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不治流感却致“流感”
2024-01-03郝丽宏
郝丽宏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呼吸系统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突然暴发、迅速扩散等特点—尤其是近段时间,流感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许多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可引起类似流感的情况,对此,我们不得不防。
1967年,Lindenman发现部分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后,出现了寒战、发热、头痛、咳嗽、四肢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并将之命名为“流感样综合征”。后来,临床上将由药物诱发的以寒战、发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为主的类似感冒的,伴或不伴有全身不适、鼻塞、流涕、皮疹等表现的症状群,称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DFS)。
那么,都有哪些药物可能引起DFS呢?下面,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
一、可能引起DFS的药物
DFS是一种特殊的药物不良反应,易与流感相混淆而不易识别。除前面提到的干扰素,链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对乙酰氨基酚、乙胺丁醇、异烟肼、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阿仑磷酸钠、加巴喷丁、拉莫三嗪,甚至各类疫苗等,都有可能引起DFS。
二、早期识别DFS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DFS这种不良反应在临床上的表现并不危重,所以容易被忽视—如果患者本就经常感冒,则会进一步增加鉴别诊断的困难。而且,坦白地说,也很难通过预防措施减少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如果能做到早期识别DFS,减少后续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进而降低用药风险,就已经非常不错了—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早期识别呢?
简单来说,在用药过程中,当出现与治疗作用无关的类似感冒症状时,均应警惕DFS可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时间相关性。DFS的临床症状一般出现在用药后1~2周。②体温。发热一般在37.5~38.5℃之间,很少超过39℃。③实验室指标。部分患者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升高。④停药。停用可疑药物后症状可缓解或消退。⑤药物激发试验阳性(慎用)。
值得注意的是,DFS之于患者可能只是正常的治疗反应表现,提示用药(特别是抗病毒药物)后人体仍保持較好或较正常的免疫应答。因此,若患者逐渐耐受或反应不强,可密切观察而暂不处理。
三、DFS救治措施
对于DFS,若患者无法耐受,或观察后症状加重,则应进行干预和救治。
1.停药
需要提醒的是,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再决定是否需要停药;切莫自作主张。
2.过敏体质者谨慎用药
青霉素注射后宜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利福平宜每日1次连续治疗;干扰素可从小剂量起始,以使患者逐渐耐受;等等。
3.积极对症治疗
对发热患者,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对咳嗽剧烈者,可应用镇咳药;对鼻腔黏膜血管充血导致鼻塞严重者,可应用伪麻黄碱滴鼻剂;等等。
4.联合用药,减少用药剂量
对于那些临床上无法替代的药物,比如即便知道不良反应可能很重,但因治疗需要却也不能规避,又该怎么办呢?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来减少此类药物的用量,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以后,如再遇到感冒久治不愈的情况,你是否能多长一个“心眼儿”?先仔细“盘问”自己的病情和用药情况,看感冒是否因用药不当而引起,如病情允许,应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尽快到医院就诊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