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说“四大美人”
2024-01-04李凤能
李凤能
摘 要:世人以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为四大美人,并附会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然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出典看,却与四大美人无关。且貂蝉是戏曲、小说家虚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个人。她的原型,应该是《后汉书·吕布列传》提及的“傅婢”。
关键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人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美人,引得男士心旌摇荡,神魂颠倒。中国古籍中的不少有关美人的故事,直令读者开卷动情,感叹唏嘘。
昔人之形容与赞叹美人,更是藻饰夸张,不吝笔墨。用宋玉的话说,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用李延年的话说,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用白居易的话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典出何处?
说到中国的古代美人,人们免不了就会想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典故,且附会以西子浣纱,鱼见了就沉入水底;昭君出塞,雁见了就降落黄沙;貂婵拜月,月见了立刻躲进云层;杨贵妃触花(含羞草),花叶一挨上便迅速蜷缩起来。只是这些传说来自民间,无可稽考。而就出典论,沉鱼落雁既与西施、王昭君无涉,闭月羞花也与貂婵、杨贵妃无关。沉鱼落雁出自《庄子·齐物论》: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庄子虽夸毛、丽二女为“人之所美”,却说鱼、鸟、麋鹿见了会害怕得远远躲开。他要表达的,其实是物与物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
“鱼见之深入”固是“沉鱼”所本,“鸟见之高飞”却与“落雁”有些不搭调。“高飞”是向上飞,“落雁”的“落”是往下掉。因而杭州大学中文系编《古书典故词典》“沉鱼落雁”条在引述《庄子》上述言论后作了补充:
后世改“鸟飞”为“落雁”,意为雁见到美人就下来。[1]
这一“改”可谓神来之笔,它妙就妙在“改”变了叙事的性质,把由害怕而远离变成了羡慕、妒忌与惭愧,让庄周笔下人与物难以沟通的认知与情感,一下子就得到融会贯通,可以相互交流了。不但人美美人,物亦从而美之。鱼雁惊艳其貌美而羞与同框——这毛嫱、丽姬的颜值该有多高啊!
至于闭月羞花,大抵是元人戏曲中才出现的词汇。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
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2]
又,《误入桃源》第四折:
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3]
无论《西厢记》还是《误入桃源》,虽用“闭月羞花”以形容女子之美,却没有与貂婵、杨妃联系的迹象。因为这两部戏曲的上述唱词,与貂婵、杨妃根本就扯不上关系。
将“沉鱼落雁”与“闭月羞花”连用,也出现在元人戏曲中。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写董卓赞美貂蝉:
我看这女子,生的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好女子也呵![4]
其后,明人小说中亦有此用例。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5]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十七回:
……扬州卫一个千户家女子,十六岁,名唤楚云。说不尽生的花如脸,玉如肌,星如眼,月如眉,腰如柳,袜如钩,两只脚儿,恰刚三寸。端的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6]
从上引元代戏曲和明代小说例句来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只是用以形容女子十分貌美,并不特指美人中的哪一位或哪几位。换句话说,是直到此时,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还没被打上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的烙印。《连环计》虽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貂蝉之美,也只是笼统言之,并没单独赋予她“闭月”的内涵。
二、四大美人来自哪里?
四大美人的概念来自“四大”,“四大”则源于老子《道德经》。该书第二十五章对“道”与“大”作了阐释: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内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所说的“四大”,是指“道、天、地、人”。今人陆元炽解释说:“四个‘大’,含有万物之母的意思。大意说,在宇宙间作为万物之母的,‘道’算一个,天算一个,地算一个,人算一个;又着重强调说:宇宙间有四个可以作为万物之母的‘大’,人是其中一个。”[7]
后来,随着佛教传入,“四大”遂另有所指,佛经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此四者能够产生出一切事物和道理。佛经还说陆地有四大板块: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这四大洲分别由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护持。
再后来,“四大”又逐渐演变成一个普遍概念,用以反映事物最突出、最典型的例类。如古代有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佛教在中国有四大道场: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普陀山观音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民间有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与许仙;小说有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后为《红楼梦》取代)……
于是四大美人一说也应运而生了。要说中国古代的美人,那可多了去了。为什么偏偏就选中西施、王昭君、貂婵、杨贵妃为四大美人呢,我以为归根结蒂是为了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相搭配。而這种搭配,显然是对号入座式的选择。选谁不选谁,不取决于谁最美貌,而取决于谁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能扯上关系。
三、吕布之妻与貂蝉原型
西施、王昭君、杨贵妃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她们的美貌也尽人皆知。把典出《庄子》言毛嫱、丽姬之美的“沉鱼落雁”移植到西施、王昭君身上,再编一个杨贵妃碰萎了含羞草的故事去印证“羞花”,也不值得奇怪。但用貂蝉去附会“闭月”,却有拼凑之嫌。因为貂蝉这个人,来历十分不正。
就现存可靠文史资料而言,貂蝉作为人名,最早见于元杂剧《连环计》。该杂剧中的貂蝉作了这样一番自我表白:
妾身貂蝉,本吕布之妻。自从临洮府与夫主失散,妾身流落司徒府中,幸得老爷将我如亲女相待。争奈夫主吕布,不知下落……[8]
这个“吕布之妻”貂蝉,很值得我们怀疑。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范晔《后汉书》、袁宏《后汉纪》、司马光《资治通鉴》等史籍言及的三国美人,计有孙策妻大乔、周瑜妻小乔、袁熙妻甄氏、秦宜禄妻杜氏、张济妻邹氏、赵范嫂樊氏、孙翊妻徐氏、刘瑁妻吴氏等人,但貂蝉不在其中。史书都不曾提及貂蝉,更没有董卓一见便惊其美艳,夸赞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记叙。
《三国演义》第八回中,也讲到司徒王允府中有一个貂蝉,王允用她巧施连环计以离间董卓与吕布,使二人反目。但她并非吕布之妻。该回书这样叙述:
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允潜步窥之,乃府中歌伎貂蝉也。其女自幼选自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亲女待之。[9]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之妻不是貂蝉而是严氏,貂蝉是吕布后纳的妾。在该书第十九回中,不仅有“布妻严氏”的表述,而且吕布与严氏的夫妻关系还被多次提及。
不过,戏曲、小说家言是靠不住的。历史上的吕布之妻似乎既非貂蝉也非严氏,而是另有其人。清代学者何焯据《英雄记》说吕布与魏续有“外内之亲”(元本、官本作“内外之亲”),推断吕布的妻子应该是魏氏。但他的推断只说出了一种可能,我以为还有另外几种可能,即魏续的妻子是吕氏,或者吕布与魏续有舅表、姑表、姨表亲。
元杂剧《连环计》中蔡邕教王允使连环计的情节是虚构的,《三国演义》中“王司徒巧定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情节也是虚构的,貂蝉这个人物同样是虚构的。那么,貂蝉这个虚构人物在历史上有没有原型呢?《后汉书·吕布列传》有这样一段话:
(董卓)行止常以(吕)布自卫。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也?”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10]
董卓府中这个与吕布私通的“傅婢”,应该就是貂蟬的原型。傅婢是不是美人?范晔未有片言提及。但前文说过,史书记载的三国美人,是没有貂蝉的。当然,傅婢这号人物即使长相不错,也无法与大乔小乔及甄氏等人比肩。由于戏曲、小说作者移花接木的改造,她才得以化身貂蝉,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美人。又因《连环计》中有貂蝉于月下焚香向天祷告的情节,终使后人用以附会“闭月”而一跃登上顶峰,从而与西施、王昭君、杨贵妃并列,成为“四大美人”之一。
注释:
[1]《古书典故词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5页。
[2]王季思校注《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41页。
[3][4][8]臧晋叔编《元曲选》,中华书局1989年重排版,第1365页,第1558页,第1550页。
[5][9]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80页,第65页。
[6]张竹坡批评《金瓶梅》,齐鲁书社1998年版,第1231页。
[7]陆元炽:《老子浅释》,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10]范晔:《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10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