既能拓展自己的能力,又能弘扬时代精神风貌的大剧作。我也知道创作大剧作需要机缘、资源和资金,还有社会公共文化平台。”

2016 年中共青海省委原常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尕布龙(1926 年—2011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青海大地上留下好口碑。近些年来,青海省的好几个文艺部门打造了好几台不同形式的舞台剧和影视剧,如秦腔剧、话剧、电影等,但就是没有歌剧。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永革和院长王金锐一直认为:“音乐教学不仅是技能的突破,知识的增长,更应该在作品方面有所突破,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艺术实践能力,更应该提供更高更好的平台和舞台。”于是,他们就想创作一部既有专业性的艺术剧作,又能响应时代号角,弘扬时代精神的作品。民族歌剧《尕布龙》在他们几人的探讨策划中诞生了。从创作的角度,他们首先想到这几年获奖颇多的陈璐,演员也以本校师生为核心团队,不足的部分再特邀嘉宾。

当这部歌剧有了名目时,王金锐院长高兴地说:“我们特别看好陈璐的创作能力,也希望通过这部歌剧提升我们音乐学院的师生水平,希望通过这部歌剧让社会知道我们音乐学院不单纯是教育教学,也要把舞台和平台留给师生。”接到任务后,陈璐说:“尕布龙副省长是地道的青海人,我也是,我们都有故土情缘,讲好他的故事,就是讲好青海人的故事。”

接下来,他们组织了创作团队,特邀广东音协副主席、词作家房千老师继续担任编剧,联系与尕布龙副省长有关的人和单位,赴实地考察,采访了很多人,听了很多关于尕布龙副省长的感人故事。

有了尕布龙副省长的精神启迪,就有了极大的创作激情。一部民族歌剧《尕布龙》历时一年的创作,终于完成了。创作一部剧作到呈现一部剧作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每当陈璐在创作中有疑虑时,王金锐院长总是一个劲地打气,她常对陈璐说:“璐璐你只管创作,资金由我和王书记想办法。”他们东奔西跑,不遗余力,多方筹措,只为音乐学院有一部名副其实的大剧作。

民族歌剧《尕布龙》终于上演了,剧情采用了多幕剧的传统剧式结构,序、尾声共七部分。当我看到这部歌剧时,很惊讶所有创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尕布龙副省长的故事流淌在青海当代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共产党员精神闪烁着无限光芒,但将他的故事和精神转化成艺术作品,还需要精心的艺术提炼加工。王永革书记、王金锐院长、房千先生、陈璐和众多的主演们费尽了心血,用政治站位、人物刻画、艺术语言和真实故事再次展现了尕布龙同志的光辉形象,讴歌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尕布龙大公无私、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精神。这种深植于人民心中的深厚情感不仅来自于尕布龙副省长的个性魅力,也来自于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致力于艺术的团结凝聚。

看到这一幕,想到这一点,我又想起所有的爱都是奉献来的。

我问陈璐,您是如何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剧中和音乐中的?她想了想,很沉静地说:“想到尕布龙副省长的工作精神,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还有很多人对他的口碑,创作中我多次都哭了,都写不下去了,于是我在想:我要用我最大的能力做好这个剧的音乐创作,刻画一个伟大的形象,我必须努力做好,珍惜领导给我的机会。”

成功来自付出,没有付出的成功就是不劳而获。

《乐记·乐本》载:“知乐,则几于知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音乐使人永远年轻。听完这些作品,我的耳畔似乎又响起了陈璐曾收录于《中国音乐学院社会音乐教师培训教材·中国声乐卷》的作品《春晓》,感觉她就是播撒高原春晓的鹿女!

尾 声

通过陈璐的艺术人生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研究她,也可以考量自己。每一个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内在因素,也有特殊的外在因素。人就是一个社会个体,从单纯的生命科学来讲,属于社会性、精神性、生物性。

诗人周存云先生说:“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美好的事物我们究竟抓住了多少?”

我也经常慨叹不同人的生命价值发展轨迹,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践行的道理,说简单也很简单,说艰难也很艰难。

陈璐的音乐艺术人生就是这样。

猜你喜欢

组歌玉树青海
《孙子兵法》组歌
《这就是我们》组歌十九首
《喊一声幸福跟我走》组歌十二首
大美青海
玉树留芳
过雪山草地——选自《长征组歌》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