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艺术家”田华:做“党的女儿”

2024-01-03郑永娟

恋爱婚姻家庭 2024年12期
关键词:田华喜儿剧社

“祖国改变了我一生,我这个人就是属于国家的。”

2024年9月13日,96岁的田华被国家授予“人民艺术家”。

从《白毛女》河北“喜儿”的本色出演,到党的女儿“李玉梅”的英勇坚毅塑造,继而在《三里湾》《白求恩大夫》《法庭内外》《花好月圆》《江山多娇》等经典作品中的深情演绎,田华朴实自然的表演风格、充满正能量的银幕形象早已烙刻在全国人民心中。她,一辈子踏浪艺海,做“党的女儿”。

进步神速,农民女儿踏上演艺之路

1928年,田华出生在河北保定唐县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取名刘天花,家中6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5。刘天花的母亲因常年熬夜纺棉纱卖棉线劳累过度,又不幸得了疟疾,在刘天花4岁半时就病故了。当爹又当妈的父亲独自抚养6个孩子,生活极其窘迫,刘天花从小就帮父亲洗衣做饭干农活。

孩提时代的刘天花特别喜欢看热闹,一旦有戏班子进村演出,她就心花怒放。每当锣鼓响起,她便放下手里的活儿飞也似地跑向戏台看大戏。

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特别的戏班子,演员个个穿着军装,英姿飒爽。这是一个抗敌剧社,专门给农村老百姓演绎正能量的话剧。观看中,田华发现剧社里有好多跟她差不多年龄的孩童在参演,开心又威风,她心生羡慕,很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于是,刘天花故意站到观众席第一排中间位置,一边看一边提高嗓音跟着唱。高亢洪亮的歌声很快传到剧社负责人耳朵里,剧组领导当即邀请她加入剧社和他们一起表演。刘天花梦寐以求的心愿此刻得以实现,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当年12岁的刘天花就这样加入八路军,有幸踏上革命生涯的演艺之路。时任剧社副社长的汪洋给她取了一个艺名:田华。尽管是贫苦农民的女儿,但她很有灵气也很有激情,在剧社排练过程中进步神速,很快就成了剧组的主要演员,深深懂得每一场表演都是“为人民服务”。

16岁那年,田华光荣入党。党旗下,她发誓:“一辈子对党忠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在枪声四起、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田华随同剧社紧随部队,他们打到哪儿,她就跟着演到哪儿,以文艺演出传播正能量,激励民众。她参演的河北梆子《血泪仇》、话剧《战斗里成长》等,持续增强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

剧社的演艺生活让田华遇上了才华横溢、志趣相投的苏凡。他不仅外语说得好,还热爱音乐、擅长美术,对演艺事业也颇有见解。加入剧社那年,田华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两人彼此欣赏,暗生情愫。

田华说:“为人民服务是我永远不变的初心,艺术是我的枪,舞台就是我们的战场!”随着时间叠加,在不断的演绎中,田华很快成长为一名富有舞台表演力的优秀话剧演员。

深情演绎,成了家喻户晓的艺术家

剧社的所在地,是河北唐县革命老区“抗日模范县”。后来,因工作需要,苏凡被派遣到作战区,田华依然留在原剧组。在两人长达3年的异地恋后,田华因为演技出色被调往华北军区文工团,而在部队立了功的苏凡也来到此处。久别重逢,两人更加珍惜这份赤诚的感情。

经历过革命洗礼与战火淬炼的眷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结为伉俪。可是,就在两人新婚蜜月之际,苏凡接到一个秘密任务——负责天安门开国大典的装修与舞台设计,时限为28天。

这是一份何等光荣的任务,苏凡欣然接受。因属于密保任务,他无法和田华分享这个好消息。幸好田华一贯善解人意,尽管丈夫没有透露丁点消息,作为挚爱,她也笃定爱人此去定是有要紧事。

接下来的近1个月里,苏凡按时完成任务,吃住都在单位,把新婚妻子留在家中。等到开国大典那一天,田华才知道丈夫完成了如此了不起的工作,发自肺腑地为他感到骄傲。

那年初冬,东北电影制片厂(即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正在筹备电影《白毛女》的改编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筛选演员。当时,田华接到剧组来团里挑选演员的通知,满怀憧憬地报名参选。

勤奋肯吃苦的田华,先是跟在组里做场记,默默地把喜儿的台词一句一句记下来。此时,导演看到田华潜藏在骨子里那份土生土长的河北“喜儿”的精气神韵,于是,毅然认定由田华出演喜儿。

为演好角色,一进剧组,田华当即跟着前辈学习电影知识,逐字逐句用心看剧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读书笔记。学习排练期间,她不敢有一丝懈怠。为了更加深入生活贴近角色,田华跟随剧组到河北省平山县小山村体验生活。在导演耐心讲解和引导示范下,田华逐渐找到与“喜儿”之间的高度共鸣。

1951年3月,电影《白毛女》公映后,广受好评。田华将喜儿这个饱经磨难、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贫苦农家女儿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田华也凭借“喜儿”一角的深情演绎,成了家喻户晓的演员。

出演喜儿的经历让田华通过自学大幅度提升了演技,同时也让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虽然在剧社演绎了十多年,但没有接受过系统表演训练的她底子显薄,很难塑造出更有深度、有反差的人物。于是,田华一边演戏一边刻苦学习,28岁如愿考上中国戏剧学院,在表演行业继续深耕精进。

1958年,田华成功塑造电影《党的女儿》的女主角——李玉梅。田华在演绎这场戏时,全身心投入,没有用眼泪去演绎伤悲,而是以坚毅而冷峻的眼神表达对敌人无比的仇恨与蔑视,骨子里蕴藏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到底的坚定志向。

《党的女儿》公演后让观众心潮彭拜,泪湿双眸,在这部电影中,田华一人分饰两角,既要演妈妈李玉梅,又要演女儿妞妞。作家茅盾撰写评论,称赞田华塑造的李玉梅,“没有她的表演,这部影片不能给人以那样深刻而强烈的感染。”

真情演绎是田华演艺生涯的法宝,她塑造了《花好月圆》中的知识青年范灵芝、《江山多娇》中治理荒山的岳仙、《法庭内外》刚正不阿的法院院长尚勤等银幕形象,展现了女性坚韧勇敢的革命风采。

田华说:“生活就是真,是创作的来源。演员要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生活,去体验感悟直接生活,去倾听了解间接生活;《党的女儿》给了我荣誉,给了我不屈的灵魂,演党的女儿,做党的女儿,是我不懈的人生追求。”

热心公益,永做“党的女儿”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田华凭着出色的演技,相继荣获“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第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等诸多殊荣。

1990年,62岁的田华正式退休,她热心公益,一直活跃在各项公益活动中。她说:“人民养育了我,我要还艺于人民。”这份深情厚谊,驱使她不断寻找机会回馈社会。

1996年,田华和退休的丈夫一起创办了一家艺术学校,请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的数位老艺术家为学生指导,通过系统教学培育出许多优秀的青年演员。

田华积极响应中国文联号召,参加“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传递欢乐;在汶川、玉树、芦山等地震灾区,田华成为义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江西老区遂川县慰问演出,她那天高烧不退,仍坚持登台,直至演出完成再去打点滴……

步入晚年的田华对青少年成长格外关注。当得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的消息后,她加入其中,踏足狼牙山、太行山、大青山等,将爱心撒播到大山深处,为山里的孩子带去一名老艺术家的关怀与爱心。

然而,2008年,厄运降临,田华的小儿媳确诊乳腺癌,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小儿子只是普通上班族,收入不高。田华心疼儿子一家人,她和丈夫掏出积蓄为儿媳治病。没想到,祸不单行,小儿媳还没治愈出院,小儿子又确诊肝癌晚期。高昂的医药费,致使全家经济入不敷出,耄耋之年的田华只得重新接受演出,努力拍戏。

2010年,田华拿到百花奖终身成就奖。一下领奖台,她就直奔央视文艺晚会,紧接着进组《飞跃老人院》。满头白发的她为了支撑起这个厄运临头的大家庭,忙得马不停蹄。

当大家得知田华家中的困境,想为她募捐之际,田华却坚定地拒绝了。“观众喜欢我是我的荣幸,我不能消费他们的喜欢。”

积极治疗数年后,儿子儿媳的病情总算稳定下来。田华刚要松一口气,却得知二儿媳也患上乳腺癌。当时,田华的精神差点崩溃。她不明白自己一生无愧于心,为什么孩子们却一个接一个遭难。1年后,田华的丈夫苏凡也患上肝癌。为了家人,她别无选择,再次咬牙,挑起全家的经济重任。这一年,田华已经85岁。

晚年几经厄运折腾,田华对钱的需求十分迫切。尽管如此,但她也从未消耗过观众的信任,更没有亵渎过表演事业。

压力最大的时候,一家制药公司给出200万元的天价酬劳,请田华去拍一个广告,但她生怕贸然宣传会误导民众,宁可多在电视台跑几个组,也不愿意赚这份钱。对于工作,田华一直怀着谦卑的敬畏心。在儿子因癌症去世的那天,她硬生生忍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赶到歌咏比赛现场,带着自然的笑容坐在评委席上。

田华说,这是自己早就应下的工作,绝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耽误节目的进度。2021年北影节开幕式上,田华动情地告诉在座的电影工作者:“我的年龄上不封顶,你们年轻,我也年轻。你们的年轻在脸上,我的年轻是在心里。”

2023年7月4日,田华回到家乡,在河北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出席开幕式系列活动,她动情地说,“我生于这片肥沃的黄土地,95年了,我又回来了,怎能不激动呢!”从天真烂漫到满头发如雪,田华始终坚持用演员职业的特殊身份,坚定不移地传承红色基因。

2024年9月23日,田华被国家授予“人民艺术家”。在颁授仪式上,她两次敬礼,深情地说:“祖国改变了我一生,党改变了我一生,解放军改变了我一生,人民更改变了我一生。我这个人就是属于国家的。”

田华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无论时势如何变迁,那份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她从未退减,她说:“我不仅要做一名好演员,更要做一名好党员。任何时候相信党组织,管住自己,不然就不配做党的女儿!”

奔期颐之年的田华,一辈子踏浪艺海,坚守初心,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慷慨无私的奉献和自强自律,始终承诺并践行“党的女儿”,她是地道的人民艺术家!

猜你喜欢

田华喜儿剧社
田华绘画作品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憨福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白毛女(第一幕节选)
戏剧演出
冲锋剧社在唐县
Sexu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guppies Poecilia reticulata serve as effect biomarkers of estrogens*
橡皮变娃娃
田华丝网版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