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经典名方开心散及其类方组方理论探析

2024-01-03殷俊梅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33期
关键词:定志类方茯神

殷俊梅 王 偲 丁 侃 高 雅

1.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医中药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2]、《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3]基础上,积极组织推进古代经典名方研究考证工作,并在2022 年9月发布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 首方剂)》[4]。开心散是首批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厘清开心散的命名、来源,探析其组方特点,并对比其类方,研究功效与主治病证,对当代临床拓展经典名方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1 因名责实

开心散名为“开心”,并非指此方令人心情愉快,而是指本方以开心窍为目的。《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5]:“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窍通利与否,影响人的情志、记忆、思维活动。如苏轼所作“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即指门冬饮子有开心窍、暖脾胃功效[6]。

从开心散的别名亦可窥得本方的立方意图。《医心方》[7]称开心散为“令人不忘方”,凸显了本方的主要功效。开心散亦称“定志丸”“定志小丸”“定志汤”,《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5]称“肾藏志”,表明本方除开心窍之外,亦与调肾定志关系密切。

2 处方来源

开心散首见于北周·姚僧垣《集验方》,原书已佚失,后经《医心方》[7]辗转流传:“开心散……远志一两,人参一两,茯苓二两,菖蒲一两。”

开心散后世流传版本多来源于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8]曰,“开心散主好忘方: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右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也有以“定志丸”“定志小丸”“开心丸”“定志汤”等名传世,但用量略有差别。

3 组方特点

3.1 性味配伍

开心散主要由甘、苦、辛三味相伍而成,全方偏温。《神农本草经》[9]载,人参甘微寒、茯苓甘平、远志苦温、菖蒲辛温。甘苦辛合用,集补益、化湿、通窍于一体,符合《内经》脾湿肾燥病机的组方理论,正如《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5]:“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又《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5]:“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脾恶湿,苦可祛湿;肾恶燥,辛可润燥;甘苦相配,补脾袪湿;甘辛相配,润肾祛燥,养先后天。

3.2 剂量关系

唐代度量衡中1 两约为现代13.8 g[10]。《备急千金要方》[8]中提及“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可见,开心散原方剂量依次为远志13.8 g、人参13.8 g、茯苓27.6 g、菖蒲13.8 g,四味药的剂量比例为1∶1∶2∶1,这与《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 首方剂)》所载一致[4]。

除《医心方》[7]沿用以上药量外,后世比例多有调整。如《外台秘要》记载比例为2∶3∶2∶2。《圣济总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普济方》[11]记载比例为2∶3∶3∶2。《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医灯续焰》所载比例为1∶1∶8∶4,《医学从众录》[12]所载比例为1∶3∶3∶1。总体而言,开心散中茯苓用量较大,为全方主药。

3.3 剂型与服用方法

开心散因流传记载不同,有散、丸、汤等不同制剂形态。其中,以“丸”命名者较多,有“定志丸”“定志小丸”“开心丸”等名称。方有执:“丸,缓也。”[13]丹波原赖转载《医门方》[7],称本方“恒服之佳”,结合原方主治好忘、胆怯等慢性虚损性疾病,因而丸剂更符合本方的制方意图。

本方的服用方法因剂型不同而各有特点。散剂为日三服,以“1 方寸匕等于5 g”计算[14]。原方1 日用量约为远志3 g、人参3 g、茯苓6 g、菖蒲3 g。丸剂的服法为小量起服,逐渐加量,如《圣济总录》载开心丸:“每服三十丸,米饮下,日再服,渐加至五十丸。”[15]

4 类方对比

4.1 药物变化

开心散类方经专家认定,以下列7 个方剂为主:令人不忘方、菖蒲益智丸、定志丸、远志散、小定志丸、远志丸、加味定志丸[16]。其中,令人不忘方、菖蒲益志丸均见于《备急千金要方》[8]。定志丸、远志散分别见于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小定志丸见于南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远志丸首见于元代《永类钤方》,后收入明代《普济方》。加味定志丸见于明代《济阳纲目》。开心散7 首类方的出处与药物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开心散类方出处与药物变化表

相较开心散,令人不忘方新增一味茯神,以增强宁心、安神之功。剂量上重用远志、人参,增强安神明智,交通心肾功用,可推知该方注重治疗心气不足,而较少兼顾胆实痰热。菖蒲益智丸增加了桔梗、牛膝、桂心、附子四味,降低健脾和胃之功,增强引火归元,补火助阳之效。定志丸新增一味朱砂,以增强清心明目,镇惊安神之功,而剂量上,重用人参补心气,配伍菖蒲开心窍,诸药共奏补心安神之功。远志散剂量上整方均有增加,加强补心气之效,同时新增一味黄连以制心火,使补而不亢。小定志丸较开心散增加了朱砂、茯神,其中茯神宁心,朱砂镇惊,以姜汁腌渍远志并去其心,全方可增加醒脑健脾、提神暖胃之功。

远志丸与开心散比较,增加茯神、辰砂、龙齿三味药,茯神可宁心安神,龙齿可镇静安神、清热除烦,辰砂可安神解毒,三药与开心散配合应用增强了清心镇惊之用。从剂量上来看,远志菖蒲有所增加,茯苓用量减少,突出益智功效。加味定志丸增加了郁金、辰砂、琥珀三味,郁金清心凉血,辰砂琥珀并用可镇惊安神,增强了清心之效,可治疗因痰迷心膈所致的惊悸怔忡、思虑过多等证。

4.2 药性特点

7 首类方所增药物延续了开心散以甘、苦、辛为主的性味配伍特点。按照药性特点分为4 类(表2)。1类为增加甘味药,如令人不忘方、小定志丸、远志丸均加茯神,增强养心安神功效。2 类为增加辛温药,如菖蒲益智丸加桔梗、牛膝、桂心、附子,增加温补下元、祛寒止痛功效。3 类为增加苦寒药,远志散加黄连,加味定志丸加郁金,增加了清心安神功效。4 类为增加重镇药,如定志丸、小定志丸加朱砂,远志丸加辰砂、龙齿,加味定志丸加辰砂、琥珀,增强重镇安神功效。

表2 开心散类方所增药物药性与功效表

4.3 剂量特点

除药物变化外,关键药物的剂量通常反映了全方的补泻偏重。按照由补至泻的顺序:小定志丸重用茯苓、茯神、人参,重在补气养心安神。菖蒲益智丸、加味定志丸仅重用茯苓,强调宁心安神、利水渗湿。令人不忘方、定志丸均重用远志、人参,化痰浊与补气养心并举。远志丸重用远志、菖蒲,重在化浊通窍。远志散重用远志、黄连,强调清化痰热。

4.4 剂型与服法变化

7 首类方中有5 首采用丸剂,目的在于缓治、常服。与服用方法结合来看,定志丸、小定志丸、加味定志丸均需配米汤送下,顾护脾胃,以免因长期服用损伤脾胃。令人不忘方、远志散两首散剂则需用酒送服,借酒气辛散之性送达药力至全身。此外,开心散类方用于治疗特定病症时,还有特殊服用方法,如《明目至宝》[17]用灯心汤送服定志丸,清心明目,治疗目病。可见,开心散及其类方的使用,需要特定剂型配合特殊服法,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5 主治演变

5.1 好忘

“好忘”是开心散及7 首类方的核心主治病症。《备急千金要方》称开心散“主好忘”。定志丸治“差错谬忘”,远志散治“心热健忘”,小定志丸治“忽忽喜忘”,菖蒲益智丸治“善忘恍惚”,不同类方对“好忘”的描述虽有区别,但均以记忆力差为主症。

5.2 神志异常

开心散传至宋代,已超出原方“主好忘”的主治范围。《圣济总录》[15]载开心散能解“忧愁悲伤不乐”。陈自明称开心散能治“神虚心怯……或语言鬼怪,喜笑惊悸”。远志丸、定志丸、小定志丸主治类似,或“忧愁不乐,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等喜怒无常之症,或夜晚“梦寐惊魇,恐怖无时”,或白天“登高涉险,神魂不安,惊悸恐怯”。

5.3 心身疾病

开心散亦可主治与心理疾病相关的躯体病变,如《保婴撮要》[18]称该方治“睡卧不安,惊悸怔忡”。《医学纲目》[19]用该方治疗遗精:“丹溪治一形瘦人,便浊梦遗,作心虚治,用珍珠粉丸、定志丸服之。定志丸者,远志、菖蒲、茯苓、人参是也。”在此,定志丸为开心散别名。

开心散类方治疗心身疾病,如定志丸治目病,主治“不能近视而能远视”[17]。加味定志丸主治肥人痰迷心膈,怔忡惊悸。菖蒲益智丸能破积聚,止痛,可用于以阳虚寒凝为主要表现的心悸胸痛、胆怯善惊等心身疾病。

6 启示与展望

6.1 甘苦辛配伍是核心

《内经》苦欲补泻理论是中医方剂的基本组方理论之一。该理论强调组方应依据中医五脏特性,顺其性为欲,为补;逆其性为苦,为泻。脾居中焦属土,喜燥恶湿,所谓“脾苦湿,急湿苦以燥之”[5]。故调脾用甘味补益为顺,用苦味燥湿为逆;肾居下焦属水,吴昆:“肾者水脏,喜润恶燥。”[20]用辛味药可通窍润燥,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故调肾用辛味润燥为顺[5]。

开心散及其类方均遵循《内经》[21]苦欲补泻理论,采用了甘苦辛配伍的核心组方思路,脾喜甘,甘能补益,故可用人参、茯苓健脾;脾喜燥恶湿,苦能燥湿,故可用远志、菖蒲燥湿醒脾;肾喜润恶燥,辛能润燥,故用远志、菖蒲开窍。甘补、苦燥、辛润,三者相合突显了开心散及其类方以脾湿肾燥为特点的核心病机[22]。由此可知,调脾肾是开心散的组方本质,而“开心窍”仅为调脾肾之结果。

6.2 因证设量是变法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用量。方剂能否取得理想效果,除了选择对证的药味外,制订合适的配伍,剂量亦是关键。一病必有一主症,一方必有一主药,剂量变化,则主药变更;主药变更,则方剂主治亦有变化。因此,确定疾病主症后,应重用针对主症的1~2 味作为主药。

开心散及其类方的主药剂量随证候特点而定,如以心脾气虚为主要矛盾,可重用人参、茯苓、茯神等;以痰湿阻窍为主,可重用远志、菖蒲;以睡眠不安、易惊多梦为主,则可重用龙齿、琥珀[23]。本文所述类方虽然仅有7 首,但量随证变,方随法出,可以开心散为基础方,变化衍生出其他类方,如加补气药,则健脾补气;加祛湿药,则健脾利湿;加祛痰药,则通窍豁痰;加安神药,则镇惊安神;加补血药,则气血双补。以开心散为本,变化无穷,一加一减,进退之间,无往而不利。

6.3 因“剂”制宜是诀窍

剂型反映了方剂的制方意图,王好古:“炼蜜丸者,取其迟化而气循经络也。蜡丸者,取其难化,而旋旋取效也。”[24]而实现这一制方意图,需要根据剂型特点配合对应的服用方法。这也是开心散及其类方的应用诀窍。使用米汤、酒、灯心汤等药引送服,是开心散及其类方的鲜明特点,这不仅可以改善服药口味,而且可减缓药性,减少药物对脾胃的刺激,有利于服药顺利。这对当前中成药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重制剂、轻服法的问题有现实启示作用。

6.4 主治延申是结果

方剂主治的延申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方剂理论认识的逐渐深化,也是对疾病共性深度抽提的结果。躯体出现的异常症状常受心理疾病影响,而异常的心理状态又常可通过治疗躯体疾病得到缓解。就此而言,形神同治已成为各科临床诊治的原则。

开心散及其类方的主治经历了从单纯的“好忘”到神志疾病,再到心身疾病的演变,实质是中医学形神一体观念在开心散中的发掘过程。临床应用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开心散的组方药物,本文所示开心散7首类方在于示人以法度,临证抓住脾湿肾燥的核心病机可进一步拓展主治范围[25]。

猜你喜欢

定志类方茯神
茯神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柴胡类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治神经衰弱
安神定志丸治疗心胆气虚型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苓甘五味姜辛汤及其类方治疗痰饮病的探讨
朱熹“定志”思想对当代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启示
安神定志灵对SHR大鼠突触体ATR、LDH及AC/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
茯神小米粥治失眠
基于属性偏序理论的李赛美教授运用柴胡类方思路探析
安神定志灵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模型大鼠自发活动、焦虑及空间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