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天鹅”风险的防范策略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

2024-01-03兰可雄

银行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天鹅气候风险管理

兰可雄

“绿天鹅”(Green Swan)一词最早出现在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绿天鹅》一书中,该书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绿天鹅”事件,“绿天鹅”不仅可能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而且还可能波及金融系统,成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诱因。

“绿天鹅”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系统性风险。“绿天鹅”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两类。物理风险来自极端自然灾害,导致公共基础设施、个人财产受到破坏,资产价值受损,居民财富减少,可能影响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转型风险是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走向一个更可持续、污染更少的未来时,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影响市场主体的经营方式、盈利模式,甚至于其市场竞争力。市场主体对气候风险的重新认知和评估有可能导致宏观经济的波动。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都有可能影响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若进一步溢出、渗透到金融体系则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信用风险。气候风险的直接或间接暴露,可能使商业银行的信贷客户承担与气候相关的责任风险,导致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降低、信用状况恶化,导致信用评级下降,违约概率(PD)升高。同时,气候政策、新技术和持续增长的实体风险的变化,可能导致用作抵押品的资产大幅贬值,致使商业银行重新评估押品价值,导致借款人债项评级下降,从而造成更大的违约损失率(LGD)。如果气候风险带来的信用风险大面积显现,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拨备增提、盈利下降。

市场风险。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价格包括金融衍生品价格剧烈波动,不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可能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市场动荡,进而导致市场风险加大。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可能更直观地影响市场风险,因为它直接影响底层资产的安全;转型风险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资产当前及未来的估值。尤其是投资者或资产持有者对金融资产及底层资产的价格预期产生波动时,可能会体现为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从而造成市场恐慌情绪蔓延,甚至引发大规模的市场抛售潮。一旦金融市场风险持续增加,势必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操作风险。“绿天鹅”带来的外部事件直接给商业银行造成的操作风险似乎不那么严重,但商业银行可能因直接暴露于气候相关风险之下而受到影响。例如,商业银行的营业办公场所或数据中心如果受到物理风险的影响,其正常作业运营秩序可能会受到影响,产生业务连续性风险,从而影响到客户或者其他的商业合作伙伴。转型风险中政策和监管措施的出台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产生违规操作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绿天鹅”带来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可能产生“列车效应”或者“叠加效应”,不同类型风险同时发力会冲击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导致其短期内快速获得融资的能力受到约束,或者再融资成本高企,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常见的情形是信贷客户违约增加,资产流动性受损,银行可能无法在短期内进行再融资,增加负债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期限错配严重,导致银行间贷款市场的流动性紧张。

声誉风险。金融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会将气候变化风险作为评估银行价值的考量因素,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会通过对商业银行行为作出有争议的解读等方式影响商业银行声誉,使商业银行产生声誉风险。商业银行一旦受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严重冲击,必将导致其经营效益受损,股东、员工、金融消费者、金融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受损,导致负面评价增加,触发舆情和声誉风险。转型风险也会使商业银行遭受舆情风险和名誉损失。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员工有章不循或主动钻制度(控制)漏洞造成的风险。在推进绿色金融过程中出现的“漂绿”行为就是一种道德风险。比如,商业银行夸大宣传绿色金融,定义各种绿色金融产品缺乏统一标准,贴着绿色标签的信贷、基金、债券、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可能是棕色的;打着履行社会责任旗号的环保绩效可能是被夸大的;表面上是光鲜亮丽的“绿色”,实质上可能是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投融资业务。

“绿天鹅”风险防范建议

锚定“双碳”目标,做负责任银行。从2007年《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见》的发布到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制定,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政策,为商业银行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任银行原则》为商业银行实现负责任发展提供了远景目标和行动指南。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投身负责任银行建设,锚定“双碳”目标、完善公司治理、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专业能力、筑牢防范“绿天鹅”风险的底层逻辑,物理风险管理和转型风险管理同步发力,防范系统性风险。

厚植绿色底色,做好绿色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是“绿色原则”,商业银行要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发展绿色金融。要减碳添绿,支持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增效,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以客户为中心,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立足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到金融服务与经营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为厚植绿色底色贡献金融力量。

开展外部合作,参与气候投融资。一要争取地方政府、监管部门支持,开展合作。支持开展气候投融资项目,协助地方建设完善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基础设施等工作,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设立气候友好型产业发展基金、项目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气候投融资风险分担机制,防范或减轻极端天气事件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二要借助有经验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环境风险开展评估,对绿色企业开展ESG评级、环境风险分析、披露环境信息等,帮助商业银行盯住高能耗、高污染资产的价值变动,以及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的资产产生的减值风险。三要与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气候风险金融防范体系的建设,积极学习国际组织先进的气候投融资、环境风险管理技术,与国际组织分享自己最佳的“绿天鹅”风险管理实践和经验,发挥气候行动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应,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建设风控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一要建构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商业银行气候风险管理框架,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将气候风险嵌入到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当中,明晰各条线、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管理责任。二要健全ESG治理架构,在董事会层面建立ESG工作的决策和领导机制,建立由管理层、执行层构成的ESG工作组织体系,实现管理层对ESG工作的指导、监督,执行层对ESG工作的贯彻执行。三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尝试和完善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协同生态合作伙伴,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投入银行智慧营销、智慧运营、智慧风控等场景建设,搭建行业、区域、企业、项目、产品等多维度生态数据管理体系,通过数字化挖掘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四是开展气候风险管理协同。在商业银行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广泛展开气候风险管理协同合作,充分利用各地市场监管、税务、法院、公安、社保、海关、司法、环保等政府部门搭建的信息服务平台,积极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进行气候风险相关信息与成果共享。五要强化气候风险认知,让全体员工保持对“绿天鹅”的高度警惕,提高驾驭气候风险的能力。

创新经营方式,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要根据ESG需要和防范“绿天鹅”风险需要,制定气候投融资相关战略目标与规划,创新经营方式,迭代风控模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持合理流动性,增厚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安全垫。要加快产品创新,丰富绿色产品体系,提升产品集成能力。比如,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集线上获客、申请、审批、放款、数据监控、贷后管理等于一体,提升业务办理体验和效率。

协同利益相关方,防范声誉风险。一是加强银行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在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社会责任报告中,对气候风险管理进行专章专节披露,传递和共享气候风险管理工作的经验和行动方向,释放气候风险管理的增量价值。二是帮助银行客户积极参与气候风险管理行动,提高ESG管理和披露水平;帮助个人投资者逐步建立自己的ESG风险宏观分析框架,保持对“绿天鹅”风险的跟踪观测,通过投资、抗灾资产对冲“绿天鹅”风险。三是开展公众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气候风险的认知与应对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绿天鹅”风险的良好氛围,以缓解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抑制“漂绿”行为,防范道德风险。一是从规章制度上,压缩“漂绿”空间。通过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绿色金融”的内涵外延,规范ESG信息披露,设置“漂绿”行为罚则,从规章制度上抑制“漂绿”行为。二是从机制上,完善“漂绿”治理机制,明确“漂绿”责任承担机制,引入ESG报告独立鉴证机制,运行“反漂绿”长效机制。三是从制度上,完善ESG报告强制披露制度,健全社会公众、新闻媒体、非营利组织等对“漂绿”行为的监督制度,避免ESG报告沦为文字或数字游戏。四是从控制上,借助数字赋能抑制“漂绿”冲动。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赋能,对气候相关信息加工处理,优化算法,通过数字化手段抑制“漂绿”行为。

猜你喜欢

天鹅气候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一张图看天鹅奖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热跑”天鹅
天鹅之死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天鹅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