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困境及路径探析

2024-01-03琦,马

关键词:职业农村学校

郝 琦,马 源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作为农业大国,中华民族要想复兴,首先乡村必须振兴。乡村要全面振兴,产业是关键,教育当先行。[1]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促进乡村地区教育振兴,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显著提升,也有利于我国教育强国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性

(一)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人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2]培养创新人才是提升乡村质量的关键。[3]168当前,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进城成为城市新市民,乡村振兴缺乏足够的智力支撑。如果乡村有能力的人仍然流向城市,其余人振兴乡村的信心是非常薄弱的。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不断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反哺农村,给乡村振兴带来希望,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乡村振兴的最终实现,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功能支持与帮扶”,[4]10乡村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一大批农民工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定的技能,带动村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同时,政府加大对乡村教育振兴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公平的教师录用制度、提高乡村教师的绩效福利制度,吸引青年教师深入乡村开展教学,提高教师生活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动力和人才保障。

(二)乡村教育振兴是我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强调:“加强乡村教育的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当前乡村教育最明显的劣势是教育模式单一,多数家长对孩子课外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学生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摆脱现状,而由城乡教育发展不均使得乡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地区的学生相比更难在学业上有优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加大力度发展乡村教育,着力解决乡村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资源相对紧缺、教育质量普遍较低等问题,使乡村地区的学生享有同城市学生平等的教育资源,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乡村地区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我国的教育水平才会向前迈进一步。

(三)乡村教育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乡村教育振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提升村民整体综合素质和道德文化水平,通过乡村教育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1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当前乡村教育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是乡村地区得以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乡村地区教育发展仍然存在教育设施不够完善、教师结构不合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乡村教育发展仍相对落后。

(一)基础教育设施不完善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农村地区的孩子受教育率逐年增高,大多数适龄孩子能如期进入学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初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使农村基础教育不断得到发展。不仅如此,随着定向师范、特岗教师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大批教师流向农村,为农村教育发展注入活力,促进农村地区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对乡村地区教育投资占比与城市相比来说相对较少,导致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教学设备不齐全。此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网络在教育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城市地区大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将网络和教学紧密结合,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更加快捷便利。但是,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匮乏,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低,造成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少,知识面较窄,课外知识拓展渠道较为单一,不利于全面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发展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是关键。农村地区教师年龄普遍较高,学历普遍偏低,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教学能力相对较弱,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此外,乡村地区教师薪资待遇水平整体较低,福利待遇较差,其收入有时不及当地部分体力劳动者的收入,使得部分教师心理落差较大,而不愿意继续留在乡村开展教学,因此很多乡村地区的教师出现“能去,不能留”的现象。年轻教师不愿意扎根农村、深入农村开展教学,致使农村地区学校教育缺乏一定的活力、教师资源匮乏,往往在很多学校出现一个教师带多个年级、多门课程的现象,“大班额”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该现象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同时也加重了教师教学的负担,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导致乡村地区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是导致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

(三)乡村地区部分家长思想观念落后

乡村地区的家长自身受教育水平有限,教育意识薄弱,通常不能与教师形成良好的配合,家校共育成效甚微。大部分家长没有深刻认识到读书给孩子未来生活带来的好处,而只是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认为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至少需要16年,受教育时间长,却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教育结果存在风险。因此,一些人认为对孩子教育的投资属于“奢侈品”而非“必需品”。此外,迫于生活的压力,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早日参加工作,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四)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留守儿童问题较多

偏远乡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但是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水平普遍较低,父母长期外出,使得孩子缺乏父爱母爱,缺少家庭给予的关爱,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内心敏感脆弱,不擅长与人交流,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部分孩子社会规范意识较低,同伴之间打架斗殴现象时常发生,部分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最终触犯法律。另外,由于乡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学校没有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以至于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疏导教育,最终酿成悲剧。

(五)乡村职业教育发展落后

就目前而言,乡村职业教育发展仍然面临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首先,当地政府对乡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微乎其微。在职业教育发展之初,为了保证乡村职业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以及扩大办学规模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次,村民对乡村职业教育认同的程度和普通高中相比相对较低。大部分家长认为“读好高中,上好大学”才是学生唯一的出路,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基于这种对职业教育认识的误区,许多家长要求孩子在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而非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使之掌握必要的技能。最后,乡村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加之当地农民对职业教育不重视,使得许多教师不愿去乡村任教,更不愿去职业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往往使得乡村职业学校教学活动无法有序、高效地开展。另外,职业学校与农村合作程度不够,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一般不愿回农村从事技术指导工作,也难以改变自身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难以提高。

三、当前乡村教育振兴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不发达

首先,乡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教学设施相对落后以及乡村地区政府未能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且对当地教育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其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教育资源整体比较落后,乡村地区的学生未能享受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另外,乡村地区学校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教学环境不佳,使得许多年轻教师不愿意去农村从事教育事业,也使得乡村地区学校教师年龄分布不均,大多数教师年纪较大、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能力有所欠缺。

(二)乡村地区多数家长教育意识薄弱

在广大农村,因为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往往意识不到教育对孩子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很多家庭认为教育“投资大、见效慢”,在孩子受教育投入方面动力不足。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镇相对较高的劳动收入,以及乡村地区生活压力较大,偏远乡村地区的大批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到城市打工,因此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而选择让爷爷奶奶来管理教育,一年中孩子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故而成为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家庭中,大多数长辈出于对孙子孙女的溺爱,对孩子缺乏正确的管教,对其听之、宠之,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荒废学业,最终误入歧途。另外,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使得一部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

(三)乡村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以及资金投入不够

乡村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但从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在管理体制上,农村职业教育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共同管理的方式。[7]120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到位、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在运行机制上,要想大力发展乡村职业教育,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组织共同参与,但由于传统政府集权性和配套制度和激励政策的缺乏,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服务全面振兴的动力不足,难以形成合力。[8]13此外,经费投入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9]136由于现阶段我国乡村职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人对乡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还未到位,导致政府对乡村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大,使得乡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办学设施不齐全,信息化程度较低等现象十分严重。

四、新时代下乡村教育振兴的实现路径

(一)政府要切实坚持“教育优先原则”,积极落实教育振兴战略

1.优先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乡村要振兴,关键靠教育。教育振兴是实现乡村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手段。首先,在教育振兴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着重加大对乡村教育的资金投入,着力解决乡村教育资源配置,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教育得到不断发展。尤其是更多支持偏远、交通不便的乡村,更多关注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最大程度上杜绝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现象的发生。同时,要让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拓展新视野、掌握新本领的过程中,依靠教育培养新时代农民的能力、气质和情怀。[10]112

2.强化乡村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体地位

首先,政府应继续实行特岗教师计划,给农村地区分配更多的教师编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其次,教师是实施乡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生活设施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基层任教。因此,政府应当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大对乡村地区教师的补贴力度。只有提高乡村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才能不断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深入农村开展教学,才能留住更多的教育人才,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另外,国家应当加大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加培训经费,通过校际“结对子”,以师资交换、开展教研活动等形式,互通有无,以强补弱,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在校际间流动,逐步达到校际教育资源平衡。

3.大力发展乡村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教育振兴

乡村振兴主要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其中,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因此,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时要注意把教育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以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为目的,使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另外,除了培育乡村适龄学生之外,要加大对返乡务工人员、退役军人、传统手艺人、致富带头人等的培训,实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11]50其次,应注重职业教育与农村企业的合作,使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企业,做农村的技术骨干,改变自身和家庭的生活状况。最后,政府应在职业教育发展初期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帮扶力度,加大宣传力度以转变群众观念,让村民对职业教育有更为清楚、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办学较好的职业学校给予奖励,对办学态度不端正的学校给予相应的处罚,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的福利制度,提高教师吸引力,扩大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使乡村职业教育能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乡村学校要注重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重构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好不好,关键看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最有效的途径。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重视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以互联网、请名师专家讲座与实地考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去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同时也要加强学校改革,不断完善学校相关制度,树立一切为教学服务的理念,将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有效结合。

2.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书育人能力

教师是教育振兴的根本力量。[12]32作为乡村教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教书育人的职业理念。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以及专业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做好表率,提升自己的育人能力。“教师的坚毅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增强行动的目的性,教师细致耐心的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细心和恒心,增强行动的精确性和恒久性,教师自制的人格品质,能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感情的平衡,增强学生对心理和行为的调控能力。”[13]41

(三)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网络技能,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样既增强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同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参与学校举办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变“孩子的教育主要靠学校、靠老师的”错误看法。此外,要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把学校教育与社区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教育发展

教育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共青团委、妇联、儿童基金会、媒体单位等社会组织和单位应该重视乡村教育振兴,开展更多的有针对性的乡村教育振兴活动。共青团委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领职能,通过“青年大学习”等平台,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妇联应充分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帮助部分村民摒弃“重男轻女”的守旧思想,督促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儿童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是民族的未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是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儿童基金会应积极履行保护儿童的职责,与学校加强合作并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教育,积极帮助乡村的特殊儿童,使其健康成长。同时,媒体单位应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的职能,引导社会各界对教师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怀,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为乡村教育振兴增添活力。针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各媒体单位可以通过报道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的信息,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同时,村委会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使村民意识到教育在当前国家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乡村教育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发展乡村教育,是促进乡村百年发展题中应有之义。[14]12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我们始终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小,乡村教育振兴必将实现。

猜你喜欢

职业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