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其悲?何其笃

2024-01-03吴奇

师道 2023年12期

吴奇

一部好书,之所以百看不厌,是因为内容繁盛。加之阅读会带有个人色彩和个体思维角度,故而每人阅读收获亦有不同。正如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又如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中国小说史略》)选择角度不同,会发现不一样的奇妙的风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从人生价值角度来评判的。寿终正寝是自然,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读完《好看的中国文学史》,你会发现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因命运多舛而不能“善终”,其死让人嘘唏不止,悲叹不已!

生命跌宕,交付江海

爱国诗人屈原被贬,远离楚国。尽管有济世之才、报国之志,却因受谗言,返回郢都无望,只好远游;然求贤无门,报国无路,决心以死殉国,表忠贞爱国之心。写下绝命辞《怀沙》后,自沉于汨罗江,结束了六十二岁的生命。其作品,司马迁赞为“与日月争光”,李白也赞“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初唐四杰”首席王勃,出身名门,自幼早慧,才学过人。《滕王阁序》,文思泉涌,笔走龙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言简意赅,境界博大。王勃南下交趾探亲,万万没想到,还没达到目的地,在乘船渡海时,竟落水而亡,年仅二十八岁!

“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的李白,青年时期期望“安社稷”“济苍生”,二十五岁,从家乡仗剑远游;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从长安又开始遨游四方。一生想施展宏图,建立丰功伟绩,无奈官场受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只好漫游天下。

李白死于安徽当涂。传说李白是“捉月而亡”。李太白酒醉之后,月色之下泛舟长江,看到江中皎洁的明月,便纵身跃入水中,抱月而去。

一生敬仰李白的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热情和理想,长安求职,然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穷困,孤独苦闷,悲惨万分。一代诗圣,竟在贫病交加、饥饿寒冷中,孤独惨死于湘江之上的破船中,年五十九岁。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幼时丧父,家居以侍母,借书而苦读,研文习词,及少年,志强气盛,英豪隽达,喜爱兵书,颇有济世之志。然科举仕途并不顺利,因党祸,外放杭州,再贬处州,又谪郴州,继贬横州、雷州,从京都贬到天涯海角。

被贬八年后,终于得以复职北归。至藤州,快乐多饮而醉,醉中醒来,踉踉跄跄地去泉边汲水,不意摔倒在泉边,竟然卒去,时年五十二岁。

奇才遭罪,世人唏嘘

弹得一首好琴的嵇康,早年丧父,家境贫苦,但少有奇才,读书自读,且能精通。品貌非凡,身修长,气质脱俗超凡,有“龙章凤姿”。嵇康才高性烈,离经叛道,对司马集团采取完全不合作态度,结果被阴谋篡权的司马集团诬害致死。嵇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了后人无能出其右的四言诗《幽愤诗》。

临刑前,嵇康从容平静,神情自若。“声调绝伦”的《广陵散》在刑场上回荡。琴声甫毕,刀起头落,何等才华盖世的大文学家、大音乐家嵇康,就这样悲惨地命送黄泉,年仅四十一岁。

写下古今传诵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名句的谢靈运,出身豪门望族,天生聪明,幼时便博览群书,能诗善文;年轻得志,官运亨通,桀骜不驯,狂放不羁;青云失路,仕途遭挫,便纵情山水,消极抵抗。元嘉十年,终被人诬以叛逆罪收捕,流徙广州时被杀,年仅四十九岁。

古代帝王之中,虽不乏能诗善词者,但多半是偶一为之,并少有精彩之作。可其中却有一位皇帝,其词光照天宇,然其命则如彗星掠空。他就是中国词作成就最高的帝王作家南唐后主李煜。出身帝王之家,本不适合做帝王,却登上帝王的宝座,在大宋统一的进程中,成了亡国俘虏。国恨家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七月初七,恰巧李煜过生日,一阙精妙绝伦的《虞美人》让宋太宗怒火中烧。“一个亡国之君如此大胆,居然还在思念故国,说什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遂命人将牵机药放入酒中,令李煜喝下,将他活活毒死。李煜年仅四十二岁!

还有命运多舛、际遇坎坷的陈子昂,四十二岁,惨死狱中。

客死他乡,落叶飘摇

写诗,意趣高妙,气象宏大,既深得前人各家之所长,又不受任何一家所羁绊;写词,高旷豪放,意远情浓,清丽雄浑兼而有之;写文,汪洋恣肆,情理交融,文意波澜,发人深思;书写,长于行楷,笔法骨劲肉丰,跌宕自然,独成一家;画画,墨饱笔酣,生趣盎然,所画竹石枯木,苍劲雄放,一时风流。

此人聪明绝顶,多才多艺。为人品行善良,人格高尚。德才兼备,然受两面排斥,一生仕途曲折,困于州县。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晚年因秉忠直言,被贬海南儋州,生活极为悲惨。幸遇大赦,得以北归。归途之中却病逝于常州,时年六十六岁。此人就是中国历代文人中旷世奇才,“三苏”之中名气最大的苏轼。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郭沫若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女词人李清照一生的成就。李清照,家庭环境优越,自幼聪明好学,少年便获“才女”美誉。十八岁与出身名门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妻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恩爱无限。

金兵南侵,国难突至,美满生活被毁坏;李清照与赵明诚背井离乡,西藏东躲,颠沛流离,积年收集的几大屋金石书画古董,也都丢损殆尽。流亡期间,赵明诚染疟疾突亡。李清照依靠全无,落为孤鸿独雁,漂泊西东,多么凄惨悲凉!后再嫁,又被骗。

绝代才女,晚年生活一直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垂暮之年,想落叶归根,但始终未能如愿以偿。最后客死异乡,连卒年都无人知晓。

壮志难酬,至死为诗

弃官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乃名门之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纵情诗酒,性刚直率”,平生两大嗜好爱菊和嗜酒。在预感自己人生大限将至,神志尚清醒之时,给自己写了三首《挽歌辞》和一篇《自祭文》。“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用颤抖的手写下的《示儿》诗。一息尚存之际,诗人用尽最后一点力气,为世人留下了对国家和民族如此深情的悲歌,令人撕肝裂肺,真真感天地,泣鬼神!

二十岁的陆游,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然而南宋君臣偏安江左,醉生梦死,对金国妥协投降,主张光复国土的陆游,报国无门,空怀激烈之悲叹;六十一岁时作《书愤》,真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七十八岁,抗金北伐决心不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充分表现了他那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八十五岁的高龄,在临终前,依然不忘恢复中原的壮志,真是死不瞑目!后人读之,无不临文嗟悼!

在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中,如果说陆游算是“长寿”诗人,那么出身于贵族世胄之家、七岁即能吟诗、被称为“神童”的李贺,大概是寿命最短的一位,死时只有二十七岁。

才華横溢,事业惜成

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自小聪明好学,少年便获得“奇名”。因革新失败,被贬。再贬边地柳州,勤于职守,补偏救弊,政绩斐然。可惜的是,天不假年,柳宗元到柳州只四年多,疾病便夺去了他的生命,年仅四十七。柳宗元死后,柳州人民非常悲痛,特建寺庙来纪念

他。

能在整个唐代诗歌中自辟蹊径,别具魅力,以“无题诗”备受称誉的李商隐,其诗思深意远,情致缠绵,独具一格,成就卓然。一首《锦瑟》,其谜千古难揭!李商隐的一生与牛李党争相,胸怀天下,然始终无出头之日。长期潦倒愁闷,病逝家中,只有四十五岁。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自小就怀有抗金之志,勇谋有加,文武双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然“可怜白发生”,事业未成,壮志难酬。虽已年迈,但斗志昂扬。在得知南宋北伐大军失败的消息后,痛心疾首,五内俱焚,不久就病逝。 临终前,大呼:“杀

贼!”

英雄无用武之地,实乃人生一大憾事!

名满天下,骸骨无收

姜夔之词,被誉为“如盛唐之李杜”“文中之昌黎”。姜夔科举不第,从此未涉官场,自称“白头居士”,成为一位纯粹的文学家。“道人野性如天马,欲摆青丝出帝闲”是姜夔一生最好的写照。名声响亮,却沉沦终生。尤其晚年,朋辈凋零,生活凄苦。六十六岁,逝于杭州。家贫,竟不能殡殓,幸赖友人张罗,才得以安葬于钱塘江

畔。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盛景,竟令金主完颜亮“欣然有慕”,“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此词作者是柳永。其少时极聪明,词作名满天下,然科举落地,金榜无名,写词发泄满腹牢骚,自称“才子词人”“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结果惹得宋仁宗龙颜大怒:“奉旨填词去!”到手的进士,弄丢了。

柳永,多才华,然科举不顺,四十多岁,才仕进,高中皇榜。丢官后浪迹天涯,潦倒穷困。寄食润州寺庙时,贫病交加,逝于僧舍。是谁埋葬了他?不是家人,不是朋友,而是一群风尘知己!

呕心沥血,名作千古

能让颇为挑剔的林黛玉发出“词句警人,余香满口”的赞叹是哪部作品?“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出自何人之手?作品是《西厢记》,出自王实甫之手。

传说王实甫写《西厢记》时,全身心都沉浸到作品里去了,终日饭茶不香,夜不能寐。创作过程中,王实甫常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写,词斟句琢,反复推敲,稿还没写完,人先累倒。坐着写,躺着写,简直是写疯了,最后竟是口吐鲜血,握笔而亡。试想,没有这般呕心沥血,哪来的文辞优美、诗意淳厚的《西厢记》?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足见这部代表中国古典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曹雪芹出生在贵族家庭,受极好的教育。一部巨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生活穷困:“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乾隆二十八年,曹雪芹心爱的独子不幸患病离世,这令他万分悲痛,日日去儿子坟前哭泣,因过度悲伤,自己也病倒。除夕之夜,在万家燃放烟花爆竹、喜迎春节之时,曹雪芹以四十八岁的生命,凄凉而悲惨地离开世界。

一场鹅毛瑞雪,把淄博大地变成了一个美丽晶莹世界。古稀之年的蒲松龄让家人把他的靠椅搬到窗前,他想好好看看这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七十五岁的蒲松龄,举目四望,望了好一会儿,觉得有点累,便闭目养神,让家人没料到的是,他这眼睛这一闭,就再也没睁开。被誉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之王的一代文学大师,就这样倚窗而坐辞世了。

《聊斋志异》是凝聚蒲松龄一生心血的著作。“集腋为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朝廷重臣王渔洋愿以千金买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全部书稿,穷困的蒲松龄颇有志气,不卖!因为贫穷和没有地位,直至他去世五十年后,《聊斋志异》才得以首次付梓。

读这些文人之死,无限伤悲,感慨万千!“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西晋左思《咏史》)无论出身官宦还是寒门,无奈命运多舛,际遇坎坷。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无“发愤忧国、哀怨悲恸、寂寞失意、笃志潜心”,焉能“匠心慧眼、奇想浓墨、妙语巧绘”著文

章?

(作者单位:天津市天津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