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大千笔下的四川广元山水

2024-01-04唐林

文史杂志 2024年1期

唐林

摘 要: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关张大千绘画作品的研究和文章可谓浩如烟海。不过,从专题的角度来研究关于张大千无画故乡四川的山水作品的文章,目前极少;而对他在四川期间游历广元曾绘过什么作品,论者可以说几无。本文试图以文献记载或机构、私人收藏或拍卖公司拍卖的张大千描绘广元山水的作品,从嘉陵江、剑阁、剑门、明月峡、飞仙阁、西秦第一关、蜀山秦树等七个方面,对其创作年代、题跋、来源、拍卖价格(部分)等,进行初步梳理和考证。通过研究可知,这些作品无疑表现了张大千对蜀地山水的热爱,对于宣传四川、宣传广元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明月峡;飞仙阁;西秦第一关;蜀山秦树

四、明月峡

明月峡,又称朝天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境内、嘉陵江西陵峡东段,因峡谷两岸的山岩多呈银白色,并与青峰、江水相辉映,使整个峡江好像蒙上了一层朦胧的月光,故得名。峡中多奇峰怪石,时而山势嵯峨半插天,时而有宏丽幽深的黄颡洞……明月峡集鸟道、栈道、纤夫道、水道、公路、铁路等六道于一体,为天然的中国交通“博物馆”。

历代诗人墨客途经明月峡时,留下了许多诗篇,譬如庾信:“客行明月峡,猿声不何闻(《和赵王送峡中军诗》),孟浩然:“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入峡寄弟》),于右任:“清风峡接明月峡,山似英雄水美人”(《金牛道中》),以及张大千:“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嘉陵明月峡》),等等。

张大千《嘉陵明月峡》立轴,设色纸本,纵128、横65.5厘米,1940年作。款识: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盘空凿明月,驰想挟飞仙。青霭人家住,丹霄客梦悬。龙门思礼佛,椎断一怆然。 从朝天驿买舟,经明月峡下利州作,蜀江之有峡自此始。庚辰(1940年)春日追旧游写此,张爰。素侄留念,时同在成都。钤印:张爰之印、大千。此作在北京艺融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 667万拍卖成交。

上款人:素侄,不知是何人。

此画著录于北京工艺进出口(集团)2000年1月《中国近代书画精品选》图20。据北京艺融拍品描述, 这件于1940年创作的山水图是张大千仿古阶段后期的作品,当时画家42岁,正在成都。他追忆自己游览嘉陵江时的情形,将写生与仿古结合起来,描绘了一幅气势激昂的峡江胜景图。

张大千《明月峡》,设色纸本,镜心,纵122.8、横27厘米,1939年作。题识: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盘空凿明月,驰想挟飞仙。青霭人家住,丹霄客梦悬。龙门思礼佛,椎断一怆然。 嘉陵江明月峡,蜀江之有峡,自此始也。己卯(1939年)除夕,若飞道长兄两教。弟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在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季拍卖会上,该画估价200万—350万港币,成交价格不详,待查。其在佳士得2019年秋季拍卖会拍卖,估价80万—120万港币,流拍。

上款人:若飞道长,即冯若飞,四川江安人,20世纪30年代初任上海市市长张群的秘书,庄思老的女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29年,张大千借居上海,通过朋友结识了任上海市市长张群的秘书冯若飞,从而认识了张群。冯若飞与张大千之间,常年保持交往。冯若飞曾经以“富可敌国,贫无立锥”赠张大千,而张大千观后又加“一身是债,满架皆宝”。二人交情传闻遐迩。

有人评价,此《明月峡》构图奇绝,已经出现演变的趋势。本作中所用之颜料色彩及山石皴法均见到张大千于四五十年代青绿山水的影子,可谓是他早中期转变中的一幅佳构。

张大千《明月峡》扇面,纵19、横48厘米。其在香港苏富比2002年春季拍卖会估价4万—6万港币,成交价格不详。

以上以《明月峡》为画名的作品共计3幅。

四川广元明月峡,虽然不是非常知名的名胜之地,但也是近现代画家特别是四川画家描绘的对象之一,如陈子庄、周抡园、蕭建初、赵振川等。其中拍卖价格最高者乃张大千1940年作的《嘉陵明月峡》667万;次高者为周抡园1973年作《火车飞过明月峡》镜心,其在北京翰海2016年秋季拍卖会上以126.5万元成交。

五、飞仙阁

飞仙阁,即飞仙关(与雅安的飞仙关不同),今位于四川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南华村的飞仙岭上,自古为入蜀要冲。唐代称飞仙阁。唐代诗人杜甫入蜀经此咏有《飞仙阁》:“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描画巴蜀山水之奇绝,飞仙阁之险峻。以后历代文人经蜀道过此,也多有题咏,如杨慎:“飞仙阁上玄珠侣,千佛崖前巴字水”(《题飞仙阁》)等。

不过,可能是飞仙阁过于偏远或者在绘画界影响不大的缘故,历代著名画家几乎没有描绘它的作品。初步统计,好像仅有吴一峰绘有两图,一是1985年作的《杜甫飞仙阁诗意》镜心,一是《飞仙阁》镜心。张大千可以说是特别的例外。不知什么原因,除了《蜀山秦树图卷》里的飞仙阁,张大千起码还作有6幅以广元飞仙岭飞仙阁为主题的作品。

张大千《飞仙阁》,设色纸本,镜心,纵46、横38.5cm。题识:1.飞仙阁。或谓中唐之漫天岭。大千居士爰。2.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盘空凿明月,驰想挟飞仙。青霭人家住,丹霄客梦悬。龙门思礼佛,丛研一潸然。 往岁同目寒、君璧,自朝天驿、明月峡、飞仙关至广元,舟中口号。钤印:张爰、大千、蜀客。该画第一次在中国嘉德2014年秋季拍卖会重要私人珍藏(一)——钱昌照伉俪藏珍拍卖专场以207万拍卖成交,第二次在中国嘉德2019年秋季拍卖会以230万拍卖成交。

此作原为钱昌照、沈性元伉俪收藏。钱昌照(1899—1988),江苏张家港鹿苑(原属常熟)人,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沈性元(1906—1986),浙江嘉兴人,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钱昌照夫妇与书画界名人关系很好。据有关文字介绍,钱昌照与徐悲鸿情如兄弟,钱、沈伉俪皆不擅饮却常邀傅抱石到家中畅饮,齐白石常为其免费作画。赵朴初对沈性元十分尊重,常为之写字。他们与张大千的交往也甚为密切。在2014年中国嘉德钱、沈伉俪藏珍拍卖专场,除了张大千的作品,还有黄君璧、傅抱石、齐白石、谢稚柳等人的18件佳构以及李可染行书《毛主席词》等,可见其书画藏品之丰厚。

此图曾以《朝天驿》之名称在北京保利2012年秋季拍卖会拍卖,估价120万—220万,但流拍。

张大千《飞仙阁》,设色纸本,立轴,纵78.5、横38.5厘米,1940年作。款识: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盘空凿明月,驰想挟飞仙。青霭人家住,丹霄客梦悬。龙门思礼佛,椎断一潸然。 朝天驿买舟下利州作。庚辰(1940年)冬日写于成都,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签条:大千居士写利州飞仙图。在荣宝斋(南京)2017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此作成交价格184万元。

此画在西泠拍卖2014年秋季拍卖会上,估价120—150万,也成交;成交价格不详,待查。

张大千《嘉陵江飞仙阁图》,镜心,水墨纸本,纵29.5、横99cm,1947年作。钤印:爰印、张大千。

题识: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蟠空凿明月,驰想挟飞仙。青霭人家住,丹霄客梦悬。龙门思礼佛,丛斲一凄然。 八年前与目寒、君璧自朝天驿买舟出明月峡,经龙阁,飞仙关至利州作。飞仙关当即老杜诗中之飞仙阁也。丁亥三月写并记。爰。鉴藏印:望山堂。

该件作品在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望山堂藏画拍卖专场以172.50万拍卖成交。

张大千《利州飞仙》,纸本,扇片,纵18、横51厘米。题识:利州飞仙关稿,迪先先生法家教正,大千同客台北。钤印:大千居士 张爰私印。在浙江嘉瀚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该作品估价3万—5万,拍卖成交,价格不详,待查。

上款人:迪先先生,不知是何人。经查,或为朱希祖。朱希祖(1879—1944),浙江海盐长木桥(今富亭乡)上水村人,字逷先,又作迪先、逖先,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史学专业,1908年在东京与鲁迅随章太炎学习《说文解字》,是章太炎门生之一。有待证实。

张大千《飞仙阁》(北京保利拍品介绍为“图”,实为“阁”),设色纸本,扇面,纵19、横51厘米。款识: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蟠空凿明月,驰想挟飞仙。青霭人家住,丹霄客梦悬。龙门思礼佛,丛斲一潜然。题识落款:1.飞仙阁,或谓中唐之漫天岭,丁亥(1947年)十一月,大千居士。2.爰。钤印:大千、张爰、大千居士。在北京保利2017年第37期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上,此作以6.9万元拍卖成交。

以上以《飞仙阁》为画名的作品共计6幅,是张大千广元之行绘画作品最多的画名。

知名画家很少绘画飞仙阁这一主题,仅有吴一峰有两件作品,一是吴一峰乙丑(1985年)作的《飞仙阁》镜心(在2008年中国嘉德嘉德四季第十五期及第十六期拍卖会以4.48万拍卖成交),二是吴一峰《飞仙阁》镜心(在2012年中国嘉德嘉德四季第三十期拍卖会上以16.10万成交)。

六、西秦第一关

西秦第一关,又称棋盘关、七盘关(因过关的道路在唐代贞观末年时需要盘旋七次,故有此称),位于川陕交界咽喉处(今四川广元市朝天区转斗乡和陕西宁强县汉源镇黄坝驿交界处)的七盘岭上,故号称西秦第一关。它是古代四川连接秦岭以北的东北、华北、中原以及西北的唯一道路枢纽。此关以陡峭险峻而著名,与白水关、葭萌关、剑门关一起,被称为川北四大名关。

七盘关始建于汉代,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历代文星巨子留下许多诗词,如唐代吴融:“近日青天都不鉴,七盘应是未高高。”清代张问陶:“征马下七盘,势如高鸟落。”清代师范:“蜀道雄千古,严关峙七盘。”曾国藩:“破晓七盘山上望,回看蜀国万峰环。”。据广元朝天区文史爱好者统计,古往今来描述七盘岭的诗词多达100余首。

当年,张大千从成都前往敦煌便是由此出关。

张大千《西秦第一关》,设色纸本,立轴,纵130、横66厘米,庚辰(1940)年作。款识:此从七盘关北上,初入秦界,路极陡峻,境亦幽邃,昔称牢固关,为秦之咽喉,今更名西秦第一关也。庚辰春日写记,大千居士爰。印鉴:张爰、张大千。鉴藏印:南阳唐清睿字觉从珍玩。

该作从2007年至2015年经历四次拍卖,分别是2007年的上海朵云轩、2009年的北京匡时、2013年的广东崇正、2015年广东华艺国际,成交价格分别是:337.12万元、347.2万元、 598万元和517.50万元。

此图也以《七盘关》之画名进行过拍卖,分别是1995年的佳士德、2011年的朵云轩(上海),后者成交价494.5万元。

按:张大千《西秦第一关》和《七盘关》实际上是同一幅图,只是画名不同而已。

西秦第一关在中国知名著名画家作品中表现极少,据查,仅有张大千这一幅作品。

七、蜀山秦树

本节涉及两件(卷)作品,一是《蜀山秦树图》,二是《蜀山秦树图卷》

关于画名《蜀山秦树》的作品目前应非常缺乏研究,中国知网(包括学术期刊库、學位论文库)均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互联网上,最多的资料是明代沈周的《蜀山秦树图》卷。该卷纸本设色,纵30.6、横214厘米,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而近现代知名画家中,几乎没有以此画名作画的,似乎只有张大千绘有这个画名的作品。

“蜀山秦树”泛指陕西四川一带的大好河山,常为古人用于感怀,如杜甫:“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元代宋褧:“蜀山秦树碧相连,鸟道花开三月天。”(《送同年王在中编修代祀西行》)“蜀山秦树有德色,猿声鸟道无羁愁。”(《送剑州任倅》)曾国藩:“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题四川桂湖》)张大千所绘此卷的画目正合古代文人们的意思。

(一)《蜀山秦树图》

张大千 《蜀山秦树》,设色纸本,立轴,纵111.5、40厘米。题识: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大涤子济以荆关法写之。率临并录其题。钤印:张、季爰。鉴藏印:钱镜塘藏。在中国嘉德2007秋季拍卖会,此作品估价8万—15万,但最终流拍了。

中国嘉德拍品说明此件作品为上海著名收藏家钱镜塘旧藏。

錢镜塘(1907—1983),原名钱德鑫,字镜塘,以字行,晚号菊隐老人,浙江海宁硖石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收藏大家,一生收藏历代书画共计5万余件。作为收藏家,他与工商巨子刘靖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作为书画家,他与张大千情趣相投,过从甚密;作为鉴定家,他与吴湖帆堪称“双璧”。(参见路明 :《钱镜塘:江南第一藏 》)

(二)《蜀山秦树图卷》

在张大千有关四川山水中,《蜀山秦树图卷》是一件重要的作品,但对其研究似乎有些语焉不详。

关于张大千《蜀山秦树图卷》的情况,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应该是2019年罗宗良的《张大千蜀景作品研究(二)》,文中大意如下:张大千去四川广元是在1939年4月,同行者有宗弟张目寒和好友黄君璧。他们从川陕交界七盘岭七盘关至阳平关等地,归途从朝天驿坐船顺嘉陵江至广元。张大千此行所得作品名称《蜀山秦树图卷》。此卷并不是出游当时所绘,而是回到成都的青城山之后才画的。张大千所作的《蜀山秦树图卷》是分段长卷山水,包括西秦第一关、七盘关、青龙寨、明月峡、飞仙阁、剑阁等七景。

此卷的受赠人是张目寒。张大千在《蜀山秦树图卷》中的《剑阁》一段上题识道:“西北望如万剑斫天,东南望如铁嶂横亘,东连莎鼻,西接绵州,凡二百三十一里,故左太冲云缘以剑阁如冈如陵。四月初七日为寒弟四十生日,同在车尘仆仆中,无可为颂。既归青城,乃成此卷,兼以志一时同游之乐。”

那么,上述一至六节的诸画中是否有部分出自《蜀山秦树图卷》,或者说是与《蜀山秦树图卷》的一些画是相同的呢?

笔者认为图卷中的这些作品与上述诸画并不相同。理由如下:

据巴东《张大千研究》一文介绍,张大千《蜀山秦树图卷》卷首题签由张大千的红粉知交李秋君(1899—1973)书写,卷尾由其知交好友谢无量、溥心畲、沈尹默、陈定山、于右任、曾克耑等多人题跋。此文有关于《蜀山秦树图卷》两条最重要的信息,一是该卷绘于“1939年”,二是该卷画心的尺寸为“高30多公分,长达10公分余”。(参见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1989年二卷第八期,四川省张大千研究中心周芳利2023年7月10日提供)

据此,可以断定张大千《蜀山秦树图卷》应该是单独成卷的作品,或者说它们是独立于一至六节诸画外的作品。理由很简单:一至六节诸画中的所有作品(包括同一画名的作品)中,没有一件作品能够同时满足“高30多公分,长达10公分余”和“1939年作”这两个条件。换言之第一,从尺寸来年,上述诸画均要比《蜀山秦树图卷》内收录的作品尺寸要大得多;第二,从年代来讲,上述诸画中仅有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明月峡》明确绘于1939年,但它的尺寸是高(纵)122.8、长(横)27厘米,并不符合“高30多公分,长达10公分余”这一要求。

关于这个图卷今天藏于何地或为何人收藏?笔者曾于2023年7月14日微信请教罗宗良先生,罗先生回复“未能跟踪藏处”。

张大千《蜀山秦树图卷》的面貌究竟如何,尚待深入研究。

结论

张大千先生所绘上述以四川广元为题材的山水画,不仅是研究张大千绘画作品的重要史料,也是四川广元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

据前面不完全统计,张大千所绘四川广元山水画(包括扇面和《蜀山秦树》)共计26幅,其中:嘉陵江2幅、剑阁3幅、剑门3幅、明月峡3幅、飞仙阁6幅、西秦第一关(七盘关)1幅、蜀山秦树图1幅、蜀山秦树图卷7幅(包括西秦第一关、七盘关、青龙寨、明月峡、飞仙阁、剑阁)。所谓七景,并非7幅图,为计算方便,此处算为7幅。不过,由于资料收集的有限和数据统计的缺失,可以确定的是,张大千所作的广元山水画应该不止这26幅,其真实数据应该高于现有的统计数字。譬如,据有关史料记载,张大行曾考察广元的皇泽寺(一次)和千佛崖(两次)。他在千佛崖短暂的停留期间,发现千佛崖六朝造像数处,得出“广元千佛崖在开元以前早有开凿”的结论,并绘有《千佛崖写生》(1943年)。另外,之前还绘有一幅叫《广元坝》(1942年)的作品。(参见罗宗良文)遗憾的是,由于笔者收集不到这两幅作品的具体情况,就没有将其统计进来。此外,《蜀山秦树图卷》的青龙寨,作品具体情况不详,也不知这个青龙寨位于今天广元的什么地方。如此等等。因此,张大千到底画了多少关于广元的山水画,目前还是一个待解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张大千的作品研究中是普遍存在的。譬如,张大千一生大约绘制蜀景作品3000余幅(参见罗宗良文),到现在发现的蜀景作品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这些问题只能有待后人的研究了。

四川历来是研究张大千的重镇,除了设立于四川内江师范学院的四川省张大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如罗宗良、王平等学者)外,还有李永翘、汪毅、邱笑秋、杨诗云(1938—2022)、刘振宇等张大千研究专家;更有林木、魏学峰、韩刚等美术史家,以及一些关注张大千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如唐波、范美俊等。相信随着时间的过去,关于张大千蜀景作品(当然包括广元山水作品)的研究,会有更多的成果呈现于世。

最后需要说明,本文所列的张大千广元山水画作品(文献记载或机构、私人收藏或拍卖公司拍卖),除少数注明者外,大多数数据采自相关拍卖公司官方网站。由于搜集手段的缺乏,部分数据并不完整;加之因为张大千画名极盛,画价颇高,导致临仿者多,真伪混杂,流播海内外,故这里特别强调拙文介绍之张大千作品仅供研究讨论之用,并无有作投资参考或作品鉴别之意。切切。

感谢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林圭对本文所作的贡献。他不仅帮助辨识了以上张大千绘画作品上的书法题识,还对张大千作品的真伪鉴别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如他指出,由于张大千的绘画与书法在技法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于作伪者来说,难度系数很大(特别是带长款的绘画作品),很难做到不露出马脚,等等。

由于敝人学识有限,掌握文献或数据又不足,故本文肯定多有错讹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作者:美术史学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