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貌焕新颜:驻村帮扶如何打通乡村“致富路”?

2024-01-03李权云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46期
关键词:桑植县中烟致富路

李权云

湖南省桑植县龙潭坪镇三合界村云上天鹰山。图/湖南中烟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龙潭坪镇三合界村位于湘鄂交界处,村里有一条两公里多的主干道通往湖北省邻村。早年间,这条跨越湖南、湖北两省边界的道路路窄坑深,“晴天阵阵灰、雨天一摊泥”,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如今,这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已经建成为宽4.5米、全路段画着红黄蓝标线的村中主干道,成为当地的“地标工程”。“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给当地带来新的活力:随处可见的网红打卡地,原生态的露天咖啡吧,远处青山云绕,近前绿树浓荫。

从曾经偏僻封闭的乡村,到如今的红火景象,这里到底经历了什么?

驻村帮扶制度是国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对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的总体要求,帮扶工作队要立足定点帮扶地区实际情况,在政策、资金、人才和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协助当地持续提高“两不愁三保障”质量水平,坚决守牢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社会、生态和组织等全面振兴工作。

三合界村民对于一条能通往家门口的路已经盼望已久,他们的期盼在2021年后变成现实。

2021年5月,乡村振兴驻村帮扶行动启动,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中烟”)进驻桑植县龙潭坪镇三合界村开展乡村振兴。

三合界村地处山区,全村346户居民,10户以上相对集中居住的只有5处,地势最低的金龙溪海拔 470 米,最高的天鹰山顶海拔 1458 米。工作队员们经常是“翻山越岭”地去走访,在走访过程中还曾多次“险象环生”。湖南中烟驻三合界村帮扶工作队现任队长谭杰回忆,原来全村29.5公里道路,有24.5公里没有硬化。

所以,帮扶工作队进驻后,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三合界村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态好,坚持‘经济、适用、环保、特色’原则,尽量依山依地势建设道路,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为修好路,工作队完成村路整修、硬化和拓宽,还带着村民沿路种植花草种子、安装菜园围栏,在村内主干道沿线增设改造路灯180盏。两年多时间里,三合界村的硬化道路基本实现通组。

村民们也养成了个新习惯,闲暇时沿着新修好的路悠闲漫步,他们说:“以前都是我们羡慕隔壁村子,现在是他们来我们的村路来散步了,大家心里都特别自豪。”

除了道路通组硬化,工作队还实施了饮水工程,对村内原有水厂进行水源扩充。如今,村里新建的500立方米和100立方米水池已投入使用,6972米水管网线将自来水送进了家家户户。

此外,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美化工程也在同步推进,在公路沿线种植花草、安装菜园围栏,增设改造路灯,规划建设垃圾分类亭,改厕78座,建设公厕2座,用油漆和画笔为老旧房屋“美颜”,工作队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如今,走进三合界村,干净整洁的硬化路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楼房与山林相映成趣,改建后的养老院设施更全,湖南中烟投资的产业文化中心也正加紧建设。

在湖南中烟其他帮扶地区,这样的变化也在上演。桑植县金龙村虽然与武陵源核心景区仅“一山之隔”,但因道路不通,难以融入武陵源文旅产业的“圈子”。因此,联通金龙村和武陵源核心景区的竹黄公路成为湖南中烟帮扶桑植县的重点项目。公路打通后,金龙村至武陵源景区的车程缩短为十多分钟,金龙村将具备承接武陵源核心景区文旅产业外溢的基础。

路通了,水有了,曾经制约三合界村发展的诸多瓶颈正逐一消除,越来越多的村民觉得,回乡发展也有奔头。“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和集体经济,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在工作队的带动下,原本打算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在村里规划起自己的事业。

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中国烟叶主产区。烟叶生产是烟区大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明确把烟草列入种植业特色产业规划。

湖南中烟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后明确了“立足三合界村、发展龙潭坪镇、带动桑植县、辐射张家界市”的烟叶产业发展规划,探索烟叶产业发展新模式,在村内打造职业化烟农培训基地。这些举措为村民发展烟叶特色产业增强了信心。

除了特色种植,有村民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创办餐饮店,有村民发展民宿康养、园林绿化、农家乐等新興产业。乡村旺了起来,烟火气也浓了。

3年来,驻村工作队有效协同与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以村集体名义创建了“三合界”品牌,持续引进康蔬农业、十八洞酒业、婉嘉乐生态农业、瑞湘菌业、湘丰桑植白茶等优秀企业,以电商平台运营销售为依托,实现村企共同发展、共创共赢。昔日的革命老区、重点帮扶对象正以产业为抓手,发展底气越来越足。三合界村集体经济2023年预计将达到60万元,农户人均收入预计达到1.29万元。

“口袋”富了,“脑袋”也要富。文化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由外延式推动为主逐渐转向内生性发展为主,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发展助力赋能、激发内生动力,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是文化的“富矿”,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比如流传千年的耕作制度、先进的栽培方式以及农业技术,凝结先人智慧的手工制作技艺以及多姿多彩的民俗等。充分挖掘优秀乡土文化资源,是文化振兴的“大事儿”。

帮扶过程中,工作队注重以文化涵养乡村振兴新动能,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三合界村委与帮扶工作队共同编制三合界村文化手册,包括桑植民歌、白族火把节等底蕴深厚的乡村特色文化跃然纸上,村民文明公约、村训、村规也吹拂出文明新风。乡村不再是单调的一日三餐与麻将声,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起来。

三合界村出现了一支由村民组成、不拿报酬的保洁队伍。在帮扶工作队的组织下,他们开展卫生大扫除,清理整治农村巷道、田间地头的卫生,真正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有力提升了三合界村的人居环境。

推动乡村从“空心”向“实心”转变,是驻村帮扶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今,三合界村和众多乡村振兴中受帮扶对象一样,人有了,村旺了,从曾经缺乏活力的空心村,到如今生机勃勃的“美乡村”,实现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多方面的发展。

为此,湖南中烟驻村工作队打通振兴“最后一公里”,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挖掘乡村文化要素,全方位推动帮扶乡村全面振兴。

十年驻村帮扶,湖南中烟始终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社会责任,聚焦产业扶贫、产业兴农。目前,湖南中烟为乡村振兴派出驻村干部23人,帮扶10个村,为其他地区的帮扶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湖南中烟表示,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发展方略、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经营主体,湖南中烟始终以心怀“国之大者”、落实“省之大计”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了“国家队”的作用。

猜你喜欢

桑植县中烟致富路
打造“睡觉村”IP 走上致富路
小钩针“钩”出致富路
湖南中烟联合湖南大学揭示植物维持代谢平衡的机制
安徽中烟:坚持党建引领 提高帮扶力度 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电子商务 为农产品插上翅膀
金银花“香溢”致富路
嫁接对烤烟烘烤特性的影响
邹军
改建民宿走上致富路
山里娃的“飞天”梦——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中学初二学生张世林的航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